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4K、AI…传媒大咖相聚南京,共探融合创新发展之路

来源 :传播与制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嘉宾、媒体、业界和学界的专家学者、相关企业代表等数百人荟聚南京,共赴“一年之约”,探索媒体融合新形势下广播电视发展的新技术、新思路、新模式,为广电传媒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总工程师、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王效杰,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局长缪志红,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卜宇,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龙在开幕式上致辞。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总工程师、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王效杰致辞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总工程师、中广联合会副会长王效杰在致辞中指出,在互联网冲击和传播格局的巨大变化下,广电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本次论坛以“融合媒体·智慧视界”为主题,旨在聚焦前沿,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网络内容建设,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通过行业内外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推动行业创新和发展。


  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局长缪志红致辞
  江苏省广播电视局局长缪志红表示,今年以来,江苏广电系统聚焦高质量创新型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深化广播电视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广电建设,加速广播电视发展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江苏广电公共服务不断提质增效,中国广电5G网络南部核心节点建设稳步推进,全省63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年内将全部建成。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卜宇致辞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卜宇表示,江苏广电正在持续深化媒体融合工作,大力实施“双头部”传播战略,一方面巩固传统媒体领域的头部影响力,一方面打造互联网领域新的头部影响力,在新媒体上发出更强的主流声音。江苏广电自主研发“荔枝云”技术平台、用户智能服务平台、“荔枝直播”服务平台等三大技术平台,并打造“荔枝新闻”、“我苏”两网两端,“大蓝鲸”客户端、“荔直播”等新媒体矩阵。其中,“荔枝新闻”深入实施全国化战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五地设立工作部。“荔枝特报”、“我苏特稿”等原创报道打响品牌,百万、千万级点击量爆款不断涌现,反映出江苏广電在媒体融合创新上已迈出坚实的步伐。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龙致辞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龙说,广电网络“全国一网”和广电5G一体化发展的时代已正式到来。近年,江苏有线大力构建“一云双网三用四统5G多屏”产业平台和“4K江苏、智慧广电”业务平台,圆满完成各个重大时间节点的安全传输和安全播出保障任务,在推进媒体融合和智慧广电建设方面也进行诸多新探索。未来,江苏有线将不断深化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抢抓“全国一网”和广电5G融合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新技术、建设新平台、创造新优势。
  论坛上,原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总工程师杜百川、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尤肖虎作主旨演讲。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司长许家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安全传输保障司副司长郝晓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工程师钱岳林、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卫星直播管理中心主任杨一曼、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院长邹峰、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院长许秀中和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技术委员会会长王联等嘉宾出席活动。
  杜百川演讲
  原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总工程师杜百川发表题为《在升级中融合,在融合中升级》的演讲,对DOCSIS4.0、分布式接入架构、相干光传输等新型通讯传播技术作详细讲解。他认为,广电用原来的技术,对系统不做任何投入,与5G等未来技术是不可能融合好的。广电行业必须要有技术的进步,不能用落后的技术试图和未来的技术融合。
  尤肖虎演讲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尤肖虎发表题为《5G技术演进与应用创新》的演讲,着重介绍5G技术框架和应用场景,以及中国在5G技术发展中的突出贡献。他还指出,5G之上,6G已成为多国移动通信竞争的新焦点。6G具有更高速率与可靠性、更低时延、更宽覆盖、更加智能等特点,它的系统能力、关键技术指标等疑问,将在今后三年越来越清晰。
