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乐感是一种音乐的综合能力,也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乐感也是一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抽象事物,我们与音乐之间的各种联系都离不开乐感。自制打击乐器不仅是培养学生乐感的工具,而且还能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然而当下的音乐课堂还不能满足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件打击乐器的需要,导致乐器不能发挥其导向性的作用。基于这样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自己在低段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以自制乐器为突破口,从资源挖掘、自主创作、课堂应用三个方面对小学音乐低段自制打击乐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从而改善小学低段音乐活动的困境,继承和发扬音乐文化,让孩子在音乐的海洋中提高自身能力与综合素养。
[关键词]自制打击乐;小学低段;音乐教学
近年来,随着小学生音乐基本素质的提高和乐器的普及,关于器乐教学在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器乐教育应与唱歌相结合,欣赏创作和其他教育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在音乐教育中使用器乐尤为重要。打击乐器作为器乐家族的一份子,因为他具有节奏感强,容易操作的特点,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音乐的音色、节奏、强弱、等要素,从而成为了老师器乐教学的首选。
对于孩子来说,敲一敲打一打是他们喜欢做的事情,也是他们的本性,正如心跳和脉搏,都是我们人体自身的节奏。打击乐也是刚刚好契合了孩子们的本性才会被孩子们喜爱,被孩子们所接受,在音乐课堂活动中,孩子们对于和打击乐相关的音乐活动都非常的热爱。然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
1.打击乐器配备不齐全
由于学校资金短缺,再加上很多学校原本就对音乐课堂的不重视,对打击乐器的配备的种类过于单一,设施陈旧,多数学校都以铃鼓、三角铁、碰铃为主,然后现有的乐器由于年数已久,有生锈,损坏,个别配件遗失的情况,导致乐器不能发出原有的音效。
2.乐器置办成本太昂贵
目前,许多学校打击乐的来源都是购买,但很多精致的乐器成品过高,如果大量购买就会对原本资金就不宽裕的学校在经济方面增加了不少负担,为了缩减开支,学校往往就会减少乐器种类的购入,这无疑对器乐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3.器乐教学脱离了生活
很多传统的打击乐由于器乐本身大小的限制,与孩子们学习生活脱离,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乐器感到陌生,对器乐的音色不感兴趣,以至于没有操作欲望,甚至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
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们音乐组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众所周知,乐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国早期的乐器,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八音”,分别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节奏打击类乐器主要是金(钟)、石(磬)、革(鼓)、木(祝)。沈括曾说:“古人制器用石与铜,取其不为风雨燥湿所移,未尝用铁着,盖有深意焉。”可见这些乐器的材料都是来自我们的生活,我们认为音乐课堂中可以带领学生自制打击乐。自制打击乐器不仅能解决音乐课堂中器乐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丰富学生的音乐课堂,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感受力和审美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拾“金石”,让打击乐有“米”可炊
低段孩子的自制打擊乐器根据制作的材料可以分成节奏类自制乐器和旋律类自制乐器。节奏类乐器包括三角铁、碰铃、沙锤、小快板、双响筒、木鱼。旋律类乐器包括竹鼓(用不同长短粗细的竹筒)、编瓶(废酒瓶加入不同量的水)、击碗(碗内加水)。
如何使学生发现自己生活中适合用来制作乐器的材料呢?首先,老师先和学生介绍现有的乐器,比如,响板、双响筒、碰铃、沙锤等等,请学生聆听每一件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它的表现方式又是什么。学生在聆听音乐时,要关注音乐的伴奏乐器以及各种乐器合奏的音效。比如伴奏乐器的声音是长的还是短的,音调是高的还是低的,音色是否适合这首歌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开始寻找自己身边,生活中随手可得的材料。
(一).家庭中寻“宝”
首先,我们广泛发动学生和家长,在家中搜集各种各样居家唾手可得的材料,如筷子、碗、废弃的瓶盖、空酒瓶等等。敲一敲、打一打,听一听哪些材料所发出的声音和音乐课堂中乐器的声音相同或者相似。有学生说:“我家的碗用筷子敲击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有学生说 :“我把好几个啤酒瓶的铁盖子放在一个袋子里,甩甩袋子,铁盖子相互撞击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二).社区里探“宝”
