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以美的地理形象感染人,以美的地理情感激励人,以美的地理行为塑造人.在地理教学中积极而有效地开展美育,也能促进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形成一种愉悦的情绪,使地理教学成为一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达到既定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生学习地理 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地理学科文理兼备,涉及面广,地理知识丰富多彩,地理教师要善于挖掘地理知识中的趣味点,善于从多个角度去点燃学生好奇的火花,使之产生新感觉,引起新兴趣,产生新欲望。
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繁重,课外很难拿出时间来学习作为小学科的地理。尤其,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限制,学生的阅历、见识普遍较少,对学习地理这门学科来说,又增添一个障碍。农村中学学生学习地理有着明显的弱势。如何转变农村中学的地理学习弱势,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我作为一名的农村中学教师,想从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和个人从事地理教学十年的工作实践的角度,粗浅地谈谈如何转变地理教学中令老师头疼的教学弱点,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运用生活实际,变缺点为优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城市学生大多都有着丰富的课外知识和生活阅历,运用到地理课上,明显地表现出才思敏捷、头脑灵活的特点。而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课外知识却少的可怜,对地理课来说,这无疑是一大缺憾,也是造成城乡学生地理学习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我想,任何事物的发生都具有两面性,如果我们可以将这一缺点转变成优点,就会弥补这一差异。如何变缺点为优点呢?经过思考和探索,我想海绵越干吸收的水就会越多,同理,越是因为闭塞知道的少,外面精彩的世界就应该越吸引学生。所以,我决定以此为切入点,利用地理学科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特点,大力挖掘生活实际,通过提供更多的与课堂所授内容有关的生动有趣的故事、习俗以及新闻等资料,或采用尽可能多的联系生活实际的生活经验、生活常识或感观图片材料等,吸引他们,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地理课上打开眼界,了解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地理课成为他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于是,地理课就成了他们最感兴趣的“享受课”了。
例如《北京》一课。我在授课中发现,所任教的整个年级中没有一人去过北京。而经调查得知,城内某中学学生约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去过北京。可想而知,课堂效果会有怎样的差别?所以,我的学生对北京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从媒体经常听到看到,但要学生说说北京,又觉得陌生,说不出什么。于是,我采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奥运会、通过学生对北京现有的了解入手,运用大量北京名胜古迹的感观图片,向学生介绍北京这一方法授课,结果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被大量精美的图片吸引,兴趣盎然的进入课堂学习。而且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很多北京的名胜古迹,无形中拓展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从地理课上可以了解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以前所不知道的社会知识,明白地理课是了解世界的窗口,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通过体验成功,转变学困生的被动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困生的学习,是老师最头疼的问题。相对于城市学校,农村学校的学困生的数量更多,基础更差。如果能让众多的学困生爱上学习,那我们的课堂将会是怎样的生动高效啊!通过观察、谈心和学习,我发现这些的学生中大部分都不是因为智力的问题学不会,而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不学的,同时,越不学不会的知识就越多,。所以,我想我们还是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让学困生体验学习成功,找到学习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学习的成功是促使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直接兴趣的重要因素,也是使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对于学困生的学习来讲,基础差、理解能力差,对知识和能力感到乏味并且没有兴趣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因此,为避免学困生破罐子破摔,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控制教学进度,本着“浅、慢、粗”的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减少难度,降低坡度,循序渐进的教学,以成功为载体,让学困生在成功的学习中,愉悦其整个身心。
例如曾经教过一个学生王琳,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女学生,父母离异,与奶奶一起生活,不仅不爱学习,还经常参与斗殴事件。班主任老师对她无论是批评还是讲道理都不管用。作为小学科教师来说,对于这样的学生的说教更是没有力度的。于是,我忽略她的缺点,在课堂上,每明确一个知识点,就让她重复几次,重复几次之后她就无意中记住了。再学新的知识时,只要涉及她会的旧知识,她都因为会而兴趣浓厚,从而对新知识感兴趣。慢慢的就发现,她越会越多,表现越来越积极,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有一次,我表扬她对知识掌握得好,她自豪地说:“我就爱学地理!”我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之后,我就总结出此条经验。对于这一类的学生,效果很明显。因为,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之后,就会找到学习乐趣,有了乐趣之后,就更愿意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课堂效果就更容易达到最佳,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这样的一个简单做法,让我拥有了众多的“学习拥护者”,看到那些说着“就爱学地理”的“学困生”,我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也是一个良性循环!
