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注重思维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理解能力和数学素养还相对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提高运用的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好的数学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也算是走上了“开放式”的数学教学之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教学;思考
现在的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课程是以培养数学教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所谓的数学素养是指知识、能力、兴趣、数学方法、数学态度、数学思想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通俗的说就是用小学生的眼睛来观察,用他们的心灵去体验,用他们懂的方式去研究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数学教材和教学方式,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结合教材内容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更立足于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给学生广泛的思考空间,做出学生喜欢的数学教材,该教材也具有很强的数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开放性。
数学教材以“问题情境”,“合作探究”,“问题口袋”和“自主练习”四大模块组成每个完整的知识点教材,充分展示探究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问题情境是探究的开始,合作探究是探究的具体实施过程,同时也是探究的主体部分,问题口袋是活动过程的一部分,是探究活动的继续和发展,自主练习则是把探究延伸到课外。
其中,“合作探究”给了学生张扬个性,放飞想象的广阔空间,学生在“做一做”,“玩一玩”,“画一画”,“试一试”,“测一测”中,学生可以天马行空的探索,与同伴尽情地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同时也会给幼小的他们初次体验团队合作的氛围。
二、促使正確数学思维的形成
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不仅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同样也会让教师体验每一次教学的不一样,激励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探究内容的开放,可以让教师自主选择和取舍;探究方法的开放,师生可以自主选择和创新;探究结论的开放,教师可各尽所能,尽力而为,而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运用数学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与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宗旨。就像这道例题:二年级下册学习完乘法这单元以后,在复习课的最后我可以出这样一道开放题。钢笔18元,文具盒27元,水彩笔9元,蛋糕3元,巧克力6元。
(1)兰兰买了水彩笔,芳芳买了蛋糕,兰兰花的钱是芳芳的几倍?
(2)月月花的钱是兰兰的三倍,红红花的钱是芳芳的二倍,月月和红红分别买的是什么?
(3)老师买了两样物品,其中一件物品的价钱是另一件物品价钱的三倍,猜一猜老师买了什么物品?
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目,选择了合适的方法,解决了前两个问题,较好的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在激活了学生的已有认知以后,老师抓住时机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兴趣。
生1:老师我知道了,你买的是钢笔和巧克力。你是怎么知道的?钢笔是18元,巧克力是6元,18不就是6的三倍吗?
生2:老师也有可能买的是钢笔和巧克力,也可能是文具盒和水彩笔呢,你们看,文具盒是27元,水彩笔是9元,27不正是9的三倍吗?
生3:还可能买的是水彩笔和蛋糕,水彩笔的价格也是蛋糕价格的三倍。
为了让学生把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进行有效区别,我顺势又提出从中选择两件物品,用一句话说明他们的关系吗?
生4:我买的一件物品的价钱比另一件的2倍,你们猜一猜我买了什么?
生5回答:你买的是蛋糕和巧克力。
生6:我买的一件物品的价钱比另一间贵三元,你们猜一猜我买了什么?
