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三步走”策略,解答语言赏析题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e_willi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点直击】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阅读中的语言赏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语言的品味赏析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历年的中考文学类阅读题也都把语言赏析题作为必考的考点。如:
  2018年《笔下犹能有花开》:品味下列加点的词(瞄、扫),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017年《细水长流》:品味下列加点的词(急、急切),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016年《平衡》: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我”老婆的“不平衡”,两次“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分)
  2015年《集中营的课堂》:品味下列加点的词(一惊、一怔),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014年《怯懦》:品味下列加点的词(鲜明、定住),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解题技巧】
  如何突破这一必考考点?笔者拟从“确定赏析角度”“结合语境分析内容”“深入分析人物情感或结构上的作用”的“三步走”策略,分析语言赏析题的解答技巧。
  第一步:确定赏析角度
  初中考查语言赏析题,主要是分析词或句表达的优点、特色、作用等的表达效果。答题首先要确定赏析的角度。
  1.赏析加点字词
  赏析字词的表达效果,可根据词语运用的具体情况,选择分析的角度。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从解释词语的含义入手
  解释词语基本含义,进而解释词语在句中的特殊用法、特殊词义。如:2018年《笔下犹能有花开》的“瞄”,是“眼睛迅速地注视”的意思,“扫”字,是“快速地看”的意思,要先说明词义,进而分析老太太当时的状态,分析“瞄”“扫”对老太太形象塑造的作用。再比如说2014年《怯懦》的“鲜明”“定住”这两个词语,“鲜明”一般解为“明亮”,但在这里修饰“不屑”,是“分明、明显”的意思。而“定住”一词在句中是口语,是“固定不动”的意思,说明词义后再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赏析其用词的特色、效果。
  ②从赏析词语的修辞手法入手
  首先要把词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明确点出来。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反复、反语等。如分析《故乡》(鲁迅)里的两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厚障壁”和“木偶人”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答题时务必先点明,再根据这种修辞的作用,赏析作者使用修辞手法的巧妙。
  ③从赏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入手
  要特别注意“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在文中特定的语境中,词语这种用法有特别的表达效果。一般来说,“褒词贬用”多用于讽刺;“贬词褒用”往往表现力特别强烈。比如说《我的老师》里的:“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其中的“狡猾”就是贬词褒用,本义为“诡计多端,不可信任”,用在句中则形象地表现了顽皮而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深刻理解和爱戴,反映了老师对学生的诚挚的爱。
  2.赏析句子
  ①从句中的关键词入手
  我们可以把句中具有较强的表现力的词语(大多是动词、形容词)作为突破口,从赏析词语入手进而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如2007年《鼓神》——
  赏析句子:“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卖”“逞”“不可一世”这三词都原是贬词,原意是“卖弄”,是“炫耀”,是“极其狂妄自大”,在这里贬词褒用,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
  ②从句子的修辞入手
  要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如比喻能具体形象,或使意思明白浅显;夸张能突出事物特点;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反语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等。如2007年《鼓神》——
  赏析句子:“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横压,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整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此句使用一连串的排比句,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又借助比喻和对比,表现出鼓声的变化多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③从句子的表现手法入手
