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几点几分”与大陆“认识时间”的比较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将台湾康轩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几点几分”和大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进行了比较研读,对其教材内容的编排及教学目标体现的特点深有体会。现将自己的思考与读者诸君分享,以期抛砖引玉。
  一、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和大陆人教版“认识时间”在具体内容上的差异
  (一)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各活动的具体内容
  台湾康轩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几点几分”单元包含六个前后相关的活动,每个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活动一】几点几分
  1. 教师以童话故事《灰姑娘》的情境口述题目,透过观察、讨论、复习报读整点和半点时刻。
  2. 透过《灰姑娘》的故事情境和操作钟面,认识短针就是时针;长针就是分针。
  3. 透过拨钟,知道分针走一格就是1分钟。
  4. 透过拨钟,报读几点几分。
  5. 透过拨钟和观察钟面,使用5格一数报读几点几分。
  6. 我是小时钟——拨钟表示指定的时刻。
  【活动二】你来比,我来猜
  1. 教师准备各整点及半点的数字钟记录卡。
  2. 全班分成六组,各组轮派一位学生抽出一张记录卡,看清楚时间后,用左右手当作时针和分针比出正确时间,各组将时间记录在小白板上。
  3. 教师公布正确答案,答对的小组可以得分;答错的小组的组员需一起比出正确时间。
  4. 完成一题后,就换别组指派一位学生继续游戏。
  5. 得分最高组为优胜组。
  【活动三】数字钟
  1. 教师事先请学生将家里的钟或表带来。
  2. 全班分成六组,各组观摩自己组员所带来的钟面或表面有何不同或相同之处。
  3. 透过观察认识数字钟,将钟面时刻和数字钟对应。
  【活动四】惊爆1分钟
  1. 教师请学生起立,默数1分钟(60秒),觉得1分钟到了就可以坐下。
  2. 教师观察并记录成功者,待全班皆坐下后公布优胜者。
  3. 重复游戏3次,培养学生对1分钟的量感。
  【活动五】1小时有60分钟
  1. 透过观察钟面指针变化,知道1小时=60分钟。
  2. 透过拨钟活动,知道某时刻经过几分钟或几小时后的时刻。
  【活动六】12小时夺宝大作战
  1. 教师准备一个大时钟并讲解规则。
  2. 两人一组上台示范,猜拳决定先后。
  3. 由0时开始,以半小时为一单位,每人每次最多能拨2小时,最少拨半小时。
  4. 谁能先将时间拨到12点者为优胜,可得到宝藏。
  (二)大陆人教版“认识时间”各例题的具体内容
  大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时间”分为:例1认识“分”——学会从钟面上读出“多少分”,并认识“时”和“分”的关系:从学生熟悉的上课情境引入“几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分针走1小格是1分”“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例2认识几时几分——认识几时几分与几时半,重在掌握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的方法;通过“从4时开始数”的活动,认识分针走1个、6个、9个“5小格”所对应的三个关键时刻:4时5分、4时30分(或4时半)、4时45分;例3解决问题——让学生借助推理解决关于时间的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明明与好朋友的谈话情境,开展对踢球时间进行推测的分析与推理活动。
  二、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和大陆人教版“认识时间”在教学目标上的差异
  (一)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的领域及议题能力指标
  1. 能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是几点几分。联结:能察觉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情境;能察觉数学与其他领域之间有所联结;能知道数学可以应用到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中;能知道数学在促进人类文化发展上的具体例子;能了解如何利用观察、分类、归纳、演绎、类比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数学语言(符号、用语、图表、非形式化演绎等)的內涵;能理解数学语言与一般语言的异同;能用回应情境、设想特例、估计或不同角度等方式说明或反驳解答的合理性。
  2. 生涯发展。激发对工作世界的好奇心;发展尊敬他人工作的意识。
  3. 人权教育。了解并遵守团体的规则。
  4. 性别平等教育。适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不受性别的限制,愿意了解不同性别者的各种意见。
  5. 家政教育。认识衣食住行育乐日常生活的工具和用品。
  (二)大陆人教版“认识时间”的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60分。
  2. 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知道在钟面上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初步认识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
  3. 会运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观察、比较的方法,并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5. 初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時间的习惯。
  三、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对大陆人教版“认识时间”的教学启示
