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GIS理论方法的成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而着重以交通沿线休闲空间分布为对象的分析研究较少。以武汉市江岸区轨道交通一号线沿线的休闲空间分布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了一号线沿线休闲空间数据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地区的休闲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促进该区休闲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空间分析;轨道交通;休闲空间分布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201960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居民可自由支配时间和可自由支配收入大大增加,休闲将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旅游、娱乐、体育健身、文化传播等为主的“休闲经济”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占有全世界GDP一半的份额。
武汉市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对其而言,满足居民休闲需求、完善城市休闲功能、优化城市休闲分布显得尤为重要。自2004年以来,武汉市居民用于休闲娱乐消费支出持续增加,2010年1—9月武汉市居民用于休闲娱乐消费支出1188.22元,增长3.4%。同时武汉市休闲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江汉路休闲步行街、新天地休闲中心、光谷步行街、西班牙风情街、武汉欢乐谷等的修建也都昭示着武汉进入了“休闲时代”。
近几年,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陆续开通,势必给交通沿线休闲产业的发展及空间分布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江岸区轨道交通一号线沿线休闲空间分布的研究,逐步研究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在休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轨道交通开通后对沿线休闲产业及其城市经济社会的影响。
1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所用数据
本文选取武汉市江岸区轨道交通一号线沿线地区为研究区域。江岸区一号线东起堤角,西至循礼门,全线共设9座车站。
马惠娣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它一般涉及到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项目、设施、设备、维修等)、影视、交通、旅行社、导游、纪念品、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她这一关于休闲产业的概念目前为国内学术界所广泛接受。本文为了研究的需要,根据休闲产业的行业分类,将休闲空间共分为九大类型:观光、购物休闲、餐饮美食、体育健身、保健美容、文化文艺资讯类、科普类、娱乐消遣类、工艺类。
依据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获取性,提取Google earth卫星影像中武汉市江岸区轨道交通一号线空间数据、沿线休闲空间数据等,由于Google earth数据的时效性问题,本文同时对一号线沿线轨道交通站点及其周边休闲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校正Google earth数据中的休闲空间数据。并将较正后的Google earth数据分层导入ARCGIS中进行处理,建立一号线沿线休闲空间数据库。其中人口数据来源于2010年武汉年鉴江岸区各街道人口。
资料来源:江岸区公安分局.江岸区2010年统计年鉴[M].2010:2425。
1.2研究方法
1.2.1图像的获取
在空间数据方面,利用现有Google earth强大的遥感卫星图像资源,分层提取轨道交通一号线及其沿线交通站点、主要交通线、河流信息、主要街道信息、各类型休闲空间信息等,进行地图数字化处理,并将这些图层保存为kml文件,并导入ARCGIS中,得到一号线沿线地区的矢量地图数据。由于Google earth自带了经纬度计算系统,所以可利用其提供的现有资源来量算出图像的地理位置。如图1为江岸区一号线沿线地区休闲空间矢量地图。
1.2.2GIS空间分析模型的构建
先在ArcGIS的ArcMap中加载一号线沿线休闲空间图,利用ArcToolBox进行叠加分析和缓冲区分析提取数据,通过交通网络图层,以各交通站点为中心,设定一定距离建立一系列网络缓冲区,利用ArcToolBox中的Analysis Tools进行图层擦除(Erase)操作,用第i层缓冲区对第i+1层缓冲区进行擦除,以提取出以各交通站点为中心的一定距离的缓冲区。
2休闲空间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1现状分析
2.1.1各站点休闲空间数量比较
轨道交通站点及城市主要道路对服务设施分布具有影响作用,本文对江岸区一号线沿线各站点,以站点为中心,800米为半径建立缓冲区,统计每个缓冲区内的休闲空间数量如表2、图2。
从各站点休闲空间总量上看,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循礼门>大智路>三阳路>黄浦路>头道街>二七路>徐州新村>丹水池>新荣>堤角。
2.1.2各站点休闲空间类型比较
对站点共有的休闲空间进行分析后,本文还对每个站点800米缓冲区范围内不同的休闲空间类型进行统计,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所有站点共有的休闲空间类型包括餐饮美食、购物休闲、保健美容、文化文艺资讯类、娱乐消遣类。
