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之城 马丘比丘(下)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高的秘鲁安第斯山顶,雄踞着一座叫马丘比丘的古代城市。没有城墙,因此这座古城看上去并不不像是一座城堡。城里有石像和小水池,有寺庙和用花岗石雕凿而成的奇异圣坛,却少有线索来解释缺乏铁制工具和轮辐的当地古人是如何创建这一山顶奇迹之城的。除此之外,对于究竟谁雕凿建造了这座城市、为什么要把城市建在山顶上这类问题,一直以来也无确切答案。直到现在,新的研究才开始从曾经生活在此地的人们的骨骸中破解这种种奥秘。
  印加人究竟是如何建造马丘比丘这一山顶奇迹之城的呢?一组水利学家经过15年的研究,终于查明了其中的秘密。
  创建马丘比丘,地点的陡峭并不是唯一的难题,该地区每年的暴雨经常引发山体滑坡,而且这块区域位于两条地震断层线之上,这就使得在这里建造石头城市真是难上加难。
  不过,马丘比丘所在位置的确拥有两大优势:附近有新鲜的山泉和充足的花岗石来源,本地恰好还有一个采石场。当印加工程师们开始建城时,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固大山,防止山体滑坡。为此,他们建造了由一层又一层梯田构成的壮观壁垒。科学家指出,从严格意义上说,马丘比匠其实并不只是山顶上的马丘比丘城,应该还包括从山下一直延伸到山顶的那一层层梯田,它们才是马丘比丘的真正根基。
  这些梯田其实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农田,因为其中虽有一些被用于小规模农作,但建造它们的主要目的却是排水以加固山体。如果不这样做,雨水就会把山坡变成泥浆,马丘比丘也就不会有立足的根基。
  为了防止山体滑坡,印加人创建了复杂的排水系统。考古学家在山坡梯田内发现了肥沃的表土层,下面是一层沙土,再下面是大大小小的碎石和石头。显然,这样的土层结构具有层层过滤雨水的作用,哪怕大雨倾盆,梯田也从来不会被水淹。具体而言,水不是冲下山坡的。而是慢慢地从土壤渗下去的,因此不会造成侵蚀。
  以这种基本设计为指导,印加人在大山上建成了第一层梯田,然后是第二层、第三层……不断重复,一直建到了山顶。到了山顶之后,印加工程师们必须克服更大的水问题。马丘比丘城的地面都是用石头铺好了的,所以能排水的地方很少。然而,印加人早就预见到了这个问题,因此在建造城市的过程中,他们在全城仔细修建好了超过一百条排水道,而且其中许多排水道将来自城区最高位置的径流集中到城中央广场。考古学家在城中央广场的深入发掘显示,那里有一个卓有成效的排水系统:在常见的表层土和小石头层下面,有一个厚厚的白色花岗石碎料层,这是印加人多年来辛苦凿石的结果,而凿石的目的正是为了建造一种地下排水道。
  这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土方工程,深度达到地面下近3米,覆盖面积数英亩。地下水道收集积水,使之分流离开马丘比丘城。据建筑学家估算,在建造马丘比丘城的过程中,印加工程师们至少将一半的功夫都花在了打地基以确保马丘比丘城能永久存在方面。
  在印加人不遗余力地为马丘比丘城排水的同时,他们也建造了喷泉,这样做的目的或许是为了庆祝自己的业绩。城中迄今一共发现了16处喷泉,其中每一处喷泉都不但设计漂亮,而且还在提供饮用水方面很实用。这些喷泉都由附近马丘比丘山坡上的一处天然泉供水,印加人建造了一条坡度刚好的水道,经由这条水道流进喷泉中的水量足以为马丘比丘城中的大约1000位居民提供日常生活用水。
  了不起的不仅仅是这样的水利工程,更是印加人巧夺天工的凿石工艺。花岗石的硬度很高,尽管印加人缺乏铁制工具,但他们还是将花岗石变得能为己所用。那么,他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马丘比丘采石场为考古学家提供了线索。在这个采石场中发现的石头证据表明,印加人凿石的基本方法就是直接捶打石头。他们先用大型工具重击大石块,使之分裂,然后运用较小但坚韧的工具凿出结实而又光滑的表面。石头凿好之后,他们把它放在滚木上或泥浆中,推至建筑工地附近。最后一步就是把石头放置到位,并且让它同相邻石块契合得紧紧的。
  因王室命令驱使而建造的马丘比丘城堪称是印加工程与艺术的一座丰碑,但仍有许多奥秘未解: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功夫来建造一座城市?为什么帕查库提要下令在这么一个“不可能之地”建造马丘比丘城?建城是不是源于宗教目的?