  从上述的比较中可看出,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和大陆人教版“认识时间”在安排学生学习的时间点上是相同的,都是安排在二年级上册的下半学期;在知识方面的目标也是相同的,都是要让学生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是几时几分;都注重通过“拨一拨”的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时间单位“分”,以及“时”和“分”这两个时间单位间的关系。但是,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在这些差异中,有一些差异可以为大陆教师的教学带来深刻的启示。
  (一)将活动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教学中
  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单元安排了六个活动,以活动形式呈现单元内容,拨钟是主要的练习形式。在这些活动中,通过游戏、比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台湾新北市板桥区文德小学庄琇琦老师执教的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单元的第一个活动“几点几分”,该节课的后面20分钟都进行拨钟练习,学生人手一个钟,人人都要拨,且每个时刻都要人人拨对才进入下一个环节拨另一个时刻,几乎每个时刻都有2个小组各派一个代表到讲台上进行拨钟比赛,他们的成绩就代表所在组的成绩计入黑板上的成绩表中。   大陆人教版“认识时间”在编排上仍保留着“知识本位”的思想,以知识的全面呈现为主,虽有拨钟内容的呈现,但在教材中明示的活动内容比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中安排的活动要少得多,且因该单元只安排了3课时,课时量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怕让学生多进行活动耽误教学而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在课堂上用于拨钟练习的时间也是非常少,很难做到人人过关。
  所以,大陆教师在教学“认识时间”单元的知识时,不妨借鉴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的活动内容,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在活动中体验、感悟有关时间的知识,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
  (二)情感态度目标广泛且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的领域及议题能力指标中除了有“数与量”主题指标(能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是几点几分)外,还有“联结”指标,及“生涯发展”“人权教育”“性别平等教育”“家政教育”等属于情感态度方面的指标,其教学目标不是仅局限于数学方面,而是着重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大陆人教版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对“认识时间”单元虽然也提出了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但与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中的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相比较,无疑会单薄得多。
  所以,大陆的数学教师也应该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好“认识时间”的数学知识的同时,把目光投向数学之外的“生涯发展”“人权教育”“性别平等教育”“家政教育”等与时间有关联的方面,让学生在迈向社会化的过程中,尽早接触一些社会规则,心智尽快成熟,从而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三)重视对学生编数学故事的能力进行过程性评价
  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单元内容重视用故事引入对时间的学习,让学生将相应的时刻串联在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里,可以学得更轻松、更系统。如其第一个活动“几点几分”中先是利用灰姑娘的故事情境来引导学生认识整点和半点时刻,认识时针和分针;其次让学生扮演二年级学生的一天来认识各个时刻并练习拨钟。同时重视对学生编数学故事的能力进行过程性评价。如其第一个活动“几点几分”中的第6个环节“我是小时钟——拨钟表示指定的时刻”提出“利用拨时钟说故事的游戏,作为课程的应用评量”,也就是要求学生拨几个时刻,并编成一个故事,以评价学生应用所学的有关时间知识的能力。
  相比较于台湾康轩版“几点几分”强调时间的故事性而言,大陆人教版“认识时间”则更倾向于让学生认识孤零零的某个时刻,其话语形式是“这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几分”,而不是“几时几分谁在干什么”,沒有凸显时间的实际意义,仅仅为认识“几时几分”而认识“几时几分”而已。且比较不重视对学生进行“拨时间说故事的操作能力”的过程性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上本没有时间,只是由于有了人类的感知以后,时间才存在。所以,大陆的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不妨也较多地引入故事,让学生参与到对数学故事的编撰中,学有意义的时间。同时要更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即“拨时间说故事的操作能力”的评价,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监控、自我修正、自我调整,激励学生加强对具体时间的认识,从而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积极的时间掌控者。
其他文献