生7回答:你买的是蛋糕和巧克力。
学生在回答这俩题的时候,深刻体会到了原来蛋糕的价钱和巧克力的价钱可以说成倍数关系,也可以说成相差关系,学生在分析,判断,对比的过程中,数学思维得到了飞跃。
学生是教材的最大受益者,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数学素养更是得到的较为明显的提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由一个问题衍生出许多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探究也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手,眼,脑等多个器官协同活动的过程。它不仅不会使学生学得起逆反心理,而且还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更为深刻。
三、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与加强教学能力
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从教学设计到课堂调控,从教学基本功到综合的执教能力,从教学思路到整体理念,都有一个较大的飞跃,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堂的积极主动性。
结束语
数学是一个开放的大课堂,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要从小教会孩子运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数学,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深奥的数学问题,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应该把数学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发现学生身边的数学,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利用现有的材料条件,去生成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而不是刻意地去创设一个问题探究情境。在数学课程改革中,任重而道远,我们一路探索,一路前行,不断地积累自己的点滴经验,努力开拓数学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安宁.关于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九江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35;
[2]杨光.对数学备课弊端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6(4):76-77。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教学;思考
现在的新课标指出小学数学课程是以培养数学教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所谓的数学素养是指知识、能力、兴趣、数学方法、数学态度、数学思想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通俗的说就是用小学生的眼睛来观察,用他们的心灵去体验,用他们懂的方式去研究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数学教材和教学方式,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结合教材内容培养数学思维
数学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更立足于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给学生广泛的思考空间,做出学生喜欢的数学教材,该教材也具有很强的数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开放性。
数学教材以“问题情境”,“合作探究”,“问题口袋”和“自主练习”四大模块组成每个完整的知识点教材,充分展示探究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问题情境是探究的开始,合作探究是探究的具体实施过程,同时也是探究的主体部分,问题口袋是活动过程的一部分,是探究活动的继续和发展,自主练习则是把探究延伸到课外。
其中,“合作探究”给了学生张扬个性,放飞想象的广阔空间,学生在“做一做”,“玩一玩”,“画一画”,“试一试”,“测一测”中,学生可以天马行空的探索,与同伴尽情地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同时也会给幼小的他们初次体验团队合作的氛围。
二、促使正確数学思维的形成
教学内容的开放性不仅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同样也会让教师体验每一次教学的不一样,激励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探究内容的开放,可以让教师自主选择和取舍;探究方法的开放,师生可以自主选择和创新;探究结论的开放,教师可各尽所能,尽力而为,而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运用数学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与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宗旨。就像这道例题:二年级下册学习完乘法这单元以后,在复习课的最后我可以出这样一道开放题。钢笔18元,文具盒27元,水彩笔9元,蛋糕3元,巧克力6元。
(1)兰兰买了水彩笔,芳芳买了蛋糕,兰兰花的钱是芳芳的几倍?
(2)月月花的钱是兰兰的三倍,红红花的钱是芳芳的二倍,月月和红红分别买的是什么?
(3)老师买了两样物品,其中一件物品的价钱是另一件物品价钱的三倍,猜一猜老师买了什么物品?
学生认真审题,分析题目,选择了合适的方法,解决了前两个问题,较好的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和“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在激活了学生的已有认知以后,老师抓住时机又提出了第三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思维的兴趣。
生1:老师我知道了,你买的是钢笔和巧克力。你是怎么知道的?钢笔是18元,巧克力是6元,18不就是6的三倍吗?
生2:老师也有可能买的是钢笔和巧克力,也可能是文具盒和水彩笔呢,你们看,文具盒是27元,水彩笔是9元,27不正是9的三倍吗?
生3:还可能买的是水彩笔和蛋糕,水彩笔的价格也是蛋糕价格的三倍。
为了让学生把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进行有效区别,我顺势又提出从中选择两件物品,用一句话说明他们的关系吗?
生4:我买的一件物品的价钱比另一件的2倍,你们猜一猜我买了什么?
生5回答:你买的是蛋糕和巧克力。
生6:我买的一件物品的价钱比另一间贵三元,你们猜一猜我买了什么?
生7回答:你买的是蛋糕和巧克力。
学生在回答这俩题的时候,深刻体会到了原来蛋糕的价钱和巧克力的价钱可以说成倍数关系,也可以说成相差关系,学生在分析,判断,对比的过程中,数学思维得到了飞跃。
学生是教材的最大受益者,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数学素养更是得到的较为明显的提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由一个问题衍生出许多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探究也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手,眼,脑等多个器官协同活动的过程。它不仅不会使学生学得起逆反心理,而且还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更为深刻。
三、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与加强教学能力
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从教学设计到课堂调控,从教学基本功到综合的执教能力,从教学思路到整体理念,都有一个较大的飞跃,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对课堂的积极主动性。
结束语
数学是一个开放的大课堂,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要从小教会孩子运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数学,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深奥的数学问题,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就应该把数学课堂贴近学生的生活,发现学生身边的数学,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利用现有的材料条件,去生成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而不是刻意地去创设一个问题探究情境。在数学课程改革中,任重而道远,我们一路探索,一路前行,不断地积累自己的点滴经验,努力开拓数学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安宁.关于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九江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35;
[2]杨光.对数学备课弊端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6(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