  要分析这些句子是用于铺垫、衬托、渲染情景,还是直接描绘,有什么作用。经常考查的是人物的描写,要具體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及心理描写。
  ④从句子的句式使用入手
  包括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的使用。长短句的使用使结构变得错落有致,行文富于变化,而短句的使用则显得活泼,情感更加热烈;对偶句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排比句是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另外,复句中准确运用关联词,可以使意思表达更为准确。
  第二步:结合语境分析内容
  1.赏析文章语言,必须切合语境,紧扣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加点词语或句子体现了人或物是在怎样的情况情景下,体现了人或物怎样的特点或性格。如:
  2018年《笔下犹能有花开》:品味下列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瞄”是“迅速地注视”,(1分)写出了老太太对“我”举动的好奇(老太太当时的状态),表现了她的俏皮(老太太的性格)。 (1分)
  (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扫”是快速地看,(1分)写出了老太太对“我”的画不以为然的神态(老太太当时的状态),表现了她的自信(老太太当时的状态)。(1分)   2017年《细水长流》: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急”这里有“着急、生气”的意思,(1分)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不满(母亲当时的心理状态),突出母亲“视地如命”(母亲的特点)。(1分)
  (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急切”有“迫不及待”的意思,(1分)突出母亲内心的兴奋及对父亲言行的认同(母亲当时的心理状态)。 (1分)
  2015年《集中营的课堂》: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神态描写;(1分) 描写了赛夫得知沙宁被捕后震惊的神态;(赛夫当时的神态)表现赛夫为地下组织遭破坏后如何完成任务的担忧。(赛夫的心情) (1分)
  (2)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一怔……
  神态描写;(1分)描写了沙宁在集中营看见谢达后的出乎意料之外、发愣的神情;(沙宁当时的神态) 同时表明沙宁对谢达来集中营意图的疑惑不解(或沙宁老师对谢达说“我来上课”的心领神会)。(沙宁的心情) (1分)
  2014年《怯懦》: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1)那视线里鲜明的不屑,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瞬间插入她的身体。
  这里有分明、明显之意,(1分)既形象地表现出“话吧”老板对陈叶的歧视(或“老板的势利”),(1分)(“话吧”老板的特点)也表现了陈叶的敏感。(陈叶的特点)(1分)
  (2)她似乎被一根针给定住了,想要挪动脚步,却发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这里有固定不动之意,(1分)形象地写出父亲的出现使陈叶极度震惊(或“尴尬”、“不知所措”),(1分)(陈叶当时的状态)表现了陈叶想认又不敢认父亲的矛盾心理(或“认还是不认父亲的犹豫”)。(陈叶当时的心情)(1分)
  2.如何做到分析得具体而准确?首先是要有文本意识,从文章中寻找答案;其次是要调动自身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准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再次是要有规范答题的意识,比如分析人物的心情,应完整地表述什么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怎样的心情,不能简单地只用某个表示心情的词语来答题。
  第三步:深入分析人物情感或结构上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语言赏析题满分4分,设两小题,各占2分,采分点往往设两个,1分是赏析角度的准确判断,1分是结合语境具体而准确地分析内容。但是,如果这道4分题只分析一个句子,那我们就要考虑多一点,继续深入分析人物(或作者)的情感以及结构上的作用。如《我的叔叔于勒》:
  分析“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長。’”的表达效果。(4分)
  神态描写,语言描写;(1分)写出了菲利普当时得知了卖牡蛎的穷水手就是于勒的惊恐神态,说话结结巴巴。(2分)表现了菲利普发财梦瞬间化为泡影的绝望以及害怕于勒还会回来的心理,为下文回程时换乘“圣玛洛船”作铺垫。(2)(分菲利普的情感、对下文情节的铺垫作用)
  【总结归纳】
  语言赏析题属于中考中档难度的题目,满分诀窍是:
  1.掌握了“三步走”策略,用好答题格式,即:赏析角度 人或物的性格或特点 情感,但切忌只套用格式,务必紧扣语境进行分析;2.采用完整规范的句子来表述,最好分点作答,标好小序号,表达要条理清晰;3.书写工整美观。
  总之,掌握中考文学类作品阅读答题技巧,需要对不同的阅读文本进行强化训练,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语言赏析能力。
其他文献
1.行有素履,事有成迹。一人之毁,未必有信;积年之行,不应顿亏。——《魏徵传》  【简释】行为有一贯的实践,办事有一定的实迹,即使有个别人诋毁,也未必可信,多年表现出来的品行,不会一下子就被毁坏。  2.当局称迷,傍观见审。——《元行冲传》  【简释】下棋的人临局糊涂,在旁观看的人则看得清楚。  3.怒猊抉石,渴骥奔泉。——《徐浩传》  【简释】像发怒的狮子奋爪抉石,像干渴的骏马奔向水泉。  4.
