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介绍A-T皮瓣在面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将自然轮廓线的一侧作为A- T皮瓣中三角形的底边, 将缺损设计在三角形内。将游离后的皮瓣向创面推进,关闭创面并形成T形外观。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时间3~16个月,局部平整,没有“猫耳朵”形成,面部各器官没有扭曲和移位畸形。结论:A-T皮瓣是修复面部中等大小皮肤缺损的较可靠和理想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A-T皮瓣;面部;创面;修复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23-1957-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and outcome of A-T flap in reconstruction of medium sized skin defects in the face. Methods We designed line of DE in A-T skin flap was arranged on the nature contour line.The focus was arranged in the triangle ABC, and pushed the flap ABD and ACE toward the wound.Then close the wound. The shape of A-T skin flaps looks like T-shaped appearance. Results All flaps survived with primary healing postoperatively. With a follow-up ranging from 3-16 months, scars were camouflaged into natural skin tension line, and there is no "dog ear" formation. Various organs are not distorted facial deformity and shift. Conclusion The A-T skin flaps may be a reliable and ideal method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medium sized skin defects in the face.
  Key words:A-T skin flap;face;wound;repair
  在整形外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面部因外伤、肿瘤或瘢痕切除后造成的皮肤软组织缺损,随着人们对审美要求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如何尽可能符合美学要求一期修复面部皮肤缺损,成为临床整形外科医师的工作重点。笔者自2009年来共进行了53例A-T皮瓣修复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患53例,男性48例,女性5例,年龄21~59岁。其中色素痣12例,基底细胞癌5例,鳞状细胞癌4例,鼻咽癌转移2例,角化棘皮瘤5例,瘢痕20例,急诊外伤5例。缺损位于额颞部近发际线、额部近眉部、耳前、颏部、下颌缘附近。缺损面积0.5cm×0.6cm~3cm×5cm。
  1.2 方法
  1.2.1皮瓣设计:基本的A-T皮瓣设计见图1所示,向两侧延长三角形缺损的边BC,然后在AB、AC两侧进行潜行剥离,形成皮瓣ABD、ACE,两皮瓣沿底边相向推进。DE边尽可能设计在自然轮廓线上或隐蔽处。在D点和E点处可各切除一个Burow三角,以纠正由于皮瓣推进而引起的切口两侧不等长。
  1.2.2手术方法:一般采用静脉全麻+局部麻醉或者单纯局部浸润麻醉下,切除病变组织或修剪外伤创缘,使创面缺损形状接近三角形或长椭圆形,在创缘AB、AC两侧沿浅筋膜深层潜行分离,范围要足够大。将皮瓣ABD、ACE向中间推进,先行缝合BC两点,如果张力过大,可适当延长DE切口,至BC两点低张力或无张力缝合。间断缝合创缘,缝合后切口呈“T”形。如D、E两点出现明显的“猫耳朵”,可在两端增加Burow三角瓣。视情况放置皮下引流,适当加压包扎。24h后拔除引流,清除创缘渗出物及血痂。术后6~7天拆线,瘢痕处嘱患者外涂康瑞保。
  2 结果
  本组53例皮瓣均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部分病例在A、D、E有不明显的“猫耳朵”,经随访半年以上,该现象逐渐消失,修复皮瓣外形平整,皮瓣色泽自然,与周围组织一致。“T”形瘢痕一侧临近发际线眉弓或自然轮廓线,对外观影响不大。临近重要面部器官,如眼、眉、口角等均无变形或移位。术后面部在外观和形态方面均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3 讨论
  面部是人们重要的外露部位,在创面无法直接拉拢缝合时,应尽量选用局部皮瓣修复创面,以使术后皮瓣色泽、厚度、弹性等方面接近周围组织[1]。局部皮瓣的种类有很多,如矩形滑行推进瓣、V-Y皮瓣、鼻唇沟瓣、易位皮瓣等[2-5]。我国人种属于有色人种,较白色人种容易发生瘢痕增生,因此不适合比较复杂的几何设计。修复创面时应减少正常组织的牺牲,并使术后瘢痕隐蔽,切口设计尽量简单,以达到满意的美学效果。
  A-T皮瓣是滑行推进皮瓣[6-7],属于随意皮瓣的一种。由于面部的血供极为丰富,血管侧枝吻合众多,使皮瓣设计的空间比较广泛。A-T皮瓣适用于修复邻近发际线、上下睑缘、鼻唇沟、眉及唇弓等构成面部自然轮廓线的病灶。可以利用这些自然轮廓线作为A-T皮瓣的底边,术后底边能隐藏在此自然轮廓线处,形成的瘢痕不明显,取得很好的美容效果。对于额部中央和脸颊部的缺损,不适合A-T皮瓣的应用。
  笔者在A-T皮瓣的设计和临床应用中有如下体会:①皮瓣的设计底边应尽量靠近自然轮廓线或发际线等处,三角形的设计不需要呈规则对称的几何图形,而应考虑两侧皮肤的弹性,是否会引起重要器官的变形或扭曲等因素[8-9],灵活设计DB、CE边的长度,且与底边的垂线未必呈90°,从而使缝合切口尽量顺应皮纹的方向;②切口应尽量较短且进行较为广泛的潜行分离,以使切口获得较小的张力,分离层次不宜过薄,避免术后血运障碍;③缝合时应先闭合BC两点,以观察切口张力,防止张力过大造成的血运障碍或缝线切割,术后形成难看的瘢痕畸形;④是否增加Burow三角应是具体情况而定,如果DE两点形成猫耳朵,可先以两点为圆心,行潜行分离,减少创缘两侧切口张力的不对称性,如果猫耳朵不明显,也可不增加Burow三角,笔者随访半年以上,能自行消失,过度增加切口反而使瘢痕图形复杂,引起感官上的不愉快;⑤BC两点和DE边缝合时,还应保证切口下方组织平整,避免出现凹陷性瘢痕[10],影响外观,另外,缝合时可在DE边外侧进针,缝线从BC两点真皮层穿过,再从DE边外侧出针,以免缝线直接切割皮瓣尖端,形成明显瘢痕;⑥术后应嘱患者积极使用康瑞保等抑制瘢痕增生的措施,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A-T皮瓣是一种设计简单,操作容易掌握的方法,在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等大小的情况下,可取得比较满意的美学效果,适合在临床开展。
  [参考文献]
  [1]Dzubow LM,Zack L.The p rincip les of cosmetic junctions as app lied to reconstruction of defects following Mohs surgery[J].J Dermatol Surg Oncol,1990,16(7):353-355.