也有几个学生反映家里的资源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那接下来就请学生带着家长们走入社区,再次去寻找适合的材料。有的学生发现了,社区游乐场所里的小石子可以放进空的矿泉水瓶子里,摇一摇,能发出悦耳的声音。有的学生发现了废弃的奶粉罐,拿掉在花坛里的枯树枝一敲,咚咚咚的声音很好听。
(三).自然界觅“宝”
还有学生说,说不定大自然里也有我们需要的材料呢。果不其然,有学生请家长据了竹筒,中间保留了一个节,然后用小木棒在竹节的两端分别敲击,这声音还真像双响筒的音色。
寻“金石”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发现了原来打击乐器就藏在我们身边,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营造了更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
二、制“金石”,让打击乐有“法”可循
自制打击乐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不仅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素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只有当学生用自己亲手制作的乐器来表现音乐时,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才会进一步的提升。
(一).有“趣”引路,自制打击乐器妙不可言
自制打击乐器品种较多,音色丰富多样,低段的学生又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在学生制作乐器之前,需要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原材料可以成为自制打击乐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才能激发他们对自制乐器产生足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如在课堂中,老师拿出自己事前精心制做好的打击乐器给学生们使用,请学生仔细观察乐器的制作方式和乐器发出的声音,并让他们用购买的打击乐器和自制打击乐器进行个方位全面比较,学生很快地发现,自制打击乐器的制作并不难,像响板,沙锤,小鼓他们都可以自己完成,并且音效和学校的乐器非常的相似。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让学生对自制乐器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学生自制打击乐器的信心,学生自制打击乐器的愿望非常的强烈。
(二).有“法”可学,自制打击乐器乐趣无穷
“教、学、做三合一”认为,做是教与学的基本核心,需要老师在做上教,更需要学生在做上学。由于低段学生的认知、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次乐器的制作老师放在课堂中进行。让学生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做下来。做好之后还可以给自己的专属乐器进行美化,加工,成为独一无二的。
如老师请学生在家准备好制作乐器的材料,长条硬纸板,彩纸,双面胶,以及最重要的瓶盖等等。先用学生自己喜欢的彩纸将硬纸板包裹起来,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把硬纸板进行美化,然后把两个瓶盖用双面胶贴在硬纸板的两端,最后把硬纸板对折,响板就完成了。
鼓励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并将自己的乐器进行美化,不仅让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让他们在锻炼动手能力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而且还更好地增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有“器”可示,自制打击乐器琳琅满目
音乐它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同时,它又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老师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展示机会,把课堂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互动性、体验性和自觉性。
如在展示的环节里,老师请每小组派一位代表来来讲解他所制作的乐器。这些同学落落大方的上台,不慌不慢的稳稳道来。他们介绍了各自小组制作乐器所用到的材料,方法,和乐器发声的原理。最后,他们还帮助一些同学找到了乐器制作失败的原因,并给予了修改意见。坐在位置上的同学纷纷对上台介绍的同学投来了羡慕的眼光,并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这些制作乐器的课堂使全班同学围绕自制乐器进行了讨论,交流,不仅让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智力得到有效开发,更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的的自信心,从而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
三、奏“金石”,让打击乐有“乐”可寻
自制打击乐在我们音乐组看来,它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单纯的动手制作这些乐器,他们还能在制作乐器的过程中,有所探索,有所创新,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提升他们运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准备好充分的教具和学具,没有这些,整个教学是难以进行的。
