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题广思近生活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zhan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好的文章,主题和材料要和谐地融为一体。学生在围绕主题选材上经常有以下的四种毛病:一是主观臆造,材料不真。二是罗列事例,材料不精。三是架空议论,材料不实。四是生搬硬套,材料不新。因此,教师一定要端正学生的习作态度,根据选材的原则进行指导,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选材方法。
  一、辨析文题。恰当地选材
  要做到选取出来的材料紧扣题目,为中心服务,仔细辨析文题是关键。尤其是要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例如,《我学会了xxx》,重点词语是“学会”,应围绕“怎样学会”来选材;又如《第一次xxx》,重点应抓住这个“第一次”,在“第一次”上动脑筋,着力写出新鲜、新奇、新感受,这样就很快打开思路,避免偏题。在抓准重点词后,要进一步推敲题意,找出特点,弄清文题究竟让我们写什么,在什么范围写。例如《雨中情》,要写的肯定是人与人的真情,特点是“雨中”。这两个字概括了“情”的特定环境,选材时就得留心对这特定环境的特殊要求,首先想到的是雨,然后思考怎样写出情,在雨中体现出真情,这样去选材就切题了。
  怎样才能让小学生正确地去辨析题,抓准重点词,从而有效地去选材呢?为了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平时,教师可经常出一些差别不是很大的文题,让学生练习题材,在大题的辨析、判断中,逐步提高辩题、找词能力,如《美丽的校园》和《校园一角》,文题中虽然都有“校园”二字,但侧重点不尽相同:《美丽的校园》要突出“美丽”,写的是校园全貌;《校园一角》则抓住校园里的一个角落或一处景点来写,至于是不是一定要强调“美丽”,那倒不一定是重点花费笔墨所在。有时,教师也可以采用让学生给文章起题目,即所谓“戴帽子”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二、发散思维。多角度选材
  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选出合适切题的材料,也许还不算难,但能从不同角度选材,写出有个性有新意的文章就不容易了。这就要注重对学生经常进行扩散思维的训练,做到选材思路要开阔。思路太窄,选材就难;头脑中思维的范围被框限死了,即使苦苦思索,也不一定能找出恰当的话表达。
  如何去思考呢?首先,既要看题目限制了什么,又要想它没限制什么。例如,《这件事教育了我》一题,它的限制是写件事,反映的是对“我”的教育。但未加限制的天地也是广泛的,从空间看,这件事可以发生在家庭、学校、商店、公园、医院……;从时间来说,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也不管是几年里的还是在一天里的,甚至可以是刹那间发生过的;从“教育”种类说,可以是观念上得震动、生活方式的改变、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在选材范围内。
  其次,思考方法要多侧面多角度。例如《我的好朋友》,许多学生刚见到这个文题,就容易想到写自己的某个亲朋好友、同学、邻居。那有没有想写“物”呢?例如书、钢笔、小猫、小狗等;在数量上,除了写一个,有没有想过要写两个、三个,甚至更多?多角度考虑,可写的对象大大扩展了,可选的材料也就更丰富了。
  三、积累生活。典型地选材
  学生作文的内容来自于他们的生活实践,即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以要不断进行生活积累,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自己周围的发生的事,积极反映周围的生活,从生活中选择最有代表性、最典型的材料。
  例如,有个学生写《奶奶的手》,开始觉得可写的很多,不知选哪一个方面,如奶奶的手如何勤劳灵巧,会编织各种毛线玩具;奶奶的手怎样操持一家人的吃喝,搞好家务劳动;奶奶的手怎样一下一下敲着电脑键盘,由笨拙到熟练等。最终,他选定了最后一个材料,反映了电脑进入普通百姓家,奶奶也被高科技所吸引的主题。选材新颖典型,立意深刻,这就是我们写作所要达到的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来源生活,反映生活,又能高于生活,不拘泥于平凡琐事,不走熟套。
  要求小学生选材贴近生活还值得提醒的是,不能把科幻、虚拟的故事混同在自己的经历中写,那样就不会真实。当然,写科学幻想小说则另当别论。
  只要经过长期的、科学、有序的训练,学生一定会选准那些有切身体会,既能扣紧题目、表达中心,又生动典型的材料,从而进一步为作文服务。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教学中把握阅读重点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得并不好,基于这种情况,本文选取了五年级课本中《水》作为例文进行分析,给教师们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关键词] 《水》;语文教学;阅读重点  《水》讲的是作者小时候生活的村子常年干旱,正是因为如此缺水,人们便更加爱惜水,对水有着强烈的渴望,每次下雨就像过年一样,每个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欢喜中。
