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真实与可贵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ff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生平简历以及对于他举世闻名的代表作品歌剧《卡门》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这部作品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音乐内容与歌剧形式上的完美结合,更主要的是作品对于社会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刻画与描绘,以完美的戏剧艺术表达现实世界人性的真情与激情,表达了人性的真实与可贵。
  [关键词]乔治·比才;《卡门》;现实主义人性表达
  谈到十九世纪经典歌剧的不朽人物,不得不提的一位大师就是乔治·比才。作为法国杰出的作曲大师之一,比才从小就显示出音乐上的天赋。1838年10月25日出生于巴黎,父亲是声乐教师,母亲是钢琴家。比才4岁时就可以读谱,9岁人巴黎音乐学院,19岁获得罗马作曲大奖,这份殊荣让他得以在罗马进修三年。期间,他不断探索各种作曲技法,尝试不同音乐形式,创作出交响序曲、清唱剧、钢琴曲等,为歌剧创作奠定基础。1863年他完成第一部歌剧《采珍珠者》(又名《采珠人》),之后又推出《帕斯丽珠》。但当时这两部歌剧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随后又创作了《嘉米蕾》,虽然还未取得成功,但已经找到自己的风格。不久,他为都德话剧《阿莱城的姑娘》配乐且大获好评。由于作品反映了社会底层的贫民生活,在当时音乐界不被认可。人们对作品中“大胆的现实主义和赤裸的情感感到震惊甚至感觉受到冒犯”,指责这是一部“污秽的作品”,“音乐不知所云”。比才为此受到致命打击,曾整夜痛苦地徘徊在巴黎街道上。忧伤郁闷的比才仅三个月后(即1875年6月3日)逝世于布日瓦勒,年仅37岁。1875歌剧《卡门》的首演却惨遭失败。或许经典是需要时间的沉淀,五年之后,当《卡门》再度在巴黎上演,却获得无与伦比的轰动。其艺术价值逐渐被人们认可,成为当今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之一。歌剧《卡门》不仅有政治方面的影响,对社会文化生活也发生较大改变,由于关注度的聚焦,音乐艺术人才蜂拥而至,相应带动歌剧发展的变化。在这样一系列社会大环境下,歌剧《卡门》应运而生。
  《卡门》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在表现内容上也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地刻画社会现实的人物形象。歌剧在风格上充分展现了现实主义的魅力,以一种完美的戏剧艺术表达现实世界人性的真情与激情。作为音乐创意和戏剧效果都出类拔萃的一部作品,在歌剧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品中人物特色表现淋漓尽致,戏剧冲突强烈鲜明,音乐始终紧密配合舞台动作,剧情发展顺畅连贯。这是一部既饱含深刻思想内容又兼顾雅俗共赏的优秀作品,饱含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思想,讴歌了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生活的坚定信念,全面而真实地表达出人性客观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体裁的区分并非依据内容,更多是从艺术特点和音乐形式来考虑。整部歌剧充斥着悲剧的艺术特色,为卡门最终的悲惨命运暗下伏笔。纵观整体,这部作品在歌剧领域中开辟了现实主义的新境地,作为比才最后一部歌剧,也是最为成熟的一部作品。比才以其音乐的真实性和人情味,使这部歌剧成为一部出类拔萃的作品,代表着19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
  《卡门》结构为传统的分曲形式,同时借鉴了瓦格纳主导动机的手法,用西班牙音乐语言刻画出一个个形象鲜明、性格各异的人物角色,如著名唱段《哈巴涅拉》、《斗牛士之歌》等。作品通过情杀写出了命运的乖戾,贯穿着爱情、仇恨、欲望等内容。同时,也不失光彩亮丽和生机勃勃的动人情节,具有独特动人的戏剧魅力。同时,其他人物光彩炫目的艺术形象在烘托戏剧效果、推动情节发展上也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比才笔下的命运冷酷无情且不可理喻,卡门是命运的牺牲品,或者更准确地说她本人就是命运的化身。