(一).听之旋律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小学低段音乐活动中,学生的听力又是十分重要的培养项目之一,这项基本技能不仅是音乐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基础,还是决定学生感知的重要因素。那怎么样在课堂中锻炼学生的听力,使其能听、会听、爱听,自制打击乐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在给一年级的同学上课的时候,我请大家拿出自制的小乐器来进行一个声音接龙的小游戏,每二人一组,第一遍请其中一位学生打击第一件乐器并使乐器发出声响,当声音延长到最大限度时,敲响第二件乐器。第二遍同样请其中一位学生敲击第一件乐器并发出声响,但这次在第一件乐器发出声响后以最快的速度使第二件乐器也发出声音。
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的听不同的声音,并思考两次游戏中,乐器所发出的音的不同。这样亦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听力的灵敏度还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反应能力。
(二).奏之节奏
奥尔夫强调过,节奏是音乐学习中的第一要素。在音乐课堂中,节奏是音乐的基础,学习使用打击乐器最根本就是节奏力,没有节奏的音乐其实就是杂乱无章的。那在课堂中,如何打破原来死气沉沉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节奏力,让学生从被动参加音乐活动变成主动参加音乐活动,从而爱上音乐,自制打击乐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在进行歌曲《咏鹅》的教学时,老师发现学生很容易把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节奏唱混淆了。虽然歌词一样,但第一乐段的第一乐句有一拍的休止符,该怎么把这一拍休止符使学生记住并且记忆深刻呢?老师请学生拿出自制的响板,唱到第一乐句有休止符的地方打一下,仅仅只是一遍,之前的错误完全不见了。
在休止的地方加入自制响板不仅对于低段孩子来说很难的节奏完全迎刃而解,还使学生对歌曲的演唱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再如在教唱一年级最后一单元《咙咚呛》这一课时,老师用自制的鼓和镲,配上歌曲中鼓和镲的节奏,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学习歌曲的节奏。并且请学生设计,如何使歌曲更有年味。学生在整首歌曲演唱之前加入了一串自创、并很合理的鼓镲节奏。
丰富的课堂节奏教学形式,不仅使学生快速的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学会了鼓和镲的演奏方法,完成了歌曲的演唱,还开发了他们的节奏感潜能,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促使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创造能力。
(三).悟之情感
音乐是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通道,情绪是歌曲最终的表达方式,那在歌曲中,除了演唱者本人,怎么能让身边的听众也能和演唱者一样感受到歌曲里的意境,怎样能让演唱者进一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自制打击乐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在《小红帽》这一首歌曲的课堂中,当歌曲唱后,老师提问学生,这首歌里小红帽,她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学生回答说是开心快乐的。老师再问,那我们可以用什么乐器来表达出小红帽开心快乐的心情呢?学生们分小组讨论后,统一的认为,应该用能发出清脆声音的乐器来突出小红帽的心情。老师又问,我们给歌曲伴奏,乐器所发出的声音轻重都是一样的吗?学生在讨论后,说,乐器的声音在歌曲的结尾处需要做减弱处理,来表达小红帽越走越远的场景。
自制打击乐在歌曲中运用不仅帮助小学生将音乐情感以及音乐体验大胆地表现出来,并对他们喜爱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引导和鼓励小学生创造性地表现其独特的音乐方式,使学生获得了更好的情感体验,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
自制乐器在“表现与创造”中应结合音乐关键经验,努力实现将音乐情感以及音乐体验转化为音乐表现的价值。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由于自制乐器操作性较强,能为小学生的音乐表现提供积极支持,不同种类的自制乐器应用于不同种类的组织形式,如何使自制乐器自然且灵活地融入艺术表现中,这不仅受音乐主题和内容的限制,更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围绕自制乐器来开展相关音乐活动,为小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表现与创造的开放性的空间,允许小学生利用自制乐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音乐感受和音乐理解。这时的自制乐器可以放到相对主导性的位置,在利用自制乐器进行表现与創造的时候尽可能充盈和提升,推动整个音乐活动达到高潮。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52.
[2]王任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历史演变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05.
