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防止简单套用工业思维方式对农业发展的干扰,用符合农业发展规律的生态文明思维指导农业的发展。
当前,农业转型实践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农业发展方式转型的障碍和难题。主要表现为农业发展理念滞后、农业经营主体不清以及错误的土地流转理念和方式。
农业发展理念滞后,突出表现为违反农业发展规律,简单地把工业发展思维机械移植到农业上,一味崇尚大而洋,片面理解农业规模经营。大面积承包农民耕地,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单位产出效益降低,甚至出现政府花钱制造规模化荒地的现象,还会催生非农化、非粮化现象,与农业发展转型背道而驰。
农业经营主体不清晰,导致政府农业支持对象不明确,大量支农资金被套取、流失或无效使用。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已证明农民才是农业发展的主体,企业、公司只能在其适合的产前、产后或产中的服务领域发挥作用。
事实上,一些企业混淆自身角色,结果可能会使自身利益受损,农民长远利益受伤害,国家的农业发展和农业安全受到威胁。
此外,一些地方误解了“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内涵,认为耕地可以成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手段,于是热衷于促进流转,各种在流转中使农民获得收益的做法被创造出来,一些地方把推高地价当成自豪的事情,甚至出现为了流转而流转的现象。这些所谓的创新,违背农业发展规律,会把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引向歧途。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而要实现这一突破,需从以下三点着力:
一是更新农业发展理念。目前迫切需要防止简单套用工业思维方式对农业发展的干扰,用符合农业发展规律的生态文明思维指导农业的发展。
科学的农业发展理念,首先要树立农业公共产品的理念,农业是满足一个国家人民生活需要和维护国家农产品安全的基础产业,而不只是个人、企业用来发财的手段。
其次,要树立农业多功能的理念,现代农业在提供食品供给保障的同时,还发挥着生态、生活、休闲、教育以及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这是农业产业融合的理论依据。
另外,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农业发展方式转型要特别重视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推动资源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化、可持续转变。
二是明确农业经营主体。农户为基础的农业经营模式绝对不能动摇,否则就会动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基础。中央反复强调要“守住一条底线”,即保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三是必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目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教育部和农业部共同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对中国农民的教育和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仅有教育和培训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系列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支持,如健康的土地流转方式、稳定的土地产权制度、有效的农业支持政策以及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等。
总之,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在发展理念上,要从工业思维转变到生态思维;在发展途径上,要从分散的农户经营转变到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进而实现更大范围的合作与联合;在发展主体上,要从传统农民、兼业农民转型到新型职业农民;在产业形式上,要由单一的生产环节转型到形成完整产业链,实现多种产业的融合,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地位,有效提高农民收入。
当前,农业转型实践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农业发展方式转型的障碍和难题。主要表现为农业发展理念滞后、农业经营主体不清以及错误的土地流转理念和方式。
农业发展理念滞后,突出表现为违反农业发展规律,简单地把工业发展思维机械移植到农业上,一味崇尚大而洋,片面理解农业规模经营。大面积承包农民耕地,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单位产出效益降低,甚至出现政府花钱制造规模化荒地的现象,还会催生非农化、非粮化现象,与农业发展转型背道而驰。
农业经营主体不清晰,导致政府农业支持对象不明确,大量支农资金被套取、流失或无效使用。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已证明农民才是农业发展的主体,企业、公司只能在其适合的产前、产后或产中的服务领域发挥作用。
事实上,一些企业混淆自身角色,结果可能会使自身利益受损,农民长远利益受伤害,国家的农业发展和农业安全受到威胁。
此外,一些地方误解了“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内涵,认为耕地可以成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手段,于是热衷于促进流转,各种在流转中使农民获得收益的做法被创造出来,一些地方把推高地价当成自豪的事情,甚至出现为了流转而流转的现象。这些所谓的创新,违背农业发展规律,会把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引向歧途。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而要实现这一突破,需从以下三点着力:
一是更新农业发展理念。目前迫切需要防止简单套用工业思维方式对农业发展的干扰,用符合农业发展规律的生态文明思维指导农业的发展。
科学的农业发展理念,首先要树立农业公共产品的理念,农业是满足一个国家人民生活需要和维护国家农产品安全的基础产业,而不只是个人、企业用来发财的手段。
其次,要树立农业多功能的理念,现代农业在提供食品供给保障的同时,还发挥着生态、生活、休闲、教育以及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这是农业产业融合的理论依据。
另外,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农业发展方式转型要特别重视推动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推动资源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化、可持续转变。
二是明确农业经营主体。农户为基础的农业经营模式绝对不能动摇,否则就会动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组织基础。中央反复强调要“守住一条底线”,即保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三是必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目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教育部和农业部共同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对中国农民的教育和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仅有教育和培训是不够的,还需要一系列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支持,如健康的土地流转方式、稳定的土地产权制度、有效的农业支持政策以及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等。
总之,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在发展理念上,要从工业思维转变到生态思维;在发展途径上,要从分散的农户经营转变到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进而实现更大范围的合作与联合;在发展主体上,要从传统农民、兼业农民转型到新型职业农民;在产业形式上,要由单一的生产环节转型到形成完整产业链,实现多种产业的融合,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地位,有效提高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