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传统道德受到极大的冲击,价值观也在利益熏心下被不断扭曲。然而本文并非想论述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道德究竟沦丧到何种地步;价值观被多大限度的扭曲等等,而是想通过最浅显的论述来阐明,我们的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是什么;在转型时期的中国,面对着怀疑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做。
【关键词】:转型时期;价值观;信仰
一、是什么,而非应该是什么
陈虻[ 陈虻.男,央视著名电视制作人. 《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等栏目制片人。]曾经说过:不要在生活中寻找你要的东西,而要努力感受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拿新闻记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将所采访的人,拍摄的物,以一种最原始的,不经过任何加工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可以没有解说词,可以没有任何记者的提问,让观众自己去感受,自己去通过看新闻发表见解。这样的新闻才是最真实的。然而,在一个追求爆点,追求眼球的时代,一些人忽视了对真相的追求,喜欢断章取义,擅自下判断,同时将不经核实的结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传播,扰乱群众,影响社会秩序。近几年在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中传播的诸多谣言已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正常的社会生活。当然,谣言之所以能传播,在另外一个层面上也反映出受众们对真相的亵渎。我们不愿或者已经懒得去分析和判断所接受到的信息是否真实,我们不愿去感受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甚至有时,我们总是带着预设的观点或结论去看待一个现象,从现象中去选择能论证我们观点的东西,因此总是得出我们所想要的答案。但是,这样的答案往往带有断章取义之嫌,而非事实的本来面目。但是,当我们怀着追求真相的信仰时,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就会多问一句:“是什么,而非应该是什么。”“是什么”是对真相的追求,是对真相的尊重。“应该是什么”是带有主观性的,有价值判断在内的。尽管“应该是什么”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却很危险。因为带有主观判断的观点,如果经不起事实的检验而随意传播,就会混淆视听,不利于对真相的揭示或者追求。只有当我们坚持去问“是什么”,才有可能不断的去接近真相,不被所谓的“谣言”所迷惑,我们才能做出最忠于自我的判断。我们愿意看新闻,选择相信新闻报道,只是因为我们相信,新闻所报导的都是经过事实论证的。然而,在一个自媒体如雨后春笋一样疯狂出现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制作新闻,传播新闻,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纪实的记者,那么对“是什么”即真相的追求,就更加要植入我们的内心,成为我们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所坚守的信仰。
二、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是什么
徐泓教授在纪念陈虻的一书中,以“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为书名,书中通过整理陈虻生前的一些事迹和言语来表达在对新闻工作者的敬意。同时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说明,面对转型时期的中国,面对这样一个怀疑的时代,不仅仅是新闻工作者,更是我们大众,应该具有最原始,最基本的价值理念,从事物本来的面目出发,去观察它们,了解它们。那么,在此我们就必须要重提,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所谓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就是经过数千年的磨练,受到历代人们普遍接受的,也就是所谓的“普世”的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是最基本的,也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必须接受和内化的。只有不断地将这些基本的价值观植入我们的内心,现于我们的行为,才能够成为我们分析和判断的准则,使我们能更好在社会中生存。在上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平等,自由,尊重等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而这些也正是构成我们社会最基本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从西方的苏格拉底、卢梭,到中国的孔夫子、庄子;从19世纪中叶的尼采、梭罗,到20世纪初的胡适、鲁迅等,中西方的每一代人都为了追求和宣扬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所努力,甚至奉献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人类文明一直在进步,但是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却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亡。我们社会的进步,正是在不断地追求和完善这样的社会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原有的社会底线,骤然变为我们望不可及的道德高点;当扶起倒地的老人需要我们巨大的勇气;当猥亵儿童成为一些人的生活乐趣时,我们不禁要问:这个社会怎么了?我们的社会价值体系怎么了?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认为这个社会会变好。他倾一生之力,投身于中国乡村建设中,做着让这个社会更好的事。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个社会会变好。尽管在这个怀疑的时代,原有的社会价值体系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构建社会价值体系的那些最基本的价值观却是没有变的,我们必须坚守对平等、自由、尊重的追求与信仰。