剧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卡门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生命危在旦夕,但她却从不退缩,这不仅是性格使然,也是命运的归宿,歌剧《卡门》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演率最高、最著名的歌剧之一,除了其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生动的音乐语言、丰富巧妙的和声配器手法、强烈感人的戏剧性发展、引人深省的主题思想表达。更重要的是剧中人物普遍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通过这些普通人物性格和心理状态的细致刻画,表现出他们独立不羁的炽热情感和真实丰满的人性流露,以此反差也批判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性。
  故事主要围绕卡门、唐·何塞、米卡埃拉和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四个人物展开。故事发生在1830年西班牙的塞维尔城,一位美丽漂亮、性格直爽又风情万种的吉普赛女郎卡门诱惑了已有情人的军官唐·何塞。后来,由于何塞恻隐之心包庇卡门而让自己遭遇牢狱之灾。何塞为了卡门的爱不惜飞蛾扑火,追随她加入走私集团。而这一切换来的却是卡门移情别恋于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斗牛场中,卡门不愿以丧失自由为代价,拒绝何塞与她开始新生活的请求,情急中何塞一怒之下杀死了卡门。剧中音乐完美流畅配合着舞台动作,没有静止的音乐场景,所有音乐通过严谨的戏剧逻辑融为一体,紧凑而简练,表现出真实的生活和鲜明的人性观。同时,这部歌剧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通过对女主人公卡门独立不羁的性格刻画,强烈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思想,热情讴歌了人性中最真实的向往与表达——自由,体现出比才对生活的坚定信念。
  剧中那些反差鲜明的各个人物之间矛盾迅速展开,人性的真实表露无疑。无论是吉普赛女郎卡门的热情奔放、珍爱自由;还是幻获美满爱情生活的军官唐·何塞被爱情步步引向毁灭;抑或是农村姑娘米卡埃拉的纯洁与忠诚;甚至是斗牛士的威武自大。这一切无不都是人性中真实的表达与流露,是人之本质所在,无需遮掩也无需隐藏。哪怕这种人性的真实是一种阴暗、晦涩、悲观等,但也是其珍贵的地方——真实、不矫作。“人性”从来就不能用完美范畴去定义,作为“人”这个丰富个体,它的方方面面本质地存在于其中,我们无法做到展示一个完美无缺的人性观。比才以其栩栩如生、鲜活的音乐笔触将这一切展现于舞台。音乐色调的明朗、鲜亮与叙事内容的隐晦、悲惨构成了强烈反差。也正因如此鲜明、对比强烈的冲击力,才给予观众心灵上的震撼。
  在这部现实主义歌剧作品中,人性至真至善的最充分表达莫过于卡门的经典刻画。也许大多数人提到“卡门”这个人物,会先人为主认为她是一个对爱情不忠、见异思迁、放荡的“坏”女人角色。其实,这样理解和定义是不全面也是不准确的。倘若卡门的角色真是这样一种价值定位,作者为何要把她定为故事主角?甚至将小说、歌剧名称也定为《卡门》,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比才之所以写这部作品并特意将颇有争议的人物定为主角是有原因的,是想通过卡门来表现社会生活中与生俱来的人性。十九世纪初,欧洲各国民主运动高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旧王朝的复辟告终宣败,人们普遍对现实感到失望,对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寄托不抱幻想,这些思潮表现在艺术上就形成于一种不满足于现实、追求精神的浪漫主义。追求自由、崇尚个人主义成为这个时期的时代精神。人们对未来良好机遇充满了渴望、期盼和幻想,为实现美梦成了普遍的社会心理。因此,个性和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感情的膨胀、自我之爱、自我崇拜等浪漫主义的特点开始展现。卡门这一角色,不正好具备这些特点吗?作者就是想通过卡门这个人物以感性的个性生命向社会理性提出挑战。有些人认为卡门对待爱情轻浮而又不忠贞,关于这一点也有不同看法。通过作品内容我们知道,一开始卡门是爱唐·何塞的,尽管在遇见埃斯卡米里奥时有好感,但心仍所属唐·何塞。通过第二幕卡门为唐·何塞跳舞这一段看出,当她跳动的心正高兴时,回营的军号响了,唐·何塞不得不回营,卡门开始对他表示不满,责怪何塞把义务凌驾于她的爱情之上,但侧面也表现出卡门的直爽性格,反映出两个人爱情观的不同,这也是两人爱情夭折的关键所在。所以,他们的分开并非偶然而是必然,责任也不该归咎于卡门一人。这里,作者的用意和目的不是辨别爱情里的对与错,而在于表现一种人的本性和社会传统理性的对比。多数人对于剧中唐·何塞大都抱以同情,原本有一位美丽善良的未婚妻,自己也在军队有所作为,然而这一切都被卡门的出现所扰乱,最终落得个悲惨下场。可细细想来责任全在卡门吗?最初如果唐·何塞忠贞于自己的爱情,也不会发生后面的悲剧。其实,值得同情的反倒是卡门。因为执念于自由爱情的坚持而命丧唐·何塞之手。相比之下,唐·何塞岂不更残酷?既然得不到的爱情就要亲手毁掉它,卡门也自当成为这段扭曲爱情的牺牲品。作为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一部作品,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人文思想,“卡门”不过是一个象征性人物,作者无非借此想真实地表达人性,讴歌人对自由、纯真的向往。
