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婆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七岁那年秋天,母亲对父亲说,她想把外婆接到家里来住,外婆一个人在家没什么事,也够孤独的,请她过来可以照看我们姐弟四个,父亲满口答应了。我听见母亲说要去接外婆来家住,可高兴了,我和姐都闹着要母亲快点儿去接外婆过来。
  父亲在村里当支书,母亲当妇女主任, 他们整天在村里忙,我们姐弟四人在家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衣服脏了也没人洗,家里一团糟,家里太需要一个能照顾我们的人了。
  瓜子洲离排村有 40 多里路,那年头没有车,交通不方便,连公路也是砂子路,去外婆家都是步行。父亲在村里整天忙得团团转,没有时间去接外婆,就找了一个开拖拉机的司机陪同母亲去。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搭乘一辆“ 突突突”的拖拉机去排村接外婆,我开始焦急地在等待外婆的到来。中午饭后,姐姐带着我和弟弟不知跑了多少回,到马路上去看母亲有没有把外婆接来。
  我没有见过外婆,不知外婆长得怎么个样子,是高还是矮,好看不好看,是好是坏,我心里一直嘀咕着。我问姐姐,你见过外婆吗?姐姐说没见过。我有点儿失望,姐就说,外婆肯定是好人,也好看。因此, 想见外婆,成了我神秘的向往,想见外婆的心情,竟然是如此的急切和期待。

好不容易等到了太阳落山,我们在马路边终于等到了“突突突”的那辆拖拉机, 车上载着外婆和母亲,司机停下车,母亲乐呵呵地说:“ 孩儿们,快点儿跟外婆拿衣(服)包(袱)回家哇!”我和姐姐就抢着去提外婆的行李。外婆下车后就抱着我最小的弟弟说:“终于见到你们了,终于见到你们了!”我看见外婆喜形于色的模样,就感觉到了外婆是一个十分有亲和力的女人。

回到家,我们姐弟四个围着外婆转,外婆拿出她带来的晒干了的红薯片,一片片分给我们,我们争着抢要,外婆左看右瞧 的,抱了这个抱那个,一个劲儿地叫“乖崽” “乖女”的,叫得特别亲热。我看着外婆高兴的样子,发现她眼里有几滴激动的泪水 流出。我头一次见外婆,她中等个子,五十 三四岁的样子,身子壮实,正方脸,眉清目 秀,和蔼可亲,说话轻声细语的,嘴两边挂 着两个小酒窝儿,很讨人喜欢。
  外婆来到家里后,我们上学回来,不再有饥饿的困忧,锅里总是有吃的,给我们填饱肚子。冬天,外婆把火笼盛满了炭火,待我们回到家了好取暖。那年,我读小学三年级,在离家不远的祠堂里念书,早上姐姐带我去上学,外婆每天下课后就会来学校门口接我们回家。
  外婆心灵手巧,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 早上做完饭后就坐在家里穿针引线,纳鞋缝衣。纳鞋是外婆的拿手活儿,她给全家每个人都纳了一双布鞋,我穿着崭新的布鞋来到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都投来好奇和羡慕的目光。那时,我就炫耀着说:“这是我外婆做的。”
  上世纪 60 年代,农村家家户户经济困难,生活差,连米饭也吃不上,经常吃苦斋, 吃野菜,吃红薯丝充饥。那年代,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肉。有次,我看见锅里的肉,口水咽了又咽,外婆把青椒炒肉端上桌后,我们四姐弟贪婪极了,没等父母和外婆上桌就把两碗青椒炒肉抢个精光。小弟才 5 岁,抢不过我们三个,没吃到几块肉,就生气地哭闹起来,外婆见状,把夹在碗里的肉全部给了弟弟。
  外婆疼爱我们姐弟四个,饿了,外婆会煮一碗菜汤给我们吃;生病了,外婆四处找草药为我们敷药;下雨了,外婆会送斗笠给我,60 年代没有雨伞,一般人家连油纸伞也买不起,只有戴着箬叶做成的斗笠去上学。冬天寒冷,我穿上棕树皮做的蓑衣去上学。有一天早上出太阳,傍晚回家下起了大雨,家里只有一件蓑衣,外婆送来蓑衣给我穿上,自己淋着雨回家,回到家后,外婆就像一个落汤鸡,因此患了重感冒,害得她病了好几天。
