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地理知识的深度、难度要远高于初中的入门知识,更深入地指向学生地理素养的综合发展,学生理解难度不小。而情境教学法能够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生动、有趣,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有极佳作用。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就如何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应用情景教学法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中 地理 情景教学法 应用
有的教师认为情景法是近年来才兴起一种新法,其实不然。以情景为依托来引导学生思维、帮助他们消化知识的教学法很早就有了。比如著名教育家孔子——有一天,孔子对学生子贡说:“谦虚的实质是什么呢?……就像大地一样,大地不比什么都低嗎?但大地挖深了就涌出泉水,播了种就长出五谷来……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地,所有的死亡都回归大地,大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养育万物而从没听过它说什么”——这不就是用“大地”这个情景来阐释谦虚理论吗?所以,情景法是个历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高效教学法。其实是,当我们课程改革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重新重视素质教育的时候,这种教学法再次焕发了“青春”。
一、用生活情景把学生带入熟知环境
高中地理知识虽然理论性要比初中深一些,但总归来说,地理还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它的知识来源于人们生活、生产实践的需求和经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们在教学中只是埋头带领学生死啃教材中的理论,学生因为缺少足够的体验认知,而不太容易理解和消化知识。因而,地理教师应放开视野,让学生把头抬起来、把思想放出教室的窗口,结合地理知识到真实生活中去“验证”和感知。这对提升学习效率的作用是显见的。
比如,在教“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时候,我就与学生一起探讨一个社会现象:我国经济发展自古到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南方人相对于北方人来说,经商致富的头脑比较强,而北方人则通常是“故土难离”,宁愿守着土地辛苦耕作,也不去尝试通过商品交易来发家致富——即便是改革开放之后,这种现象仍然是存在的。是北方人脑子不灵,还是他们胆小怕事?除了南方首先开始了开放这个原因外,地理区域对这种意识形态的形成有影响吗……经过这样与学生进行生活情景的研讨,大家分析出来:北方平原地区土地肥沃,粮食产量足以支撑较好的生活,而南方除了长江等几个大河流域之外,农业发展地理环境不太好,这样就造成了南方人“喜欢”做生意的意识形态,从而造成了这样的区域发展形态。
二、用模拟情景深化学生体验性认知
高中生虽然年龄上已经不小了,智力水平也没有问题,但他们毕竟是一直在校园中学习成长,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非常有限。这样,有些具有社会属性、人文属性的地理知识,他们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对这个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突破阅历和经验上的局限,较直观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比如在教“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的时候,学生们对“GPS全球定位系统”如何发挥作用理解不透,有的学生认为“我们没必要非得发那么多卫星到天上去,用地面雷达不也可以实现吗?”——针对这个问题。我就设计了一个模拟情景游戏:把教室的桌椅摆成一个迷宫,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小组一名成员充当“导航员”,而其他同学则蒙着眼睛。我随机放一个课本在一个桌子上,让“导航员”指挥同学拿到课本。看哪个组速度快、顺畅。结果大家发现,“导航员”站在桌子上俯视指挥,比起站在地面上平视指挥,准确率和效率要高很多——学生们通过这种模拟体验情景,马上就理解了高空遥感和卫星定位系统的价值作用。
三、使用多媒体构建直观感性的情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提升,如今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普及应用。比如多媒体这种教学工具,它可以同时实现声音、视频、图像的多元呈现。这要比我们传统教学中使用地理挂图来组织教学要便利、有效得多。对于一些学生们不太容易通过想象或经验来理解的知识,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这种多元呈现特征来为学生构建起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的情景,从而提升他们的理解和感知效率。
比如在教“荒漠化的防治”时,我们首先需要让学生较深刻地对沙漠的自然特征进行了解把握,然后才能进一步推进后面的教学。但毕竟学生们不是生活在那个环境中,再怎么讲“沙漠如何干旱、如何影响人的生活和生存”,学生的理解也是浮于表面,对沙漠治理的迫切性、重要性认知不足。这样,他们在后面学习如何治理的时候,思维上就因重视不够而不能有效开动脑筋。所以,我就使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大沙漠的视频——狂风卷起的黄沙遮天蔽日、枯死的植物、动物的枯骨……比起图片展示来说,对学生心灵的触动作用要深入得多。
总之,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对学生素质教育非常有效的方法。在综合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这种教学法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成为了我们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得力助手,值得广大教师重视并积极应用于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 地理 情景教学法 应用