[3]许卓娅.小学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
[4]许卓娅.打击乐器演奏活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5]杨丽莉,肖杨,张天星,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常州小学教学中的运用现状研究[J].音乐时空2016 NO。51007:187-188
[6]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自制打击乐;小学低段;音乐教学
近年来,随着小学生音乐基本素质的提高和乐器的普及,关于器乐教学在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器乐教育应与唱歌相结合,欣赏创作和其他教育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在音乐教育中使用器乐尤为重要。打击乐器作为器乐家族的一份子,因为他具有节奏感强,容易操作的特点,能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音乐的音色、节奏、强弱、等要素,从而成为了老师器乐教学的首选。
对于孩子来说,敲一敲打一打是他们喜欢做的事情,也是他们的本性,正如心跳和脉搏,都是我们人体自身的节奏。打击乐也是刚刚好契合了孩子们的本性才会被孩子们喜爱,被孩子们所接受,在音乐课堂活动中,孩子们对于和打击乐相关的音乐活动都非常的热爱。然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
1.打击乐器配备不齐全
由于学校资金短缺,再加上很多学校原本就对音乐课堂的不重视,对打击乐器的配备的种类过于单一,设施陈旧,多数学校都以铃鼓、三角铁、碰铃为主,然后现有的乐器由于年数已久,有生锈,损坏,个别配件遗失的情况,导致乐器不能发出原有的音效。
2.乐器置办成本太昂贵
目前,许多学校打击乐的来源都是购买,但很多精致的乐器成品过高,如果大量购买就会对原本资金就不宽裕的学校在经济方面增加了不少负担,为了缩减开支,学校往往就会减少乐器种类的购入,这无疑对器乐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3.器乐教学脱离了生活
很多传统的打击乐由于器乐本身大小的限制,与孩子们学习生活脱离,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乐器感到陌生,对器乐的音色不感兴趣,以至于没有操作欲望,甚至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
基于以上的问题,我们音乐组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众所周知,乐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我国早期的乐器,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八音”,分别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节奏打击类乐器主要是金(钟)、石(磬)、革(鼓)、木(祝)。沈括曾说:“古人制器用石与铜,取其不为风雨燥湿所移,未尝用铁着,盖有深意焉。”可见这些乐器的材料都是来自我们的生活,我们认为音乐课堂中可以带领学生自制打击乐。自制打击乐器不仅能解决音乐课堂中器乐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丰富学生的音乐课堂,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感受力和审美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拾“金石”,让打击乐有“米”可炊
低段孩子的自制打擊乐器根据制作的材料可以分成节奏类自制乐器和旋律类自制乐器。节奏类乐器包括三角铁、碰铃、沙锤、小快板、双响筒、木鱼。旋律类乐器包括竹鼓(用不同长短粗细的竹筒)、编瓶(废酒瓶加入不同量的水)、击碗(碗内加水)。
如何使学生发现自己生活中适合用来制作乐器的材料呢?首先,老师先和学生介绍现有的乐器,比如,响板、双响筒、碰铃、沙锤等等,请学生聆听每一件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它的表现方式又是什么。学生在聆听音乐时,要关注音乐的伴奏乐器以及各种乐器合奏的音效。比如伴奏乐器的声音是长的还是短的,音调是高的还是低的,音色是否适合这首歌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开始寻找自己身边,生活中随手可得的材料。
(一).家庭中寻“宝”
首先,我们广泛发动学生和家长,在家中搜集各种各样居家唾手可得的材料,如筷子、碗、废弃的瓶盖、空酒瓶等等。敲一敲、打一打,听一听哪些材料所发出的声音和音乐课堂中乐器的声音相同或者相似。有学生说:“我家的碗用筷子敲击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有学生说 :“我把好几个啤酒瓶的铁盖子放在一个袋子里,甩甩袋子,铁盖子相互撞击能发出好听的声音。”
(二).社区里探“宝”
也有几个学生反映家里的资源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那接下来就请学生带着家长们走入社区,再次去寻找适合的材料。有的学生发现了,社区游乐场所里的小石子可以放进空的矿泉水瓶子里,摇一摇,能发出悦耳的声音。有的学生发现了废弃的奶粉罐,拿掉在花坛里的枯树枝一敲,咚咚咚的声音很好听。
(三).自然界觅“宝”
还有学生说,说不定大自然里也有我们需要的材料呢。果不其然,有学生请家长据了竹筒,中间保留了一个节,然后用小木棒在竹节的两端分别敲击,这声音还真像双响筒的音色。
