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外交家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e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肇星,作为一位活跃在国际舞台受到广泛关注的外交家,他的名字早已为国内外所熟知。但作为一位很有造诣的诗人,则是在近几年内才声名鹊起。李肇星,在向外交与文学两座高峰攀登的过程中,领略着遍山的风景。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说:“外交家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诗人,他们独特的生活才得以光彩地展现给世人;诗人们应该庆幸,因为他们之中有一位外交家,诗的天地才出现如此一块高贵而迷人的空间。”
  
  出身农家爱读书
  
  在有着“东方瑞士”之称的青岛西岸,有个王家村,李肇星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小时候,因为王家村没有学校,李肇星是在姥姥家所在的瓦屋村读完小学,他对学习的热爱在当地出了名。王家村向北,有一条通往县城不足10里的乡间小路,乡亲们依稀记得,当年,一身农家子弟装束的李肇星,就是沿着这条小路,穿越了春夏秋冬,走过了童年,走进了当地负有盛名的胶南第一中学……
  20世纪50年代的胶南,贫穷落后,甚至连一所像样的中学都没有。作为家乡的第一批中学生,李肇星勤奋好学,手不释卷,那时,他把穷乡僻壤的村子里所能够搜集到的所有书本都读遍了。那些叶如伞盖的参天大树就是李肇星最好的“阅览室”。起初爷爷干农活叫李肇星帮帮忙,哪知他只干了一会儿就再也不见人影了,原来他躲在一旁捧着书本正看得如痴如醉。以后只要李肇星在读书,爷爷就破例“恩准”,可以“免除”干农活。在城里上学期间,李肇星是图书馆的常客,管理人员对这个老实内向一身粗布的农家子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的读者往往是李肇星。
  李肇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与梦幻,他想写书,当记者,当诗人。1955年上初中二年级时,他鼓起勇气把一篇稚嫩的文字投到了遥远的黄浦江畔。不久,他的处女作《越活越年轻的爷爷》在上海的《少年文艺》上发表了。从此,少年李肇星一发而不可收,又是写小说又是写散文。几十年后的今天,重读少年时代心灵深处的独白与诉说,李肇星的心中仍然会泛起对遥远青春的回忆:酷爱读书的痴情……
  
  文学外交双发展
  
  1959年夏天高考时,李肇星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大学中文系。为了能考进神往已久的北京大学,他一口气填写了7个志愿,西语系英语专业是他的第二志愿。然而,他没能进入一心向往的中文系就读,而是“意外”的被第二志愿北京大学西语系所录取。他是胶南县唯一考上北京大学的考生,令整个胶南为之骄傲。不过,这一意外的变化改变了李肇星的人生。这一改变或许使中国的文学界少了一位杰出的作家,但是以后的中国外交舞台上却多了一位出色的外交家。
  面对北京大学曹靖华、朱光潜、冯至、李赋宁这些资深教授,年轻的李肇星心中腾起了“高山景行”的崇敬之感,他感到自己是那样的渺小!在北京大学5年学习中,李肇星废寝忘食,一如往昔对文学那般钟情迷恋,英语也学得如痴如醉。有好几次,他因埋头读书,被关在了图书馆里……这期间,李肇星继续做着他的“文学梦”、“诗人梦”。大学毕业前,他的诗作登上了《人民日报》!
  1964年8月,李肇星因学业优秀被分配到了外交部,其中还包括后来成为他夫人的秦晓梅。当时,李肇星并没有马上投身于外交事务,而是去了外交部委托北京外国语学院举办的翻译进修班。他在进修班一学就是7年,毕业时,李肇星的外语水平已经令人刮目相看。
  1988年3月,到上海协助处理“3·24”重大铁路事故的李肇星,无论形象还是口音皆不为沪上公众所恭维,但他那流利的英语却让众人不敢小觑,许多外国记者也情不自禁地啧啧称赞。李肇星在很多场合可以不用讲稿,即席发表英语演讲,现场用英语直接回答问题,而不必通过翻译。1999年1月8日,李肇星被邀请作全美记者联谊会的主讲人,演说后即席回答,充分显示了他的英语应对能力。因为在这个俱乐部发表演说的多是总统、总理级的政府要人,作为外国大使受邀的极为少见。
  
