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的艺术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wy2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西方的绘画艺术都经历过以线造型,以线寄情的表现历史。由于中西方在社会背景、文化心理,欣赏习惯等不同,在不同时期对“线”寄以了不同的表现和精神内涵。西方绘画中的线是基于对形和空间的理性认识而成折节式发展。而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线”始终是画家的心灵感受和自身审美价值的表现,其发展成直线式。“线”已经成为中西方绘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核心内质。
  [关键词] 中西方 绘画艺术 线 造型 表现
  人类自产生绘画艺术以来,中西方早期的绘画都是用线的形式去描绘客观物象的轮廓,去表现人类对客观物象的观察和认识。从迄今发现人类最早的岩洞壁画——西班牙的雅尔塔米拉山洞“受伤的野牛”中,对线的娴熟表现到当代马蒂斯的绘画作品中对线的韵律把握:从中国最早的仰韶时代的彩陶纹样对线的应用,到当代的吴冠中等画家在线的探索表现上,虽然跨跃几千年,但其绘画艺术作品中线的造型作用和审美价值表现却始终是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线”已成为当代中西方画家无论在绘画,还是其它视觉艺术表现中(电影、舞台艺术、平面设计等)创造形象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艺术语言。因此,借鉴西方绘画艺术中“线”的表现手法,承传中国画“线”的精神,了解和掌握中西方绘画艺术中线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异同,对于未来的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交流和发展,其意义十分重大。
  
  一、西方绘画艺术中“线”的历史表现
  
  古希腊作为欧洲文化艺术的起源地,深深影响到整个后来的西方绘画艺术,古希腊不仅在雕刻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绘画艺术成就也很高,特别在著名的陶瓶绘画中,挥写自如、简练却又准确的线条勾勒出了人物形象。其造型功能,性从中体现出来。
  欧洲近千年的中世纪时期(4一13世纪),虽然从思想上被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但是,从绘画艺术上来看,它却深深地影响到了后来的西方现代艺术。在为宗教服务的壁画里,画面十分强调线条的造型作用,多以垂直线来勾勒人物,使线的表现具有一定的格式化和强烈的节奏感。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3—16世纪),提倡“人文主义”的思想、科学和理性,在绘画艺术中虽然注重透视、光影、明暗的表现,但仍然不乏以“线”作为手段表现:如波提切利在名画《维纳斯的诞生》和《春》中;海波、水纹、人物衣服上的花朵都倾向于图案化和线条的装饰美。特别是对女性人物长发的勾画,线条飘逸流动、舒展,使整个作品充满了线与诗组合的深情画意。
  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和尼德兰,出现了一种具有人文色彩的版画形式,用清晰细致的线去刻画物象的明暗与空间层次、表现出复杂的环境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其代表人物有、荷尔·拜因等绘画大师。
  17世纪荷兰著名的画家伦勃朗(1606—1669)在其腐蚀的铜版画刻线中,用粗细不一,长短不同的线形成丰富的画面调子,非常类似于素描、钢笔画和水墨效果。
  18世纪的欧洲,继“巴罗克”之后的“洛可可”艺术风格在装饰艺术中非常注重造型上线条的节奏和韵律感。在绘画上,新古典主义的大师安格尔,更是用线造型的大家,他那些类似于中国画“白描”的素描,用笔用线精确细雅,一气呵成,体现出了线条的唯美和严谨的艺术风格。
  19—20世纪的西方是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并存的时代。后期印象派时期的凡高(荷兰,1840—1917)、高更(法国1848—1903)、塞尚(法国,1830—1906)等画家,打破西方传统的客观写实方法,多以主观的线面、色彩去表达主观的感受。特别是凡高,虽一生贫困潦倒,对绘画艺术却异常执着。其绘画中的线条表现强劲有力、旋动飞滚,充满了生命的激情。作品中的线更是一种发泻自我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段。
  20世纪初,一大批画家沿着后期印象派的脚印,步入现代绘画艺术,他们更加注重绘画中自我感受的主观表现,使线的丰富性传达出一种新的视觉效果。
  毕加索(西班牙,1881—1973),作为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其绘画中的线简法有力,通过线对形的平面概括处理,传递出丰富的思想内涵。马蒂斯(法国,1869—1954),作为野兽派的代表,深受东方艺术的影响,线条充满奔放和律动。其《舞蹈》这幅作品与我国青海省马家窑文化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无论在构图、线条的运用和画面的动势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
  作为现代绘画艺术中抽象主义的创始人康定斯基(俄国,1866—1944)和蒙德里安(荷兰1872—1944)十分注重绘画中线的构成和精神的表达,使线的本身意义发挥到了一种极致,线已经从西方传统的造型功能中彻底的解放出来,它既是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就是表现的内容。线条本身已成为一种纯粹的视觉审美语言。
  
