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拉实验小说第一部的意义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jcrazytb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左拉;林如稷;遗传;帝政;共和;实验小说
  法国19世纪文学史上,爱米尔·左拉(Emile Zola)是继巴尔扎克之后的伟大作家。他的《卢贡·马加尔家传》的总题名为《第二帝政时代一个家族之自然史及社会史》,由20部小说组成,共用了25年的时间。它是堪与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相媲美的巨著。在这部巨著中实践了左拉提倡的实验小说的理论,其中第一部小说《卢贡家族的家运》尤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它采用遗传学的理论追溯了卢贡·马加尔家族的血统渊源及家族的遗传特点与演变发展,成为理解整部巨著家族遗传的关键;其次它以法国南方一个县城发生的政变,反映了法兰西第二帝政时代的社会现实生活,预示了整部巨著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只有在这部小说中才通过一对年轻人参加反抗义军的悲壮故事表达了作者光辉的共和思想。因此我们若要理解或研究左拉的巨著《卢贡·马加尔家传》,则此《卢贡家族的家运》是一部必读的作品。此著的中译者林如稷先生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浅草社和沉钟社的重要作家。他在法国留学时即喜爱左拉的作品,准备翻译《卢贡·马加尔家传》的系列小说。他译的左拉实验小说的第一部《卢贡家族的家运》于193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5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今修订本由四川文艺出版社于2018年5月出版,经林如稷先生之哲嗣林文询先生据原稿校理。林如稷先生是小说家、诗人兼文艺理论家。他从法文原版将此著精心译出,文笔流畅优美,特具法文特色,尤能体现左拉的创作风格,因而这是我国经典译文中的精品。


  左拉(1840—1902)是法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他主张以科学的实验方法从事文学创作。1880年他发表《实验小说论》阐明了其新的创作理论。19世纪是自然科学辉煌发展的时代,各种自然科学取得巨大的成就;促使人类的智慧在不同的科学领域中得以充分和精湛的表现,体现人类寻求真知而向客观真理的境界前进的崇高精神。然而文学创作是否可以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使它客观、精细、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呢?左拉认为是完全可以的,因而他说:“根据我的理解,对实验小说的含义予以明确阐述,在我看来是十分需要的。”[1]这要求小说家要像化学家和物理学家研究非生物那样,要像生物学家研究生物那样,去研究人类的社会现象和人物的性格与情感。作家必须像科学家去揭示自然的秘密那样去反映社会的现象,反对主观想象的虚构杜撰,而且要找出社会中起决定的因素,尽可能地用观察和实验来检验所要表达的作家的先验思想。当作家写一部小说时,应力求达到对真理的完全认识;当计划确定后,思想是自由的,但时时仅接受现象与决定因素相符的客观事实。左拉实施其实验小说计划采取的方法是以研究一个家族,解剖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作为创作对象。他说:
  在研究一个家族、一群人时,我认为社会环境同样具有首要的重要性。将来有一天,生理学无疑会给我们解释形成的思想与情感的道理。我们将会明瞭人这架单机器如何运转,他如何思想,如何热爱,怎样从理智发展到激情和疯狂。然而,这些现象生理器官机制的这些事实,是在内部环境影响下发生作用的,决不会孤立地在身体外部和真空中产生。人不是孤立的,他生活在社会中,社会环境中,因而对我们小说家来说,这种社会环境在不断改变上述现象。[2]