有的教师认为情景法是近年来才兴起一种新法,其实不然。以情景为依托来引导学生思维、帮助他们消化知识的教学法很早就有了。比如著名教育家孔子——有一天,孔子对学生子贡说:“谦虚的实质是什么呢?……就像大地一样,大地不比什么都低嗎?但大地挖深了就涌出泉水,播了种就长出五谷来……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地,所有的死亡都回归大地,大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养育万物而从没听过它说什么”——这不就是用“大地”这个情景来阐释谦虚理论吗?所以,情景法是个历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高效教学法。其实是,当我们课程改革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重新重视素质教育的时候,这种教学法再次焕发了“青春”。
一、用生活情景把学生带入熟知环境
高中地理知识虽然理论性要比初中深一些,但总归来说,地理还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它的知识来源于人们生活、生产实践的需求和经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们在教学中只是埋头带领学生死啃教材中的理论,学生因为缺少足够的体验认知,而不太容易理解和消化知识。因而,地理教师应放开视野,让学生把头抬起来、把思想放出教室的窗口,结合地理知识到真实生活中去“验证”和感知。这对提升学习效率的作用是显见的。
比如,在教“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时候,我就与学生一起探讨一个社会现象:我国经济发展自古到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南方人相对于北方人来说,经商致富的头脑比较强,而北方人则通常是“故土难离”,宁愿守着土地辛苦耕作,也不去尝试通过商品交易来发家致富——即便是改革开放之后,这种现象仍然是存在的。是北方人脑子不灵,还是他们胆小怕事?除了南方首先开始了开放这个原因外,地理区域对这种意识形态的形成有影响吗……经过这样与学生进行生活情景的研讨,大家分析出来:北方平原地区土地肥沃,粮食产量足以支撑较好的生活,而南方除了长江等几个大河流域之外,农业发展地理环境不太好,这样就造成了南方人“喜欢”做生意的意识形态,从而造成了这样的区域发展形态。
二、用模拟情景深化学生体验性认知
高中生虽然年龄上已经不小了,智力水平也没有问题,但他们毕竟是一直在校园中学习成长,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非常有限。这样,有些具有社会属性、人文属性的地理知识,他们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对这个问题,教师也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突破阅历和经验上的局限,较直观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比如在教“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的时候,学生们对“GPS全球定位系统”如何发挥作用理解不透,有的学生认为“我们没必要非得发那么多卫星到天上去,用地面雷达不也可以实现吗?”——针对这个问题。我就设计了一个模拟情景游戏:把教室的桌椅摆成一个迷宫,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小组一名成员充当“导航员”,而其他同学则蒙着眼睛。我随机放一个课本在一个桌子上,让“导航员”指挥同学拿到课本。看哪个组速度快、顺畅。结果大家发现,“导航员”站在桌子上俯视指挥,比起站在地面上平视指挥,准确率和效率要高很多——学生们通过这种模拟体验情景,马上就理解了高空遥感和卫星定位系统的价值作用。
三、使用多媒体构建直观感性的情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提升,如今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普及应用。比如多媒体这种教学工具,它可以同时实现声音、视频、图像的多元呈现。这要比我们传统教学中使用地理挂图来组织教学要便利、有效得多。对于一些学生们不太容易通过想象或经验来理解的知识,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这种多元呈现特征来为学生构建起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的情景,从而提升他们的理解和感知效率。
比如在教“荒漠化的防治”时,我们首先需要让学生较深刻地对沙漠的自然特征进行了解把握,然后才能进一步推进后面的教学。但毕竟学生们不是生活在那个环境中,再怎么讲“沙漠如何干旱、如何影响人的生活和生存”,学生的理解也是浮于表面,对沙漠治理的迫切性、重要性认知不足。这样,他们在后面学习如何治理的时候,思维上就因重视不够而不能有效开动脑筋。所以,我就使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大沙漠的视频——狂风卷起的黄沙遮天蔽日、枯死的植物、动物的枯骨……比起图片展示来说,对学生心灵的触动作用要深入得多。
总之,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对学生素质教育非常有效的方法。在综合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这种教学法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成为了我们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得力助手,值得广大教师重视并积极应用于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朱升堂.微探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下),2017,(07):45.
[2]刘玲.探究情景创设在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黑龙江教育(中学),2017,(0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