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 峰回路转又一村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ganlee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讲授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中《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
  和蔗糖的作用》这一课时注重了学生
  的知识形成过程,从不同角度启迪学生的思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其具体做法如下:
  先提出问题:现提供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淀粉酶溶液、蔗糖酶溶液及若干试剂来验证酶的专一性,该怎样设计实验步骤?学生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好几种设计方案。我选取了最典型的一种方案说明:对于一种酶(如淀粉酶)而言,根据酶的专一性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那么淀粉酶就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而不催化蔗糖的水解,从而可验证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需要设计两组实验才具有说服力(对照原则的初步形成),即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分别在两支试管内各加入淀粉酶溶液,其中一支试管内会发生反应,另一支试管内将不会发生反应,实验设计既可完成。教师首先肯定并赞扬学生的设计,但也要指出该实验方案在具体的操作中可能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如在这两组试验中加入反应物的量有什么规定,作为实验结果应是直观的或是便于检测的,但上述溶液均是无色的,因此是否进行反应也无从得知等等。对于第一个问题,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可进一步启发:如果比较两个学生成绩的好坏,应怎样比较?是用同一套试题还是用不同的试题?学生体会到只有两个学生用同一套试题才能比较出成绩的好坏;再比如比较两个人的高矮须站在同一平面上才可进行。因此应在两只试管里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等量原则的初步形成)。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会自然想到对产物进行检验以及如何检验。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可启发:由于蔗糖淀粉均是非还原性糖,而它们的水解产物均是还原性糖,学生恍然大悟,可用斐林试剂。于是就形成了设计思路,从而验证酶的专一性。
  设计完成后,学生兴趣盎然,老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看这两组实验中有几个变量(单一因子变量原则的初步形成)。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设计过程中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单一因子变量原则等。并让学生体会这些原则在该实验设计中的应用。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就完成了大纲规定的任务,只需要学生按部就班地做完实验即可。但我并不满足,为此,我在授课时又进行了如下探讨,我们能用斐林试剂检验,难道就没有别的方法进行检验吗?学生会自然地想到用碘液检验。老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如果用此方法,该怎样设计实验步骤,学生讨论后认为在盛有底物的试管中应先加入试剂再加入酶,和前面滴加的顺序相反。实验现象是一支试管中出现了蓝色,加入酶溶液后蓝色逐渐消失,另一支试管无现象。
  至此,许多学生为又找到了另外一种方法而沾沾自喜,但是这种方法合理吗?老师并没有急于下结论,却让学生再想再讨论,看能不能发现其中的问题。如果不能,老师可进一步启发,1号试管蓝色消失,可证明1号试管发生了反应,但2号试管无现象,就一定没有发生反应吗?我们知道碘液只有遇到淀粉才有蓝色的特征反应,我们可假设2号试管没有发生反应,即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蔗糖都存在,因此都表现为碘液自身的颜色,并没有出现蓝色并消失的现象。假设发生了反应,即蔗糖变成了其他物质,但反应前后都没有淀粉存在,因此在反应前后也仍都表现为碘液自身的颜色。总之,蔗糖是否发生了反应,用碘液无法检验。因此,用碘液做指示剂在该实验中不能说明酶的专一性,反观用斐林试剂做指示剂就行。老师再让学生仔细体会其中的差异,许多学生恍然大悟,学习兴趣进一步高涨。
  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前面我们是在底物变酶不变的思路下完成实验设计的,那么我们能不能打破这种思维定式呢?学生会马上意识到用底物不变酶变的思路设计,并且根据前面的经验会很快设计出试验流程。毫无疑问这种方法是正确的。但我还是不肯罢休:前面的设计中不能用碘液检验,那么在这个设计中能否用碘液检验呢?问题一提出,教室里沸腾了,经过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学生认为完全可以,但是添加的顺序有点变化,并且给出了设计流程。至此,教室里的气氛达到了空前活跃的程度。是的,同样是一个实验,设计思路不同,所用的指示剂就不同;同样是一种指示剂,设计思路的调整,就变不可用为可用,一波三折,让老师和学生感慨良多。这也启发了我,物质的变化运动是绝对的,变化的内因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只有深入认识了事物的内部规律,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深入钻研教材,真正把活的知识教给学生,始终把启迪学生的思维当作教学的第一要旨。
  (本文作者单位:甘肃省永昌县第四中学)
其他文献