  水到渠成的外交家
  
  如果从1970年被派往非洲工作时算起,到2003年就任外交部长,李肇星整整走过了33年的外交生涯。他由一个驻外使馆的普通工作人员,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阶梯。这期间,他曾担任过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随员、驻莱索托大使馆一秘、外交部新闻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部长助理、驻联合国代表、副外长、外交部党组书记和驻美大使。
  而新闻司则是外交部公认的最能培养人的地方,李肇星做了5年的新闻发言人,是历届发言人中时间最长的。他曾表示过:“发言人不是去即兴表演、追求自我表现的演员,发言人必须掌握两条,说我所知道的,说我可以说和应该说的。”事实上,在不同岗位上长期的工作磨练,为他后来当外交部长做了很好的铺垫。不过,外交部新闻司虽然出过一些拔尖人物,但只有李肇星像钱其琛那样,从发言人升任为外交部长。
  作为一位外交家,李肇星必须与世界各国打交道。他的足迹踏过了一百一十多个国家。从地球的东端绕到西端,从南部走到北部。但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始终牢记自己是祖国的儿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使者。正是怀着这种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他几十年如一日,为维护祖国的尊严和人民的利益,为维护世界的和平而奔走呐喊,同一切反对和破坏祖国统一、阻挠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势力进行了唇枪舌剑的斗争。在外国人眼里,李肇星有两种形象,一个是温文尔雅、具有文人气质的外交官,一个是咄咄逼人、不肯退让半步的斗士。在现代化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开怀大笑的形象,经常听到他洪亮清晰、略带乡味的声音,从中感悟到一种正气,一种智慧,一种干练,一种高度。他的讲演,时而引经据典,时而数字连串,时而慢条斯理,时而珠落玉盘。透着一种自信,一种洒脱,一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概。他的雄辩,常使对手们不知所措、张口结舌,使朋友们痛快淋漓、扬眉吐气。在西藏问题上,他曾经与西方记者针锋相对。在台湾问题上,他曾多次参与挫败少数国家帮助台湾“重返”联合国阴谋的斗争。中国的立场最终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支持。
  
