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与思考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lp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总结淮南市生态农业建设的成效,详细介绍典型模式和主要措施,并提出发展思路。
  关键词 生态农业;典型模式;成效;措施;思路;安徽淮南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淮河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形成了南北气候过渡带特点,同时具有淮北平原农业和江淮丘陵农业的特征。全市人口23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9.4万人,农业耕地面积11.70万公顷。2006年粮食播种面积20.44万公顷,总产127.6万吨;蔬菜面积2.22万公顷,总产63.5万吨;水产品产量6.1万吨;畜禽出栏量1998.5万头(只),肉类总产10.7万吨,奶3.3万吨,禽蛋5.1万吨;全市农业总产值32.9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 252元。
  近几年来,在省市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针对我市农业和农村环境表现出的问题,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调整农业环保工作思路,即“两个围绕,两个促进”:围绕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环境的改善,围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促进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在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开发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组织实施了乡村清洁工程,生态农业模式技术示范推广,优质农产品区域环境监测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等项目。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立足实际,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广立体种养、沼气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治理等一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努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
  
  1生态农业建设成效
  
  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护环境的主题,抓好生态农业建设。通过几年的工作和项目建设,生态农业建设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1.1生态农业规模逐步扩大
  截止2006年,全市已建生态农业示范点14个,示范乡镇4个,其中省级示范点2个,市级4个,生态农业示范面积累计已逾0.67万公顷。其中大通区惠农生态农业示范园、田家庵区安丰生态农业示范园、毛集试验区大地农业生态园、潘集区祁集乡祁圩村、凤台县小麦原种场、丁集乡张巷村、桂集乡大王村、钱庙乡关庄村等各具特色,示范带动效果明显。
  
  1.2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加快
  2002~2005年我们便在所有生态农业示范村推行标准化生产和清洁生产,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截止2007年7月1日,全市申报并通过农业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7个,认定面积2.24万公顷,无公害农产品38个,认证产量11.02万吨,产值2.5亿元,认证产品涵盖粮油、蔬菜、瓜果、畜禽、水产、食用菌等六大类,有的产品已经发展成了支柱产业。
  
  1.3农业投入品的用量减少
  2006年水稻病虫害比较严重,特别是稻飞虱特大发生,但在凤台县小麦原种场等地开展“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示范的田块,全生育期未施除草剂,仅部分田块7月下旬因条纹叶枯病较重用生物杀菌剂菌克毒克加美洲星防治1次,8月上旬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时防治1次;而其他大田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至少防治5~7次,纹枯病防治2次,化学除草1次。
  
  1.4农村环境明显改善
  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各地均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要求,在示范村掀起了“一绿二清五改”活动。 “一绿”是抓绿化,重点是建设村内沿路、沿河、沿沟塘的绿化带、开展庭院绿化,种植有经济效益的经果林;“二清”主要是清垃圾、清路障;“五改”主要是改水、改厕、改圈、改灶和改居等前期工作。2006年在11个生态农业示范村共清理旧猪圈、旧厕所、废草垛、闲牛棚1 400座、清理垃圾10 000m3,栽植经果林33.33hm2,修建沼气池300户、卫生厕所100个,修建下水道12 000m、过路桥涵400座、水泥路15 000m,安装路灯140盏。农村环境明显改善。
  
  1.5农民收入得到增长
  2006年在凤台县小麦原种场等地开展“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示范66.67hm2,鸭稻共育田农药节本900元/hm2,节约肥料300元/hm2,稻米增值1 425元/hm2,养鸭增值825元/hm2,增收节支效益共3 450元/hm2,实现经济效益23万元。凤台县张巷村依托村里的主干路建设生态农业科技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10多项,利用沼渣沼液种植甘蔗收入近9万元/hm2,无公害大棚蔬菜收入12万元/hm2。生态农业模式真正成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认可。
  