所谓批判性思维,即对自己耳闻目见的一切加以系统评判,然后做出回应。批判性思维教会你很多技能和态度,鼓励你倾听他人,向別人学习,同时又会掂量别人所说的话,从而使你理性地找到对自己有意义的答案。  然而,这些技能和态度都建立在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基础之上。虽然我们会循序渐进地学习这些问题,但最终目标是使自身有能力将这些问题融会贯通,从而找到具备可行性的最佳决断。  批判性思维包括3个维度:意识到
这主要是因为彗星的运行规律“异于常人”所致。其他天体的运行都遵循一套明显规律,具有可预测性。比如星星,按照四季变换规律可绘出星图、组成星座,并冠以人类给予的美丽名字。相反,彗星的行踪出没不定,让古人不可预知,这容易让人联想起神谕,神们不定期地给人类的活动发出指示或警告。  那么,在古人脑海里,当彗星出现时,意味着上天有何话要说呢?各地文化依照目睹的彗星形状做出了自己的解读。比如彗星后面一般拖着长长
摘要: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小说《孔乙己》《变色龙》《范进中举》等篇目为例,通过抓住多篇小说中同一把打开文本的“钥匙”,设置议题,组织文本,设计三个教学活动来组织群文阅读。笔者将这种策略归纳为“1 3”式,“1”指同一把解读文本的“钥匙”,“3”指三个课堂活动。以寻找文本“钥匙”——深挖这把“钥匙”的多元性——以这把“钥匙”为线索设计教学活动为思路,设计小说群文阅读课,为小说群文教学提供可操作
地球能容纳多少人?  地球作为人类栖息的家园,能容纳多少人呢?人们对此总是争论不休。自1798年英国的马尔萨斯发表了著名的《人口原理》以来,人口悲观论就从未停止过。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将超过地球可提供的食物供给,人口将被罪恶和苦难所抑制。随着二战后世界人口出现前所未有的增长,以马尔萨斯为代表的人口悲观论也达到顶峰,美国人口生态学家保罗·埃里奇于1968年出版其轰动一时的《人口爆炸》。埃里奇认为,
这一天,雷公路过县衙门口……
第三章 进入学校很难呀!
在英国,科技课是中小学的选修课,为了激励学生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英国几家科技协会特意组织科学家选出了几十个非常有趣的科技知识。对不少人来说,这些知识可能是闻所未闻的。  技术类  1.世界上第一个鼠标是用木头制作的。  2.2011年,格鲁吉亚一名75岁拾荒老太偷割光缆,导致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3个国家的互联网全部中断时间长达5个多小时,这种事情之前从未有过。  3.网友每天在美国社
儒家学说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很重要的内容是阐扬仁、义、礼、智、信,以及忠、孝、廉、悌等众多为人处世的伦理和规范。这些伦理规范或者说美好品德,最终都聚集、沉淀、融入和升华到一个理想人格即“君子”身上。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被誉为高于历代帝王之上的“素王”,最能体现其思想情怀和超迈气质的人格形象,或者说真正让他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人格模式,就是君子人格。由孔子孕育培养、诸子百家呵护成长的君子人
据当地媒体报道,发现者是在该海边散步的一名女性。当她沿着海岸线步行时,发现海面上漂浮着某种类似于生物头部的物体,于是她立即向当地市民保护局报了案。  过了一会,她看到生物的躯体差不多有蛇那么长。其长度约4米,在腹部上还有小的鳍。可是,尸体的状况非常糟糕,已全身腐烂,散发着阵阵恶臭。这到底是什么生物呢?担任搜索的市保护局职员马利亚·桑切斯表示,这是过去完全没有见过的生物。  随着当地媒体的报道,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