三、我们是什么
当我们谈论一个国家或社会时,都不会离开每一个社会个体。启蒙大师梁启超在100多年前就喊出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口号。我们是什么?我们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怎样,社会就会怎样;我们进步,社会就会进步。当我们在抱怨社会,抱怨不如意的体制时,可曾想过,我们不仅是体制的受害者,也是体制的推行者。因此,想要改变这个社会,首先必须要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忠于自我。在世界全球化的潮流中,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当“韩流”、“欧美风”等席卷全球的时候,许多人往往就迷失了自我,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当我们无奈的感慨:“现在的我们,成为了曾经最讨厌的那些人”时,我们才发现,我们不再是当初的自己,我们成为了眼中的他们。忠于自我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处事的信仰。很多时候我们发现,面对现实的残酷,坚持忠于自我的信仰会很难,所以我们往往选择放弃,追求短暂的安逸。到头来,往往后悔不已。忠于自我,其实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社会的精彩是每一个具有独特人格的生命所演绎的。但当有一天,每个人都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过着同样的生活,社会不再那么多姿多彩时,我们才恍然发现,我们成为了只会读取指令的机器人,我们没有了思想,没有了主见。文化大革命的惨痛经历已经向我们展现了这样的悲剧。,当国家的指令被神圣化,当我们的主观意识被统一化后,是非无法分辨,正义无法伸张,我们成为了“杀死”我们自己的凶手。
四、最坏的也是最好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当金钱变为衡量成功的唯一砝码,当怀疑成为奏响社会的基调旋律,我们正经历一个最坏的时代。正如徐贲教授所担心的那样,‘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但是,与此同时,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当我们的社会充斥着怀疑,充斥着不公的时候,也正是我们对真相,对自我最渴望的时候。只有当失去了才知道拥有时的美好。在信仰缺失的时代,我们以及整个社会遭受的种种灾难,都会成为我们在追求信仰,坚持信仰,践行信仰的道路上的动力。因此,我相信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也会努力的践行我自己的信仰,如梁漱溟先生那般,带着自己的信仰投身于社会生活中,亲身感受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只为了做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的事。
参考文献:
[1]徐贲.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M].东方出版社,2013.
[2]徐泓.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美)艾恺,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
【关键词】:转型时期;价值观;信仰
一、是什么,而非应该是什么
陈虻[ 陈虻.男,央视著名电视制作人. 《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等栏目制片人。]曾经说过:不要在生活中寻找你要的东西,而要努力感受生活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拿新闻记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将所采访的人,拍摄的物,以一种最原始的,不经过任何加工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可以没有解说词,可以没有任何记者的提问,让观众自己去感受,自己去通过看新闻发表见解。这样的新闻才是最真实的。然而,在一个追求爆点,追求眼球的时代,一些人忽视了对真相的追求,喜欢断章取义,擅自下判断,同时将不经核实的结论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传播,扰乱群众,影响社会秩序。近几年在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中传播的诸多谣言已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正常的社会生活。当然,谣言之所以能传播,在另外一个层面上也反映出受众们对真相的亵渎。我们不愿或者已经懒得去分析和判断所接受到的信息是否真实,我们不愿去感受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甚至有时,我们总是带着预设的观点或结论去看待一个现象,从现象中去选择能论证我们观点的东西,因此总是得出我们所想要的答案。但是,这样的答案往往带有断章取义之嫌,而非事实的本来面目。但是,当我们怀着追求真相的信仰时,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就会多问一句:“是什么,而非应该是什么。”“是什么”是对真相的追求,是对真相的尊重。“应该是什么”是带有主观性的,有价值判断在内的。尽管“应该是什么”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却很危险。因为带有主观判断的观点,如果经不起事实的检验而随意传播,就会混淆视听,不利于对真相的揭示或者追求。只有当我们坚持去问“是什么”,才有可能不断的去接近真相,不被所谓的“谣言”所迷惑,我们才能做出最忠于自我的判断。我们愿意看新闻,选择相信新闻报道,只是因为我们相信,新闻所报导的都是经过事实论证的。然而,在一个自媒体如雨后春笋一样疯狂出现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制作新闻,传播新闻,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纪实的记者,那么对“是什么”即真相的追求,就更加要植入我们的内心,成为我们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所坚守的信仰。