  这试图说明个人的生理特征及思想情感与家族和社会环境存在着某种关系,每个人物决非孤立的现象。左拉的实验小说理论的产生的契机,是他于1864年读了克莱蒙恩·鲁瓦耶译的达尔文著作,继读了勒图尔诺医生的《情感生理学》,次年读了克洛德·贝尔纳的《实验医学导论》,特别是于1868-1869年关于鲁加医师的《自然遗传论》作了许多札记。左拉认真研究了这些著作,于1868年开始创作《卢贡家族的家运》,于1871年出版。法国传记作家阿尔芒·拉努以为在这部小说里,“不仅遗传学为他的小说里人物提供了必要的联系,而且科学也为他提供了崭新的表现手法。是时,在《卢贡·马加尔家族》的创作中,他一直坚持运用这种创作方法。他大胆地将医学理论运用于文学。这样一来,小说家不再是观察家了,而是一个实验家。这些思想的总和构成了他的自然主义理论,而实验小说也随之诞生了。”[3]左拉在这第一部实验小说中是按照他理解的遗传公律来考察卢贡·马加尔家族的。他在序言里表明:“我想解说一个家族——一群人——如何在一个社会里面立身处世,这家族在发展之时,产生了十个、二十个分子,他们在头一眼看来,好像极不相似,但经过分析之后,却指示出他们是彼此深切地关联着的。遗传有它的公律,正如同万有引力有它的公律一样。我一方面解决环境与气质的双重问题,一方面努力寻求和追随从一个人必然通到另一个人的严密线索。”[4]因此由二十部小说组成的《卢贡·马加尔家传》的巨著,虽然各部小说独立完整,它们皆演绎着一个家族的遗传公律,而这公律又受时代与社会环境的影响表现为极为复杂的现象和关系。左拉描写这个庞大的家族所受遗传公律的制约与变化,在这部《卢贡家族的家运》中作了探源析流的分析和叙述,成为我们理解整个巨著的家族遗传变化的基本线索,展现了这个家族生理遗传的谱系。
  卢贡·马加尔家族兴起于法国南部朴若昂司省区的古城朴拉桑。这个县城有1万左右的居民,形成三个区:贵族区即圣马可区,居住着贵族和官员;老城区居住着工人、商人和贫民,有一个坟场被改造为圣密特广场;新城区居住着资产阶级、自由职业者,为县公署所在地,有一个索威尔公共广场。在老城区圣密特广场后面有一大片菜地为胡格家族经营。胡格家族在当地是颇为富有的,但只留下了一个女孩阿得拉伊德。她生于1768年,在18岁时,因父亲由疯狂病死去,她遂成为孤女。她身材高大细长,面色青白,眼光总是带着惊惶的神情,其狂乱的精神是受了父亲的遗传。阿得拉伊德虽然有很大一笔财产,但无能力管理,不久她与园丁卢贡结婚了。卢贡是一位憨厚老实的青年农民,粗笨、鲁钝、庸俗。阿得拉伊德本来可以选择社会条件较好的男子结婚,她却选择了卢贡,这在当地人们是难以理解的。婚后12月她生了一个男孩,不久卢贡突然死去。这位年轻寡妇,过了一年,便与情人马加尔同居了。马加尔居住在圣密特广场邻近胡格菜园的破屋内,他的父亲是硝皮厂的工人。他30岁,高大精瘦,有着密杂的胡须,蓬头乱发,棕褐色的眼睛闪闪发光,具有流浪汉的本性。他孤独一人,大多数时间在外贩卖私貨,或者偷猎。阿得拉伊德偏偏热烈地喜爱他,只要他回到圣密特广场边的破屋,她便去与他同居,根本不顾市民们的议论。她与马加尔生了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她分娩后经常二三月发作神经病,全身痉挛;只要她的情人回来,便丢下孩子们去了。在她42岁时,马加尔在边界被税关的保安兵用枪打死了。她后来又被儿子夺去了财产,晚年孤独地住在马加尔留给她的破屋里,壁上挂着一支马加尔的重型步枪。
其他文献
2018年3月20日,在美国纽约佳士得举行的亚洲艺术展拍卖会上,张大千手书的菜单让人大跌眼镜。随槌而落,21张菜单拍出百万美金(含佣金),每张均价34.6万元人民币。一时,对张大千的天价手书菜单,海内外热议纷纷。其实,这不足为怪。以张大千的艺术才情,绝非仅仅在诗、书、画、印和鉴定方面,亦绝非仅仅在园艺、建筑、戏剧、摄影、敦煌学研究等方面。只是其画名太重,遮掩了他在诸多艺术领域中的成就与影响,包括烹
期刊
史式先生(坐者)生前留影  予,皖人也,原籍桐城,寄籍全椒。桐城为方、姚故里,桐城派发源之地;全椒乃敬梓先生桑梓,亦人文荟萃之区。予不幸生于乱世,迭遭兵燹,幼年失学,书剑无成,一生碌碌,无足述者,言及桑梓,深感愧对先贤耳!  临沧僻处西南边疆,与皖中相去万里,予何以称之为“我乡”,其中盖有因缘。1978年夏,内子培玉返乡探亲,虽仅小别半月,朝思暮想,不能自已,乃赋七律赠之,曰:  昨夜月光照我床,
期刊
弁 言  虽然《辞海》(商务印书馆,1978年)有“数词”“量词”词条,也就是说官方认定了“数词”与“量词”在汉语词类分类学上的成立;但这一认定似乎并非“铁定”。之前,《语法修辞讲话》(吕叔湘、朱德熙著,1952年)把数词归入形容词类,没有量词条。后来,通过20世纪50年代汉语语法的讨论、研究、推广、普及,语文界在第一部(依英语语法为蓝本的)具有现代汉语语法意义的《马氏文通》(1898年)的基础上