  二、中国绘画艺术中“线”的历史表现
  
  作为东方绘画艺术的代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线不仅有“应物象形”的功能意义,更具有对物象内在的本质表现,并赋予了“线”在质感,力度、律韵方面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的线最早可以追溯到仰韶时代的彩陶纹样,在其彩陶作品中,多用鲜明、生动、简洁有力的线条去描绘旋涡以及人形,鱼虫,鸟兽等形象,表现了原始绘画艺术的朴素,雅拙的线条美。
  出土于湖南长沙南部的陈家大山战国墓中的帛画《人物夔凤图》,以中国画“白描”勾线的手法,线条简洁细腻,表现了人物的神态情感。
  秦汉时期,其墓室帛画和壁画中,物象仍以线描勾勒为先,后再染色,线条随笔而流畅,如《漆面罩彩绘鸟兽云气图》等。东汉时期的画像石和画像砖虽人物多为点面表现,但其中的树草,田禾,水溪用线却精细而又概括。如《盐井画像砖》。
  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其佛教的影响画面色彩鲜明,但人物服饰线条描绘有飘逸秀神之感。这个时期涌现了我国第一批确有历史记载而具有很高绘画才能的著名画家。
  东晋的顾恺之,人物线条循环超忽,紧劲连绵,尤如“春蚕吐丝”,他在传统的线描基础上,丰富了中国画线的表现技法,对后来的唐代绘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图卷》。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时期绘画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隋代虽然很短,但它前继南北朝后启唐代,也有自己的特色。这时期出现了以线条稳沉俊美著称的展子虔等画家。初唐时阎立本等人继续沿着中国绘画用线造型,以线寄意的道路而行。到了盛唐时期,在线条技法表现上更为成熟,这时期成就了被后人奉之为“画圣”的吴道子等画家。吴道子极善用线,所用的线条“磊落逸势”“笔迹遒劲”,更富于强烈的动感和节奏,特别是在人物的描写上有了粗细不同的线条表现。在其后期的用线,更是“高侧深斜,卷褶飘带之势”通过创造具有深浅,浓淡粗细的线条去表现物象的细微高,侧,深斜的立体变化,大 大丰富了中国画的线条的表现力度。其代表作品有著名的《送子天王图》。
  随着唐朝佛教绘画艺术的世俗化,这期间的绘画虽然反映的现实生活还是狭窄的,主要为贵族和仕女生活,但这仍是一个进步:这时期著名的画家有:张萱,周肪,韩晃等。其明显的特点是注意人物的神态,对环境描写的省略或对背景非常简单的处理,使线条的造型作用和自身的装饰性表现更加显露和强化。
  唐朝政权倾覆后,出现了以黄河流域的五代和分散在长江上下游的十国。这时期的绘画发展了唐代绘画艺术中的世俗化的倾向,在人物,山水,花鸟画上得到了更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五代画院画家的出现和活跃,为宋代绘画进一步发展作了准备。
  宋元时期,城市繁荣,手工业发达,画院画家在继续对贵族生活的描绘同时,开始注意对世俗生活中人的神情仪态和社会关系的真实描绘。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末民俗绘画的代表作品,它以汴河作为描写对象,画家以高度概括的线条表现技巧和市俗写实主义的风格,再现了那个时期的民俗,民情,民风的社会生活,特别是从画中庞大繁杂的生活场景的描绘中,透露出画家娴熟而丰富的线条表现能力,
  宋代画家李公麟,发展了“纸本白描”的表现手法,形成了一种独特朴素和优美清雅的艺术风格:在著名的《五马图》作品中,画家以高度洗练简洁的单线勾勒,空白的背景处理更加强化了线条的视觉感和精神意味,
  元代虽然有一些汉族文人士大夫保留在统治机构里,但其政治抱负却难以实现,于是,他们更多的是寄情于书画,流泻其伤感、寂独的心境:所以,元代的文人画盛行。著名的“四大家”之一的赵孟兆页在其《调良图》中深受李公麟《五马图》的影响,画中线条的勾勒和表现清雅飘畅,简洁利落。
  明代,是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后期,绘画艺术一方面取法南宋画院画法,同时兼承元代方面的一些表现风格,其绘画被称为“院体”画。除了山水,人物画成了画家个人情感依托的表现外。这时期的木版年画等民间绘画艺术也得到了发展。陈洪绶,号老莲,是明末清初一位有特殊意义的画家,他在卷轴画和版画上卓有建树,为了表现自己的强烈的个性,追求“宁拙勿巧,宁丑勿媚”的艺术风格。其作品中刻画人物的线条锵挫稳重、古拙有趣、很好的表现了人物夸张变形的特点。其作品《屈子行呤图》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时代。其中以“四僧”画家为代表,他们画中的线条分别显露出愤世嫉俗,大胆创新,激情洋溢或深重凝意个性而著称当时的画坛。特别是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在承“四僧”之后,其用笔用线更为豪纵古拙。“八怪”中的朱耷用笔干湿相济,线条枯润,绵密中透出豪纵之气。郑板桥的画,线条清瘦刚细,简洁而富有浓淡变化。晚清则形成了文人画与民间绘画艺术雅俗共存的局面。其中任伯年的人物画,用线简洁刚柔:疏密有致,特别是画中的文字不仅起到构图的作用,而且组合成了条条长线,别具一格。
  近当代的中国绘画艺术的“线”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同时,也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徐悲鸿、吴作人,潘玉良等大师将中国画的线条韵律与西方绘画的体面结合,给中国画“线”的表现注入了新的活力。当代画家吴冠、丁昭光、肖惠祥、曹力等更是致力于线条形式美的探索,把中国绘画艺术的“线”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三、东西方绘画艺术中“线”的异同:
  
