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在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在中国企业转型时期,为了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最大价值,与时俱进。本文指出了人力资源内在机理,提出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概念、现状与存在问题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紧紧围绕企业战略和生产经营目标进行。管理者有不同角色定位。高度重视在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研究生产经营过程中人与事的相互适应性和协调性。把握人的动态变化信息和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情况;把握人特性、发掘人潜能,关心需求和动机,尊重人格和选择,帮助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培训、组织与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的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从质和量方面进行管理。主要目的是提升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国际竞争,实质是人力资源的综合能力竞争。国际竞争的胜利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胜利。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许多企业还延续着过去“人事管理”的模式,制度不健全,员工缺乏劳动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精神支柱、创新精神,人才浪费、缺乏,因此,要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专业化,以人为中心,把人的因素同企业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力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在员工和员工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达成双赢协作关系。摆脱旧观念和旧框框,与时俱进,真正建立起一套规范、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建立人才良性流动的激励机制,使企业成为一个各类人才有机组合的“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实现人力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原因分析
世界竞争力排行榜表明,中国企业家队伍建设滞后和劳动效率低下仍然是中国发展的瓶颈。企业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的将帅和灵魂,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对他们的开发管理首先是补上人力资源这一课,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其次,采用科学的测评技术和方法,评估其综合素质,发现和挖掘其潜能;第三,引进竞争机制,考核其绩效,优胜劣汰;第四,按照人才市场的价值和企业的经营状况确定其应享受的工薪报酬和福利待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开发管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点。深刻认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同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和联系;走出误区,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充分认识人力资源在生产和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企业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力度,改革一切阻碍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旧规章、旧制度、旧运行机制和方式;加速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员工队伍;加速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队伍,及时把握企业发展转型的脉搏,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加强专业化体系建设。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促使我国企业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搞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一)数量调节:人力资源的经济投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途径。任何企业,人力都不能投入太多,各种生产要素的能力必须匹配,人均技术装备及资金占有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而且企业的各项资源投入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任务决定。人力投入太多就会造成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下降。人力也不可投入太少,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发挥分工协作的作用。
(二)合理配置:人员的合理组织和配置,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途径。由于每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由各部门相互协作完成的,因此,各部门生产力必须均衡。某一部门若人力不足,就会影响到其他各部门的产出而导致整个企业生产率下降。如,目前国有企业有的生产部门人手不足,而后勤及管理部门却人浮于事;有的研究开发部门力量单薄,销售机构不发达,生产车间处于半停产状态,这就是生产力失衡的表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就要通过调剂人力解决生产力平衡问题。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能力和特长不同,在不同部门及岗位上的生产力不同,故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根据企业目标和任务,按照量才录用,用人所长的原则,对员工进行合理配置和组合,努力发挥他们的专长和才能,做到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教育和培训: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又一基本途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供的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文化程度呈指数曲线关系,如与文盲相比,小学毕业可提高劳动生产率43%。初中毕业108%,大学毕业提高300%。舒尔茨早在20世紀60年代指出并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可见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是最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企业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企业对员工要加强培训教育。不但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培训工作,还要做好培训评估管理、后续跟踪管理等工作。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重视人才管理,建立有团队精神的学习型组织,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
(四)激励约束:激励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挖掘其潜力,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提高员工和企业绩效,促使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组织行为目标趋于一致。挖掘员工潜力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可发挥80%——90%。可见激励是挖掘潜力的重要途径。所以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主旨的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激励约束机制不仅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表现,更是迎接未来挑战的一剂良方。利用激励理论和方式,结合企业实际,以人为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了解员工需求,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工作绩效。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敬业感、使命感。使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五)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的无形生产力。它是企业在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是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的综合体。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创新、辐射作用。它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体现到全体员工身上,凝结在所有产品之中。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调动员工的精神力量,使其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充分发挥他们的巨大潜力,并形成向心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整体形象、品牌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文化创新,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发生变化时,企业文化应当适时调整并及时调整员工对它的理解。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加强核心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共同实现企业目标的工作积极性。建立高效绩效考核机制,帮助员工实现职业生涯,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建立学习型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四、结束语
