探讨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诊治和救治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cer08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36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对所有患儿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同时记录所得试验数据。结果通过对患者实行临床诊断和治疗,36例患者中,显效21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86.1%。5例患儿出现急性期死亡,其中,有3例死于急性肺水肿,有1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有1例死于心脑综合征。结论对于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疾病,实行准确诊断和对症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死亡率,促进患儿病情改善。
  【关键词】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诊治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侵犯心肌组织引起的,目前已证实能引起该病的病毒有柯萨奇、埃可、脊髓灰质炎、流感、副流感、腮腺炎、麻疹、风疹、疱疹病毒等。本病好发于夏秋季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多见。多数患儿在起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消化道感染病史。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手指的36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早期诊治和救治,其疗效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手指的36例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男21例,年龄8个月-5岁,平均3.1岁;女15例,年龄12个月-8岁,平均3.4岁。
  1.2方法
  1.2.1辅助检查(1)心电图:①ST—T变化:T波倒置或减低常见,有时可呈缺血型T波变化;ST段可有轻度移位。②心律失常:除窦性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动过缓外,异位心律与传导阻滞常见。(2)心肌损伤标志物监测:急性期或心肌炎活动期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TnT、TnI对心肌损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3)心脏磁共振成像:对诊断心肌炎的敏感性达100%,特异性达90%-100%。
  1.2.2一般治疗尽早卧床休息,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患者应卧床休息1个月,半年内不得参加体力活动;应用抗生素常规用青霉素治疗1周,每次320万u,静脉滴注,每日2-3次。对青霉素过敏者,用大环内酯类或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
  2结果
  通过对患者实行临床诊断和治疗,36例患者中,显效21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86.1%。5例患儿出现急性期死亡,其中,有3例死于急性肺水肿,有1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有1例死于心脑综合征。
  3讨论
  3.1临床表现心肌炎可分为感染性心肌炎和非感染性心肌炎两大类。感染性心肌炎由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真菌、原虫、蠕虫等感染引起,非感染性心肌炎包括过敏或变态反应性心肌炎,如风湿病及理化因素或药物所致的心肌炎等。当机体处于细菌感染、营养不良、劳累、寒冷、酗酒、妊娠、缺氧等情况下,机体抵抗力下降,更易导致病毒感染而发病。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①病毒感染症状在发病前1-3周,病人常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等“感冒”样症状或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②心脏受累症状常出现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心前区隐痛、乏力等表现。严重者甚至出现阿一斯综合征、心源性休克。③主要体征可见与发热程度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各种心律失常,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出现第三心音,舒张期奔马律。或有颈静脉怒张、水肿、肺部啰音及肝大、心脏扩大等心力衰竭体征。重症出现心源性休克体征。
  3.2早期诊治辅助检查:①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查CK、AST、LDH增高,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C反應蛋白增加。血清病毒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或补体结合抗体需反复测定,发病后3周间的2次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增高。②X线检查心影扩大或正常。③心电图多有ST-T改变,R波降低,病理性Q波以及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④超声心动图检查可示左心室壁弥漫性(或局限性)收缩幅度减低,左心室增大等。治疗原则:①急性期应安静卧床及补充营养。通常症状于数周内消失。②应用营养心肌、促进心肌代谢的药物如三磷腺苷、辅酶A、大剂量维生素C、细胞色素C、果糖、肌苷等药物静滴。③治疗并发症心力衰竭者给予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由于心肌本身的坏死易导致洋地黄中毒,所以洋地黄用量应偏小。严重和持久的心律失常应采用疗效高、不良反应小的药物。药物治疗不理想时采用电复律,如病人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并反复发生阿-斯综合征者应及时安装临时人工心脏起搏器。目前不主张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总之,对于小儿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疾病,实行准确诊断和对症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死亡率,促进患儿病情改善。
  参考文献
  [1]张明旭,鲁轩浩,白志东,王梅.老年急性局灶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21).
  [2]严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诊治[J].中医临床研究,2011(22).
  [3]王梅琴.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律失常68例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2(01).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肝硬化的发病率有所上升,由于难以治愈,晚期肝硬化甚至比癌症更可怕.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其中非食管胃静脉曲张破
【摘 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风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8例风湿病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后3月填写风湿病影响表。结果: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健康教育前(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健康教育;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目的 为探讨药流后致继发不孕原因。方法 通过门诊登记药流后导致不孕患者共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通过输卵管通液、造影,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B超监测排卵、内分泌检查等方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药流导致继发不孕的主要原因为输卵管阻塞,施行两种流产方法与输卵管阻塞发生率差异显著,药物流产组高于人流组(P<0.05),人流组子宫内膜炎发生率高于药流组。
【摘要】目的总结右半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的外科治疗措施及临床疗效,减少漏诊。方法本文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治疗的20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给予胃肠减压,并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印戒细胞癌2例,黏液腺癌2例,管状腺癌5例,乳头状腺癌11例。伤口甲级愈合19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感染率为95.0%,经过对癥处理均痊愈出院。结论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无张力疝补片修补中老年腹外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从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间160例中老年腹外疝患者,依据患者自身的意愿,将其均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术式,观察组采取无张力疝补片修补,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手术后的疼痛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
【摘 要】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64例,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2例,予以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的个性化护理患者作为研究组,对两组护理后的患者的剖宫产和胎儿质量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分度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
【摘要】 目的 评价鞍麻在肛肠手术中的临床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将257例肛肠病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157例和对照组100例。实验组用鞍麻,对照组用局部浸润麻醉。鞍麻药物用布比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药物用利多卡因,观察手术所用药量,一次给药麻醉维持时间、中毒和失败情况、手术时间、术中疼痛、术后尿渚留、创口愈合时间。结果 实验组手术平均用药量为0.75%布比卡因15mg,一次给药麻醉维持时间3-5h,发生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