  此外,我们从卡门身上还了解到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也许我们看来这并非一个纯粹意义上的褒义词,但却是人性中不可或缺的本质成分。在尼采看来,《卡门》中的爱情好像在大自然中发生的一样。卡门对私有制观念的反抗是向上的、正确的、进步的,对待爱情的观念是纯真的,不讲门第、财富,没有过多物质观念掺杂进去而是自由地去爱。她的爱情哲学是:“爱情是只难以驯服的鸟”(哈巴涅拉),因而无法控制,神秘莫测。当她与唐·何塞相会时要么跳起谢吉第亚舞曲(第一幕),要么唱起“啦-啦”衬词翩翩起舞(第二幕),从而回避对唐·何塞的真实感情。因而《卡门》中所描写的爱情由于女主角的态度暖昧而发生了一个新的维度。唐·何塞为了卡门身不由己,抛弃了一切,但卡门并未做出任何承诺,于是悲剧发生了。由此,也不难理解两人反差鲜明的爱情观。在唐·何塞那里:爱即占有,爱的对象是物而胜过人,占有不得就不惜予以毁灭。《卡门》不是在写一般意义上的爱情,而是对唐·何塞的感情投入这个特别事件进行了鞭辟人里的观察。它通过爱情,写出了感性生命的不可预测与不可捉摸,也连带写出了人生命运的乖戾、盲目和无情。卡门当然算不上社会生活中的楷模,而她自由、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却值得引起人们在爱情生活中追逐门第、财富行为面的深刻反思。这也是人性至真体现的可贵之处!
  人性是多面的、复杂的,无法用对错是非去设定评判标准。难能可贵在于,人性就是这样真实存在,无论积极与否消极也罢,它不需要隐藏就如此真实地流露、表达。不管我们是高调赞扬人性之中的真、善、美,还是客观现实地批判人性之中的假、丑、恶,这些都是丰满而真实人性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美好的还是阴暗的,它都真实而感性地存在于每一个体中,也因此成为人性中难能可贵的特质。比才的《卡门》生前身后所获得的非难、指责以及巨大荣耀,除了归功于音乐的完美表达,更重要在于比才对社会现实生活中人物的真情实感的描绘与刻画。《卡门》是一部真正用音乐写成的戏剧,如今在世界上无论哪一座歌剧院,仍然是最受观众欢迎的剧目之一。它的成功不仅揭示了音乐内容与歌剧形式的完美结合,更重要的是启发我们: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唱响出人性。我们崇尚音乐的高雅与美好,享受音乐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与自由,但我们更所希冀的是在音乐的世界中,看到了人性的真实与可贵。
其他文献
[摘要]鄂伦春族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创造了别具特色、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鄂伦春民歌。本文通过采风调研对收集到的鄂伦春民歌进行了分析,以此洞察鄂伦春民歌的特点及风格。  [关键词]鄂伦春族;民歌;分析  鄂伦春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世代以狩猎为生,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歌是其民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鄂伦春族民歌是建立在历史发展、生产生活、生存环境、风俗习惯
期刊
[摘要]二十世纪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快的一个世纪,同时世界的政治格局也在不断改变。而笔者在此所论述的二十世纪的音乐也在迅速的变化,在这段时间内音乐的观念、风格、作曲技法等方面呈现出多样与革新的的特点。笔者重点通过二十世纪作曲家梅西安的音乐作品分析二十世纪作曲家在音乐技法上的标新立异之处,感受二十世纪出现的“新”音乐。  [关键词]二十世纪音乐;标新;音乐观念;创作技法  当勋伯格对西
期刊