三、巧妙运用复习课,变枯燥为生动,提高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复习是学习之母,但不要让她成为学习的后母”。这句话把复习过程中关于学生学习兴趣作了一个十分恰当的比喻。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复习,要么不够重视,要么整天让学生反复看书、背诵问题,学生听起来很乏味。于是复习成了“后娘”,学生到复习阶段是又恨又怕,总提不起兴趣,因此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均不如意,甚至教师显得十分被动。工作中我想,为什么不尝试改变这种状况呢?如果在复习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枯燥为生动,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分析原因,从症结入手。要想提高复习课的效益,教师应该从避免单一、避免枯燥入手,设计形式多样、趣味性强,以激趣为主旨的受学生欢迎的好的复习课。
以初二下学期带领学生备考结业考试为例。此阶段的复习时间较长,如果从头至尾都采用单一的复习方式,学生难免产生厌倦情绪。所以我采用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复习方式,带领学生轻松快乐的进行复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的一个游戏复习形式,非常受学生欢迎。即课上先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带着任务看指定章节内容,任务就是每个人看完所有内容的同时出三道题,之后,以问题接龙的方式,学生提问学生。要求不能重复提问相同问题和人,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提问和被提问,时间控制在大约25分钟内。剩下五分钟,让答不出问题的学生为大家表演节目。在这个方法中,学生因表演节目而乐意参与,因出题过程而将知识深入巩固,效果很好。学生乐学的结果就是取得有益的成绩,我连续几届带领的农村学生在全区结业考试中名列前茅。如果在每一章结束之后都复习一次的话,学生还会因想为下一次做准备而认真学好本章的知识。这也是一个良性循环。
农村中学学生的社会阅历较少、学困生人数多、复习课枯燥等问题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不可回避的客观问题,也是造成教学效果差的主要问题之一,处理好这些问题,巧变缺点为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学生学习地理 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地理学科文理兼备,涉及面广,地理知识丰富多彩,地理教师要善于挖掘地理知识中的趣味点,善于从多个角度去点燃学生好奇的火花,使之产生新感觉,引起新兴趣,产生新欲望。
现在学生的学习负担繁重,课外很难拿出时间来学习作为小学科的地理。尤其,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限制,学生的阅历、见识普遍较少,对学习地理这门学科来说,又增添一个障碍。农村中学学生学习地理有着明显的弱势。如何转变农村中学的地理学习弱势,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我作为一名的农村中学教师,想从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和个人从事地理教学十年的工作实践的角度,粗浅地谈谈如何转变地理教学中令老师头疼的教学弱点,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运用生活实际,变缺点为优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城市学生大多都有着丰富的课外知识和生活阅历,运用到地理课上,明显地表现出才思敏捷、头脑灵活的特点。而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课外知识却少的可怜,对地理课来说,这无疑是一大缺憾,也是造成城乡学生地理学习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我想,任何事物的发生都具有两面性,如果我们可以将这一缺点转变成优点,就会弥补这一差异。如何变缺点为优点呢?经过思考和探索,我想海绵越干吸收的水就会越多,同理,越是因为闭塞知道的少,外面精彩的世界就应该越吸引学生。所以,我决定以此为切入点,利用地理学科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特点,大力挖掘生活实际,通过提供更多的与课堂所授内容有关的生动有趣的故事、习俗以及新闻等资料,或采用尽可能多的联系生活实际的生活经验、生活常识或感观图片材料等,吸引他们,以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地理课上打开眼界,了解到更多的课外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地理课成为他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于是,地理课就成了他们最感兴趣的“享受课”了。
