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村遗址出土的白衣影阔盈

来源 :收藏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sd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河村遗址自1972年发现以来,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遗址中出土了大量彩陶,色彩绚丽,造型端庄典雅,为大河村文化彩陶的典型代表,尤其是2014年在博物馆院内发掘出土的白衣彩陶盆,更是引人注目,现将情况简述如下:
  2014年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升级改造时,在位于T1工地发掘出土了一件白衣彩陶盆(图1),依据彩陶盆出土的层位等相关资料和信息,我们可以推定此件彩陶盆应为大河村三期即仰韶文化晚期的文物,距今5000年左右。此盆为泥质红陶,口径45.7、底径13.5、最大腹径36.8、高15.7厘米。侈口,仰折沿,圆唇,鼓腹,上腹微鼓,下腹急收,底部残失。盆内外通体大面积绘有白衣作衬地;口沿饰红彩直线纹、圆点纹和半月纹,黑彩弧边三角纹、直线纹、弧线纹;盆身腹部绘饰有红彩的圆点纹、直线纹、弧线纹和弧边三角纹组成的“伞状纹”,黑彩绘饰的圆点纹、弧边三角纹和月亮纹;上腹近口沿处有两对钻孔,疑为此盆珍贵,虽然破裂,没有扔弃,仍旧锔补重新使用,是当时大河村先民所留①。彩陶盆出土时与红色陶钵、陶瓮扣合在一起,瓮内有残碎的人骨,推测这组器物组合为儿童瓮棺来使用,下为陶瓮、中间陶盆、上为陶钵,所以标记标本W189:2。
  盆沿部位以白衣做衬底绘制有红、黑两色组成直线纹、弧边三角纹、圆点纹、半月纹组成八组一模一样的纹饰,纹饰的描绘上已能娴熟地运用对称等分的手法。其中的弧边三角纹、西阴纹,具有典型的庙底沟文化特征。其中的“西阴纹”,是一种很特别的弯角状纹饰,也是典型的地纹彩陶,一般是周围以黑彩作衬地,空出中间的弯角状作主题纹饰,它因为较早发现于山西夏县西阴遗址引起李济先生的注意,特别地称之为“西阴纹”。②另外,口沿部位两个“西阴纹”之间相夹的“川”字纹,与周边同时期且文化内涵相同的郑州尚岗杨遗址出土的彩陶盆腹部“川”字的纹饰几乎一样,都是白衣作衬地,黑彩描绘而成③。盆身腹部部位同样以白衣做衬地,绘制有红、黑两色组成园点纹、伞状纹、弧边三角纹、乌头状纹四组一模一样的纹饰,整体纹饰和构图与庙底沟文化核心区彩陶风格基本完全一致。④
  彩陶盆内外通体绘饰白衣,这在彩陶中也是少见的,虽然说半坡文化人面鱼纹盆等器物有施内彩图案和纹饰的,但是在器物内壁施白衣的却极为罕见,可以说是仰韶文化彩陶一抹亮丽看点,在展示着他独特魅力。盆沿和盆身的图案均是由多种色彩绘制而成,黑彩、红彩和白彩的搭配恰到好处,这种复彩的运用极有可能是来自于山东地区北辛一大汶口文化系统的影响。⑤说明当时的大河村既吸收西来的庙底沟文化,又融合了东来的大汶口文化因素,是文化交流荟萃、兼收并蓄的风水宝地,最终形成了较为先进的大河村文化,成了人类文明的前沿阵地。
  这些不同形状几何纹饰和图案,以及红、黑、白不同色彩的巧妙搭配,颜色明暗有别、对比强烈,图纹错落有致、线条圆润流畅,均匀对称繁琐中透着简练,简单而不单调,恣肆洒脱,妙笔生花。这件彩陶盆红、黑、白色彩搭配,匠心独具,尤其是黑白互衬,冲击力强,引人入神,很容易让人想到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知白守黑。“知白守黑”,出自《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这原本是道家所提倡的为人处世的一种处事态度,与“知其雄,守其雌”意思差不多,后来画家用知白守黑作为一种艺术追求的理念和境界,蕴含的意义有了新的引申,皆源于画家们对“知白守黑”理念的运用。⑥尤其是盆身腹部喇叭状的乌嘴,极象一只欢快的乌儿,似乎在呼唤着春天的到来。
  口沿下部的两对钻孔,分别分布于两道裂痕两侧,清晰可见的横穿痕迹,应是当时人们锔缝器物而钻凿,自远古时代沿袭下来的锔盆手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此不得不惊叹古人的聪慧与睿智。而据现有资料考证,锔补最早出现在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所以这件彩陶盆的锔补工艺将中国的工艺一下提前了幾千年,具有特别重要的实证意义,我们总算找到了现世文化生活的原点,是文化自信的见证。
  彩陶盆出土时与红色陶钵、大陶罐扣合在一起,并且内装幼儿尸骨。依据仰韶文化的普遍特征,用彩陶作瓮棺是比较普遍的,例如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汝州洪山庙彩陶瓮罐,我们推测这件彩陶盆应该是一种特制的葬具。此件彩陶盆的底部缺失,可能是下葬时有意打掉的(图2)。有学者认为,瓮棺葬中的钻孔或其它破器现象可能与人们的宗教信仰有关,也可能是对蚕蛹羽化后破茧而出的模拟。⑦这种葬式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至汉代较为流行,以后一直沿续下来。直到解放前,我国西南地区某些少数民族还保留有这种习俗。
  注释:
  ①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郑州大河村遗址2014 —2015年考古发掘简报》,载《华夏考古》2016年第5期。
  ②王仁湘《史前中国的艺术浪潮 庙底沟文化彩陶研究》,文物出版社,2011。
  ③闫铁成《华夏文明彩霞 郑州市全国重点文物单位掠影》,科学出版,2015。
  ④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郑州大河村遗址2014 —2015年考古发掘简报》,载《华夏考古》2016年第5期。
  ⑤吴汝祚、牟永抗《略论大汶口文化的彩陶》,载《史前研究》2000年(辑刊)。
  ⑥吴坚旭《浅谈中国画的”知白守黑”》, 《美术观察》2005年第5期。
  ⑦王炜林主编《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的融合与统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田红玉)
其他文献