  纵观中西方绘画艺术中线的历史,无论中西方在社会文化背景、民族的心理结构、审美欣赏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人类在早期的观察自然模仿物象的表现方式上却有很多惊人的相似,都是以“线”来表现所观察到的物象轮廓,通过“线”的造型描摹去再现自然中的客观物象,从而寄托早期人类对自然生活的感受和内心需求。
  然而,随着中西方各社会民族的经济发展、文化背景、绘画观念等因素的不同影响,产生了中西方的绘画艺术各有的特点,形成了在“线”的认识和表现手法上某些差异.
  西方绘画艺术中,“线”是随着不同时期及绘画流派成折节方式发展的。在线的认识和表现上,有较多的理性特征,用“线”的不同表现方法以达到造型准确、空间处理合理的作用。其早期的绘画主要是朝着模仿自然,再现自然的写实方向发展。印象派之后,“线”开始作为画家内心情感表达的一种有力的手段。抽象主义的出现,才将西方绘画艺术中的线从物象的形和内容中分离出来,“线”自身所构成的动律、节奏、情绪等也给以了充分展现,
  与西方绘画艺术中对“线”的认识和表现不同的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就是一部“线”的历史,中国绘画艺术中“线”的发展是直线式的。虽然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线也具有“以线象物”的形似功用,但“线”的本身的意象表现却始终都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内质核心,几千年的中国绘画在以“线”为中心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线”的理论和表现技法。从而使中国绘画艺术从理论到实际构建了一套“线”的体系,使其具有了自身的独立性。
  历代的中国画家由于其自己的情感经历、气质修养等因素,赋予“线”以人的情感性格。形成了中国绘画艺术中“线”的独特艺术风格。这些“线”的风格和个性化表现主要是历代画家通过对“线”的不同修饰表现来实现的。这些不同的修饰表现使中国画的“线”更具有了自身的装饰美的内质。这些“线”的丰富表现力,强烈而独特的装饰意味。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使线呈现出了自身的审美性。
  中国绘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线的表现上逐步形成了一些程式化的表现语言,不同线条的描绘有它相对的表现程式,不同的表现程式体现出相应的内容。这种程式化不仅体现在内容上,也体现在线条的组织和运笔中一些固定的格式上,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种线条的程式化才有了历代无数的中国画家在这棵大树上“添枝加叶”而使其不断地完善至美。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教育是最好的情感教育形式,无论是对专业音乐工作者,还是综合类的艺术工作者,如:影视演员、歌唱演员等等;另外,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也是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所以,以情感育人是音乐育人的一个优势。为此,我们可以从各艺术学科的共性出发,以各门艺术的共性来实现他们之间的连接和互动。如: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形成歌曲,音乐与影视作品的结合使艺术效果更加美好等等。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高等艺术设计类素描教学是以设计为最终目的的重要基础课,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就教学中围绕目标、能力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何构建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强化创造性思维训练等内容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等 艺术设计 素描教学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也在加快。高等艺术设计类的造型基础课——素描教学,如何围绕高等
期刊
  