  鲜为人知的诗人部长
  
  如果说作为外交官的李肇星被人所熟知的话,那么,作为作家和诗人的李肇星人们可能就知之较少了。在从事外交工作的这些年中,从小就热爱文学的李肇星没有荒废写作,一直坚持着业余创作,因此赢得了“诗人部长”的美誉。诗人部长并非空穴来风,他先后出版了《青春中国》和《李肇星诗选》两本诗集。2004年,智利驻华大使卡夫雷拉代表智利总统拉戈斯向李肇星颁发了聂鲁达百年诞辰“总统荣誉勋章”,并称赞李肇星既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也是一名出色的诗人。
  作为一位外交家,他走的地方越多越远,对祖国母亲的思念越是一往情深。他时刻牵挂着母亲的冷暖安康,关注着母亲身边的细微变化;时刻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一一向母亲汇报,向母亲倾诉。他把这些思绪,都写进了自己的诗里。当我们阅读《李肇星诗选》里的许多诗篇,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心潮起伏。《故乡愿》、《梦见爷爷》、《姥姥的樱桃》、《奶娘》、《心中的北大》、《夜梦瓦屋河边草》等等,都是些难得的好诗。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不仅是一个胸怀世界风云的外交家,还是一个和我们有着一样的情怀,一样的喜怒哀乐的普通劳动者。
  责编/文波
其他文献
《老友》专家门诊:   我患高血压近20年(140~150/100~105mmHg),一直坚持服药,先后用过心痛定、倍他乐克,都有一些副作用。现在用依那普利,但又引起呛咳、咽痒,晚间尤甚。请问:降血压药有副反应怎样处理?   新干县·罗××   罗××同志:   你患高血压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导致呛咳(干咳),这是服这一类降压药的病人在临床上常见的特殊副反应。它可能和服该药后
期刊
《老友》专家门诊:   去年以来,我口里泛酸,上腹胀痛,服了几个月药,还总反反复复。胃镜提示胃窦部花斑状,前胸壁有二处小息肉,食管黏膜下隆起。请问:我应怎样治疗此病?   樟树市·柯××   柯××同志:   看完你的信,我认为你患有两个病:一、慢性胃炎,二、反流性食管炎。你吃了好几个月的药,效果不好。首先我要告诉你,你要充分认识这两个病在治疗上的艰难性,特别是患反流性食管炎的某些病人是需要长期服
期刊
易呈学   我离开工作岗位五年来,甜酸苦辣辛五味俱全,感受很深。但从中我也悟出了一些道理,要想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必须正确对待自己,给自己定位,给自己定值,给自己一个恰当的自我界定。   首先,要给自己定位,寻找适应老年人延续生命的生活坐标,把自己还原为一个普通的人。通俗地说就是原生态的人,原来从娘肚子下来是个什么样的人,现在还是个什么样的人,只是年龄多了几十岁。因为现在的你和普通的平民百姓一模一
期刊
《老友》专家门诊:   我是一名高血压病患者,近半个多月来右眼视力明显下降,经医院检查发现右眼眼底出血。请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眼底出血能否治愈?   湖口县·杨××   杨××同志:   眼底出血一般是指视网膜出血。它不是一种独立性眼病,而是许多眼病和某些全身疾病所共有的病征。由于出血原因不同,预后也就不同。少量出血可以完全吸收,不影响视力;如出血量多,而且流入玻璃体内,则视力受严重损害,甚至
期刊
人类平均寿命史前仅为十几岁,而现在有些国家人口的平均寿命已达80多岁,更为可喜的是,21世纪,百岁寿星将成为高龄老人的新群体。   关于健康与寿命,值得关注的事情很多,以下两点应特别重视:   其一,不要片面理解“自己是最好的医生”这句话。这句很流行的话相对一些易防易治的常见小病有一定的道理,但不适用于所有的疾病。如果自己能成为“最好的医生”,国家何必开办那么多医院,安排那么多医生,购置那么多设备
期刊
调养精神。《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七情过度,精神过用,可以伤神,以至形体损伤。《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要求我们少思寡欲、胸怀宽广、乐观,以避免过度的精神刺激,使精神始终保持正常状态,从而使神明而形安。   适宜的生活规律。《上古天真论》中说:“食饮有
期刊
1、维生素A   动物性食物:牛奶、鸡蛋、鱼类、动物的肉与内脏,其中以动物的肝、牛奶、螃蟹和蛋类的维生素A含量较高。植物性食物:主要提供维生素A的前体β胡萝卜素,如胡萝卜、小白菜、油菜、菠菜、空心菜、茴香、香菜、韭菜、芥菜、茶叶及红黄色水果如杏、柿子、草莓等。   2、维生素B   菠菜、猪肉、肝脏、豆类、绿叶蔬菜及奶制品。   3、维生素C   所有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柑橘、芹菜、辣椒、西红柿等
期刊
有一个老人想学画,可是犹豫不决,就去问一个朋友:“再过五年,我就七十岁了,能行吗?”朋友对他说:“怎么不行呢?你不学画画,再过五年也是一样七十岁呀!”听了朋友的话,老人顿悟,于是,第二天就去老年大学报了名。   我认识一位老人,几年前他的老伴和唯一的儿子先后患病离他而去,他经不起这个打击,从此萎靡不振,神思恍惚。当他看到另一个跟他一样遭受变故的老友居然活得有滋有味时,他去问他为何还能活得如此乐观和
期刊
徐如璧,1915年出生,1931年3月入伍,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57年被授予上校军衔,现在总后苏州干休所休养,享受军级干部待遇。    少年投身革命      徐如璧,1915年2月15日出生在江西省资溪县乌石镇乌石村。他家祖辈种田,从10岁起他就开始干农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红军进行食盐封锁,农村很难购到食盐,尚未成年的他
期刊
泗洪是苏北革命老区,抗战时期为淮北苏皖抗日民主根据地,也是时任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战斗过的地方。1940年,少奇同志领导泗洪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留下了很多十分动人的故事。     联系群众 平易近人     1940年4月下旬,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化名为“胡服”来到淮北抗日根据地指导工作。为了壮大抗日力量,少奇同志一到驻地,就与地方组织走乡串村,发动群众,很快建立了工农青妇抗日救国队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