  考古学家对印加宗教的了解,同样是来自于科布神父在西班牙人征服印加之后写作的文献。科布神父写道:“印加人对自己奉为神灵的太阳、水、地球和其他许多事物,都以一样的敬意和一样的仪式加以崇拜。”印加人相信,太阳和大山都是必须通过仪式进行安抚的神。科布记录了这些祭拜仪式中的一种——杀儿童祭祀。不过,科布的这一记述是否带有殖民者的偏见而属于捏造呢?让考古学家有些意外的是,科布的这一描述竟然在1999年得到了证实,当时,高山考古学家在阿根廷一座高高的山峰上发现了完好保存的儿童木乃伊,而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这些都是被杀死后献给科布所描述的山神的孩子。
  马丘比丘城所在的神秘位置或许也正好解释了这座城市建于山顶的目的。考古学家将这种解释称为“圣景”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印加人不仅崇拜太阳、河流和山神,而且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同这些神灵“融为一体”获得力量。那么,这种“融为一体”是如何做到的呢?
  即便对于印加人来说,马丘比丘山的山顶也是一个建造城市的不同寻常之地。印加帝国的都城库斯科和比萨卡之类的其他印加城镇,都建在平坦得多、很容易前往的地方。而马丘比丘城不仅偏僻,还很遥远——在印加帝国时代,从库斯科步行去马丘比丘城要走整整5天。就算是在今天,旅游者从库斯科前往马丘比丘废墟也要先坐4个小时火车,再坐汽车,而目这趟汽车之旅路途颠簸、艰险。
  那么,印加人为什么要把城市建在山顶呢?纵观马丘比丘城及其周围地区,处处有迹象暗示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一些地方,印加人把石头雕凿成马丘比丘城周围的神圣山峰形状,当作圣像来展示。
  在印加时代,如果人们从比马丘比丘城更高的海拔前往此城,他们就会看见这座城市被神圣的乌鲁邦巴河所环绕。对处在农业时代的印加人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重要,因此马丘比丘城所在的地点自然就很重要。还有一个证据把马丘比丘城同“圣景”理论联系起来,这就是那根耸立在金字塔形状的马丘比丘城顶部的被称为“全日石”的石柱。“圣景”理论认为,这根石柱和四个山神(马丘比丘城周围的四座最高的山峰)一样,对印加人来说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事实上,拴日石不仅是马丘比丘城的中心,而且也是周围这一整片风景的中心。四座最高峰环抱着马丘比丘城,而它们恰好位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靠近圣河、与四个最强大的山神连线,这些很可能使得马丘比丘峰对印加人来说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对第一位印加国王帕查库提来说,马丘比丘城究竟有什么实际用途呢?在这座城内有一处王室宅邸,它靠近第一处喷泉,保证国王能饮用最纯净的水。不仅如此,它也靠近城中最重要的寺庙。可是,马丘比丘究竟是帕查库提的朝廷所在地、宗教中心还是军事前哨,则仍是一个谜。
  对宾厄姆所发现的人骨架进行的重新检验,给出了一个可信的解释。在宾厄姆于1912年进行的发掘中,他的探险队误将这些人骨架辨识为“太阳圣女”。最近,科学家对这些人骨架进行了再度检验。一旦这些人的身份被确定,马丘比丘城的具体用途就有可能得到解释。
  在这次检验中,科学家在这些人骨架上没有发现暴力伤害的证据,因此可以断定这些人不是士兵;而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这些死者的墓葬都很简单,没有值钱的随葬品,这意味着他们不是王室人员。此外,在这些人骨架上,有迹象表明这些人也不是普通劳工,而似乎是介于普通劳工和贵族之间。例如,即便是在其中的成年死者骨骼上,都少有关节炎的征兆,这说明他们的劳动强度并不大,并未从事过石工或把石头搬上山坡之类的重体力活。
  然而,表明这些死者身份的一个关键线索来自于他们的饮食结构。为了查明他们的饮食结构,科学家使用了一种叫做“同位素分析”的技术。在检验中,科学家将少许骨骼样本气化,以寻找被吸收进骨结构中的食物的化学痕迹,结果发现了高含量的碳13同位素,它是玉米的标记。尽管玉米在今天的秘鲁是常见食物,但是在印加时代却是王室食物。事实上,在梯田土壤中发现的数百个花粉样本表明,在马丘比丘城周围种植的少量作物中主要是玉米。
  玉米富含碳水化合物,吃起来有点费牙齿,难怪这些死者中的很多人出现了牙脓肿和掉牙。如此看来,这些人尽管不是王室人员,却能经常享用王室的玉米,而且不用干大量重活,那么他们究竟是马丘比丘城中的什么人呢?考古学家最终确定,这些人其实是一大群王室侍者,而马丘比丘城正是帕查库提国王的一处王室庄园城,是一处安详的退隐处,是帕查库提和朝臣们前来休息、祭拜和享受的地方。在这里,当然需要一批训练有素的王室仆人来伺候他们。
  不过,在附近的帕塔拉卡塔镇墓葬里取得的新发现,却与上述祥和的场景格格不入。在这些墓葬里发现的不少死者的骨架上都有严重的伤痕,这暗示马丘比丘城或许也没能摆脱战争的阴影。那么,马丘比丘城为何会成为集战争与和平为一体的地方呢?