  不知不觉,外婆陪我们一起生活有两年了,外婆的生命和精神融入了我们的家庭,融入了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家庭的主心骨,更是我们姐弟四个人的精神支柱,我一旦没有见到外婆就会满屋子、满村子找, 直到找到外婆,还会哭着说:“外婆你不能走。”外婆就笑着说:“外婆哪儿也不去,就守着你们四个。”我破涕为笑,依偎着外婆, 倾听她心跳的声音,外婆总是搂着我,让我在幸福的梦幻中酣睡。外婆的一言一行, 总是让我沉浸在浓浓的爱意中。即使是因为我顽皮惹外婆生气打我,可过后都会抱着我亲着我,问打疼了没有?还会为了补偿,给我买好吃的。
  那年冬天,外婆突然说身体不舒服,开始是肚子痛,母亲请了中医开了几服中药, 服了后,有两个月没痛了。可是,两个月过后,外婆的腹部又开始剧痛起来,痛得外婆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痛不欲生。母亲叫父亲回来,把外婆送进了乡卫生院检查,经过医生拍片检查,诊断结果令父亲和母亲如晴天霹雳,外婆长了子宫瘤,瘤子长得还很大,很严重。父亲急忙请了县人民医院的专家上来检查,诊断结果一样,医生说已经到了晚期,而且扩散到了内腔,母亲听后泪流满面,号啕大哭,央求医生救外婆,医生说唯一的选择就是做切除子宫瘤手术,否则,难活一个月。外公得知外婆病重了,连夜从排村老家赶过来,见到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外婆,外公也哭了。最终,外公、父亲和母亲合议,决定听医生的,为外婆做手术。
  外婆做手术的日子,正是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北风呼啸。做完手术,外婆清醒了些许,而这一切,我和姐姐还蒙在鼓里。
  到了腊月二十五,还不见外婆回来,母亲回来了,我就追问母亲,外婆哪儿去了, 我要外婆回来,这时母亲哭了起来,母亲这才告诉我外婆病重了。我听后伤心大哭, 那时还小,不知道肿瘤是什么,也不知道肿瘤意味着什么,我只知道外婆的病很重。我急了,要去医院看外婆,因路途太远,母亲不让我去,我顾不了那么多,趁母亲出去借医药费了,就和姐姐偷偷跑到医院去见外婆。
  那天,下着雨,起了大风,我和姐姐冒着寒风雪雨,一股劲儿地跑了5 公里路,到了堆子前卫生院,见到躺在病床上的外婆憔悴虚弱,我痛心万分。外婆拉著我的手, 眼泪汪汪,有气无力地说:“要好好念书!”她又对姐姐说:“要带好弟弟,不要让娘生气。”我泪如雨下,祈祷外婆要尽快好起来。因两个幼小的弟弟在家,我和姐姐不敢久留医院,依依不舍地告别外婆回家。回家的路上,我和姐姐一直哭着,不知是雨还是泪,浑身湿透了,冷得全身发抖。
  腊月二十七,外婆病危,母亲回家匆匆忙忙的,我看见母亲流着泪,知道外婆很危险了,我向母亲提出要去医院看外婆,母亲不让我去,叮嘱姐姐要带好我们兄弟三个在家,哪儿也不准去。腊月二十八,外婆咽下最后一口气,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父亲和母亲哭成了泪人。父亲回到家,请了几个叔伯在家一起商量外婆的后事。外婆有一个姑姑嫁在堆前村,好心的姑姑让外婆安葬在她的自留山上,外公同意了,父亲和母亲也就照外婆姑姑的意思办了。
  那年,父亲一贫如洗,为外婆治病已经借了不少钱。父亲好不容易借到一笔钱, 买了一副棺材,自己涂上了黑漆,用板车拉到了堆子前街上的卫生院,当晚把外婆安放在棺材里,让外婆安息。
  大年二十九,天还没亮,母亲就做好了早餐,父亲请了几个叔伯亲友和“八仙”,大家围饭桌扒了几口饭,喝了一碗酒,就上堆子前卫生院送外婆上山了……
  写到此,我已泪流满面。不管过去多少年,不管走过多少岁月,这份疼痛始终在我心里是个解不开的结。外婆,你在天之灵可曾知道?
