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求突破 创新思路助发展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198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我们正探索出符合生态经济需求,具有可持续、高效发展的现代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抓住生态农业,就是抓住生态经济发展的命脉。宿迁自古至今就是农业大市。生态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传统农业提出更富有变革性的挑战。为加快促进宿迁成为江苏生态大公园,宿迁正以八个生态示范镇作为先行先试点,升级打造宿迁生态经济示范区。因此,生态农业俨然就是宿迁发展生态经济的应有之义,也是头道工序。宿迁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农业迈向生态农业的转折关键期,在此重要阶段,宿迁应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创新农业发展方式,为宿迁未来生态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可预估的价值。
  一、宿迁从传统农业迈向生态农业实现三大转变
  1995年9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的通知》,至此以后,江苏省生态农业发展势如破竹,发展规模不断增加。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中,宿迁是建市最晚,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最低的城市,对于年轻的农业大市宿迁来讲,农业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纵观宿迁历史,从秦设下相县开始,宿迁历经2000多年岁月洗礼,沉淀出了宿迁最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农业,目前年轻的宿迁正在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坚定迈进,从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发生质转变。
  1、實现了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
  宿迁市地处江苏省北部,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人口587万,水面355万亩,境内平原辽阔、土壤肥沃、河湖交错。从1996年到2016年的农业各数据,从近五年的粮食总产量、播种面积,从2016年农业最新具体数据这三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对比,总结得出宿迁的农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基础较为薄弱的农业大市转变成为农业总产出硕果累累的农业强市。
  一是从1996年建市之初到目前的农业各指标具体增长数据来看,建市之初宿迁农业基础较为薄弱。通过20年的发展,从粮食单产、粮食总产、水产品总量、肉蛋奶总产量到果蔬总产量都实现了量的飞跃。具体数据从1996年到2016年的宿迁农业总产量连年上台阶的层面看,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粮食单产从建市之初的369公斤,提升至446.5公斤,增幅达21%,总产从300万吨提升至384.54万吨,增幅达28.9%。
  二是从2011年“十二五”开局之年”到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宿迁全市粮食总产量逐年平稳递增趋势来看, 2011年粮食总播种面积为854.15万亩,粮食总产量为368.54万吨;2012年是“粮食单产提升年”,粮食总播种面积为 857.79万亩,粮食总产量为388.75万吨,单产达466千克/亩,单产增幅全省第一,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九连增”奇迹; 2015年持续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全市建成优质稻麦生产基地200万亩,全市粮食生产实现了从2004年以来的“十二年丰”的佳绩。
  三是从2016年宿迁农业总产量稳步提升的层面看,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7.24亿元,可比增长2.0%。其中,农业298.51亿元,林业18.09亿元,牧业102.14亿元,渔业84.90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3.61亿元,占比分别57.7%、3.5%、19.8%、16.4%和2.6%。(见图三)其中全市粮食总产量384.54万吨,粮食单产442公斤/亩,其中夏粮总产156.93万吨,比上年增加0.22吨,秋粮总产227.61万吨。
  2、实现了由单一农业向多元融合农业转变
  宿迁农业资源较为丰富。在宿迁这片美丽的英雄故土上盛产优质的稻米、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曾经宿迁的农业多以粮食作物和水产品养殖为主,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从建市起,宿迁立足农业,加大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进行“接二连三”调整,加快农业与二产、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链,拓展农业涉及领域。在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互联网+农业”融合四个方面做好文章,促进农业生态结构优化,实现了由单一农业向多元融合农业的转变。
  一是加大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基础载体,夯实宿迁三产融合的基础。按照“政府搭台、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思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聚才引智工程,建设生产示范基地、种苗育雏基地、科技培训中心、质量检测中心等平台,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园区的综合实力,截至2014年,宿迁市已创建8个省级农(渔)业园区(沭阳县2个,泗阳县2个,泗洪县2个,宿豫区和宿城区分别有1个)、16个市级园区,已建成核心区面积36.7亩,入园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累计达1445个,辐射带动农户5.3万户。
  二是加大服务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突出休闲观光农业。结合宿迁三县两区农业产业特色,以农业景点、农事体验、农展节庆等为载体,发展智能观光农业区、田园采摘农业区和休闲垂钓农业区,加大农业与服务业多维融合,产生生态经济新的增长点。在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认定名单中,宿迁市有两地榜上有名。截止2016年,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319个,其中农业观光采摘园105个,休闲农庄57个,现代农业示范园21个,农业主题公园9个,农家乐123个,民俗村4个,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37个。2016年1-9月份全市休闲观光农业接待游客239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5.8%。
