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文汇报》的批评与表扬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n1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不太喜欢知识分子,但他需要通过《文汇报》了解知识分子的动向”
  
  “毛泽东与《文汇报》”这个题目,郑重想了几十年。
  1965年,毛泽东让《文汇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时年30岁的郑重注意到毛对《文汇报》有很大的兴趣。
  此前,1957年3月10日,接见《文汇报》总编辑徐铸成时毛泽东赞扬:你们《文汇报》实在办得好,琴棋书画、花鸟虫鱼,真是应有尽有……
  但6月8日,毛亲自执笔的《文汇报在一个时期内的资产阶级方向》作为“本报编辑部”文章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出。
  7月1日,他又亲自撰写了第二篇文章《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当年10月的一次讲话中,毛泽东说:“对《文汇报》,我们写了两篇社论批评它,头一篇不彻底,没有讲透问题,再发第二篇社论,它要自己改……”
  主席为什么对《文汇报》这么有兴趣?当时刚参加工作的郑重很迷惑。几十年来,他利用工作之便有意识地搜集资料,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思考和沉淀,2010年,75岁的他出版了40多万言的《毛泽东与文汇报》(退休前他是《文汇报》高级记者),试图解析毛泽东把媒体运用得出神入化,靠的是什么。
  学者杨奎松说,“这一两年出的系统讨论中共历史的书不多……其他片断地谈到中共历史的,有一些有特点的书,值得关心中共历史的读者去阅读,如,郑重的《毛泽东与文汇报》。”
  媒体人钱钢说,“掩卷怅然!历史已经远去,但那熟悉的一切犹在身边。报纸、报人、政治势力、知识分子……中国远未理顺一个现代国家所必须理顺的这些基本关系……”
  让我们回到那段并不如烟的往事。
  “不适应”和报人的改造
  1949年1月28日,香港。
  香港《文汇报》总主笔徐铸成和一批中国文化精英,如叶圣陶夫妇、郑振铎父女、柳亚子夫妇、曹禺夫妇、马寅初、赵超构、王芸生等,乘轮船北上。他们的目的地是解放区。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已经结束,渡江战役即将展开,共产党已呈现出江山一统的气象。
  此时郑重年仅14岁,作为安徽宿州一农家子弟,一边读书,一边帮家中干农活。他喜欢邹韬奋的作品,梦想成为一名记者。
  徐铸成等一行人船到烟台,进入解放区,作为民主人士受到热烈欢迎。但很快,“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没有多大改变”的他们感到了不适应。
  以徐铸成为例,到北平后他应邀列席“全国民主妇女大会”,邓颖超在上面作报告,上午未完,下午继续。徐铸成感叹:“初次经历解放区会议之漫长矣!”
  “官僚作风”也刺激到这些人。
  一次,柳亚子偕夫人访要人,门房请他登记并示枪吓唬,柳不予理睬,径直入内。警卫也随之入内,持登记簿要他填。柳大怒,到了办公室抓起墨水瓶掷地,口中犹愤愤然:“官僚作风!官僚作风!”墨水溅了夫人一身。
  后来他又因诸多不如意事撰七律《感事呈毛主席》。一个月后毛回以《七律
其他文献
沈文荣从“高官”变成“巨富”,可以说是苏南集体企业改制的一个转折点    当“黄首富”和“荣首富”相继落马或下台后,中国的富豪们愈发领教到这顶桂冠的荆棘之痛,也更加避之不及。  躲慢了也是一种错?本来就谈“榜”色变、视“富”如仇的江苏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没想到自己会如此“流年不利”——眼看着众多巨富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身边潮退而去,自己只是警觉稍欠、抽身稍慢,便撞上了一个“首富”!  2002
直面禽流感  普通人感染禽流感的几率要比遭雷劈低多了,如果我们并不担心自己会遭雷击,也就不必过于担心禽流感这回事    据世界卫生组织收到的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16日,全球累计确诊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者有391例,其中247例死亡。而我国截至上月26日,2009年已报告确诊7例人禽流感病例,其中死亡5例。而去年全年仅有3例。    从这一组数据来看,发病总人数虽然不多,但死亡率可真够