“三分文章七分读”,语文课堂,读为基础,读为本色。然而,综观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学生的琅琅读书声逐渐被教师马不停蹄式的讲解所淹没,语文课堂失去了原有的“读”之本色。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的重要性。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读”,以读为本,借助多种“读”法,引导学生读中悟情悟理、读中促思导学,在读中彰显个性风采,展现语文内蕴之美,从而让语文课
“微课”是浓缩,更是精华。微课使得知识要点更加集中,内容更为精彩。在“微”字下足功夫,围绕选题敲定、内容确定、形式制定,呈现聚焦性和情趣性,利于吸引学生眼球,调动多种语言学习感官。微课让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跳出自我认知思维束缚,带着好奇感主动学习和运用语言。  一、见微知著,选题要有针对性  微课要想吸引学生注意力,选题要鲜明。针对学生的认知兴奋点和兴趣点,选择的话题应有利于增强他们眼球的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教育是方向,管理是引擎,只要方向在,引擎就有力。教师要在如今课改的风口“过日子”,在当下潮起的浪尖“避风险”,就得从教育的高度去考虑管理问题,实施精准管理,尽早摆脱依靠体力“打杂”、“打工”的角色,解除卫生、纪律、分数、宣传、治安、劳动、劝架、监控、候点、杂务等杂事、乱事、小事的纠缠,从工作头绪多、难度大、时间长、事务碎的“满地碎片鸡毛”中走出,从现象上的眼前人治到本质上的
【案例描述】评优课现场,某参赛老师在执教“三角形面积”  第一环节:老师直接出示三角形,提问哪一部分是它的面积?学生指出:绿色部分。老师把三角形拉扁,问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指出:高变了,面积变了。老师请学生大胆猜测:面积和什么有关?生齐说:底和高。  第二环节:回忆平行四边形推导过程,生:转化成长方形,师问:能否把三角形面积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出示三角形的类型(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
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这片浩瀚星空中煜煜闪耀的一颗明星。书法独特的形态、深刻的内涵、丰富的韵味,与广州市宝源小学特色文化“兰文化”不谋而合。兰,花中君子,有着高洁典雅的外在美,兼具正气浩然的内在美;书法,艺术瑰宝,一笔一画尽显形式美,一挥手一落笔浮现凛然正气。学校以“兰文化——雅正教育”为学校特色,书法自然而然成为落实学校文化的最好载体。书法社团的建设,使学生们感受到艺术就在自己身边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6年12月吴维煊老师领到了烫金的大红证书。众所周知,获得省一级政府颁发的中青年专家荣誉不是容易的,可谓是“凤毛麟角”。的确,根据《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管理办法》(苏政发〔1999〕71号)文件精神,并经省政府同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开展了2016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和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全省只评出200人,还包括高技能人才。
目前,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正成为制约农村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搞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使初中新生顺利完成学习过渡,显得尤为重要。英语教师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进行关注,共同探索,求得更多、更好的有效方法,避免在人力、物力和時间上造成的浪费,才能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连续性。  一、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调查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侧重于调查山东省张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中,但儿童时期却是我们一生之中最为关键的学习时期。在学习的关键期若能遇到一个循循善诱、谈言微中的好老师,这将对人的一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细细品读着李吉林老师的《为儿童的教育》一书,任思绪在这浩瀚的书海中自由飘散开去。这本书,是李老师历经30年漫漫岁月为儿童教育事业艰辛探索、构想、实践的结晶,书中那凝聚着无数心血的十二个章节,那一个个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教育片段深深地吸引着我。
阅读教学本质上是一个多方互动的过程,教师、学生、编者、文本四者将基于语文课堂展开对话,通过交流和探究,梳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最终获得情感升华,实现个性化阅读。如何展开引导和对话,带领学生打开阅读之门,这是作为语文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笔者现以《夹竹桃》的课堂教学为例,依照三重对话三重引导,让学生感悟文本神韵,体验文本内容。  一、深入文本,把握情感基调  《夹竹桃》出自“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