  三是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多元化促进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和工业融合的最重要体现,全国2/3以上的“国字号”农业龙头企业落户宿迁,蒙牛集团、广东温氏、汇源果汁、江苏雨润、中粮集团、娃哈哈集团等一大批知名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宿迁目前已经建设了沭阳县绿色食品加工集中区、江苏泗阳经济开发区木业园区、江苏泗洪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宿迁运河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等4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并获得省级肯定,全市加工集中区内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多家,产值过百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势头强劲。   四是全面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全方位延伸农业产业链。自2015年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将农业列为“互联网+”的11个重点领域。2015年宿迁市委、市政府正式下发《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产品营销”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全面激发“互联网+农業”的宿迁发展。宿迁在全国率先推出“一村一品一店”电商模式,全方位地延伸了农业的产业链条。目前,宿迁140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一村一店”或“一村多店”,786个村居达到“一村一品一店”建设标准;全市正常经营网店达到4.5万家,电商产业直接从业人员9.1万人,带动就业35.7万人。
  3、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变
  宿迁是产粮大市,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所辖泗洪、泗阳和沭阳三县均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市拥有耕地68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28万亩,耕地面积占市域总面积的52%,小麦、水稻种植面积分别达350万亩和330万亩。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下,效率低,产出低。为了向生态农业转变,必须从农业高效和规模、基础设施现代化提升以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方面进行提升。
  一是加强高效农业和规模农业实施,向生态农业不断迈进。从2015年开始,在全市层面上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加强高标准农田设计,建成了优质稻麦生产基地200万亩。2016年,设施农业、设施渔业分别达140.5万亩、25.4万亩,净增60.9万亩和16.1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303.5万亩,比重超过一半。宿迁农业基本实现由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过渡,高效农业是生态农业的基础,这为宿迁进一步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农业生态基础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全面提升,农业设施装备和技术水平明显提升,2015年宿迁建设的高标准农田16.5万亩,累计达到313.64万亩,高标准农田比重达到48.7%。(见表一)二是优化了农业基础装备结构,2015年全市新增各类补贴机具1.17万台,落实省级以上购机补贴资金1.76亿元,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了81%。三是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力度,2015年提高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农田面积和节水灌溉工程控制面积比例,提升灌溉水利用系数,全市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达到了80.5%。四是提升了粮食收储现代化水平,2015年全市粮食收储现代化水平达到74.1%,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三是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显现改善,在农业发展的各个环境更加注重生态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2015年全市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占比73.1%,推动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全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9.5%,与此同时,并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再造工程,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推进绿色宿迁的建设,2015年宿迁林木覆盖率达到28.4%。
  四是农业生态产业特色逐渐显现。近年来,随着宿迁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逐渐形成了以优质稻麦生产为基础,高效水产、生态畜禽、绿色果蔬、精品花木为突破的“1+4”特色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四大特色产业产值比重提升至80.2%。尤其是水产和花木产业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均有明显提升。特别是沭阳县花木特色产业特色明显,目前拥有花木种植面积近50万亩,花木从业人员25万人,特别是农村电商正迸发出花木产业生态张力。据阿里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沭阳农产品线上交易规模居全国前三位。
  二、宿迁从传统农业迈向生态农业的路径分析
  以上对宿迁农业的数据分析将预示着宿迁农业进入到了崭新的篇章,正昂首挺胸、大踏步地迈进生态农业新时代。农业是宿迁发展的命脉,农村这片阵地是宿迁实践生态经济的最广阔舞台!从农业走向三产融合,从农村包围城市发展,让农民主体参与生态经济建设,强化农业基础性地位,宿迁的“强富美高”生态经济之路将会越走越宽阔、越走越明亮!抓住生态农业为关键,聚焦生态富民为根本,全面促进宿迁生态经济大发展!