  根据西班牙人的记载,在帕查库提掌权大约10年后,印加人征服了马丘比丘峡谷。或许是为了纪念胜利,帕查库提下令修造马丘比丘城。考古研究表明,印加人也精于心理战,他们在山顶修建宏伟的马丘比丘城,很可能是为了让生活在山谷上面和下面的人们都能看见这座圣城。这样一来,马丘比丘城就传达了一个关于征服与占据的信息:这座山顶奇迹之城的主人拥有着这一大片土地,同时也控制着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
  由此看来,马丘比丘城就是印加力量的一个令人敬畏的象征,是帕查库提的一个壮观的炫耀物,是把印加人同圣山圣水联系起来的纽带,而不仅仅是古代工程技术的杰作。可是,假如这座山顶之城的确是印加人展示其宗教与军事力量的地方,那为什么西班牙殖民者不像自己糟践其他印加城镇那样来糟践马丘比丘城呢?为什么在西班牙人的正式文件中从未描述过马丘比丘城?
  部分答案还是要到库斯科的基督圣体节游行中去寻找,这个一年一度的仪式是当地人对印加仪式所做的“改版”。当时的印加人在举行这一仪式时,他们带着木乃伊尤其是国王的木乃伊游行,而非像今天的人们那样带着基督圣徒的雕像游行。1471年,在帕查库提逝世后,他没有被埋葬,而是被制成了木乃伊。具体的过程如今已不清楚,但有一种理论推测,他的遗体是被逐渐风干的:白天被置于灼热的阳光下炙烤,夜间则接受低温冷冻,如此交替,最终完全脱水而成为干尸(即木乃伊)。
  耐人寻味的是,今天的当地克丘亚人保存美洲鸵肉的做法与此很相似,其结果就是“肉干”,这也是英语中借用的少有几个克丘亚词语之一。一旦被制成木乃伊,帕查库提的遗体就继续在玛雅世界的政治和宗教生活中起着活跃的作用。由印加艺术家创作的绘画证实了王者木乃伊在这方面的用途。虽然考古学家并未找到过印加王室木乃伊,但有证据显示,每当举行重要的仪式和游行时,国王的木乃伊都会被带来,侍者在一旁驱赶蚊蝇,同时每天给木乃伊献上食物。也就是说,国王的木乃伊就像国王在世时那样继续受到崇拜,继续控制或被借以控制印加社会。
  对国王木乃伊的照顾和处置,是由一组叫做“巴纳卡”的家族成员来承担的,他们同时掌管这位国王的一切不动产。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就连帕查库提本人也资源短缺了。于是,建造马丘比丘城的工作放慢了下来,接着全盘中止,这是因为帕查库提的后人们有更紧迫的事要做——甚至西班牙殖民者还没来,天花就先期而至,接下来是血雨腥风的内战,最终导致印加帝国土崩瓦解。帕查库提死后还不到60年,印加帝国就在西班牙人的铁蹄下彻底坍塌。其中某一时段,马丘比丘城中的人们也许会说:“看来没人会来这里拜访了。”自然,到那时这座奇迹之城也无需再照料了。于是,除了那些最忠实的王室侍者外,其他人恐怕都已遗忘了马丘比丘城的存在。再过了一段时间,很可能就连最忠实的侍者也离开了。这样一来,西班牙人恐怕从未听说马丘比丘城,而更重要的是,他们从未发现这座山顶城市。
  对现代人来说,这可真是最幸运的“错误”,罕有的一个印加古城遗址就这样安然逃过历史的劫难。当然,马丘比丘城依然潜藏着诸多惊人的奥秘,等待科学家去一一破解。
其他文献
7月23日,东京奥运会志愿者在国立竞技场外 自拍。图/视觉中国困居他乡14个月  2020年的一个夏日,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希德林·迪亚兹(Hidilyn Diaz)正站在一栋高层公寓楼的阳台上。  风和日丽,视野开阔,一条双向马路向远方绵延。马路一侧是数十米宽的绿化带,另一侧则林立着红瓦黄墙的低矮建筑。除了偶尔有几辆汽车缓慢通过,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影。  迪亚兹身高1米58,脑后高高挽着长发。此刻
羊年岁末,古装大剧《芈月传》隆重上映,这使“芈”这个汉字和姓氏历经千年风雨,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芈”字,音“mǐ(米)”,它有何秘密呢?  第一个秘密,“芈”字跟羊有关。仔细看字形,就会发现“芈”和“羊”十分相像,事实也的确如此。《康熙字典》就把它归入了“羊”字部。还有一个例证,“芈”原来的发音、意思都是“咩”,古书上说“芈”为羊鸣,“牟”为牛鸣,羊气上出为芈,牛气口出为牟。“芈”作为姓氏,才变
