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系QDII走在十字路口

来源 :大众理财顾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tian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比银行系和基金系的QDII业务,信托一直做得不温不火。近期,兴业、中融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向监管层申请QDII牌照。有媒体评述,兴业等信托公司此次申牌的目的主要是希望透过QDII资质进行海外资产配置,以期实现在财富管理方向的转型。但对信托QDII业务的发展现状而言,此轮扎堆申牌行为恐怕仍是信托扩宽中间业务的一个举措。
  蹒跚前行的背后
  相对于银行和证券类QDII产品,信托的投资门槛最高,产品经验明显不足。在投资范围上,现有的信托QDII产品往往为通道业务,在多元化和灵活性上都缺乏主动管理的话语权。
  QDII业务条线一贯不是信托的主营业务,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首先,目前信托公司的QDII投资规模较小、资产管理能力有限。而海外投资对机构的管理能力和投资团队的国际化视野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次,由于信托公司QDII业务的管理成本往往较高,投资者不得不支付较高的管理费用,大大降低了产品的吸引力。而成本较高的另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使得此项业务的利润较低,大部分信托公司的QDII仍然处于亏损状态,影响了信托公司开展QDII的积极性。再者,从投资盈利的角度来看,投资海外需要承担相关的汇率风险。自2007年信托公司获准QDII额度到2013年底,人民币累计升值超过20%。汇率变化造成QDII产品收益的下降,这是许多QDII产品出现亏损甚至被迫停止的直接原因。
  相比利用制度红利而一度火爆的信托业务,或者“薄利多销”的通道业务,信托公司即便在QDII业务方面克服了上述3方面的困难,也很难领先于以主动管理能力著称的基金系QDII产品;其主动管理类的集合信托产品,在门槛和流动性方面更是难以和银行系QDII产品相比。这也是长久以来,8家获批额度的信托公司鲜有QDII产品发行的主要原因。
  信托已发行的QDII产品几乎均为单一项目,投资人以机构客户为主,多数为专户理财——因为客户限于跨境投资的金融政策,会通过信托的QDII资质和额度到海外投资。但投资的主动权基本掌握在委托人手上,投资标的的遴选和交易时机的选择均由委托人实际操控,这便是最为常见的通道业务。较高级的通道业务还有帮助机构客户在海外上市的过程中寻找和撮合基石投资者等,但此类业务基本上被具有资源优势的极少数公司所把持。
  即便产品以通道为主,信托系QDII还面临着投资区域局限的问题。无论是上海信托推出第一只QDII产品“上海信托铂金系列信托计划”,还是中诚信托推出的“诚信海外配置系列信托产品”,均是投向中国香港证券市场,H股投资占比较高。投向美国等西方国家资本市场的产品则相对较少,这也与国内委托人对海外资本市场的认知程度和信息成本有关。
  2013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上海设立自贸区。根据自贸区金融政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一项将对现行的QDII业务带来较大影响。自贸区放开跨境投资限制,在理论上意味着自贸区内的境内投资者不再依赖QDII这种境外投资的过渡性安排。并且,自贸区的金融放开还只是个开头,全国其他的自贸区(京津、粤港澳等)也有望在近期试水。长远看来,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乃至对海外投资全面放开都是一个必然演进的趋势。基于种种原因,信托行业的QDII业务作为通道的利用价值将受到严峻挑战。如果不谋求变革,则注定会被更开放的投资制度所取代。
  转型路在脚下
  信托布局QDII业务,是信托公司顺势而为的表现。
  首先,大资管背景下,信托原有的主导业务模式受到了巨大挑战,迫使信托业不断挖掘新的市场空间,加快转型和结构优化。
  其次,随着国内房地产、矿产等行业的风险逐步显现,资产配置的多元化和国际化成为必然,手握QDII牌照有利于通道业务多元化。
  再者,回归财富管理的业务本源已成行业共识。而高净值人群有着越来越强烈的海外资产配置需求,这也反过来要求信托公司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海外资产的资质和能力。
  之前,按照银监会2007年发布的《信托公司受托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开展QDII业务的企业具备注册资本金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连续2年盈利等条件。在《办法》颁布之初,满足这些条件的信托公司不足10家。但随着信托行业高速发展,以及净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业务与净资本挂钩的需求使得各家信托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均有所增加,满足《办法》要求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故有近日兴业、中融信托纷纷申牌的举措。
  对于已经或者正在申请QDII业务资格的信托公司而言,前有银行及基金主动管理的优势,后有自贸区金融改革的夹击,信托QDII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其未来的发展寄托于业务方式的转型。
  针对于以自贸区金融政策为代表的金融体制改革,除了积极争取监管机构的支持、放松现有QDII制度的限制以外,信托公司更要发挥现有优势来积极推动业务转型。
  积极开发集合类产品
  上海信托曾在2012年年底发行过一只带有主动管理色彩的QDII集合信托,并被业内认为是业内首单集合QDII产品。该产品主要投资境外债券,投资门槛300亿元,但最终85%的资金仍由机构客户认购。在此之后,平安等信托公司也发过集合类信托,但数量仍凤毛麟角,且多数仍是为委托人提供通道便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积累,高净值人群将逐渐增多,QDII产品的需求也将日益旺盛。即便有自贸区等利好政策、跨境投资开闸放水,有能力进行海外投资的投资者仍然不多,大多数人需要通过专业机构来进行财富管理。信托公司应充分发挥合格机构投资者的优势,挖掘海外合作机构的资源,利用自身海外投资的经验,主动开发适合国内投资者的海外投资集合类产品,拓宽直销范围。
  拓宽境外可投资产品和类别
  除提供传统的二级市场投资外,向投资者提供非传统的海外投资渠道对信托公司而言至关重要。作为QDII机构,信托公司在以往的业务中积累了投资资源和渠道,并和海外私募基金、投行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利于信托公司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一定优势。