  1、重点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发展生态农业,第一主体是农民,农民是否发自肺腑地热爱农业、脚踏实地地掌握农业技术、思路灵活地善于经营,是新型农民的关键点。宿迁在培育新型农民方面,定期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从涉农政策、行业发展趋势、经营管理理念等生产关系层面拓展新型职业农民思路、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2015年,宿迁成立了新型职业农民服务中心,开设了务农创业培训班,这个班的特色是学员年龄在18到40岁之间。30岁及以下的年轻农民占总数的一半还多。通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以农业为职业的新型人才。2016年培育务农创业青年人才1150人。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配套扶持政策,给予农民信心,全面激发新型农民的积极性。
  2、重视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龙头企业是发展规模农业的重要抓手。目前宿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迅速成长,企业规模、科技水平、产品质量等不断提升,玖久丝绸、江苏龙嫂、金水特种水产养殖、苏北花卉和百年苏花食品集团先后获批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有效带动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2017年,刚入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的江苏百年苏花食品集团是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集团公司,主营苏花牌小花生、竹碳花生、系列花生油、草鸡蛋等30多种特色农产品。目前宿迁有5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4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三县两区共有253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迅猛。2016年,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额达94.03亿元,销售收入达230.41亿元,带动32余万农户增收致富,为农业增效、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做出巨大贡献。
  3、创新新型农业经营方式
  在农业经营方式上重点培育了一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业适度规模生产主体,扩大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一方面,提升一批以农民综合服务合作社为主体的农业经营服务主体,扩大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模式”、“农综社”试点为抓手,依托地方特色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以沭阳县新河镇开展“农综社”试点工作为例,以新河供销社为龙头,通过整合资源、改造重组、开门办社、聚集要素、拓展领域、转型发展等措施,先后创办了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3家、村综合服务社8家,塑制品企业1个、干花制作基地1个,电商服务站6家,电商示范点80个,形成“互联网+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展种植、加工、制作、销售一条龙服务,形成线上交易、实体配送融合发展,成为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实现了散户集中的规模化经营途径,通过“抱团”实现共同致富。2016年宿迁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突破一万个,农民参与合作社比重达到71.6%。   另一方面,创新家庭农场经营方式,以资源条件和产业特色为基础,以自然村庄、连片地块等为单元,积极引导同类产业的家庭农场靠拢集中,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抱团发展、集聚创业。2014年下半年,宿迁开始启动家庭农场集群建设试点。2015年,宿迁市委、市政府正式下发《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若干意见》,并从市级现代农业专项资金中拿出1000万元重点扶持家庭农场集群建设。至此,家庭农场迅速发展,2016年全市建成家庭农场达5270个,居全省首位;家庭农场集群23个;引进培育家庭农场461个,经营土地面积17.9万亩、水面1.9万亩;建成家庭农场集群综合服务中心19个,配套建设粮食烘干房10座,安装烘干机组97台(套),粮食仓库10500平方米,农机库5950平方米,晒场28190平方米,保鲜冷藏库2000平方米,科技培训教室、电子商务中心、农资超市等附属设施9600平方米。与此同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家庭农场集群内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配套完善农田水利、道路管网等基础設施;对建设家庭农场集群综合服务中心的,市财政按照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0%标准给予奖补;目前,已累计整合各类资金9500多万元,对集群内农田水利基础进行了集中配套;已为家庭农场累计投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9173万元;共筛选35名农业专家与家庭农场集群挂钩,推广应用农业“三新”成果25项。
  4、创新“支书领头调结构”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领头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宿迁抓住“村支书”这个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带头作用。以支书作为创新农业发展的新方式,激发农业内生动力。为了培育具有敏锐市场意识、科学管理理念和现代经营水平的“好支书”,2017年,“支书领头调结构”培训班正式开班,来自三县两区的221名村支书参见此培训班。 “支书领头调结构”自实施以来,效果显著,促进村支书拓宽思路,解决当前的重要促农增收问题,带领周边的普通农民共同走向富裕。