《一》    事例:一天下午,课外活动时两个学生吵架后来告状,当时我正在批改作业,下午自习还要用,情急之下,我随口说:“你们自己解决吧,都六年级学生了,告什么状?”二十分钟后,我去上自习,心里还惦记着这件事,所以有意朝他俩望了望,看是不是还是刚才那气呼呼的样子,若那样,这节课可上不好。可结果并非我所料,他俩正津津有味地合看一本故事书呢,连我走进教室都没觉察。  反思:孩子有自己解决矛盾的能力,而老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既是物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也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最早用实验的观点和方法在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来研究物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是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伽利略。他所设计的斜面实验是典型的物理实验,开创了物理实验的先河,为我们创造了研究物理学的真正方法。物理学理论的建立、发展和检验,都离不开物理实验这个基础,科学实验是物理学发生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期刊
随着新一轮新课改的实施、深入,如何更好地与时俱进,适应九年级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并完成好新课程的任务已刻不容缓地摆在了我们每位教师面前,特别是如何做好九年级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备考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主要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明确思想认识,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它对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功能来看,它的根本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社会的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为此思想品德课教学不能仅仅围绕教材进行理
期刊
当今社会,以电影、电视为代表的视觉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说:“当代文化正在成为一种视觉文化。”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以文字印刷媒介为依托的文学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仅影响到当下的文学出版和文学传播,甚至对高校的文学教学也形成了挑战。然而,一切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只要我们认真思考就会发现,影视对高校文学教学形成挑战的同时,也为高校文学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契
期刊
环境是指围绕人类的外部世界,是周围的情况及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是塑造人思想品德形成的外部世界。少年儿童正处在接触和进入社会的过渡时期,是非观念尚未成熟,社会各方面因素影响着他们的成长。对他们的训练和培养,就如在白纸上作画,画上容易,画错了再改就难了。教练员或教师在对其培养教育过程中及成人足球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他们将来如何做人及做人的道德标准产
期刊
幼儿学习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直观——操作性,指导——模仿性,活动——游戏性等特点,这使幼儿学习活动表现出许多独特的方面。  现象一:“出声思考”之“出声数数”  经过婴幼儿时期的主动探索过程,幼儿开始区分出来“我的”与“其他的”的主体与客体的依存关系,这使幼儿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思考成为可能。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观察幼儿认知活动时,把幼儿“嘴部的一动一动”理解为幼儿的“出声思考”。课堂上的
期刊
现代篮球运动战术的实施,是依靠技术的全面准确,而技术的提高则仰仗着战术的合理和巧妙。树立现代篮球战术观,把握现代篮球运动的特征及其功能的作用,进一步全面、系统地研究和发展篮球战术,对促进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移动进攻法是运动员遵循有目的、有配合的人球连续移动与转移,灵活运用各种基础配合的进攻战术。在运用时,一般是依据队员的特长及某种战术基础配合为主串联,同时运用各种技术与战术配
期刊
人类社会的德育现象是伴随教育现象而共同发生的。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决定了德育不可遏制的社会化趋势,决定了现代德育概念更具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学校德育工作的社会化,是指在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前提下,注重沟通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协调社区的各种教育力量,优化社区德育环境,把德育工作涉及的三大要素(教育者、教育内容和形式、教育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注重三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各要素内部的结构
期刊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受周围环境、接触对象等因素影响,常常会产生一些不良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自私。现代家庭中,一名孩子身边至少围着六七位长辈照顾他的生活学习,这种“长多幼少”的家庭结构,若家长的教育方式稍有偏差,会导致孩子形成以我为主、唯我独尊的心理,极易产生自私行为。因此,家长平时应多带孩子到小朋友当中去,多让孩子与人交往,培养孩子在交往中学会宽容,体会小朋友之间互帮互助带来的快乐。  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