  2典型模式介绍
  
  2.1“猪(牛)—沼—粮(菜)” 生态农业模式
  2002~2003年在潘集区泥河镇大郢村和祁集乡祁圩村实施“猪(牛)—沼—粮(菜)” 生态农业模式。两村位于淮河沿岸,代表淮北平原农业区的特征。按照目标要求,依据2个示范点不同的社会经济状况,因地制宜,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泥河镇大郢村选择养殖大户,规划建设沼气池,配套庭院经济生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配方施肥技术;祁集乡祁圩村是个豆制品加工大村,废水废渣较多,规划增加养殖环节,配套建设沼气池和废水处理工程,用沼渣沼液发展庭院经济和大田粮、菜、瓜生产,形成完整的生态农业链条。通过1年的建设,新建沼气池20个,引导并培育示范户30户,养猪牛360头,生态示范推广面积933.33hm2,新增效益284万元。
  
  2“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
  2005~2006年,在凤台县小麦原种场等地开展“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示范,示范面积66.67hm2,示范户270户。在制定技术方案时,突出资源互补主题,在考虑促进水稻高产、稳产、优质前提下,充分考虑鸭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取食特性,最终实现两者优质安全,整体效益增加。在病虫防治上,坚持综合防治原则,突出生物防治,充分发挥养鸭生物控害的优势,预防和控制病虫的发生。水稻要培育壮苗,提高对病虫的抵抗力。大田严格控制和适当放宽病虫防治标准,对稻株基部稻飞虱可利用鸭子生物自然控害,尽量不使用化学农药和除草剂,对不能控制在防治标准以下的病虫,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对危害水稻上部的稻纵卷叶螟,用锐劲特等无公害允许使用的农药喷治。在水稻喷农药治虫前,要将鸭子赶到暂养池塘、沟渠过渡几天,以解决治虫和鸭子在稻田活动的矛盾。此外要控制鸭子的投放密度和人工喂食量,充分利用鸭子的自然取食性,最大程度地控制害虫的发生。在“稻鸭共育”生态种养技术示范推动下,“稻田养蟹”、“稻田养虾”等一批立体种养技术正在我市兴起,目前全市稻田养虾200hm2、养蟹53.33 hm2
  
  3主要措施
  
  3.1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2002年我市提出了“生态立市”口号,制定了《生态市建设发展规划》和《生态农业建设十一五规划》,各级领导已经认识到发展生态农业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将生态农业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凤台县、潘集区在机构人事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成立农业环保站,配备专兼职人员。目前全市已建立农业环保机构3个,保障了工作的开展。
  
  3.2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各地根据不同生产经济的特点,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如对已经形成的农产品加工养殖专业村所带来的废渣废水造成的环境问题,重点解决资源的再利用和污染物的处理,应用猪—沼—粮(菜)生态模式和建设农村污水净化处理工程,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的科学的治理,既发展了经济又保护了环境。对自然生态环境基础较好、群众生态意识较强的地区,主要围绕发展优势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生态环境、节本增效的主题来示范推广“稻—鸭共育”模式、“林果—畜禽共生”模式、庭院经济模式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模式,并结合生态村的建设,配套农田林网、水利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处理农村垃圾,绿化美化净化村庄。对一些特殊区域如煤矿塌陷区、退田还湖还水区、低洼滩涂地本着因势利导、宜水则水、宜农则农的原则发展水产养殖、生态观光和湿地保护,优化农村生态环境。通过不懈努力,已经初步形成了潘集区祁圩村、大通区王庄村、凤台县张巷村、大王村等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示范乡村。
  
  3.3广泛宣传,群众参与
  利用各种途径宣传发展生态农业的好处和有利条件,提高农户参与示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各示范村的醒目位置以及村务公开栏张贴宣传画和技术资料,组织示范村代表互相参观学习,找出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增强他们对项目建设的信心。仅2006年共举办生态农业知识讲座40期,张贴宣传画1 000份,发放技术资料10 000份 ,组织观摩12次,在《淮南日报》、《淮河早报》等媒体上发表稿件5篇,极大提升了生态农业在社会上的影响。
  
