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惑“解码”中催生微型课题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nybo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赛课,一位老师借我班学生执教《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他先让学生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并用分数来表示。操作完毕,教师选择一组大小相等的分数,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分数以及对应涂色部分的大小,意在让学生发现,虽然分子、分母不同,分数的大小却是相等的。可学生的发现远不止于此,一个学生结合折纸说:“单位‘1’相同,平均分成的份数扩大几倍,所取的份数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是相等的。”另一个学生说:“这些分数大小相等,可以这样解释: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更有一个学生说:“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课刚开始5分钟,学生不仅发现了分数的基本特征,而且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解释,这出乎执教者的预料。教师接下来应抓住生成的资源,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展开教学,“以学定教”。但他显然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按部就班,拘泥于原先预设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原理—总结规律”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认知现状不匹配。这节课,学生遥遥走在前面,而教师的教学仿佛是为了牵绊学生的脚步,对比强烈,所有的听课老师都为学生主动的学习状态、灵动的思维、深入的思考、自信的表达而振奋,为教师教学预设的不足和教学机智的欠缺而惋惜。
  课毕,谁也没有觉得这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一周之后,我却有了新的想法。因为相比以往,这一周学生学习状态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在思考的主动性和深度等方面。比如,一个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不仅认真倾听,且能受到启发,想得更多、更深;有时,课堂流程进入了下一个环节,突然有学生举手,兴奋地跟大家分享他对前面内容新的探索和发现;课后,不时有学生主动跟我交流他们的发现和对所学内容进一步的思考。我班经常参加各类公开课,但从没有哪节课给学生带来如此深远的影响。这节不被大家认可的公开课为什么“歪打正着”成就了学生飞跃的发展?
  带着困惑,我向冯卫东老师请教,他一语中的:教师教学预设的不足和教学机智的欠缺,使得教滞后于学生的学,学生不可遏制的自主愿望、自能性以及自我发展的潜能等成就了他们自己的强大,学生的“强”其实是对教师教学“弱”的一种“反动”。这个特例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要不断砥砺自己的教学功力,日益强大起来;同时在主观上又要善于“示弱”,要“大智若愚”,在适当的时候自敛光芒,不与学生“抢风头”,不跟学生“争镜头”,把“舞台”留给学生,把创造精彩的机会让给学生。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当教师“示弱”了,学生就会“水落石出”,走向成功,并彰显自身的强大。
  冯老师的一席话不由得让我联想起《人民教育》今年第六期的一篇文章,题为《站在学生身后的教师——美国课堂给我们的启示》,冯老师提倡的“示弱”不就是“站在学生身后”,把探索的空间、展示的舞台和发展的主动权留给学生吗?
  当然,上例中教师“不作为”甚至反作用显然不是我们所倡导的“站在学生身后”的应有之义。“站在学生身后”,其实应该是教师教学实力与教学自信的一种独特表现。“功夫在诗(课)外”,教师应以自己丰厚的专业素养走向学生,促成他们有意义学习的发生;也唯有如此,他才有底气既让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赞科夫语),又能适时地“站在学生身后”,助推他们。那么,教师的进和退应有怎样的尺度?又如何组织和引导?课程内容如何建构才能更有利于教师的适度“后退”?等等,这些问题给我们留下广阔的探索空间。想到这里,《小学数学课上教师“站在学生身后”的策略研究》这一微型课题应运而生。
  研究“小学数学课上教师‘站在学生身后’的策略”,我想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展开:第一,充分发挥自己身处教学第一线的优势,结合平日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研究中既有对每日“家常课”的探索,也将定期开展“同课异构”专题研讨。同课异构既可以发生在不同教师之间,也可以是同一教师(譬如我自己)在不同班级进行对比教学研究,这样不断建构操作方法,丰富实践经验,以期总结、提炼出具有可操作性和普适性的策略;第二,这一微型课题与自己前不久申报的市教科规划青年专项课题《基于儿童立场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等待”策略研究》有相通之处,可以“并轨”研究,如此串点成线,进而由线到面及体,将更有助于今后自身全面教学素质的提升;第三,拓宽阅读视野,进行专题比较阅读。在广闻博览中汲取他人先进的经验与思想,在比较中透视差异,探寻本质,站在较高的视点“俯瞰”这一“具体而微”的教学问题。
  困能激思,惑能启智。在对困惑的解码过程中可以催生有研究价值的微型课题。这正是“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这一基本理念的体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正>近日,在无锡听了特级教师吴建英执教的《如梦令》一课。吴老师的这节课首先引导学生由几首诗词的比较入手,感悟词的特点;然后在诵读并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扣住三个场景展开
学生来到语文课堂不只是为了学习一本教材。教师在教学前首先备的是为什么选择这一篇文章。然后揣摩的是编者希望在这一篇文章中教给学生什么.几番考量后,呈现出的语文已经与学
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对学生有用英语写作的要求。对小学生来说,这是一大难题。“写”是语言综合能力训练的一种,是系统工程,它应贯穿于英语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英语教师可依托教材
据《中国交通报》报道,2011年2月18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主持召开部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交通运输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的实
口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必备的基本功之一。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来帮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提高口算能力的。  1.摆一摆——引导学生在表象中理解算理。  好奇、好动、好玩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针对这一特征,我在教学中采用寓学于乐的形式,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从直观、形象的操作中形成表象,帮助理解算理,获取新的知识。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34-8)时,个位
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当前由于依法治税与税收任务的矛盾、管理手段的相对落后,税源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只有逐步转变传统税收管理理念、深化税源管理,才能不断提高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常用工具软件》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手段,提出了一些探讨性的改革,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切实提高
据《中国交通报》报道,2011年8月1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的《道路运输经理人从业资格实施办法》正式实施,加之此前施行的《道路运输经理人职业能力评价管理规定》和《高级道路运
听力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对读说写等其余三项基本技能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拟从图式理论入手,分析图式对听力理解的作用,探讨听力教学中如何应用图式理论,有
<大学语文>本应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课.但如今尤其在一些偏重理科的院校并不重视,由此而引发的讨论很多.本文旨在对<大学语文>的现状与进一步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