期刊
赵丹(1915—1980)  1980年10月9日,赵丹胰腺癌已到晚期。临终前3小时,阳翰笙来到赵丹床边,犹如在过去每一个关键时刻,总是出现在他面前那样。赵丹激动不已,虽已不能说话,还是紧紧握住翰老的手……3个小时后,即10月10日凌晨,赵丹带着一丝笑容走向天国。噩耗传来,阳翰笙不禁老泪纵横,写下《悼赵丹同志二首》:  床头执手默无言,死别生离旦夕间。  天下都乐君却去,互流热泪湿胸前。  战斗情
期刊
关键词:秦二世;两诏铜版;秦的速亡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秦汉时期”的展厅中陈列着这样一件特殊的展品——两诏铜版。铜版原来是嵌在度量衡器上的,上面刻有秦始皇和秦二世父子的两份诏书,故名两诏铜版。两份诏书大意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事业,老百姓得到了安定,因此就确立了皇帝的称号,下诏书给丞相隗状和王绾,把全国不统一而混乱不清的法律、度量和各种制度都明确统一起来。
期刊
明代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在他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中有一篇塑造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文学形象的作品,即《李谪仙醉草吓蛮书》,自问世以来即受到文学爱好者普遍喜爱,传诵不衰。作品对李白的兴趣爱好、个性气质有准确把握,对李白文学成就以及在文学史、文化史的巨大影响有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展现了辉煌的浪漫豪放诗人的重要事迹。一  《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并非全然虚构。所述李白事迹,循之于李白生平行实,大体相符
期刊
罗文谟先生  敢冒烽烟振艺坛,笔走龙蛇灿大千。  馆兴桑梓梅竹挺,双清劲节垂万年。  我父亲罗公名忠烈,字文谟,号静盦,别号双清馆主;1902年(壬寅年)12月12日出生在荣县五宝镇涂家嘴(今属自贡市贡井区)医儒世家。受家乡“辛亥首义”民主革命思潮孕育、影响,他早年就远赴民主革命烽火的前沿上海求学,积极投身学运,任职学联常委兼宣传部主任,参与组织了反击日英帝国主义的“五卅运动”,差点牺牲于帝国主义
期刊
關键词:王母嫁女;人神恋;魏晋志怪  牛郎织女、董永遇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演绎出了许多版本,也拥有诸多艺术表现形式,包括现代的电影、电视剧等等,足见这两个故事传播的广泛和深远。人们之所以对这两个故事津津乐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两个爱情故事不仅充满正能量,而且还极为梦幻动人:董永家境贫寒却善良孝顺,因此得到了天上仙女的垂青……牛郎织女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传说则足够凄美;但除此
期刊
12.烹鸭  (1)《童山诗集》卷三十《奉和绵州潘使君讱斋(邦和)重阳前一日六十初度寄兄四十韵》:“翌日乃张筵,小饮但煮鸭。”  (2)《童山诗集》卷四十二《出门行访唐张友作》:“……老人负暄兼负酒,醺醺醉向绵城走。借问绵城欲访谁?吾之小友唐张友。(即唐张禄,名子范,绵竹举人。)……酒阑烛灺(xiè,烧剩余的腊烛)语未毕,更出先烹熟鸭一。三更别去五更回,归家已属第二日。”  江按:这两次饮酒,都是
期刊
成语“鳳皇来仪”源自《尚书·益稷》:“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意思是:庙堂下吹起管乐,打着小鼓,合乐敲着柷,止乐敲着敔,笙和大钟交替演奏,扮演飞禽走兽的舞队踏着节奏跳舞,韶乐连续演奏了九章,扮演凤凰的舞队也出来表演了。其中“箫韶”为舜制的音乐,“仪”是礼仪表演的意思。《箫韶》乐章分为九章,所以又称《九韶》,是先秦时代最美好的音乐。《论语·述而》云:“子在齐,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