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以往的初中教学实践中,历史往往被视为副科,无法得到足够的重视,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对此,初中历史教师要转变以往的观念,采取更加高效的历史教学策略,加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学习。本文从几个角度,对初中历史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广大同仁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唐太宗曾经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历史都是极为重视的。历史知识,承载着人类的发展足迹,其中有着大量的经验教训。通过对于历史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甚至工作储备丰厚的精神食粮,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产生浓厚的爱国情感,进而指导他们少走弯路,实现人生价值。初中历史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自主地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汲取其中的营养。
一、重视语言表达,营造课堂气氛
历史教学中有着丰富的历史事件,其中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感情。但鉴于历史事件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着较远的距离,学生单纯通过教材的学习,难以产生切身的感受。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注重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情绪上的变化,将历史事实娓娓道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营造出相应的课堂氛围。学生沉浸在这种氛围中,可以加深对于历史知识的认识,理解歷史事件带给时人的切身感受和其深远的影响。
例如,抗日战争中有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累累罪行,也有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斗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巨大。如果历史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语气平淡无味或叙述起来磕磕绊绊,会让学生潜意识中产生一种“老师对这段历史不重视或不感兴趣”的印象,这对学生正确认识抗日战争的深刻历史教训是极为不利的。不管是讲解教材内容还是扩充内容,教师在讲解时都应做到流利顺畅,围绕内容来调整情绪表达,这样才能具有充沛的感染力,带领学生“走进”那段历史,让学生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光荣、悲壮与厚重。
二、采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图片,但相对多媒体技术来说尚显单薄。与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信息相比,更加丰富的影音视频资料能给学生带来更新鲜、直观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教师应在平时就注重对于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根据初中生的心理性格特点进行挑选,并将这些资料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成为教材的有力补充。
例如,现在的影视剧中有大量的“清宫戏”,通过观看这些内容,学生对清朝的印象可能就是其中的帝王嫔妃和他们光鲜亮丽的生活,但对于清政府后期的腐败无能却缺乏理解。教师在讲解辛亥革命时,肯定要涉及到相关内容,比如清政府的无能给中国带来了多么深重的灾难等。但如果只是依据课本进行讲解,与学生脑海中已经形成的印象存在误差,难以达成共鸣。教师可以寻找留存下来的影像资料,播放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清朝后期的中国人民又是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这些都是学生在平时较难接触到的“新鲜”体验,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不管是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还是课后作业,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是一种常用的历史教学策略。但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问题往往是从考试的需要出发,并没有把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作为最根本的目的。初中历史教师应改进以往的提问方式,在问题的设置、回答的方式、问题的解答等方面进行积极地探索,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问题的探究,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
仍以辛亥革命为例,从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到当年11月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清政府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土崩瓦解。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问,辛亥革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革命形势发展如此迅速,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辛亥革命顺应了历史潮流,推翻清政府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
初中历史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学好历史,不仅代表着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还可以教会学生尊重历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初中历史教师应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树立起职业自豪感,探索更加高效的历史教学策略,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三保. 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A].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三--教改新视野[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3.
[2] 杭建华.初中历史高效教学策略的探索与研究[J/OL].学周刊,2018(30):61-62[2019-04-19].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0.036.
[3] 王月芬. 注重课堂教学细节 促进学生长远发展——初中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中学),2014(3):112-113.
[4] 管建兴. 以生为本多法并举——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 新课程(中),2011(5).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唐太宗曾经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历史都是极为重视的。历史知识,承载着人类的发展足迹,其中有着大量的经验教训。通过对于历史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甚至工作储备丰厚的精神食粮,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产生浓厚的爱国情感,进而指导他们少走弯路,实现人生价值。初中历史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自主地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汲取其中的营养。
一、重视语言表达,营造课堂气氛
历史教学中有着丰富的历史事件,其中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感情。但鉴于历史事件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着较远的距离,学生单纯通过教材的学习,难以产生切身的感受。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注重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情绪上的变化,将历史事实娓娓道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营造出相应的课堂氛围。学生沉浸在这种氛围中,可以加深对于历史知识的认识,理解歷史事件带给时人的切身感受和其深远的影响。
例如,抗日战争中有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累累罪行,也有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斗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巨大。如果历史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语气平淡无味或叙述起来磕磕绊绊,会让学生潜意识中产生一种“老师对这段历史不重视或不感兴趣”的印象,这对学生正确认识抗日战争的深刻历史教训是极为不利的。不管是讲解教材内容还是扩充内容,教师在讲解时都应做到流利顺畅,围绕内容来调整情绪表达,这样才能具有充沛的感染力,带领学生“走进”那段历史,让学生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光荣、悲壮与厚重。
二、采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教材中有着大量的图片,但相对多媒体技术来说尚显单薄。与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信息相比,更加丰富的影音视频资料能给学生带来更新鲜、直观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历史教师应在平时就注重对于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根据初中生的心理性格特点进行挑选,并将这些资料灵活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成为教材的有力补充。
例如,现在的影视剧中有大量的“清宫戏”,通过观看这些内容,学生对清朝的印象可能就是其中的帝王嫔妃和他们光鲜亮丽的生活,但对于清政府后期的腐败无能却缺乏理解。教师在讲解辛亥革命时,肯定要涉及到相关内容,比如清政府的无能给中国带来了多么深重的灾难等。但如果只是依据课本进行讲解,与学生脑海中已经形成的印象存在误差,难以达成共鸣。教师可以寻找留存下来的影像资料,播放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清朝后期的中国人民又是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这些都是学生在平时较难接触到的“新鲜”体验,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不管是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还是课后作业,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是一种常用的历史教学策略。但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问题往往是从考试的需要出发,并没有把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作为最根本的目的。初中历史教师应改进以往的提问方式,在问题的设置、回答的方式、问题的解答等方面进行积极地探索,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问题的探究,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
仍以辛亥革命为例,从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到当年11月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清政府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土崩瓦解。教师可以向学生发问,辛亥革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革命形势发展如此迅速,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辛亥革命顺应了历史潮流,推翻清政府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
初中历史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学好历史,不仅代表着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还可以教会学生尊重历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初中历史教师应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树立起职业自豪感,探索更加高效的历史教学策略,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三保. 浅析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A].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三--教改新视野[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8:3.
[2] 杭建华.初中历史高效教学策略的探索与研究[J/OL].学周刊,2018(30):61-62[2019-04-19].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0.036.
[3] 王月芬. 注重课堂教学细节 促进学生长远发展——初中历史与社会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中学),2014(3):112-113.
[4] 管建兴. 以生为本多法并举——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 新课程(中),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