摘要: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行业也具有了快速发展的空间。但是随之而来的能源短缺现象,使得节能理念在当今社会当中逐渐被普及与应用,进而能够使建筑方面的节能问题也得到相应解决。进一步重视节能和环保的理念,降低建筑施工中的相应资源能量的损耗,实现建筑物本身的节能特性之外,还能够实现对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跟进,为社会的总体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与支持。  关键词:节能理念;建筑施
期刊
[摘要]悲剧性是拉赫玛尼诺夫音乐作品中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最深根固柢的悲歌色彩。音乐中如歌般的旋律、广阔的气息、强烈的艺术魅力,都具有很高的深层意蕴。本文以《幻想曲集》中第一首《悲歌》为例,从调性风格、创作主题、悲歌色彩,研究拉赫玛尼诺夫音乐的悲歌色彩。  [关键词]拉赫玛尼诺夫;悲歌;悲剧性  音乐是心灵的真实写照,拉赫玛尼诺夫(以下简称拉赫)将内心世界通过音乐来抒发。年幼的他性格内向而孤僻,当
期刊
[摘要]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开始向多元化发展,许多作曲家将音乐与诗歌、绘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李斯特便是将音乐与诗歌结合的典型作曲家之一。本文以李斯特的《彼特拉克十四行诗第104》为切口,试图通过对它的曲式结构、音乐情绪、和意境等方面的研究,明确诗歌在李斯特钢琴音乐中起到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李斯特钢琴作品。  [关键词]李斯特;音乐创作;诗歌;对应手段  弗朗茨·李斯特是匈牙利著名
期刊
[摘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音乐美学观念的演变和记谱法的发展,对乐谱编订的理念也不同,从而导致同一作品出现了各种不同的乐谱版本。演奏者在选择不同的版本时,对作品的理解以及音乐的风格也有所差异。本文试图运用比较法和分析法,以肖邦奏呜曲op.35的第一乐章为例,对四个版本之间的异同进行阐述和比较。  [关键词]乐谱;乐谱版本;版本比较;肖邦奏呜曲  一、出现多种版本的原因  长期以来,肖邦音乐作品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土建项目工程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此项目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严格管理,不仅会提高施工过程的质量,还会最大程度满足人们以后的生活需求。完善管理制度,结合实际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既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还可以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关键词:土建工程;项目建设;技术管理  引言:正是因为经济在不断发展,所以各行各业
期刊
[摘要]本文从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形成的青春亚文化角度对风靡全球的流行歌曲的原因进行解读。青春亚文化是在以都市文化为土壤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青春亚文化有三个基本的特征即:青春的感性冲动,青春的偶像崇拜,大众文化的模式。从流行歌曲《江南style》的艺术特色、社会文化等视角用青春亚文化论及后现代主义的理念对其进行分析流行的原因。我们应该看到青春亚文化积极的一面更要注意青春亚文化消极的一面。我国的流行音
期刊
[摘要]舒伯特的《圣母颂》是其众多声乐作品中的代表作,无论在艺术歌曲或是宗教歌曲领域都具有较高的地位。作品蕴合了舒伯特对人生苦乐的思考,体现了他在矛盾中寻求救赎的人生意向。笔者通过对歌曲的深入分析,试图了解作者的创作意韵和精神内涵,从而达到全面诠释作品的目的。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圣母颂  舒伯特作为欧洲浪漫主义初期的代表人物,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他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
期刊
[摘要]只有融入了丰富乐感的演奏才是钢琴演奏的最高水准。如何在钢琴教学中,把乐感教授给学生呢?本文拟以布格缪勒《叙事曲》为例,从寻找乐感、乐思两个方面来谈钢琴的教学,期望此文能对奋战在教学一线的钢琴教师以及钢琴学习者能有所启迪帮助。  [关键词]乐感;乐思;钢琴教学  乐感一音乐的情感。同样一首作品,有的学生演奏起来,生动形象,能够让听众感受到乐曲的所表达意境,而有的学生演奏起来却空洞乏味,让听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