各站点普遍存在的休闲网点如餐饮店、购物点、美容美发规模小、设施较简陋,属低端休闲网点。同时体育健身、文化文艺资讯类、科普类、工艺类等这几项休闲空间分布较少,表现出一号线沿线休闲产业还有待发展。
一号线沿线周边公园绿地、旅游景点数量比较多,有堤角公园、百步亭游园、二七纪念馆、江滩公园三期、江汉铁路总工会旧址、古德寺、解放公园等。
根据图3所示,在800米缓冲区内,科普类休闲业态的数量仅1个,而这一休闲业态可以使公众在休闲的同时进行科普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显然现在的配置是极度缺乏的,需在今后的规划中予以考虑。 2.2休闲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2.2.1交通因素
以站点为中心,各建立400米及800米Buffer,观察休闲空间随着离站点距离而发生的变化。如图4,堤角、新荣、丹水池站的休闲空间数量随着离站点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从二七路到循礼门站的休闲空间数量随着离站点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堤角、新荣、丹水池站的休闲空间主要分布于一号线沿线,可见轨道交通对休闲空间分布的影响比较大。从二七路到循礼门站的休闲空间较多地分布于建设时间较早的交通干道上,这些地区开发已经成熟,所以休闲产业发展更为活跃,这也恰好反映了交通对休闲空间分布的导向效应。
如图5本文通过Arcview的Select by Theme语句,选出头道街0-400米、400-800米范围内的所有休闲空间,以蓝色高亮显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0—400米范围内休闲空间主要沿一号线分布,说明轨道交通对休闲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在400—800米范围内休闲空间主要沿着工农兵路分布,这是因为工农兵路是早期建设的,同时这一带有古德寺、空军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所以休闲产业发展已经成熟且集中分布。
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交通在休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特别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对休闲产业的带动作用,本文建议在未来城市规划中应考虑交通特别是快速轨道交通对休闲空间布局导向作用,可将休闲空间更多的向轨道交通沿线布局。
2.2.2人口因素
在相应的街道属性数据库中建立人口数据字段。将江岸区各街道人口数据作为属性数据输入,并建立等级范围空间数据专题,在人口格网数据之上叠加休闲空间数据,实现基于格网的休闲空间数据和人口数据的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分析。
本专题图的数量分级方法运用等频数法,共分5级。如图6所示,深色点所代表该区域居住人口密度大,反之则人口密度小;浅色柱体代表休闲空间数量,柱体越高表示数量越多,反之越少。每个街道人口分布不均衡,影响到休闲空间的分布、档次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均衡特征。如图6分析,本文对将各街道人口密度与各区域的休闲空间总量作出比较,总体来说,休闲空间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休闲空间的数量越多。
一号线各站点800米缓冲区休闲空间分析图,将江岸区分为三个等级的用地,可见休闲空间主要分布于房价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间接可以反应出休闲空间分布与经济收入成正比。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大型购物中心、酒店、高档休闲会所、影剧院等这一类规模大的休闲空间网点主要分布于经济收入水平高的地区,反映了高端休闲空间分布与消费能力的关系。
3结论及展望
目前,学术界关于城市休闲空间的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休闲空间类型研究、休闲空间结构及演化研究、休闲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休闲空间评价研究等,而对交通沿线休闲空间分布以及产生的影响关注较少。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了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沿线休闲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对推动城市交通沿线休闲产业发展研究逐渐走向成熟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使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轨道交通在整个城市休闲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轨道交通沿线休闲产业的发展,从而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促进休闲产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时间问题,本文未对今后城市规划中休闲空间布局的优化方案进行深入研究,还要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改进。
参考文献
[1]郑胜华,刘嘉龙.世界休闲之都——21世纪杭州城市形象定位[J].旅游学刊,2002,(1).
[2]王学精,王琳.武汉市2010年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R].武汉市信息中心,2010.