  长三角视听传媒一体化发展怎么走?视频行业的下一个风口在哪?4K超高清节目制播有哪些规范?论坛召开的两天时间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行业机构,快手、西瓜视频等新兴互联网企业代表,华为、腾讯、索尼、草谷、松下、大洋、索贝、新奥特、安达斯、格非等技术公司代表,在主旨论坛、媒体融合论坛、广播电视论坛、智慧广电发展论坛中展开思维碰撞。多场深度精彩的演讲,共商融合战略,共享最新成果,共话全媒体时代的新挑战与新机遇,为受众提供多层次的思考启示,为行业未来发展的多样化提供更多可能。B&P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以Frontiers出版集团系列期刊为例,分析其稿件质量控制、刊文策略和出版模式。Frontiers出版集团系列期刊采用开放获取出版、“独立式+交互式评审”、研究专题的组织形式独具创新。开放式组织、评审和刊发文稿,是Frontiers出版集团系列期刊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研究国际优秀学术期刊办刊的核心策略,为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其国际影响力提供借
期刊
[摘要]出版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衡量一个编辑是否合格,不仅要看他的出版专业知识,还要看他的出版思维和编辑技能。案例讨论教学法能弥补远程继续教育这一教学方法的不足,实现交互性、提高实效性、改革应试性、强化针对性,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加深学员对出版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在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中实行案例讨论教学法,可取得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由浅入深式案例讨论教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以问题为基
期刊
[摘要]在数字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习惯正在发生巨大改变。出版机构采用与高校共建数字化平台的融媒体出版方式推出全息化数字教材,不仅能够适应直观性、互动性和重复性强的高等音乐数字教育发展趋势,对提升自身的内容生产一体化程度和实现传播体系基本资源的数字化、加快媒体融合建设和产业升级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材;全息化;融媒体出版;数字化  所谓“全息化”就是对文本、动画、图像、视频和超链接
期刊
[摘要]融媒体时代,传统期刊的生存面临挑战。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传统期刊的发展困境以及几种逆势增长的期刊类型,对比新媒体传播特点,分析传统期刊在权威性、文化传承、议程设置和内容把关等方面的优势,从深度挖掘传统期刊的内容价值和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两个维度,探讨传统期刊的破局重生策略。  [关键词]传统期刊;新媒体;平台;市场  数字化浪潮重构了传播生态。早在1913年,德国一家报纸的总编辑沃尔夫冈·雷普就
期刊
[摘要]2020年11月3日,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由此,新文科建设进入新的推进阶段。高等院校的新闻传播学科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部分。文章遵循新闻传播学科的应用性特点,从传播行业深刻变革的客观实际出发,分析传播行业新的生态环境对传播学科的影响。尤其是新技术在传媒行业的应用,令社会传播在内涵和外延两个维度上都进行了延展,新闻传播学科也势必要做出相应的
期刊
[摘要]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好的学风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还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与建设。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信、微博、短视频等为载体的新媒体传播手段逐渐被运用于高校的学风建设,对高校形成优良学风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文章基于新媒体建设高校学风,对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高校学风建设的发展路径,以期推动与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关键词]新媒体平台;学风建设
期刊
随着传统广播公司适应数字时代,向IP基础设施的转换正提供不仅克服传媒业面临的传统挑战,还可以应对未来的问题的正确框架。智能IP传输网络使媒體公司有能力扩大内容的分发。向IP的转变也为对行业的工作流程和运营流程产生深远影响的解决方案奠定了基础。IP化不仅丰富视频采集和加快制作,而且推进精准广告投放和内容区域化。  旨在传输广播内容的智能IP网络  有可能通过IP以与卫星一样的质量和可靠性传输内容。然
期刊
为了推进SMPTE ST 2110网络的设计和部署,Arista的技术解决方案主管罗伯特·韦尔奇有一个简单的建议:逆向工作。  韦尔奇说:“试着弄清楚你想用它(这种网络)做什么,然后反过来走。”  提前提出问题是成功的关键。“我想了解发生了什么,因为我是在基于终端节点构建网络,而不是倒过来,”他说,“你不需要先决定网络,然后再弄清楚如何处理它。”  韦尔奇检讨了许多必须回答的问题。第一组问题是决定
期刊
因疫情,今年全球广播电视业被迫寻找新制作方式、新分发方式以及新制作地点,简单地说,发现一种新的工作方式。  如果疫情解除,回到旧常态,我们传统的工作流程会保持不变吗?  过去多个月,为保持播出,业界被迫改变了工作流程。居家办公、远程制作成为常态,从而使内容基本保持不变,这在传统的硬件驱动的演播室中是无法做到的。  与此同时,基于软件的工作流程转变正在加速,这使得能够把客厅等转变为演播室空间,而且同
期刊
随着基于IP媒体的出现和对更好的娱乐体验的追求,音频终于在广播中呈现它应有的突出作用。你甚至可以称之为下一代音频革命。  行业对沉浸式音频的接受将对现场直播产生巨大的影响——它已经在改变着音乐、剧院、影院、演播室、娱乐音乐、电影制片厂和录音行业。  沉浸式音频成为现实  把在水平面上运行的环绕声扩展到三维音频体验(空间音频),沉浸式音频赋予创作人员和工程师在传达情感方面有更高自由度以及对耳闻目睹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