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中国的社会价值观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w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传统道德受到极大的冲击,价值观也在利益熏心下被不断扭曲。然而本文并非想论述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道德究竟沦丧到何种地步;价值观被多大限度的扭曲等等,而是想通过最浅显的论述来阐明,我们的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是什么;在转型时期的中国,面对着怀疑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做。
  【关键词】:转型时期;价值观;信仰
  一、是什么,而非应该是什么
  陈虻[ 陈虻.男,央视著名电视制作人. 《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等栏目制片人。]曾经说过:不要在生活中寻找你要的东西,而要努力感受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拿新闻记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将所采访的人,拍摄的物,以一种最原始的,不经过任何加工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可以没有解说词,可以没有任何记者的提问,让观众自己去感受,自己去通过看新闻发表见解。这样的新闻才是最真实的。然而,在一个追求爆点,追求眼球的时代,一些人忽视了对真相的追求,喜欢断章取义,擅自下判断,同时将不经核实的结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传播,扰乱群众,影响社会秩序。近几年在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中传播的诸多谣言已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正常的社会生活。当然,谣言之所以能传播,在另外一个层面上也反映出受众们对真相的亵渎。我们不愿或者已经懒得去分析和判断所接受到的信息是否真实,我们不愿去感受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甚至有时,我们总是带着预设的观点或结论去看待一个现象,从现象中去选择能论证我们观点的东西,因此总是得出我们所想要的答案。但是,这样的答案往往带有断章取义之嫌,而非事实的本来面目。但是,当我们怀着追求真相的信仰时,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就会多问一句:“是什么,而非应该是什么。”“是什么”是对真相的追求,是对真相的尊重。“应该是什么”是带有主观性的,有价值判断在内的。尽管“应该是什么”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却很危险。因为带有主观判断的观点,如果经不起事实的检验而随意传播,就会混淆视听,不利于对真相的揭示或者追求。只有当我们坚持去问“是什么”,才有可能不断的去接近真相,不被所谓的“谣言”所迷惑,我们才能做出最忠于自我的判断。我们愿意看新闻,选择相信新闻报道,只是因为我们相信,新闻所报导的都是经过事实论证的。然而,在一个自媒体如雨后春笋一样疯狂出现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制作新闻,传播新闻,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纪实的记者,那么对“是什么”即真相的追求,就更加要植入我们的内心,成为我们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所坚守的信仰。
  二、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是什么
  徐泓教授在纪念陈虻的一书中,以“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为书名,书中通过整理陈虻生前的一些事迹和言语来表达在对新闻工作者的敬意。同时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说明,面对转型时期的中国,面对这样一个怀疑的时代,不仅仅是新闻工作者,更是我们大众,应该具有最原始,最基本的价值理念,从事物本来的面目出发,去观察它们,了解它们。那么,在此我们就必须要重提,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所谓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就是经过数千年的磨练,受到历代人们普遍接受的,也就是所谓的“普世”的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是最基本的,也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必须接受和内化的。只有不断地将这些基本的价值观植入我们的内心,现于我们的行为,才能够成为我们分析和判断的准则,使我们能更好在社会中生存。在上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平等,自由,尊重等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而这些也正是构成我们社会最基本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从西方的苏格拉底、卢梭,到中国的孔夫子、庄子;从19世纪中叶的尼采、梭罗,到20世纪初的胡适、鲁迅等,中西方的每一代人都为了追求和宣扬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所努力,甚至奉献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人类文明一直在进步,但是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却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亡。我们社会的进步,正是在不断地追求和完善这样的社会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原有的社会底线,骤然变为我们望不可及的道德高点;当扶起倒地的老人需要我们巨大的勇气;当猥亵儿童成为一些人的生活乐趣时,我们不禁要问:这个社会怎么了?我们的社会价值体系怎么了?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认为这个社会会变好。他倾一生之力,投身于中国乡村建设中,做着让这个社会更好的事。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个社会会变好。尽管在这个怀疑的时代,原有的社会价值体系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构建社会价值体系的那些最基本的价值观却是没有变的,我们必须坚守对平等、自由、尊重的追求与信仰。
  三、我们是什么
  当我们谈论一个国家或社会时,都不会离开每一个社会个体。启蒙大师梁启超在100多年前就喊出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口号。我们是什么?我们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怎样,社会就会怎样;我们进步,社会就会进步。当我们在抱怨社会,抱怨不如意的体制时,可曾想过,我们不仅是体制的受害者,也是体制的推行者。因此,想要改变这个社会,首先必须要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忠于自我。在世界全球化的潮流中,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当“韩流”、“欧美风”等席卷全球的时候,许多人往往就迷失了自我,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当我们无奈的感慨:“现在的我们,成为了曾经最讨厌的那些人”时,我们才发现,我们不再是当初的自己,我们成为了眼中的他们。忠于自我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处事的信仰。很多时候我们发现,面对现实的残酷,坚持忠于自我的信仰会很难,所以我们往往选择放弃,追求短暂的安逸。到头来,往往后悔不已。忠于自我,其实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社会的精彩是每一个具有独特人格的生命所演绎的。但当有一天,每个人都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过着同样的生活,社会不再那么多姿多彩时,我们才恍然发现,我们成为了只会读取指令的机器人,我们没有了思想,没有了主见。文化大革命的惨痛经历已经向我们展现了这样的悲剧。,当国家的指令被神圣化,当我们的主观意识被统一化后,是非无法分辨,正义无法伸张,我们成为了“杀死”我们自己的凶手。