  责任编辑:黄艳秋美术插图:段 明

其他文献
我家门口这家粥铺,名叫“爱粥姑娘”,一个清香淡雅的店名,门店的牌匾上,还画了一个像是少数民族姑娘的头像,在端着碗喝粥。  喝粥,曾经是那个缺衣少吃年代里国家和政府的倡议,甚至连毛主席也倡导人民要“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这“稀”里,就含有喝粥的意思,至少我是这么理解的。那是处在缺衣少吃的年代,党和政府号召广大民众节衣缩食为国分忧。其实喝粥还是一种养生,“粥养生”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沙马王堆汉
期刊
寒假,吃过晚饭,天就黑了。我们叫上大双,悄悄摸到盐滩的水车旁,一起将水车从盐渠要口搬到平地处,系上粗绳子,串上扁担,前面俩人,后面俩人,扁担上肩,四个人不约而同一声“起”,水车就被抬了起来。  夜幕下,我们抬着水车,越过盐池,翻过潮河堤坝,穿过芦苇地上人们上班、捕鱼时踩出的小道,来到了那个已经结冰的大鱼塘的边上。冬天的夜好静,远处仿佛有落雁凄凄的叫声。我抓住水车拐把,不停地上下来回推拉着,鱼塘里的
期刊
线鸡,田村话叫“骡鸡”。  春末孵出的小鸡,到五六月份时阉割。师傅用工具一捆一夹,掰开嘴滴进二三滴水,拔去四五根毛,用小刀在腰部切一小口,再用丝线将两粒睾丸套出,然后,松夹解绳放行。线鸡这名儿,也是这样取的。四个月后临近过年,人们管这没了繁殖能力的大公鸡叫“骡鸡”。“四个月”是有原因的,从阉割到宰杀,不满四个月的,担心体内留有阉割毒素,满了的,叫好鸡,可以放心吃的鸡。  要想有只好骡鸡,也不易。母
期刊
以前的牙科不像现在这样兴隆,以前的牙医也不像现在这样找钱。  老街上有家姓钟的牙科诊所,祖上有拔牙镶牙的手艺,钟老先生在街上开了“钟氏牙科”。那时有钱人都喜欢镶个金牙什么的,钟老先生活儿做得细,附近几个县的人也来找。可惜钟老先生寿短,把手艺传给钟先生后就归西了。钟先生经营牙科没几年,就不让搞个体了,收起木匾进了公家医院,当了口腔科主任。  钟先生的儿子小钟,看多了父亲拔牙镶牙的事,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期刊
我带着发丝上柳叶的幽香走出土院, 一脚跌入了田野的幽香里。我看见风,穿着透明的长得没边儿的衣裙,悠悠地荡过来,宽大的袖口藏着玄妙的色彩,它剔透、纤细的手指,刚划过一片片的油菜地,油菜花就金达达地开了;风又用雪白的指尖,碰了碰田垄上的几株梨树, 梨花就开出了雪的颜色;风没有忘记把我身边的桃树给摸了,桃花就粉艳艳地开了。风笑嘻嘻地把各种香味一股脑儿地送给了我,香得我直晃脑袋,晃得花枝儿上的桃花瓣儿飘落
期刊
与一座城的牵手之约  城际与城际之间,连接着气势汹汹的高速。  广州南沙和佛山三水,立体的沈海高速让我做一次滑翔。  绿叶、花香和清露,轮胎、尘埃和声浪,让那些缥缈的人无处遁形。  西南水韵、三桥蹈浪、文塔览胜,老木船、蛋家人、咸水歌。我的脆弱被一个个人文景观轻易击中。我要化为一棵树、一只鸟、一潭水、一尾鱼……在淼淼氤氲中,通向蔚蓝,抵达澎湃。  鸣翠的鸟,无法啼出一支相爱的歌。而三江汇聚,冲积平
期刊
小时候,我在三台山下的八坊村生活,  村子也算是个大村子,有三个生产队,近百户人家,都是耕田种地的农民。  罗倩家有三姐妹,她是老二,她的母亲叫莲姨,父亲叫罗厚德。夫妇俩好想生个男丁,可惜生了三女儿罗美后,莲姨就再也没怀孕了。三个女儿当中,罗倩长得如花似玉最动人,左邻右舍的人碰见莲姨,都赞叹她家有罗倩这个大美女,平嫂見到莲姨, 就打趣地说:“莲姨,你的罗倩长得这么美,将来注定要嫁给有钱人的。”莲姨
期刊
常记得小时候唱的那首童谣:“ 春天里,东风多,吹来燕子做新窝。夏天里,南风多,吹得太阳像盆火。秋天里,西风多, 吹熟庄稼吹熟果。冬天里,北风多,吹得雪花纷纷落。”  孩子时光,对风满怀好奇,困惑,风似乎总是来无踪去无影,飘忽不定。  “究竟是东风的威力大,还是北风的威力大?”上学路上,伙伴间叽叽嚷嚷,常为风争吵不已。  “当然是东风,你看东风劲吹,把冬衣一件件褪去。”有人说。“不对,是北风。刺骨的
期刊
我四岁时高烧了几天,忽然就不能走路了,很快又全身瘫痪,只有嘴巴和眼睛能活动,连翻身都需要母亲帮助。当我被确诊患了小儿麻痹症并且病情很严重时,当意识到我再也不会站立起来时,被绝望压顶的父亲止不住地失声痛哭,任谁也劝不住。所幸经过到处医治,我终于能够坐着小板凳挪动了。可能是想到我这一生将会失去很多欢乐,本来就宠爱孩子的父亲更让我感受到了不一般的父爱。有次去太原给我治病, 父亲特意抱着我逛街,他说:“俺
期刊
晚上散步,经过一条河流。  河不宽阔,潺潺流水的那种。两岸垂柳蓬勃,树荫硕大。在“呱唧、呱唧”的蛙鸣声里,夹杂着一两声悠扬的虫鸣。  忽然,就像是演唱会的过门曲一样,一阵清脆的声音从树冠上传出来,先是一只蝉,然后是两只、三只……越来越多的蝉加入进来,好像是从笛声,变成了二胡、大小提琴,然后就是合奏了,任是不管不顾的, 就那样弥漫开了。  那蝉声,一会儿婉转低扬,一会儿高亢激越,一会儿如“大珠小珠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