在非洲东南的马达加斯加有一条人迹罕至的幽暗峡谷,这里长久流传着摄魂妖灵的传言,让所有当地土著敬畏。2011年,一对法国夫妻慕名前来度蜜月,不幸的是妻子像之前很多人一样在这里丧命。峡谷丛林的千古之谜,大自然的神妙莫测,等待着丈夫用智慧和爱去揭开……  蜜月惊变  2011年8月,新婚燕尔的瓦勒·图尔芒和玛丽·图尔芒夫妇从法国第戎前往非洲东南的马达加斯加度蜜月。  马达加斯加是个远离非洲大陆的岛国,自
萨满仪式曾经风靡全球,对那些信奉它的部落来说更有着深厚的基础。这种基于精神上的仪式就算在今天也可以觅其踪影,并且有着令人推崇的繁复步骤。据说,在菲律宾一位巫医有将事物实体化和虚无化的双重能力。每当巫医进入轻微恍惚的状态时就会获得超自然的能力,只需和患者有着少许接触甚至是无接触,就可为患者做外科手术。他们可以将患者体内的异物(如玻璃、金属)移除,并为患者镇痛。  大多数巫医都被证实是骗子,他们利用一
摄影/Jake Ranford?埃格尔斯顿艺术基金 供图/埃格尔斯顿艺术基金及卓纳画廊  2020年9月,香港卓纳画廊。21幅由美国摄影师威廉·埃格尔斯顿(William Eggleston)摄于1970年代的照片,首次在中国境内公开展出。  伟大。平庸。诗意。无聊。  过去的大半个世纪里,这些词汇都曾用于对埃格尔斯顿作品的评价。在昵称他为“蛋爷”的中国摄影论坛上,也概莫能外。除了像“彩色摄影之父
曾经有人问我:你采访过的六十多家初创公司,活下来的有几家?  答案是个位数,其中真正能够在商业历史上留名的少之又少。采访这些企业的时候,我刚毕业,很轻易为之动容。但现在看到那些曾经的采访对象的朋友圈,我当时给他们的备注和他们如今发的毫不相干的内容,总有一种恍惚感。  这些公司有的停留在了PPT阶段,有的倒在了A轮融资之前。当时还有一位朋友采访了最早期的ofo创始人戴威,那时候的小黄车丝毫不起眼,后
你印象里的博士是什么样?  我身边有几位博士朋友,喜欢在朋友圈分享最近感兴趣的讲座,也喜欢在豆瓣上写下对学术工作意义的思索,对孤独感的排解,或无力感。毕业了的人偶尔怀念读书时的生活,在读的人时常感慨“读不下去了”。  我大概知道,博士生的日常与焦虑、繁重的工作为伍,但直到采访了七八位在读博士生后才发现,对他们而言,一周7天,6天都是工作日是惯例。有人早上7点半去实验室,一待就是15个小时。有人晚上
雪中巴黎蒙马特  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 《故乡的云》登高望远是外省青年的共同癖好  蒙马特是个好地方,但我不经常去,一来在地处巴黎偏远的北边,二来游客摩肩擦踵,小偷扒手虎视眈眈。好友H 住在蒙马特一个可爱的顶层公寓里,时不时约我来看这里的地下艺术剧社演出,或者一些稀奇古怪的展览。这天,我们在明媚的午后在她家阳台上喝一杯,望着圣心大教堂雪白的一角,我羡慕她的风景,她却笑着说,也
有“印度洋明珠”美称的斯里兰卡,在当地时间4月21日遭遇了至暗时刻——3座城市突发9起连环爆炸,受到袭击的地点包括首都科伦坡等地的4家酒店、3处教堂和一处住宅区。而在第9起爆炸案发生前几个小时,有关专家刚把被发现的第9枚爆炸装置——在靠近班达拉奈克国际机场道路上的一个长达1.8米、内部装有炸药的PVC(聚氯乙烯)管——拆除。截至发稿时,前8起爆炸事件已造成至少321人死亡、500多人受伤。  4月
小道上空的怪事  1995年4月的一天下午,春光明媚、晴空万里,温暖的和风轻轻地吹拂着……退休多年的老人托尼·艾格与往常一样,牵着心爱的小狗悠闲地顺着英国中部谢菲尔德市郊一座铁路桥边的小道慢慢溜达。突然之间,老人看见前方离地面只有12~15米的低空中,飞着一架酷似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老式飞机的飞行物。那小狗见状,也迅速调转身,慌不择路地使劲往回跑去……就在这一瞬间,空气中似乎也发生了某种奇特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