  四、最坏的也是最好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当金钱变为衡量成功的唯一砝码,当怀疑成为奏响社会的基调旋律,我们正经历一个最坏的时代。正如徐贲教授所担心的那样,‘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但是,与此同时,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当我们的社会充斥着怀疑,充斥着不公的时候,也正是我们对真相,对自我最渴望的时候。只有当失去了才知道拥有时的美好。在信仰缺失的时代,我们以及整个社会遭受的种种灾难,都会成为我们在追求信仰,坚持信仰,践行信仰的道路上的动力。因此,我相信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也会努力的践行我自己的信仰,如梁漱溟先生那般,带着自己的信仰投身于社会生活中,亲身感受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只为了做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的事。
  参考文献:
  [1]徐贲.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M].东方出版社,2013.
  [2]徐泓.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美)艾恺,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学生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获得审美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见阅读对学生的成长何等重要。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训练的有效性,获得更好的阅读效果,这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阅读训练;策略  一、精心设计导入语,培
期刊
【摘要】:当前,在全体党员中正在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如何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确保取得实际成效,是我们必须探讨的重要政治任务。  【关键词】:党员;两学一做;实践  一、对“两学一做”的认识  思想建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期刊
【摘要】:清王朝改变中国数千年的传统服饰经历了重大变革,作为引领潮流的服饰,显现了空前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经济的发展使得满族服饰在材料上有了更多种选择。儒家思想的影响使得旗装的色泽体现出辈分、身份的差异。满汉的长期混居,使得两个民族服装走向融合,这种演变和融合起到了推进民族服饰发展的积极作用。这种变革是以新代旧的一种进步,是时代前进的产物。  【关键词】:满族;汉族;发展;影响  清朝自1636年由
期刊
【摘要】:政治现代化作为促进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证,对世界的发展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政治现代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模式是中国历史必然的选择,其特征主要有:以“以民为本”为新的执政理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关键词】:基本历程;模式;特征  政治
期刊
【摘要】:作为社会人,无论社会角色怎样转变,我们都需要交往。交往是一门哲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交往理论对我们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了解它的理论来源,并掌握它的特性,这样我们才能提高交往质量,感受良好交往带给我们的乐趣。  【关键词】:交往哲学;特性;现实意义  通俗的说,交往就是交流往来,即“打交道”。试想如果世界处于封闭状态,没有交往,社会也不会进步,更何谈世界繁荣。交往不是个人私事,
期刊
【摘要】:唯物史观是我党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为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方面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是我国制定重大方针政策的科学依据。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我国现阶段的具体运用和新发展。  【关键词】:唯物史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发展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认为“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习
期刊
【摘要】:东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庄子的哲学思想与西方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在时间上也是相隔千年,但是二者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的地方,共同之处在于引导人们返回到混沌玄奥不可解释,不可言说的基础本体论,强调虚无主义和虚静淡然,反对理性,对庄子和海德格尔的哲学进行比较分析对中西方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庄子;海德格尔;道;自然  庄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是“道家”思想的代表
期刊
【摘要】: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是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改善生态环境,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当前关注的主题。本文从组织生态学的角度对高科技产业集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培育高科技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绿色经济;高科
期刊
【摘要】: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赢取利润的能力。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在一定的收入和耗费水平下赚取利润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盈利能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是需要与资源的投入与产出相比较才能准确的表达其现实意义。单纯的盈利数字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不一样的报表受用者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本文主要就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从多角度提出了具体的
期刊
【摘要】: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它指引着大学的发展,也是大学的魅力所在。然而现在的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官场”,官场的机构、文化以及行事方式严重阻碍了自主办学、学术自由以及以师生为本的现代大学基本标志,迷失了大学精神的方向。重建大学精神必须从分析高校行政化产生的原因,从根源上找出缘由;其次分析高校行政化表现;最后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管理的成功经验,探寻合我国高校发展的路子,重拾大学精神。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