[3]马惠娣.21世纪与体闲经济、体闲产业、体闲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1):4852.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GIS理论方法的成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方向发展,而着重以交通沿线休闲空间分布为对象的分析研究较少。以武汉市江岸区轨道交通一号线沿线的休闲空间分布为研究对象,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了一号线沿线休闲空间数据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地区的休闲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促进该区休闲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空间分析;轨道交通;休闲空间分布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2019603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居民可自由支配时间和可自由支配收入大大增加,休闲将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旅游、娱乐、体育健身、文化传播等为主的“休闲经济”将成为下一个经济大潮,并占有全世界GDP一半的份额。
武汉市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也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的试点,对其而言,满足居民休闲需求、完善城市休闲功能、优化城市休闲分布显得尤为重要。自2004年以来,武汉市居民用于休闲娱乐消费支出持续增加,2010年1—9月武汉市居民用于休闲娱乐消费支出1188.22元,增长3.4%。同时武汉市休闲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江汉路休闲步行街、新天地休闲中心、光谷步行街、西班牙风情街、武汉欢乐谷等的修建也都昭示着武汉进入了“休闲时代”。
近几年,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陆续开通,势必给交通沿线休闲产业的发展及空间分布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江岸区轨道交通一号线沿线休闲空间分布的研究,逐步研究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在休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轨道交通开通后对沿线休闲产业及其城市经济社会的影响。
1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所用数据
本文选取武汉市江岸区轨道交通一号线沿线地区为研究区域。江岸区一号线东起堤角,西至循礼门,全线共设9座车站。
马惠娣认为,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它一般涉及到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运动项目、设施、设备、维修等)、影视、交通、旅行社、导游、纪念品、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她这一关于休闲产业的概念目前为国内学术界所广泛接受。本文为了研究的需要,根据休闲产业的行业分类,将休闲空间共分为九大类型:观光、购物休闲、餐饮美食、体育健身、保健美容、文化文艺资讯类、科普类、娱乐消遣类、工艺类。
依据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获取性,提取Google earth卫星影像中武汉市江岸区轨道交通一号线空间数据、沿线休闲空间数据等,由于Google earth数据的时效性问题,本文同时对一号线沿线轨道交通站点及其周边休闲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校正Google earth数据中的休闲空间数据。并将较正后的Google earth数据分层导入ARCGIS中进行处理,建立一号线沿线休闲空间数据库。其中人口数据来源于2010年武汉年鉴江岸区各街道人口。
资料来源:江岸区公安分局.江岸区2010年统计年鉴[M].2010:2425。
1.2研究方法
1.2.1图像的获取
在空间数据方面,利用现有Google earth强大的遥感卫星图像资源,分层提取轨道交通一号线及其沿线交通站点、主要交通线、河流信息、主要街道信息、各类型休闲空间信息等,进行地图数字化处理,并将这些图层保存为kml文件,并导入ARCGIS中,得到一号线沿线地区的矢量地图数据。由于Google earth自带了经纬度计算系统,所以可利用其提供的现有资源来量算出图像的地理位置。如图1为江岸区一号线沿线地区休闲空间矢量地图。
1.2.2GIS空间分析模型的构建
先在ArcGIS的ArcMap中加载一号线沿线休闲空间图,利用ArcToolBox进行叠加分析和缓冲区分析提取数据,通过交通网络图层,以各交通站点为中心,设定一定距离建立一系列网络缓冲区,利用ArcToolBox中的Analysis Tools进行图层擦除(Erase)操作,用第i层缓冲区对第i+1层缓冲区进行擦除,以提取出以各交通站点为中心的一定距离的缓冲区。
2休闲空间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1现状分析
2.1.1各站点休闲空间数量比较
轨道交通站点及城市主要道路对服务设施分布具有影响作用,本文对江岸区一号线沿线各站点,以站点为中心,800米为半径建立缓冲区,统计每个缓冲区内的休闲空间数量如表2、图2。
从各站点休闲空间总量上看,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循礼门>大智路>三阳路>黄浦路>头道街>二七路>徐州新村>丹水池>新荣>堤角。
2.1.2各站点休闲空间类型比较