  无农不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稳定宿迁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石。对于工业化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宿迁来讲,生态农业是发展宿迁生态经济特别是建设生态示范镇的头道工序。宿迁是农业大市,也在向农业强市迈进。生态农业时代的到来,要创建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经济示范镇都必须以生态农业为大力发展的先行军,以生态农业为主要抓手,点燃生态经济示范镇的星星之火,全面实现宿迁生态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实现宿迁生态与民生双赢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建立在对95后大学生社会网络行为特征调查与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易班高校思政网络平台共享共建,协调发展原则,以此为切入点丰富高校思政网络育人手段。深入分析了易班师生自主服务系统和与之相关的信息互动系统、SNS社区服务系统等平台功能。为确保易班网络平台的稳定运行,通过分层次分阶段统筹推进,专业队伍协助创新关键,绩效评价以及提供全方位保障四方面有效手段,确保平台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当代藏族著名导演、作家万玛才旦的小说《塔洛》与电影的改编,从作品的主题、叙事方法、电影语言、塑造的人物形象等做了入手,提出改编电影的丰富性与独特性。  【关键词】:《塔洛》小说;电影;对比;改编  一、 谈主题  小说中叫塔洛的一位放牧的人为了办身份证来到了县上,在办身份证的过程中遇见了一位美女理发师。理发师为了得到他的财产想尽一切的办法来诱惑他,塔洛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这位理发
期刊
【摘要】: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国务院颁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也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可持续发展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在健康中国计划推进过程中,其健康状况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衡阳近年来虽体育基础设施逐渐
期刊
他梦见一只叫丽丽的猫去找一只叫格罗安达的狗。醒来后丽丽远走高飞了。  酒鬼仰頭喝光杯中最后一滴酒隐入一条深巷。  一条黑色的卷毛狗跟着他。  酒量不好的酒鬼在今夜醉了酒。他顶出下颚,吹散游离在眼睑上的眼皮。吸进鼻腔里的空气再一次被呼出来。  酒鬼侧过头去看了看跟在他身后的那条黑色卷毛狗,它的眼睛闪着狼一样绿光。酒鬼没有停下他摇晃的步伐,暗黄色的路灯透过薄薄的水雾,夜色缓缓地遮住他的身影,  他抵着
期刊
星转斗移。农村土砖砌的老房子渐变成了城市高楼的鳞次栉比。风里常有无奈的叹息。乡土的老屋不能说话,它卻住在比高楼更高处,一些视而不见中隐藏了的良知里,一些不忍直视,闭上眼睛深深的眷恋与沉默里。  作品材
期刊
【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了我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在这种状况下,人们开始注重追求社会文化的提高。党和国家始终致力于将我国社会构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我们更要大力发展和传播社会文化,以和谐社会文化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群众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影
期刊
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  杭州之美在于优美的自然风光,西湖之美早已名扬天下,西湖周边的景点从南宋时期的“西湖十景”,到如今三评“西湖十景”,数十个景点的旅游景点让人流连忘返。  杭州之美在于历史文化。作为我国著名的古都,历史感厚重。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流传千古的名篇。唐代诗人白居易著名的《江南忆》,其中就写到: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宋代大文豪
期刊
【摘要】:现如今,英语学习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送孩子去双语幼儿园、双语小学或英语兴趣培养班,让孩子获得英语教育,甚至有些孩子从幼儿时期开始接触有关英语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那么这种现象是好还是坏呢?因此,本文针对学生从幼儿时期学习英语展开了以下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幼儿时期;学习;英语  0.引言  孩子在幼儿时期的活动范
期刊
鲍丰同学,你犯规了  庄家骏(宁波市鄞州区东湖小学302班)  教室里静悄悄的,却又融着一种激烈、涌动的气息。  我的对手是鲍丰,他带着自信的微笑,不圆不大的脸上嵌着炯炯有神的小眼睛,整个人散发着必胜的信心。  只听姚老师的嘴里跳出“预备——”两字,我分开两脚,绷着腿,身子向前倾,双眼死死地盯着鲍丰,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右手肘牢牢贴住桌子,左手抓着桌沿,身子绷得好紧,准备随时发力。  姚老师的口令
期刊
【摘要】:魏晋时期,赋坛中出现了一种新型文学现象,即同题共作。曹丕、王粲、应玚等人皆有以“柳”为意象的赋作留世。其中以曹丕的《柳赋》尤为突出,该篇赋作在咏物的基础之上,感悟伤怀,抒情意味明显增强,使其在同题赋作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曹丕;柳赋;咏物赋;抒情  1.前言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柳树”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意象,被作家们赋予多重意义。汉魏时期的赋创作中,不乏咏柳的篇章,如汉代时孔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