二、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是什么
徐泓教授在纪念陈虻的一书中,以“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为书名,书中通过整理陈虻生前的一些事迹和言语来表达在对新闻工作者的敬意。同时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说明,面对转型时期的中国,面对这样一个怀疑的时代,不仅仅是新闻工作者,更是我们大众,应该具有最原始,最基本的价值理念,从事物本来的面目出发,去观察它们,了解它们。那么,在此我们就必须要重提,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
所谓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就是经过数千年的磨练,受到历代人们普遍接受的,也就是所谓的“普世”的价值观。这样的价值观是最基本的,也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必须接受和内化的。只有不断地将这些基本的价值观植入我们的内心,现于我们的行为,才能够成为我们分析和判断的准则,使我们能更好在社会中生存。在上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平等,自由,尊重等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而这些也正是构成我们社会最基本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从西方的苏格拉底、卢梭,到中国的孔夫子、庄子;从19世纪中叶的尼采、梭罗,到20世纪初的胡适、鲁迅等,中西方的每一代人都为了追求和宣扬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所努力,甚至奉献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人类文明一直在进步,但是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却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亡。我们社会的进步,正是在不断地追求和完善这样的社会价值观基础上形成的。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原有的社会底线,骤然变为我们望不可及的道德高点;当扶起倒地的老人需要我们巨大的勇气;当猥亵儿童成为一些人的生活乐趣时,我们不禁要问:这个社会怎么了?我们的社会价值体系怎么了?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认为这个社会会变好。他倾一生之力,投身于中国乡村建设中,做着让这个社会更好的事。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个社会会变好。尽管在这个怀疑的时代,原有的社会价值体系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构建社会价值体系的那些最基本的价值观却是没有变的,我们必须坚守对平等、自由、尊重的追求与信仰。
三、我们是什么
当我们谈论一个国家或社会时,都不会离开每一个社会个体。启蒙大师梁启超在100多年前就喊出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口号。我们是什么?我们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怎样,社会就会怎样;我们进步,社会就会进步。当我们在抱怨社会,抱怨不如意的体制时,可曾想过,我们不仅是体制的受害者,也是体制的推行者。因此,想要改变这个社会,首先必须要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忠于自我。在世界全球化的潮流中,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当“韩流”、“欧美风”等席卷全球的时候,许多人往往就迷失了自我,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当我们无奈的感慨:“现在的我们,成为了曾经最讨厌的那些人”时,我们才发现,我们不再是当初的自己,我们成为了眼中的他们。忠于自我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处事的信仰。很多时候我们发现,面对现实的残酷,坚持忠于自我的信仰会很难,所以我们往往选择放弃,追求短暂的安逸。到头来,往往后悔不已。忠于自我,其实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社会的精彩是每一个具有独特人格的生命所演绎的。但当有一天,每个人都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过着同样的生活,社会不再那么多姿多彩时,我们才恍然发现,我们成为了只会读取指令的机器人,我们没有了思想,没有了主见。文化大革命的惨痛经历已经向我们展现了这样的悲剧。,当国家的指令被神圣化,当我们的主观意识被统一化后,是非无法分辨,正义无法伸张,我们成为了“杀死”我们自己的凶手。
四、最坏的也是最好的时代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当金钱变为衡量成功的唯一砝码,当怀疑成为奏响社会的基调旋律,我们正经历一个最坏的时代。正如徐贲教授所担心的那样,‘怀疑’会不会成为我们时代否定一切、解构一切的‘粉碎机’?我们会不会因为心灰意冷而随波逐流?”但是,与此同时,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当我们的社会充斥着怀疑,充斥着不公的时候,也正是我们对真相,对自我最渴望的时候。只有当失去了才知道拥有时的美好。在信仰缺失的时代,我们以及整个社会遭受的种种灾难,都会成为我们在追求信仰,坚持信仰,践行信仰的道路上的动力。因此,我相信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也会努力的践行我自己的信仰,如梁漱溟先生那般,带着自己的信仰投身于社会生活中,亲身感受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只为了做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的事。
参考文献:
[1]徐贲.怀疑的时代需要怎样的信仰[M].东方出版社,2013.
[2]徐泓.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美)艾恺,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