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中阅读重点的把握方法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p71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教学中把握阅读重点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得并不好,基于这种情况,本文选取了五年级课本中《水》作为例文进行分析,给教师们一些比较实用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水平。
  [关键词] 《水》;语文教学;阅读重点
  《水》讲的是作者小时候生活的村子常年干旱,正是因为如此缺水,人们便更加爱惜水,对水有着强烈的渴望,每次下雨就像过年一样,每个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欢喜中。这篇文章不长,但是卻用几个简单的场景将人们的惜水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篇文章安排在了五年级,五年级的学生经历的事情比较少,只是读读课文是很难发现其中隐藏的内涵,也不会理解作者为什么会对水如此爱惜,所以教师要通过一些方法让学生知道《水》的阅读重点,通过多年教学研究,笔者总结了下面四种方法来把握一篇文章的阅读重点。
  一、画面再现
  《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的要求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话的方式与学生品味课文中出现的画面。以《水》这篇课文为例,文中给出的三幅画:“一担水”“一场雨”与“一勺水”。在教这篇课文时,笔者会先让学生去品读“一担水”,通过与学生对话的过程,深刻地体会到村民是如何辛苦的从远处弄来这一担水。然后将画面转移到“一场雨”学生体会雨带给村民们的快乐,接下来先不展示第三幅图,反问学生村民们雨中洗澡的快乐你体会到了吗?这时学生就会结合上下文,体会苦与乐之间的反差,理解文中用到的反衬手法。最后,再让学生看“一勺水”这个画面虽然不多,但带给人们的快乐却是非常珍贵的,通过反问与画面再现,学生深刻感受到了“一勺水”这三个字的创造魅力,这样学生通过画面再现与个性化的文字,深刻体会到当时水对人们是弥足珍贵的。
  在讲课过程中,笔者还经常会用到朗读的方法,就像“雨中洗澡”“雨中狂欢”等句子,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从画面里感受到了人们的快乐,然后再提问,引导他们去分析课文,找出表现人们发自内心快乐的句子。这个过程就让学生把握了阅读的重点。
  二、咬文嚼字
  把握文中的关键词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五年级的学生整体来说能读明白课文,但是如果要他们读透课文就有些困难了,因为他们还不会逐字逐句地去分析,对课文个性化的品读还很欠缺,所以笔者经常带学生找出关键词,带着他们分析关键词,通过这样的方式带领他们找到阅读的重点。以《水》为例,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了两个字:“馐”和“笑”。然后问学生课文哪些描写表现了“馐”?这时学生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接下来再抛出一个问题,这个“笑”又是什么样的呢?学生的答案各种各样,通过层层引导学生慢慢把握住了课文的阅读重点,文章的主题也慢慢显现出来了。
  在学《水》这篇课文时,通过咬文嚼字的引导,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把握了阅读重点,同时也完成了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分析帮助学生实现了读写迁移,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主题发掘
  通过前面的图画再现和咬文嚼字,学生已经基本明白了这篇文章。这时候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再深入分析课文,寻找文章的主旨,完成最后的阅读。多数教师认为学习课文就是学习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只要学生明白了课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如《水》,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知道课文表达“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这一中心就够了。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中国的文字不仅只有一种含义,一篇文章也不仅只有一个主题。如《水》这篇文章,作者在文中花了大量的词句来描写人们在雨中作乐的场景,妈妈用勺子舀水冲水时是多么的痛快,这些都是对课文主题的升华,强调人们苦中作乐,笑对困难的人生态度,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是学生收获的无价财富,教师要分析出这层含义,把握阅读重点。
  四、读写迁移
  在讲授这篇课文时,笔者将一些用得比较多的写作手法教给了学生,如反衬、反复等,让学生反复揣摩这些写作方法,并进行读写迁移,用到日后的写作中。在学习其他课文时也和《水》一样,把握阅读重点,教给学生进行读写迁移,提高写作能力。(责任编辑:吕研)
  参考文献:
  [1]唐文姣.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策略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8(18).
  [2]蒋长兰.非连续性文本群文阅读的功用及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07).
