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chu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31-01
  
  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张载论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时,提出了“学则需疑”的原则,指出“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南宋时期著名教育家朱熹,进一步发展了张载的观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张、朱两人在这里提出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条规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知识的掌握是从生疑到解疑释疑的必然过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必然过程。这条学习规律的提出,对于教学尤其是对于语文教学确实是很有指导价值的,但问题在于,学生在学习中生疑——发现问题的本领,不可能是先天具有的,也不可能是主观自生的,只能依靠教师来培养。
  由此可见,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由教师提出问题为主,逐步转到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主。语文教学老前辈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其意思是,语文这门课,教师对学生的教,就是要把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起来,最后做到不需要教师教,学生能独立地听、说、读、写。语文教学要达到这一步,没有培养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绝对不行的。在语文教学中,由老师提出问题,意味着“发现问题”这一环节是由老师完成的,不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如果老是停留在老师提出问题这样的水平上,那只能使学生“学会”,不能是学生“会学”。
  因此,笔者认为,教学的着力点应更多地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实现由教师提问到学生提问的主体性转换。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又在于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生疑”。笔者认为抓住以下几点做法来培养学生“生疑”──发现问题的本领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做法有三:
  一是用点拨的方法,促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例如鲁迅作品《故乡》这一篇课文,课文中的闰土有这样一句话:“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有个教师是这样点拨的:闰土最小的孩子几岁了?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上学读书的时候,但却要他来做劳动的帮手,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么小的孩子都做劳动帮手了,可闰土一家为什么还是吃不够?这么一连串的几个问题,拨亮了学生的心灵,他们立即表露出惊奇的眼神,仿佛在说:原来这一句话里还潜伏着这么多的问题,怎么我都没有想到呢?在语文教学中这样的点拨所起的作用,与其说是代学生发现问题,倒不如说是鞭策学生认真读书,促其在今后的读书中自己生出疑问来。
  二是用引导对比的手段,促使学生从生疑到解疑。例如,笔者在教陈毅同志的诗《梅岭三章》第一章时,我先把这一章板书在黑板上:“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教这一首诗,首先要让学生体验诗作者抒发的无产阶级革命情怀和誓将革命干到底的英雄气概。但是,我故意不作分析讲解,却又在这首诗旁板书了项羽的《垓下歌》和邹容的《无题》两首诗:“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朝沦地狱,何日扫妖氛。阴间当待我,南北几新坟。”笔者板书完毕,对三首诗创作背景略作解说后,让学生反复吟诵几遍,然后问学生:“你们读了这几首诗,引起的心理体验有什么不同?陈毅同志的诗与其它两首比较起来,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原因是什么?”学生因为有了对比,从“同一背景下创作的诗歌为什么给人不同的感受?”──生疑,到“诗歌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但由于时代不同、阶级不同、胸怀不同,因而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解疑。
  三是不断强化学生的提问动机,养成敢于提问的学习习惯,形成善于提问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敢不敢提问,学生处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似乎有明显的变化:学生处在小学阶段,天真烂漫,无所顾忌,什么问题都敢提,所以人们说,好奇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方面,闭锁心理逐渐发展起来,心里的疑问(包括学习上的疑问),不愿展示在班级的众人面前;另一方面,爱面子,爱虚荣等不健康心理也滋长起来,由于怕人家笑话,又不敢提问。所以从初中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渐渐减少了。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提问,可以用古今中外学者爱好质疑提问的实例启发和开导学生,使他们懂得质疑提问不但是好学上进的表现,而且是取得学业进步的关键,特别要使他们懂得,能提出问题意味着自己已经理解了问题的一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体味“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古训。
  教师在对待学生提问的处理上应该是多鼓励多引导,不要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而表现出厌烦的情绪。事实上,当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形成之初,提问质量不高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如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细小和琐碎,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目标无关等等。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碰到上述情况从不指责,而是因势利导,及时指出毛病并恰当引导,对提问提得好的同学,及时表扬;另一方面,对凡是提问的学生,都给于记分鼓励,用打分的方法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
  根据学生提问情况分析学生提问质量不高,往往是学生对所学内容尚未仔细研读造成的,于是笔者提出了“明确目标、仔细研读、瞻前顾后、探微发疑”阅读十六字诀,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要求他们对课文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篇细细体察。要求他们从这个熟读精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其他文献
摘 要:技工学校的文化课相对于普通中学教育而言,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处于次要的地位。这就造成了大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课的现象。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是全文重点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中等职业 技校 语文课 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20-02    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技工学校是以培养合格的就业者为目
摘 要:素质教育是培养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开拓创新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笔者在实践教学中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动脑筋,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关键词:物理 创新 思维 意识 技能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19-01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为了培养具有自觉能
摘 要:宋江是整部《水浒传》中第一号人物,作为文学形象,也是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但对宋江的评价却也是自古以来文人的一大争论,有人认为他是“孝义黑三郎”,“忠义”宋江,也有人认为他是“冷酷”“假仁假义”之人,那么,本文从忠实于原著来看,分析宋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关键词:宋江 人物 形象 忠义 假仁假义  中图分类号:I24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049-01     为了落实新课标评价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都十分关注教与学的过程评价。作业,是了解教学质量和了解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作业的评价的探索。有效的作业评价,可以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其学习的信心,可以促进 
摘 要: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文言文教学是职高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针对现代职高生文言文学习困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状况,本人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并能准确的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教育。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 朗读 主体 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
山东省烟台市市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三讲”教育,从今年4月初开始,历时两个半月,目前已经告一段落。在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以整风的精神,努力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27-01    努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是他们为适应新世纪现代化需要的根本保证。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狠抓阅读教学,让学生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阅读学习。那么,怎样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课堂阅读教学,让学生轻松愉快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阅读学习呢?笔者认为要做好课堂三个阶段的教学。    一、设计生动
熟人见面问道:“你们的‘三讲’搞完了吗?”这看似简单的问话却不好简短地回答。如果单指这次集中教育活动,说告一段落了没错;如果指的是“三讲”,则还不可说结束了。一次集中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29-01    纵观语文教学,作文教学虽然产生了许多模式,但仍呈现不景气的局面,不少学生不爱写作,有的敷衍成篇甚至抄袭范文,导致语文教师常常困惑于作文教学已无计可施,困惑于自己不能让学生大面积提高作文成绩。实践证明,若能调动学生作文激情,欣赏学生习作,让其享受到习作成功的欢乐,那作文水平会提高的。成功是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4-128-01     新课程教学思想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充满个性的活动,这种个性意味着自主、独立、创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内在要求和自己个性特点选择独特的学习方法,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就能充分享受学习乐趣,只有学生自己选择适合的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学习,才能精神振奋事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