寻“金石”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发现了原来打击乐器就藏在我们身边,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营造了更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氛围。
二、制“金石”,让打击乐有“法”可循
自制打击乐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不仅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素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只有当学生用自己亲手制作的乐器来表现音乐时,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才会进一步的提升。
(一).有“趣”引路,自制打击乐器妙不可言
自制打击乐器品种较多,音色丰富多样,低段的学生又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在学生制作乐器之前,需要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原材料可以成为自制打击乐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才能激发他们对自制乐器产生足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如在课堂中,老师拿出自己事前精心制做好的打击乐器给学生们使用,请学生仔细观察乐器的制作方式和乐器发出的声音,并让他们用购买的打击乐器和自制打击乐器进行个方位全面比较,学生很快地发现,自制打击乐器的制作并不难,像响板,沙锤,小鼓他们都可以自己完成,并且音效和学校的乐器非常的相似。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让学生对自制乐器产生兴趣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学生自制打击乐器的信心,学生自制打击乐器的愿望非常的强烈。
(二).有“法”可学,自制打击乐器乐趣无穷
“教、学、做三合一”认为,做是教与学的基本核心,需要老师在做上教,更需要学生在做上学。由于低段学生的认知、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次乐器的制作老师放在课堂中进行。让学生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做下来。做好之后还可以给自己的专属乐器进行美化,加工,成为独一无二的。
如老师请学生在家准备好制作乐器的材料,长条硬纸板,彩纸,双面胶,以及最重要的瓶盖等等。先用学生自己喜欢的彩纸将硬纸板包裹起来,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把硬纸板进行美化,然后把两个瓶盖用双面胶贴在硬纸板的两端,最后把硬纸板对折,响板就完成了。
鼓励学生自制打击乐器,并将自己的乐器进行美化,不仅让学生对音乐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让他们在锻炼动手能力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而且还更好地增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有“器”可示,自制打击乐器琳琅满目
音乐它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同时,它又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老师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展示机会,把课堂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互动性、体验性和自觉性。
如在展示的环节里,老师请每小组派一位代表来来讲解他所制作的乐器。这些同学落落大方的上台,不慌不慢的稳稳道来。他们介绍了各自小组制作乐器所用到的材料,方法,和乐器发声的原理。最后,他们还帮助一些同学找到了乐器制作失败的原因,并给予了修改意见。坐在位置上的同学纷纷对上台介绍的同学投来了羡慕的眼光,并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这些制作乐器的课堂使全班同学围绕自制乐器进行了讨论,交流,不仅让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智力得到有效开发,更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的的自信心,从而发展和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
三、奏“金石”,让打击乐有“乐”可寻
自制打击乐在我们音乐组看来,它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单纯的动手制作这些乐器,他们还能在制作乐器的过程中,有所探索,有所创新,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提升他们运用自己现有的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准备好充分的教具和学具,没有这些,整个教学是难以进行的。
(一).听之旋律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小学低段音乐活动中,学生的听力又是十分重要的培养项目之一,这项基本技能不仅是音乐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基础,还是决定学生感知的重要因素。那怎么样在课堂中锻炼学生的听力,使其能听、会听、爱听,自制打击乐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在给一年级的同学上课的时候,我请大家拿出自制的小乐器来进行一个声音接龙的小游戏,每二人一组,第一遍请其中一位学生打击第一件乐器并使乐器发出声响,当声音延长到最大限度时,敲响第二件乐器。第二遍同样请其中一位学生敲击第一件乐器并发出声响,但这次在第一件乐器发出声响后以最快的速度使第二件乐器也发出声音。