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取得和维系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要将人力资源从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企业只要将人力资源数量调节、合理配置、教育培训、人员激励、企业文化等手段有效配合起来,就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臧有良,暴丽艳主编.管理学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2]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4)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概念、现状与存在问题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紧紧围绕企业战略和生产经营目标进行。管理者有不同角色定位。高度重视在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研究生产经营过程中人与事的相互适应性和协调性。把握人的动态变化信息和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情况;把握人特性、发掘人潜能,关心需求和动机,尊重人格和选择,帮助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培训、组织与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的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从质和量方面进行管理。主要目的是提升人力资本。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国际竞争,实质是人力资源的综合能力竞争。国际竞争的胜利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胜利。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许多企业还延续着过去“人事管理”的模式,制度不健全,员工缺乏劳动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精神支柱、创新精神,人才浪费、缺乏,因此,要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专业化,以人为中心,把人的因素同企业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力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在员工和员工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达成双赢协作关系。摆脱旧观念和旧框框,与时俱进,真正建立起一套规范、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建立人才良性流动的激励机制,使企业成为一个各类人才有机组合的“利益共同体,情感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实现人力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原因分析
世界竞争力排行榜表明,中国企业家队伍建设滞后和劳动效率低下仍然是中国发展的瓶颈。企业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的将帅和灵魂,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对他们的开发管理首先是补上人力资源这一课,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其次,采用科学的测评技术和方法,评估其综合素质,发现和挖掘其潜能;第三,引进竞争机制,考核其绩效,优胜劣汰;第四,按照人才市场的价值和企业的经营状况确定其应享受的工薪报酬和福利待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开发管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重点。深刻认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同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和联系;走出误区,牢固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充分认识人力资源在生产和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大企业改革和制度创新的力度,改革一切阻碍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旧规章、旧制度、旧运行机制和方式;加速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员工队伍;加速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队伍,及时把握企业发展转型的脉搏,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加强专业化体系建设。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促使我国企业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搞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一)数量调节:人力资源的经济投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途径。任何企业,人力都不能投入太多,各种生产要素的能力必须匹配,人均技术装备及资金占有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而且企业的各项资源投入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任务决定。人力投入太多就会造成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下降。人力也不可投入太少,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发挥分工协作的作用。
(二)合理配置:人员的合理组织和配置,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途径。由于每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由各部门相互协作完成的,因此,各部门生产力必须均衡。某一部门若人力不足,就会影响到其他各部门的产出而导致整个企业生产率下降。如,目前国有企业有的生产部门人手不足,而后勤及管理部门却人浮于事;有的研究开发部门力量单薄,销售机构不发达,生产车间处于半停产状态,这就是生产力失衡的表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就要通过调剂人力解决生产力平衡问题。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能力和特长不同,在不同部门及岗位上的生产力不同,故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根据企业目标和任务,按照量才录用,用人所长的原则,对员工进行合理配置和组合,努力发挥他们的专长和才能,做到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三)教育和培训: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又一基本途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供的结果表明,劳动生产率与劳动者文化程度呈指数曲线关系,如与文盲相比,小学毕业可提高劳动生产率43%。初中毕业108%,大学毕业提高300%。舒尔茨早在20世紀60年代指出并论证了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的增加重要得多。可见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是最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也是企业人力资本增值的重要途径。企业对员工要加强培训教育。不但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培训工作,还要做好培训评估管理、后续跟踪管理等工作。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重视人才管理,建立有团队精神的学习型组织,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
(四)激励约束:激励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挖掘其潜力,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提高员工和企业绩效,促使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组织行为目标趋于一致。挖掘员工潜力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可发挥80%——90%。可见激励是挖掘潜力的重要途径。所以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主旨的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激励约束机制不仅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表现,更是迎接未来挑战的一剂良方。利用激励理论和方式,结合企业实际,以人为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了解员工需求,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工作绩效。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敬业感、使命感。使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五)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的无形生产力。它是企业在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是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的综合体。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创新、辐射作用。它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体现到全体员工身上,凝结在所有产品之中。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调动员工的精神力量,使其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充分发挥他们的巨大潜力,并形成向心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整体形象、品牌化,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文化创新,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发生变化时,企业文化应当适时调整并及时调整员工对它的理解。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加强核心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共同实现企业目标的工作积极性。建立高效绩效考核机制,帮助员工实现职业生涯,提升员工的职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建立学习型企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四、结束语
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取得和维系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要将人力资源从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就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企业只要将人力资源数量调节、合理配置、教育培训、人员激励、企业文化等手段有效配合起来,就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臧有良,暴丽艳主编.管理学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
[2]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