  3.4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典型示范户具有直观性和可视性,便于其他农户参照和学习。加上生态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体,系统性和技术性强,因此在推广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典型示范带动面上的推广。近几年,根据省总站安排,结合我市实际,布点安排了生态农业技术模式示范点(户)34个,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模式5个。在稻田生态种养技术模式推广中,紧紧抓住凤台小麦原种场这个示范点,做好做精,在实施过程中,邀请省市领导和专家到现场指导,提高示范的水平和社会影响,推动了整个生态农业工作的开展。
  
  3.5配套政策,资金扶持
  各示范区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在充分发动群众自筹资金的基础上,还积极申请争取省、市、县配套资金支持。近3年来共筹集资金84万元,主要用于示范点的建设、人员的培训等方面,做到专款专用。同时,整合利用新农村建设资金、沼气项目资金、无公害农产品奖励资金280万元,加强生态示范点建设,提升生态农业水平。另外,还积极做好各项服务与引导工作,培育惠农生态农业示范园、凤台县城北乡芮集村等5个示范点建设成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并采取公司 农户的形式,发展优势产业,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健康发展。
  
  4发展思路
  
  生态农业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对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同时必须认识到生态农业尚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示范规模偏小、标准偏低、推广进度不快、生态农业的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要以实施生态农业示范工程项目为切入点,发挥优势,克服不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4.1加快生态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
  在引进应用生态农业技术的时候,注意结合当地实际与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难点和热点问题,加快技术创新和提高。要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户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认识,通过培育示范村(户),以带动面上的推广,并尽快用于生产,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4.2争取各项政策资金支持,巩固和扩大推广应用成果
  针对现有成功的示范点,一方面要继续争取各级资金的扶持,另一方面则要注重效益的发挥和资金的积累,走多种经营、产业化发展、良性循环之路。
  
  4.3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提升生态农业建设水平
  当前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大好时机,要充分利用国家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项政策,加快生态农业建设的步伐,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生态富民工程、乡村清洁工程、优质农产品开发以及水利、林业、卫生等部门工作,提升生态农业建设水平。
其他文献
大学生思想活跃、热情主动、关心时事,对网络上的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度较高。社会突发事件、国内外当下热点问题、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以及具有煽动性的、失实的
随着大众媒体对军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如何引导或创造条件使广大官兵有能力科学、理性地接触和使用媒介,成为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文章旨在探讨美军官兵媒介素养培训的主要概
根据华粳2号特征特性,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华粳2号产量的影响,探索华粳2号在江苏东海县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华梗2号的最佳播期为5月5日左右;肥料最佳运筹为:氮肥总量
文章旨在建立高校人才培养与学前教育的乡村振兴双赢模式。通过应用型高校人才培育方案与乡村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共同助推乡村振兴的国家政策与教育改革。这不仅符合国家推
目的采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检测应用奥拉西坦及放疗前后脑组织内相关因子(NAA,Cr,Cho)等含量的变化,探讨奥拉西坦在预防放射性脑病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期
将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和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对工业控制过程进行多媒体仿真.讨论了对象建模问题中的实体、联系、媒体三类对象特点,结合工业控制过程特点,确立了仿真机制.同
摘 要:无论是在哪一门学科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能够给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带来非常大的帮助,所以初中数学教师也应该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本文也主要围绕新时期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思考和探讨。
目的为单鼻孔经蝶入路鞍区手术准确寻找堞窦口、避免副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15个防腐头颅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鼻中隔及蝶窦前壁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鼻中隔在前、中
随着我国现代化生产和制造工作模式在社会各行业的应用程度逐渐加深,自动化设备设计与生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机械设计工作人员在设计自动化产品时,首先要保障设备
这种铁合金具有很好的耐冲击性能,它是以贝氏体为基体的合金材料,其化学成分为,%:C 1.5~3.5,Si≤1.5,Mn<1.2,Cr≤12.0,Mo≤8.0,V 3.0~10.0,Nb≤7.0;以下元素任选一种或几种:Ni≤5.5,Co≤10.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