对站点共有的休闲空间进行分析后,本文还对每个站点800米缓冲区范围内不同的休闲空间类型进行统计,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所有站点共有的休闲空间类型包括餐饮美食、购物休闲、保健美容、文化文艺资讯类、娱乐消遣类。
各站点普遍存在的休闲网点如餐饮店、购物点、美容美发规模小、设施较简陋,属低端休闲网点。同时体育健身、文化文艺资讯类、科普类、工艺类等这几项休闲空间分布较少,表现出一号线沿线休闲产业还有待发展。
一号线沿线周边公园绿地、旅游景点数量比较多,有堤角公园、百步亭游园、二七纪念馆、江滩公园三期、江汉铁路总工会旧址、古德寺、解放公园等。
根据图3所示,在800米缓冲区内,科普类休闲业态的数量仅1个,而这一休闲业态可以使公众在休闲的同时进行科普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显然现在的配置是极度缺乏的,需在今后的规划中予以考虑。 2.2休闲空间分布影响因素
2.2.1交通因素
以站点为中心,各建立400米及800米Buffer,观察休闲空间随着离站点距离而发生的变化。如图4,堤角、新荣、丹水池站的休闲空间数量随着离站点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从二七路到循礼门站的休闲空间数量随着离站点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堤角、新荣、丹水池站的休闲空间主要分布于一号线沿线,可见轨道交通对休闲空间分布的影响比较大。从二七路到循礼门站的休闲空间较多地分布于建设时间较早的交通干道上,这些地区开发已经成熟,所以休闲产业发展更为活跃,这也恰好反映了交通对休闲空间分布的导向效应。
如图5本文通过Arcview的Select by Theme语句,选出头道街0-400米、400-800米范围内的所有休闲空间,以蓝色高亮显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0—400米范围内休闲空间主要沿一号线分布,说明轨道交通对休闲空间分布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在400—800米范围内休闲空间主要沿着工农兵路分布,这是因为工农兵路是早期建设的,同时这一带有古德寺、空军医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所以休闲产业发展已经成熟且集中分布。
在城市规划中要注重交通在休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特别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对休闲产业的带动作用,本文建议在未来城市规划中应考虑交通特别是快速轨道交通对休闲空间布局导向作用,可将休闲空间更多的向轨道交通沿线布局。
2.2.2人口因素
在相应的街道属性数据库中建立人口数据字段。将江岸区各街道人口数据作为属性数据输入,并建立等级范围空间数据专题,在人口格网数据之上叠加休闲空间数据,实现基于格网的休闲空间数据和人口数据的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分析。
本专题图的数量分级方法运用等频数法,共分5级。如图6所示,深色点所代表该区域居住人口密度大,反之则人口密度小;浅色柱体代表休闲空间数量,柱体越高表示数量越多,反之越少。每个街道人口分布不均衡,影响到休闲空间的分布、档次在空间上呈现出不均衡特征。如图6分析,本文对将各街道人口密度与各区域的休闲空间总量作出比较,总体来说,休闲空间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休闲空间的数量越多。
一号线各站点800米缓冲区休闲空间分析图,将江岸区分为三个等级的用地,可见休闲空间主要分布于房价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间接可以反应出休闲空间分布与经济收入成正比。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大型购物中心、酒店、高档休闲会所、影剧院等这一类规模大的休闲空间网点主要分布于经济收入水平高的地区,反映了高端休闲空间分布与消费能力的关系。
3结论及展望
目前,学术界关于城市休闲空间的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休闲空间类型研究、休闲空间结构及演化研究、休闲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休闲空间评价研究等,而对交通沿线休闲空间分布以及产生的影响关注较少。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了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沿线休闲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对推动城市交通沿线休闲产业发展研究逐渐走向成熟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使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轨道交通在整个城市休闲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轨道交通沿线休闲产业的发展,从而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促进休闲产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时间问题,本文未对今后城市规划中休闲空间布局的优化方案进行深入研究,还要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改进。
参考文献
[1]郑胜华,刘嘉龙.世界休闲之都——21世纪杭州城市形象定位[J].旅游学刊,2002,(1).
[2]王学精,王琳.武汉市2010年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R].武汉市信息中心,2010.
[3]马惠娣.21世纪与体闲经济、体闲产业、体闲文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1):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