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幸福的密码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j198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今天,我就想通过研究历程的回溯来诠释对这句话的理解。
  一、壓力下的思考——问题发现
  选择计算问题作为研究方向有两方面的考虑:
  其一,《数学课程标准》中四个学习领域虽内容不同,但都贯穿着计算这条线索。课标还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其二,平时教学中一直头疼的问题——学生计算错误率一直居高不下。提出假设:是我们的课堂低效吗?是计算本身枯燥吗?还是学生的问题?
  因此,我想通过对计算失误成因的分析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良好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这也是我研究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对策,并初步建立数学计算教学错题“资源库”。
  2.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基本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畏困难的优秀品质以及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研究内容:
  1.搜集调查、分析小学生计算失误的成因。
  2.探索解决失误成因,提高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的教学方法和训练策略。
  二、实践中的提升——问题症结和解决
  从09年2月开始,我们按研究步骤进行了具体的行动实施。我们每个团队成员结合自己实际都确定了小课题。在团队研修的大问题和行动研究的小问题中,同中求异,异中向同,努力寻求更科学有效的运行模式。我们从三个阶段展开了研究。
  (一)阶段一:整理、归纳出学生“计算失误”现象产生的原因在启动阶段,我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习惯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
  (二)阶段二:基于问题原因我主要采用了个案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逐步提炼解决“计算失误“问题的策略。
  策略一:凸显探究色彩,加深新知的教学和感知。
  抓好新知教学,强化感知,对预防学生计算错误有积极意义。这是我区的“计算教学模”
  式”,我在践行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课堂进行了“诊断”,解决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算法多样化和最优化”的困惑。
  策略二:强化学生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1.习题自查分层反思。
  学生在做题时我提出了明确要求:“一看——仔细看读懂题、二想——想方法想法则、三算——认真算规范写、四查——查过程查结果”。这不仅仅是方法,更渗透着习惯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关注不同学生在不同环节上的薄弱点,并引导学生建立错题积累本一二年级家长协助建,三四年级学生独立建,困难学生合作建。
  2.典型错题集体反思。
  在错题积累本的基础上,整理教师的错题记录卡,把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共同反思错在哪?为什么错?有针对性的纠错。在实践中,我们“容错——救失——利导”。让学生以“错”引“思”,以“错”促“思”,不断提高反思能力。
  策略三:精心设计计算练习。
  在注重训练并兼顾兴趣的理念指导下设计多种训练形式。
  1.口算训练。
  (1)视算训练。(2)闪现训练。(3)听算训练。(4)接力式训练。(5)指挥式训练。(6)游戏式训练
  2.其他计算:
  (1)针对性练习。(2)对比性练习。(3)应用性练习。
  策略四:针对“极困生”进行跟踪个案研究。
  通过前三个策略的实施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水平会有所提高,但对一些计算的“极困生”并不明显,因此我及时调整了研究,进行了个案跟踪:在计算习惯,方法和心理影响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行动干预,如针对该生惰性太强制订的“和谐分组法”“连对免检法”。
  (三)阶段三:成果累积。
  (1)找到了学生计算失误成因和应对的有效策略,提高了计算能力。
  (2)整理了《计算错题集》和《计算易错题练习卷》。
  (3)結合计算内容整理了训练要点和方法。如口算竖式四则混合运算估算和简算。(表格略)。
  (4)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三、研究后的反思——问题反思
  在整个行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计算是一个常抓不懈的工程。随着新知的介入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作为教师需要我们善于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策略解决问题,最终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形成基本技能。
  从作业到计算,这是我近三年的研究历程,如果让我破解幸福的密码,那我一定会说:扎实的研究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执着的追求让我们的教育生活更幸福!
其他文献
当前的语文教学几乎是一个模式: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一堂课中,老师问,学生答。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语文能力也得不到培养。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如果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能力,我认为:应让生活实践走进语文课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学生感兴趣的事,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时,我让学
期刊
我国教育的先行者陈鹤琴教授早在1940年创版幼儿园时就提出“活教育”的理念,那么如何把教育搞活呢?首先要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爱玩爱动,那么,就要幼儿这一特点运用到实际中去,在学习中,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起来。还要把孩子熟悉的事物放到课堂上去,根据这些来调动孩子的想象力,给幼儿充分的空间,让幼儿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以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去学习,真正的在游戏中去学习。  一、要为孩
期刊
导课艺术的方法有很多,能做到巧妙导课,以趣启思,就是好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外出听课所积累的资料,就小学信息技术导入艺术的推敲选择,做一下归类,以此谈谈自己浅薄的见解。  一、信息技术学科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导入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表现在:  1.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的核心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期刊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独生子女、三口之家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的只要形式,抚养孩子是极具挑战性的主要任务。众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感到束手无策,常常是把全部心血都献给了孩子,反倒是好心办了坏事,主要问题就是出现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不當,存在种种弊端。  一、教育方法不当,溺爱,有求必应,结果是适得其反年轻父母忙于工作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原因,孩子生下来以后就一直有老人照管,老人的溺爱容易使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
期刊
有人说:“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动,多给幼儿一点爱,这样才能缩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心理距离,以教者本身的爱心去赢得幼儿对自己的爱戴。当然,这种爱主要体现在教育者的言行上。  一、多说赞美语言,有助于幼儿兴趣的产生  面对幼儿,教师要用正面、积极、恰当的语言肯定并赞美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良好表现,这种最简便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幼儿兴趣的产生和性格的培养。这一点,我有较深的体会。 
期刊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解放孩子的双手,还孩子一双自由的手”。这揭示了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动手习惯的重要意义。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很差。应该怎样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呢。  首先要培养幼儿对动手活动的兴趣,有动手的欲望。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他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是丰富的,能引起幼儿兴趣的。就像幼儿看到玩具就想玩一样,幼儿看到自己感
期刊
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交际”,或是同事与同事之间的交际;或是员工与领导之间的交际;或是父母与孩子的交际;或是教师与学生的交际……一句话交际无处不在,可见它该有多么重要。那么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呢?长期的教学实践,让我感受到联系生活、加强实践、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这已成为真理,任何发明,任何创造都来源于实践,口语交际也不例
期刊
“习惯”从本质上影响着人一生做事的成败,而幼儿期(3-6岁)是巩固和扩展婴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初步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的习惯的关键阶段。通过多年的幼教工作,我认为幼儿期间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在于成人系统化的引导,正确行为習惯准则的确立,坚持不懈的示范、督促,注重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小事抓起,使这种养成教育始终贯穿于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努力做到家园合作,要求统一。  一、规则明确、清晰是幼
期刊
在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怎样将品德教育与幼儿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呢?我们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一、寓品德教育于日常生活中  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品德教育的良好时机,通过各种
期刊
一、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研究性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教学活动的参与性,也就是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下,由教师提出形式多样、多彩丰富的问题,学生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改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  开展研究性教学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引起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根据初中生的思维特点,教师要引发学生去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学习兴趣,也就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把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