第五届“新课堂·新教師”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数学专场)于2017年10月28~29日在福州市仓山小学举办。来自海峡两岸的教育同仁汇聚一堂,围绕“以落实核心素养为目标,构筑数学课堂崭新形态”大会主题展开研讨。名师课堂践行课程理论,专家讲座诠释教育思想,开拓的理论视野、丰富的实践研究给与会者带来深刻的启迪。  一、课程形态多层面的思考,秉持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育观  台湾鹿港小学林伯彦老师执教
期刊
金秋十月,在福州仓山小学,由福建教育出版社联合台北教育大学主办,福建教育出版社《新教师》承办的“第五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语文专场)”如期而至。全省各地一千多名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员和语文教师参加了研讨活动,30多位台湾教师也专程来榕观摩。现对本场活动情况作如下综述。  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本次活动形式简单,但内容丰富。研讨活动敏锐地抓住了语文学界的最新热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现在的小学生是“谈作文色变”,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是他们写作中的最大障碍。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写作实际,符合学生写作心理的随文练笔就成了扫清障碍的秘密武器。所谓“随文练笔”,即紧随阅读教学,在课堂上随机进行的写作训练。对于如何找准练笔的切入点,我们常有“
期刊
模型思想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要真正使学生有所感悟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实质、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经历探索全过程,从而建立起数学模型。本文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抽象出一般的模型思想,掌握建模方法,逐步形成运用模型去进行数学思考的习惯。  一、问题设计,铺路架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
期刊
【编者按】教师在教学中应有全局观念,摒弃以往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模式,在环节设计时给予学生应有的发展空间,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的由来和发展,建构起自身的知识体系。本期围绕“整体把握教材,建构知识体系”展开探讨。  “11~20各数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两位数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启蒙阶段,在整册教材(人教版)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在抽象认识0~9数字符号后,真正开始接触和认识计
期刊
什么是“预学案”,它与传统的自学提纲有何区别?教师如何有针对性地设计预学案,以达到导学、导教、导练的目的?有了预学案之后,教师又该如何重新审视课堂,把握课堂节奏?笔者针对数学教学中的预学案谈几点看法。  一、正确认识“预学案”  预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1. 预学≠看书。  预学不等于让学生“自由”看书,更不等于把课本中的概念、
期刊
【教学片段1】明确任务——抛出“大问题”,聚焦核心问题进行探究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聊一聊加减法。以前我们学习过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还记得老师提醒过怎么计算吗?  生: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数位要对齐。  生: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分母不变,分数相加减。  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通分。  教师板书:数位对齐。  师:这些都是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聊计算的道理。这节课的任务就
期刊
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变革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教学助手”应用,由WEB端、PC端、手机端组成,集“教材资源、课前导学、同步备课、互动课堂、在线检测、课后作业”为一体,融合交互式电子白板与网络空间功能,实现了基于教育云平台面向区域与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以及手机客户端(家校帮)的互联互通。该平台借助互联网,把教学向课内外延伸,打破传统课堂学习的区域和时空限制
期刊
当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已經成为语文教育界高度关注的话题和普遍追求的目标。部编版语文教材努力建构适合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改以往“主题单元”的结构方式,采用了“宽泛的人文主题+明确的语文要素”这种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语文要素具体化为知识或能力的训练点,落实到每一篇课文之中。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稳
期刊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美育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智体美‘四育’中的短板。”基于此,我们立足感德茶乡实际,利用“短板和长板”水桶效应,开发本土资源美育因素,补齐美育“短板”,以美养德,以美化人,让美育基因凸显办学特色。  一、利用“长板”优势,做优美育因素  1. 走进“大自然”,鉴赏茶乡美。中国茶叶第一镇——安溪县感德镇,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