例如《北京》一课。我在授课中发现,所任教的整个年级中没有一人去过北京。而经调查得知,城内某中学学生约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去过北京。可想而知,课堂效果会有怎样的差别?所以,我的学生对北京觉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从媒体经常听到看到,但要学生说说北京,又觉得陌生,说不出什么。于是,我采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奥运会、通过学生对北京现有的了解入手,运用大量北京名胜古迹的感观图片,向学生介绍北京这一方法授课,结果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被大量精美的图片吸引,兴趣盎然的进入课堂学习。而且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了很多北京的名胜古迹,无形中拓展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从地理课上可以了解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以前所不知道的社会知识,明白地理课是了解世界的窗口,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通过体验成功,转变学困生的被动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困生的学习,是老师最头疼的问题。相对于城市学校,农村学校的学困生的数量更多,基础更差。如果能让众多的学困生爱上学习,那我们的课堂将会是怎样的生动高效啊!通过观察、谈心和学习,我发现这些的学生中大部分都不是因为智力的问题学不会,而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而不学的,同时,越不学不会的知识就越多,。所以,我想我们还是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让学困生体验学习成功,找到学习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学习的成功是促使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直接兴趣的重要因素,也是使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对于学困生的学习来讲,基础差、理解能力差,对知识和能力感到乏味并且没有兴趣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因此,为避免学困生破罐子破摔,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控制教学进度,本着“浅、慢、粗”的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减少难度,降低坡度,循序渐进的教学,以成功为载体,让学困生在成功的学习中,愉悦其整个身心。
例如曾经教过一个学生王琳,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女学生,父母离异,与奶奶一起生活,不仅不爱学习,还经常参与斗殴事件。班主任老师对她无论是批评还是讲道理都不管用。作为小学科教师来说,对于这样的学生的说教更是没有力度的。于是,我忽略她的缺点,在课堂上,每明确一个知识点,就让她重复几次,重复几次之后她就无意中记住了。再学新的知识时,只要涉及她会的旧知识,她都因为会而兴趣浓厚,从而对新知识感兴趣。慢慢的就发现,她越会越多,表现越来越积极,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有一次,我表扬她对知识掌握得好,她自豪地说:“我就爱学地理!”我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之后,我就总结出此条经验。对于这一类的学生,效果很明显。因为,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之后,就会找到学习乐趣,有了乐趣之后,就更愿意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课堂效果就更容易达到最佳,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这样的一个简单做法,让我拥有了众多的“学习拥护者”,看到那些说着“就爱学地理”的“学困生”,我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这也是一个良性循环!
三、巧妙运用复习课,变枯燥为生动,提高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复习是学习之母,但不要让她成为学习的后母”。这句话把复习过程中关于学生学习兴趣作了一个十分恰当的比喻。实际教学中,教师对于复习,要么不够重视,要么整天让学生反复看书、背诵问题,学生听起来很乏味。于是复习成了“后娘”,学生到复习阶段是又恨又怕,总提不起兴趣,因此复习的效率和效果均不如意,甚至教师显得十分被动。工作中我想,为什么不尝试改变这种状况呢?如果在复习中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枯燥为生动,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能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分析原因,从症结入手。要想提高复习课的效益,教师应该从避免单一、避免枯燥入手,设计形式多样、趣味性强,以激趣为主旨的受学生欢迎的好的复习课。
以初二下学期带领学生备考结业考试为例。此阶段的复习时间较长,如果从头至尾都采用单一的复习方式,学生难免产生厌倦情绪。所以我采用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复习方式,带领学生轻松快乐的进行复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的一个游戏复习形式,非常受学生欢迎。即课上先给学生15分钟的时间带着任务看指定章节内容,任务就是每个人看完所有内容的同时出三道题,之后,以问题接龙的方式,学生提问学生。要求不能重复提问相同问题和人,这样每个人都有机会提问和被提问,时间控制在大约25分钟内。剩下五分钟,让答不出问题的学生为大家表演节目。在这个方法中,学生因表演节目而乐意参与,因出题过程而将知识深入巩固,效果很好。学生乐学的结果就是取得有益的成绩,我连续几届带领的农村学生在全区结业考试中名列前茅。如果在每一章结束之后都复习一次的话,学生还会因想为下一次做准备而认真学好本章的知识。这也是一个良性循环。
农村中学学生的社会阅历较少、学困生人数多、复习课枯燥等问题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不可回避的客观问题,也是造成教学效果差的主要问题之一,处理好这些问题,巧变缺点为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