其他文献
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而言,既有与其它科目相通的教学方法,又有专属的教学方法。而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不论英语基础好坏,只要有恒心、有毅力,积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一样能够在英语学习的殿堂中取得收获。而作为教师,关键就在于教学策略的制定要因材施教,要把学生的参与视为课堂教学的题中之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基石础、不同特点、不同智能水平的学生,采用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将“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融入到教
高中的政治教材涉及范围很广,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储备,更要整合时事资源来为学生展示一个较为完善真实的政治社会。政治教学生活化割舍掉以往百试不爽的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能快速为考试提分的教学设计,转而关注学生自身,学生的学习态度、内心对于政治这门课程的认知、自身对未来的规划、对社会的责任感等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才是新课标下对学生進步的最好兴奋剂,也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鞭策。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是阅读教学设计的开端,没有深入细致的文本解读,阅读教学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主问题设计”其实就是教师对文本的一个解读和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把文本外在的或次要的内容剥离开来,通过问题群或问题链的形式把文本最内在、最核心的主线呈现出来,而这条主线就是整篇文本的“经脉”。  一、问题为谁:立足学生发展  一切教学都应从儿童的立场出发——以学定教。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学生达
胡英淑老师(1983年9月至1984年7月,做我高四补习班的班主任),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一位我终生难忘的好老师。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谁都会不止一次地经历过学生的恶作剧,但处理和平息学生恶作剧的方式和方法可就不尽相同了,所释放出来的教育智慧则就更有高下之别了。  1978年6月,胡老师接了个高二班级。这是个全校闻名的散漫班,学生对学习没兴趣,整天打打闹闹的。学生说来上课就来,常常上两节课忽
当下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人对孩子百般宠爱,造就了无数的“小王子”和“小公主”。在此背景下,很多教师不敢对学生予以严格管理与教导。长此以往,很多学生的承挫能力都出现了明显缺失。提升学生承挫能力就成为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作为专门针对学生个性及品德进行纠正和规范的思想品德课程就需要发挥积极作用。  一、通过激发开放性思维提升学生耐受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通过正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自
新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成长不容忽视。新教师成长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消沉迷茫”“轻浮狂妄”“畏难怕苦”和“自私贪婪”成为新教师成长的绊脚石,只有破除,方能健康成长。  一、面对问题,忌“消沉迷茫”  刚毕业的师范大学生,读书时有许多愿景:那里有漂亮的教学楼、聪明可爱的学生、关心体贴的领导、互相帮助的同事、大力支持的学生家长……自己想成为教学能手、教学骨干、教学名师……想培养出最杰出的人才
一直以来,很多人说到高中政治课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反差很大,讨厌政治学科的学生认为空洞说教,需要背诵的内容很多;喜欢政治学科的学生认为政治很实用,学科知识点重在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其实,高中思想政治课内涵丰富实用,不仅追溯过去,审视当下,更是展望未来,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谓生活处处有政治,政治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以学生生活为出发点  陶行知说:“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
2015年9月3日,大家不会忘记这个令国人振奋的日子——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大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习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国元首、政要来到天安门城楼上的时候;当李克强总理宣布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开始的时候;当70声礼炮隆隆响起的时候;当威武的人民解放军铿锵走来的时候……那情那景,谁能忘记!哪会消失!  在解放军合唱团旁边的观礼台上
时下的中小学校园里处处可见“量化的身影”,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媒体悄然涌入,无处不在的监控镜头,方便快捷的通讯手段,准确无误的电子设备,更让其“触角”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毋庸置疑,有效激励才是校园量化的唯一初衷。可在量化平台日趋完善的同时,却因为过度沉迷于“冰冷的数字”,而让其激励价值悄然迷失——  要么身陷“数字之坑”而难以和师生有效沟通,你的“分数低”必然要取消评优机会,他的“次数少”一定要降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陶行知认为,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同新课标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基本理念十分吻合。构建生活化的品德课堂,让品德课堂回归生活,能使品德教育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促进道德的生成和发展。  一、品德教学形式生活化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