期刊
[摘要]在探讨作品和真理的关系时,海德格尔指出艺术作品的两个基本特枉:建立世界和制造大地,为人们更深入地把握现代艺术提供新的理论视角.世界和大地的关系是一种争执关系,在争执中,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艺术根撮于大地并且开启了一个世界。  [关键词]艺术作品 世界 大地 争执真理  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为了探询作品因素而对器具所做的分析中,海德格尔带出了世界和大地现象,提出了“世界”与“大地”
期刊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着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核心主题“成长”而展开论述,认为宫崎骏在其动画电影中一方面展示了作为个体的人的成长和作为集体的人类的成长,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揭示出这种成长的不可能性,从而形成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悲剧底色。  [关键词]宫崎骏 成长 不可能性 悲剧底色  虽然早在1963年宫崎骏就投身于日本东映动画公司从事动画制作,但是直到1982年长篇漫画《风之谷》开始连载时,宫崎骏的个人风格才
期刊
[摘要]本文对《活着》的电影和小说作了详细的分析比较。就其中的人物命运,两者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电影和小说中的几个具体细节以及作者和导演在主题上的立意四个方面,对二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加以赏析,最后从宏观角度总结了他们各自的特色。  [关键词] 活着 死 相同 不同  从1984年以来开始发表作品并引起评论家的注意,继而登上中国先锋派浪尖的余华,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是当代中国文学史上一面不倒
期刊
[摘要]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妇作家艾米莉·勃朗一生中最经典的作品,也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本文从女性自我追求的角度,分析了小说中两代女主人公凯瑟琳在爱情婚姻道路上的命运沉浮,剖析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在爱情婚姻上的自我追求。  [关键词]女性的自我追求独立个性自我与家庭爱情和婚姻  在世界文学历史上,尤其是在英国文学历史上,《呼啸山庄》一直被认为是一部杰出的巨作。许多文学巨人都在试图研究它的主题。
期刊
  
期刊
[摘要]音乐作为时代的一种表征,不可避免地要带有时代的印记,兴起于二十世纪中叶的摇滚乐正是对当时社会心理的一种反映。同时,音乐的发展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它的发展必然要遵循自身的规律。本文试从时代环境及音乐的自身发展规律等方面论述摇滚乐这一音乐形式兴起的原因。  [关键词]摇滚乐 二十世纪 现代艺术 后现代主义  二十世纪西方音乐中最可注目的现象之一就是摇滚乐的兴起及繁盛。从“披头士热”(Be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