  总体来看,信托公司的QDII业务仍处于萌芽状态,机遇与挑战并存。但长远来看,发展QDII能够补充信托产品序列,提高公司的资产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信托行业寻求变革的十字路口,率先布局QDII业务,将有助于信托公司加速企业转型,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其他文献
4月10日,中国证监会及香港地区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发布联合公告称,上交所和港交所将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股票。由此,沪港通成为投资者间热议的话题。  沪港两市偏好不同  统计显示,沪股通中的公司,中小盘股的加权平均市盈率为47.75,大盘股的加权平均市盈率为17.79,可见中小盘股估值明显高于大盘股。见表1、表2。  港股通方面,大市值公司和中小市值公司
期刊
对分红险的收益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否则一定会让投保人失望。购买分红险一定要慎重,如果踏入了误区,投保人不仅不能得保障,甚至还会让它成为自己的负担。购买分红险,一般投保者容易陷入5个误区。  01 忽视保险公司  经营能力  购买分红险时选择购买哪一家保险公司都一样吗?当然不一样。如果保险公司经营能力强,分红险购买者购买的同样金额、同等期限的类似分红险得到的收益就会更高,反之,收益会较低,甚至会没有任
期刊
北京钱景财富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赵荣春近期向投资者推荐一款专为普通百姓投资理财定制的太空餐——钱景私人理财。钱景私人理财是一款智能在线自动理财平台,投资者通过电脑登录网站或去苹果应用商店下载手机APP就可享受专业的一站式金融理财服务。用赵荣春的话来形容——肚子饿了,但不知道该选择吃什么,这款太空餐可以解决吃什么的问题。  赵荣春透露,钱景财富未来将成为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理财顾问,通过全自动化的互联网理
期刊
养老自古以来都是人生大事之一,我国一直就有养儿防老一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传统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过时,而现代社会压力剧增,421家庭负担会越来越重,一对夫妇要赡养4个老人,基本社会保险保障有限。面对即将到来的银发危机,我们该怎么办?  银发危机并不远  由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危机,将在不久的未来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  随着20世纪50年代第一次生
期刊
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的缩写,意即“点对点”。网络信贷公司提供平台,由借贷双方自由竞价,撮合成交。资金借出人获取利息收益,并承担风险;资金借入人到期偿还本金,网络信贷公司收取中介服务费。  规范经营的P2P采取的是点对点的资金流动方式,如图1所示,资金从投资者A的账户流到融资者B的账户中去,没有经过中间账户的沉淀。  警惕资金池风险  资金汇集到一起,形成一个像蓄水池一样的储存资金的
期刊
当今时代,中国的城镇化趋势高速发展,外来人口涌入沿海区域的特大中心城市求职创业谋生,形成了国内城市之间庞大的移民潮。这部分人员的居住生活需求,催生了相关城市房地产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的繁荣,在特大城市房价高企的大背景下,尚处于求职或创业初始阶段的中青年人群,往往将居住目标锁定在了房屋租赁市场上。环境优美舒适、硬件设施完备优良、物业管理安全信用度高,这一系列房屋租赁需求标准使得单室套长租公寓逐渐走入人
期刊
伴随着中国社会逐步迈入老龄化,养老已经成为国民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如何解决老有所养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不断扩大的老年人口正在催生一个巨大的养老产业市场。面对老年客户投资、消费和生活等需求,各家金融机构纷纷推出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力求在这一领域赢得先机。  一个完善的养老金融体系应该满足老年人群生活保障服务需求、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3个方面。面对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和社会价值,银行、信托、保险等
期刊
随着老年人这个群体的增大,银发市场无疑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一般认为,年富力强的中年人最有购买力。现在,一些金融机构出于细分市场的考虑,把目光瞄准了老年人,纷纷推出了适合养老的理财产品。  银行系试水养老理财  近年来,随着“延迟退休”被反复提起,人们将目光更多转向了养老理财话题。面对老年客户投资、消费和生活等需求,借势发力,银行纷纷涉足养老市场蓝海,以养老为主题的理财产品成为新宠。仅在2013年
期刊
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是市场最根本的特征,这是市场存在的基础,也是交易中风险产生的原因,是一个不可改变的特征。交易中永远没有确定性,所有的分析预测仅仅是一种可能性,根据这种可能性而进行的交易自然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行为必须要有措施来控制其风险的扩大,止损就这样产生了。  止损是人类在交易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并非刻意之作,是投资者保护自己的一种本能反应,市场的不确定性造就了止损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成功的
期刊
维度一:产品名称  在推出养老理财产品的银行中,既有四大国有银行,也有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更有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  在产品名称上,大部分都带有“养老”或类似的字样,如上海银行推出的“慧财”人民币养老无忧理财产品(1374Y115期)、光大银行的“颐享阳光”养老理财产品、招商银行的岁月流金之“金颐养老1号”理财计划等;有的是指明针对老年客户的产品,如华夏银行的“龙盈理财增盈增强型(老年客户优先)”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