  [2]童芸,程健.面部体表肿瘤切除术后随意皮瓣修复的临床应用[J]. 浙江医学,2005,27(5) :353-354.
  [3]朱华锋,王健,陈付国.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创面的整形美容修复[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1521-1523.
  [4]张海华,刘民,李辉,等.局部皮瓣在修复面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1707-1798.
  [5]朱昕,李志杰,杨诚,等.整形外科技术在面部肿瘤切除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7):721-723.
  [6]李蠡,邢新.A-T皮瓣在修复面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4,15(5):228-229.
  [7]贺小虎,周同葵,巩梦童.A-T形推进皮瓣在颜面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8):1043-1045.
  [8]李华,邵雁,叶学红,等.随意微小皮瓣在颜面部缺损的合理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21(5) :391- 392.
  [9]张启旭,乔群,刘志飞,等.微小皮瓣在颜面部整形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杂志,2003,17(1) :78-79
  [10]邢新.皮瓣移植实例彩色图谱[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2-13.
  [收稿日期]2014-10-26 [修回日期]2014-12-03
  编辑/张惠娟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对增生性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中TGF-β1和cyc linDl表达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培养增生性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BTX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检测MTT值;利用RT-PCR分析用药前后TGF-β1和cyclinDlmRNA表达的变化及其他们的相关性。结果:BTXA在体外能明显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
期刊
髁突软骨作为颅面部生长发育的调控中心之一,是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生长位点,下颌骨的区域适应性生长位点,它不同于其他软骨,像鼻中隔软骨,骺生长板,股骨头软骨等被定义为继发软骨。其发育异常可引起下颌骨发育异常,从而引起颌面畸形。多项研究表明,在体外实验中,给髁突加载压力后,将刺激软骨细胞产生I型胶原和纤连蛋白产物,同时,压力也可使下颌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和基质合成发生变化。髁突软骨的生长受到了表达于软骨细胞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Forsus矫治器治疗青少年骨性下颌后缩,随着下颌骨前移过程中下颌骨和牙齿发生位置改变,观察治疗前后口腔功能间隙的变化。方法:采用3M公司生产的Forsus TM Fatigue Resistant Device矫治器治疗32例安氏II类1分类骨性下颌后缩青少年患者,治疗前后自身作为对照,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配对t检验,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口腔功能间隙的改变情况。结果:Forsus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美学区外伤性牙缺失种植美学修复序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美学区外伤性牙缺失患者18例,共植入种植体32枚。在种植修复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骨引导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软组织成型技术(sculpting soft tissue)等手段进行软硬组织增量、临时修复体对软组织进行干预塑型,应用个性化取模技术进行永久修复。在各阶段通过软组织美学指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的骨性安氏III类错牙患者下颌联合高度的差异。方法:在未做过正畸治疗的115例患者的头颅侧位片上测量下中切牙一下颌平面角(incisor mandibular plane angle,IMPA)以及下颌联合高度(symphysis height,LH),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安氏III患者的下颌牙槽代偿和下颌联合高度的差异。结果:下颌联合高度和下中切牙一下颌平面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proteins,EMPs)对牙龈间充质干细胞(human gingivalmesenchymal stem cells,hGMSCs)增殖和I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其间充质干细胞特性STRO-1的表达,不同浓度EMPs,25mg/L(Al组)、50mg/L(A2组)、100mg/L(A3组)
期刊
[摘要]目的:评估果酸联合迪维霜治疗毛周角化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果酸联合迪维霜治疗90例毛周角化病患者,每2周1次果酸治疗,每次果酸治疗3天后外用迪维霜,每晚1次,4次果酸治疗为1个疗程。自身前后为对照。结果:基本痊愈16例(17.78%),显效56例(62.22%),有效12例(13.33%),无效或者无明显变化6例(6.67%),总有效率为80%。结论:果酸联合迪维霜治疗毛周角化病效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LED红蓝光联合创福康胶原贴治疗面部痤疮的护理体会。方法:将入院治疗的30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使用LED红蓝光联合创福康胶原贴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满意度、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
期刊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容已成为继房地产、汽车、服装、餐饮之后的第五大消费市场[1]。可见,人们对于“美”的关注程度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美容业人才市场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因此,国家教育部于2004年批准我校开办医学美容技术本科目录外专业,这是顺应美容医学临床发展与市场需求的重大决策。目前该专业还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标准。十余年间,笔者一直致力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胶原贴敷料对面部激光脱毛术后皮肤护理的效果。方法:将55例面部多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于激光脱毛术后外用胶原贴敷料;对照组:26例,除冰敷外不予特殊处理。术后随访1周,观察两组间皮肤修复效果及局部不适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主观及客观皮肤不适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面部激光脱毛术后应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