婴儿为何会出现性早熟?    8月初,武汉曝出3例喝圣元奶粉的女婴出现性早熟症状,同时伴有雌激素检测超标。随后,江西、山东、安徽、广东等地接连曝出类似新闻。由此“早熟门”事件掀起世人新一轮对国产奶粉的质疑。但近日,卫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时称,武汉患儿诊断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而非真性“性早熟”;婴儿性早熟与圣元奶粉无关,激素含量没有异常。  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是部
如果你贫困潦倒    那时他那么年轻。大概20出头的光景,皮肤白,眼睛小,看上去总是一副嬉皮笑脸的样子。他正走在从乡村奔往城市的路途上,周身上下满是对命运一无所知的轻松气息。  寒暑假里,他率领我和哥哥、表姐、表弟从姥姥那个村庄步行至姨妈那个村庄,全程8里。夏天他带我们钻玉米地,当然,要顺几颗回家烤着吃。有时我们也会听从他的指挥,跑到人家的菜地里拔几个土豆出来。土豆刚冒头,放哨的他大喊一声,“来人
“恰恰是因为他身上没有任何附属性,和当代艺术、当代中国的概念没有任何关系,我才选择托马斯作为我绘画的对象”    1  头发中分的毛焰穿着松垮垮的牛仔裤和皱巴巴的T恤衫,脸上鼓出几颗粉刺。  看上去,他像是一位艺术家或者一位县城美术教师。他从杯盘狼藉的餐桌旁站起来,走向录音笔,手里还拿着一杯雪花啤酒。  “喝点酒可以让我更清醒。”他富有诗意地嚷道。    2  42岁,毛焰已成为当代最重要,也是最
一阵悉悉索索的拖鞋声后,黄宗江给我开了门。  跟我同时到达的还有邮局的一个包裹,从广东寄来的。黄宗江急急地用剪刀挑开一看,眉开眼笑地乐了,“呦!腊肠!”  她女儿曾说过,爸爸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吃”,不求高级,但求地道,什么他都要尝一尝,“一年过了20次生日,都是为了找个借口大家出去好好吃一顿”。他们家中吃客不断,因为“一个人吃没味儿”,千方百计、四处打电话也要找个朋友来共享,有时为了叫一个客人来吃
“(林贤治)一如一位当事者,时刻在以反抗的姿态发出峻切、急迫和呼号的声音,这种声音在专业化、物质主义的二十世纪末,听起来很有点唐吉诃德的味道”    “你是什么家庭出身?”初次见面不久,林贤治问我。  “什么家庭出身?”  “就是你的家庭成分?”  我想了一会,“好像是中农。”作为一个“70后”,我依稀记得上小学时填过的表格上有“家庭成分”这么一栏,这个问题,已经与我绝缘20多年。  听到答案,林
年轻一代解说员在话筒前的权威早已动摇、稀释,一场比赛解说完,第一件事就是迎接真伪球迷的语言大批判,大伙共同的感触是,球迷水平越来越高,脾气越来越大,这碗开口饭越来越难吃了  2006年夏天,德国世界杯,喊出“海啸音”的黄健翔还没回国,韩乔生老师带着我穿过京西宾馆与恩菲科技大厦(《足球之夜》及世界杯特别节目栏目组均在此办公)之间的地下通道,碰上他一个年轻同事背着包上班去。韩老师说,“他叫贺炜,我的小
“音乐房子”现在每天刚过七点,预订座位就超过了一半;另一座“超女”制造工厂“莲花府邸”,也同样门庭若市。这里的驻唱歌手,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    1997年1月18日,冬日的成都玉林西路一片萧瑟。这天夜里,号称“摇滚教母”的唐蕾打开街边一扇门,“小酒馆”开张。从此终结了玉林西路夜晚的沉寂。  在唐蕾的“小酒馆”里,第一场正式演出由凉山汉子陈涤领衔。他原是县文化馆里的头牌,留长发,翻唱张雨生的《大海
乱糟糟的头发、黑框眼镜、黑棉袄、一个旧电脑包。北京的冬天,这是于建嵘一贯的装束。熟悉他的人已经习惯了,他不像学者;他自己也不愿意让农民或者工人一眼就认出来,他是个学者。  他从2001年进入学界以来,一直是个异数。2000年,开始重走毛泽东农民调研路,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岳村政治》,蜚声学界。在调研中,他认识了农民减负维权代表,上世纪90年代末农民税费负担沉重,维权代表用高音喇叭在集市上宣读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