而今一提到湘菜,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辣。有一个说法是,在全球范围,以纬度划分,存在一条“辣带”,这条辣带从南美经太平洋诸岛,贯穿亚洲大陆至东南欧、北非,而湖南正好处在这条辣带的一个圆点上。  而按照中国人的理解,湖南的地理环境也确实适合吃辣。湖南这片地域古称“卑湿之地”,多雨潮湿,辣椒有御寒祛湿的功效。湖南人终年以米饭为主食,食用辣椒,可以直接刺激唾液分泌,开胃振食欲,吃的人多起来,便形成了嗜辣的
期刊
1925年款劳斯莱斯幻影  1925年款劳斯莱斯幻影目前已成为车界收藏界最火跑车之一,如今拿上街头,也是别有一番风味!从1925年的幻影一代开始,劳斯莱斯正式被选为英国皇室用车,享受了其他厂商无法匹敌的特权。此款车采用了向后拉开的车门,可以方便贵族妇女上下车。  兰博基尼Countach LP400  在1990年停产以前的数年间,兰博基尼Countach一直雄踞超级跑车的前列,现在它已经成为汽车
期刊
《谁在忽悠中国》绝不仅仅是一本“揭秘”意义的书,它的价值在于走进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通过各种不同层次视角获得的信息来重新审视收藏,拷问社会以及每个人的心灵。  本刊从2012年1期开始,每期选择其中部分内容进行转载,本期为选载内容之十一。  相信一个个真实的调查将带给读者完全不同的感觉。  1983年我在扬州开会,扬州文物商店内部转让一幅晚清名家的画才卖20块钱,一摞永乐官窑青花盘子才3000块钱。
期刊
7月下旬,北京匡时将携手雅昌艺术网,隆重推出文化活动品牌——“收藏寻城记”,精心打造中国收藏地理系列文化论坛,并在全国十大大城市共同展开公开征集等活动,共启收藏文化地理发现之旅。  “收藏寻城记”——中国收藏地理发现之旅不仅仅是艺术品的公开征集,更是从收藏角度解读城市性格,破解艺术品投资背后文化基因的文化活动。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表示:“我们之所以突破以往公开征集的形式,就是希望能通过这次收藏寻城
期刊
“吴门画派”源起苏州地区,曾在历史上盛况一时。苏州博物馆经研究和梳理,创意策划了“吴门画派”四大家系列学术展览,今次推出的是系列之首展“石田大穰——吴门画派之沈周特展”,展览时间:2012年11月6日至2013年1月5日,展览地点:苏州博物馆。据悉,此次展览汇聚了瑞士苏黎世莱特堡博物馆、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大阪市立美术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等海内外14家博物馆收藏的5
期刊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整个欧洲艺术进入巴洛克时代。巴洛克源自葡萄牙语(Barrocco),意思是畸形的珍珠。厌恶它的人将它定义为扭曲、怪诞和不整齐,喜爱它的人认为它充满了宏伟生动、热情奔放的强烈艺术效果,各种动感强烈的多变线条、夸张豪迈的尺度以及过度渲染的富丽堂皇都让人印象深刻。  18世纪初期以后,巴洛克风格逐渐被洛可可风格所取代,然而它对欧洲的影响是深远的,不可磨灭的,它是华丽、多姿多彩以及
期刊
随着“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珍藏展”“超有机:首届CAFAM泛主题展”等一个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展的举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成为近几年来北京乃至中国最为耀眼的美术馆。在艺术市场高速发展,国际化程度日渐深入的今天,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所走出的道路值得思考。作为现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的王璜生从事美术馆工作十余年,期间曾任职广东美术馆馆长,创办和策划过“广州三年展”“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等展览,2009年
期刊
中国古代玉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以其功能广泛、造型丰富、装饰多样、工艺独特、风格各异而闻名遐迩。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更是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玉器制作的高峰时期,而以动物为造形的佩饰更是西周时期玉器制作的一个主题题材,玉燕就是此时期动物造型佩饰中的作品之一。这里介绍8件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国君虢仲墓出土的燕形玉佩,以供读者鉴赏。  1
期刊
18世纪的著作家们,比其前辈更少提到中国画。因为当时欧洲流行着瓷器和屏风,对这类舶来品和纯装饰艺术,他们似乎感到心里有数了,这种十分浅薄的认识,最后在查尔斯·兰姆有名的散文里得到了概括,认为画在中国茶杯上的这些玩意,是个“透视学之前的世界”。  ——苏立文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苏立文,西方会如何认识20世纪中国美术。当苏立文的展览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也希望亲耳听一听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带给我们的
期刊
玉,以其细密的质地、鲜明的色泽,温润的质感,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玉器被赋予了广泛的精神内涵,承载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早在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就开始制作和使用玉器。进入汉代,继承先秦儒家“贵玉”的思想观念,人们认为玉有“仁、义、智、勇、洁”五德,爱玉、佩玉成为社会贵族阶层的时尚,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地域上,都远远超过前代。玉器的功能多样化,被广泛用于礼仪、装饰、丧葬、陈设等各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