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的听不同的声音,并思考两次游戏中,乐器所发出的音的不同。这样亦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听力的灵敏度还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反应能力。
(二).奏之节奏
奥尔夫强调过,节奏是音乐学习中的第一要素。在音乐课堂中,节奏是音乐的基础,学习使用打击乐器最根本就是节奏力,没有节奏的音乐其实就是杂乱无章的。那在课堂中,如何打破原来死气沉沉的气氛,让学生感受到节奏力,让学生从被动参加音乐活动变成主动参加音乐活动,从而爱上音乐,自制打击乐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在进行歌曲《咏鹅》的教学时,老师发现学生很容易把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节奏唱混淆了。虽然歌词一样,但第一乐段的第一乐句有一拍的休止符,该怎么把这一拍休止符使学生记住并且记忆深刻呢?老师请学生拿出自制的响板,唱到第一乐句有休止符的地方打一下,仅仅只是一遍,之前的错误完全不见了。
在休止的地方加入自制响板不仅对于低段孩子来说很难的节奏完全迎刃而解,还使学生对歌曲的演唱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再如在教唱一年级最后一单元《咙咚呛》这一课时,老师用自制的鼓和镲,配上歌曲中鼓和镲的节奏,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学习歌曲的节奏。并且请学生设计,如何使歌曲更有年味。学生在整首歌曲演唱之前加入了一串自创、并很合理的鼓镲节奏。
丰富的课堂节奏教学形式,不仅使学生快速的掌握了歌曲的节奏,学会了鼓和镲的演奏方法,完成了歌曲的演唱,还开发了他们的节奏感潜能,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促使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创造能力。
(三).悟之情感
音乐是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通道,情绪是歌曲最终的表达方式,那在歌曲中,除了演唱者本人,怎么能让身边的听众也能和演唱者一样感受到歌曲里的意境,怎样能让演唱者进一步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自制打击乐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如在《小红帽》这一首歌曲的课堂中,当歌曲唱后,老师提问学生,这首歌里小红帽,她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学生回答说是开心快乐的。老师再问,那我们可以用什么乐器来表达出小红帽开心快乐的心情呢?学生们分小组讨论后,统一的认为,应该用能发出清脆声音的乐器来突出小红帽的心情。老师又问,我们给歌曲伴奏,乐器所发出的声音轻重都是一样的吗?学生在讨论后,说,乐器的声音在歌曲的结尾处需要做减弱处理,来表达小红帽越走越远的场景。
自制打击乐在歌曲中运用不仅帮助小学生将音乐情感以及音乐体验大胆地表现出来,并对他们喜爱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引导和鼓励小学生创造性地表现其独特的音乐方式,使学生获得了更好的情感体验,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
自制乐器在“表现与创造”中应结合音乐关键经验,努力实现将音乐情感以及音乐体验转化为音乐表现的价值。在艺术表现的过程中,由于自制乐器操作性较强,能为小学生的音乐表现提供积极支持,不同种类的自制乐器应用于不同种类的组织形式,如何使自制乐器自然且灵活地融入艺术表现中,这不仅受音乐主题和内容的限制,更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围绕自制乐器来开展相关音乐活动,为小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表现与创造的开放性的空间,允许小学生利用自制乐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音乐感受和音乐理解。这时的自制乐器可以放到相对主导性的位置,在利用自制乐器进行表现与創造的时候尽可能充盈和提升,推动整个音乐活动达到高潮。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52.
[2]王任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历史演变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05.
[3]许卓娅.小学音乐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
[4]许卓娅.打击乐器演奏活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5]杨丽莉,肖杨,张天星,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在常州小学教学中的运用现状研究[J].音乐时空2016 NO。51007:187-188
[6]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