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歌之花开满校园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a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小学课本中收录的一百多首古诗词内容丰富,情感积极健康,它们起着感染和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但是,我们聚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却发现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本文在准确认识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古诗词教学研究,力求全面地探索古诗词的最佳教学方法。
  关键词:现状;策略;读;悟;情境;想象
  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唐诗、宋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尤其诗歌更是在我国文学史上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学习古诗,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人受益终身。但目前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形式却不容乐观,下面我以目前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为基点谈谈个人的看法及解决的策略。
  一、现状分析,形势严峻
  (1)教法枯燥, 美感缺失。“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说思想,齐背诵”这种教学模式在现代古诗教学中过于固定,很多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缺乏思考,缺乏创新,直接运用这种“固定”的模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虽然也能把古诗的思想内容灌输给学生,但是,这种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得生动有趣的古诗课堂教学变得淡然无味,古诗本身所蕴含的美感也就无法体现。
  (2)学法单调,体验肤浅。从学生学习古诗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跳不出课本的小圈圈,缺少积累和延伸。缺了课外延伸这一源头活水,课堂就会如同一潭死水。再加上校园古诗文化建设的淡漠,使学生的古诗学习缺少一定的情感体验,缺少必要的情境感化。
  (3)毫无兴趣,匮乏情感。在现代的古诗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引导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和积累,但是由于在具体的古诗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教师只知道让学生一味地去死记硬背,使得学生们对古诗的学习毫无兴趣,甚至讨厌,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导致学生在一遍遍抄写古诗、默写古诗的过程中失去兴趣,更失去了古诗词的情感体验。
  二、策略解决,刻不容缓
  1.自主感悟,“读”占鳌头
  (1)反复通读,文通字顺。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就是反复读的重要性,古诗词更是如此。因此,教师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反复读,让他们自己主动地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词读得通畅,既是趁学生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两全其美。
  (2)感情朗读,读中自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优美的意境,流畅的旋律,真挚的情感,只有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学生的体悟才会深刻。其精练、含蓄、优美处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了解字义,在读中自悟。
  2.缘情写景,寓情于境
  (1)诗画结合,以画启境。“诗画结合”意思就是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诗中具有绘画般的意境,绘画中具有诗的情趣。因此,在古诗教学中,要想真正透彻地理解古诗,我们可以借助“绘画”这种教学形式,将枯燥乏味的古诗文字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古诗画面,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画面去感悟古诗意境,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诗乐结合,乐中悟情。音乐是很奇妙的,它可以引发人产生无穷的想象。在古诗教学中,我会尝试用音乐来创设情景,选择与古诗意境有联系的背景音乐,或欣赏或配乐朗读。在或悠扬或高昂,或快乐或伤感,或轻松或沉重的乐声中,学生都沉浸在诗所描写的氛围中,对诗意的感悟就不言而喻了。
  3.开发诗园,滋养诗情
  (1)扩展延伸,引进活水。古人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诗歌对于提高人的气质素养大有裨益。要想“源头活水滚滚来”,光靠课本中区区几首古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学生引向课外阅读。
  (2)归纳剪辑,巧用趣用。学习古诗词便于让学生走进文化的殿堂,探访历史,还能净化人的心灵并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熟读、理解、积累的诗句,别让它们总关在学生的脑海里,要引它们出来走一走,让学生在 “温故而知新”中感觉古诗用时更有趣。
  诗文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是古代文化的精髓。我们有义务让“古老”的文明传承下去,让我们借用诗的甘霖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让他们在古诗文的百花园中深情诵读,尽情享受满园春色!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张湾小屯小学)
其他文献
“教师如水,只因为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日臻完美。我欣赏如水的教育,我愿我的学生是那知识海滩上熠熠生辉的彩石……”这是臧迎春老师的教育感言。1991年6月,临近中师毕业之际,她在自己的毕业自我评价表中写道:“我的教育理想是:有一天,我能坐在岳阳师范的礼堂上向校友们介绍我成为全国特级教师的经验。” 走上工作岗位,执着的她在花样年华中开始了追梦。她深知人生之梦是否如己所愿,在于自己的拼搏进取。由于她
摘 要:阅读是一个人从外界获取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取得更多思想、情感、价值观念的有效途径,因此国家把阅读教学提高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阅读主要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模式,课内阅读是指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的阅读教学,而课外阅读则是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促使学生把课内所学得的阅读能力在课外予以应用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通过阅读和一代文豪、文学大家进行思想沟通与对话的有效方式。因此在
摘 要:教育者,爱胜过一切。从教的历程就是爱的历程,耐心和恒心是推动爱前进的两个轮子。从教三十年,我始终践行着爱心、耐心和恒心。尊重、包容、呵护学生,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关键词:尊重;包容;呵护;坚守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那密密的雨线,淅沥的雨点,不正如我们教育人的辛勤耕耘,犹如我们为师者的谆谆教诲吗?而这辛勤耕耘、谆谆教诲的背后正是爱心的驱使,耐心的等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并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学生所认同的带有本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规范、教学原则、培养目标、学校传统等因素的总和。是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它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它反映着办学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不同侧面所存在的影响力。当前,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校园文化的内涵更丰富,外延更广阔。其德育功能
一、何谓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师范生  基于我国农村小学师资落后、教师生源质量下降等情况,为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湖南省教育厅从2010年起,按“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定向培养、公费教育、定期服务”的原则启动实施了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旨在进一步优化小学师资队伍的学历、学科、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招收对象为初中毕业生,本科学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专业成长成为了各级行政、研训部门关注的重点,各级研训部门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但老师们并不是对所有的培训都“买账”。原因何在?  就这一问题,作为语文研训教师和教研员的我对全区语文教师做了一次问卷调查。对于“你希望得到怎样的专业成长指导”这个问题,排在前四的答案是:有效的培训和教研、观摩名家课堂、专家(名师)对自己课堂的指导、有目的的阅读。  看来,教师们不是不愿意参加
摘 要:本科生学生干部对高校学生队伍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学生干部管理制度化的重要性,分析了学生干部制度化的现状,对本科生的主体意识与心理特征以及本科生学生干部职责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生干部制度化的方法。  关键词:本科学生干部;制度化;方法    一、本科生学生干部制度化管理是促进其学习、成才的重要保障    合理化的制度与个体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团体实现最优化的两个重要
请看下面三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小米(化名)的爸爸妈妈在北京做生意,长年不回家,小米平时都住在外婆家。外婆家距学校有十几里山路,来回往返要走上好几个小时。由于路途太远,又无人看管,小米从不做家庭作业,课堂作业也总是喜欢拖到最后完成。他性格很倔强,老师批评便顶嘴,多次在课堂上与老师争吵。  案例二:小孙(化名),右脚有点拐,父母离异,寄居在阿姨家。阿姨与姨夫都特别喜欢打牌,每次打牌输了,便拿小孙
摘要:“过程与方法” 纳入课程目标是本次课改的突出特点,遗憾的是,这些年在实际历史教学中“过程与方法”多被当做手段、方法来运用,服务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目标的实现。突破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案例谈谈经验与思考。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设计实践;案例反思  笔者认为“过程与方法”是手段,更是目标。新课改理念下,“过程”应特别强
何为语文的本真?笔者认为,“听说读写”的圆融运用正是语文的真意,也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1]在笔者看来“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系。  近年来,随着升学压力的不断增加,不少地方的语文教学为了迎合应试呈现出轻“听说”而重“读写”的趋势。即使如此,饱受重视的“读写”方面,却也并未得到一个健全的发展。阅读与写作被分割开来进行所谓的专项训练,甚至分别衍生出一系列专为应试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