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国学文化育人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民办高校,国学作为点缀和口号的现象依然存在。受此影响,民办高校的学生主观认为国学无用。事实上,国学的人本精神,乐观、践行的思想与民办高校的育人思想不谋而合,随着民办高校地位的提升,在民办院校中树立正确的国学教育观变得刻不容缓。
  【关键词】民办高校;国学教育;儒学教育;践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社会上国学持续升温,但是在高校当中,将国学作为点缀、将经典当作口号宣传的现象依然存在。正因为如此,民办高校的学生主观认为国学尤其是儒学无用,对国学教育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一、民办院校国学教育的现状
  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国学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国学经典教条晦涩,以儒学教育为例,虽然越来越多的院校对儒学进行宣传,但孔子及其开创的儒学在学生眼中是“熟悉的陌生人”,学生对此不屑一顾。
  笔者在教学中曾经做过多次实验,举例说明:
  实验一:上课之初便提出要讲儒学,十之八九的同学是一副厌恶的表情。
  实验二:“过犹不及”“既来之,则安之”“君子成人之美”“讷于言敏于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祸起萧墙”,以上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孔子的观点,当把这些观点抛出,问学生这些话有没有道理,大家普遍认为很有道理,但是让学生说出这些话是谁讲的,很少有人能说出正确的答案。
  简单的实验一和实验二,当笔者把实验二这些话的作者说出,实验一的情况就会有明显好转,这种主观认为儒学没用,但又时刻在谈儒学的状况主要还是源于不了解、不愿了解。
  民办高校学生普遍认为学得一技之长能挣钱即可,有的学生甚至毫不避讳地讲“活着就是为了钱”,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导致存在严重的“儒学无用论”。毋庸置疑,学生的主观论断,与历史的影响有关,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科学与传统文化处于对立状态,人们对儒学的批判大于接受;同时也与多年来学校教育把儒学经典当口号背诵学习、应付考试有关。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民办高校发展较晚,文化底蕴不厚,对儒学的接受程度更低。实际上如果能将孔子的言论与其身世、背景、人生经历结合做一个生动地讲解,精彩程度不亚于给学生讲解任何一位近现代的创业成功人士(孔子创办私学,培养出七十二贤徒,不愧是成功的创业者和教育家)。
  二、民办高校如何进行儒学教育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学校领导不重视,不给予国学课“名分”,国学课的开展势必如履薄冰,儒学教育也会成为空谈。民办高校的领导要结合国家的政策导向,将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当成一项重要任务。同时,领导应发挥榜样作用,切实用儒家道德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二)提升全体教师儒学素养
  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传统贵族教育,他提出的“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诲人不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教育主张、教学方法,延续2000多年,可谓历久弥新,孔子不愧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榜样,他的教育方式、方法值得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学习,并运用于实践当中。同时,不同学科的教育者都应“志于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并“据于德”,力求成为“德艺双馨”的教师,在“其身正,不令而行”中,让学生佩服并效仿。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的儒学氛围会厚积薄发,学生们自然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受到引导。
  (三)明确儒学课开设的宗旨
  很多教育人士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对社会无责任感、对他人无道德感、没有理想和目标。改变这种状况,儒学恰是一剂强心针。儒学强调乐观、进取,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耳”,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有利于面对各种挑战。儒学可以培养出博爱、感恩、有家国意识的人。所以明确开设儒学课的宗旨,将儒学课列入课程体系是必要的。
  (四)培养专业授课教师,注重讲授内容
  专业授课教师要有扎实的国学功底和儒学素养。在授课内容上要结合学生情况有针对性的选取,如护理学院的学生开设儒学课,可以结合孔子在养生方面的言论,结合《黄帝内经》等医学经典的相关知识,贯穿讲解,让学生能学以致用。针对经管类的学生则结合学生学习和未来就业的实际情况,将儒家人物当中孔子及其高徒“儒商”子贡的历史讲得更生动丰满,让学生深切体会“仁义礼智信”是做人之本,更是成事之根,让学生认识到儒学与其生活和职业的关系。
  (五)改变儒学授课模式
  民办高校的学生分数低、底子薄,上课如果一味灌输难以打动人心。改变授课模式并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儒学的知识,进行儒学教育,目的不在于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而在于将儒学当中蕴含的智慧分享给学生,最终目的是感染学生。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重新认识儒家文化的真正价值并正确的传承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尤其是在高校进行儒家文化的学习,对于处于过渡阶段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民办高校的国学教育尤其是儒学教育应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注重培养完整的“人”,而不要仅仅将儒家思想和主张当成知识和口号。
  参考文献
  [1]傅佩荣.儒家哲学新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杨国华.论语人生[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课题项目:青岛黄海学院2015年度校内课题——《民办高校国学文化育人的实践与研究》。
  (编辑:陈岑)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语文现代散文板块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部分,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需要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学习现代散文的表现方法,丝丝入扣,让知识的产生与学生的成长轨迹相吻合。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代散文;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代散文是五四运动以来文化复兴背景下涌现的一种采用“新文体”、注重散文弹性、密度和质料的文学体裁,高中语文新课标中收录了大约30篇现代
【摘要】“国学热”兴起以来,不少区域要求教师将“国学经典教育”引进课堂、纳入教学安排,要求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熏陶、培养学生的性格和品质。然而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因为繁复的常规教学工作任务,在教学中往往很难落实国学经典教学任务,笔者结合班主任工作,以“读·悟”法为指导,开展了别开生面的国学经典教育局面,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  【关键词】国学经典教育;班主任工作;“读·悟”法  【中图分类号】G624
【摘要】用时空坐标来架构回忆性散文的解读框架是散文教学中一个很好的尝试。本文以《忆白石老人》教学设计为例,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关键词】教学设计;《忆白石老人》;回忆性散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时空,时间与空间的简略集合名词,而“坐标”则将同为抽象概念的“时间”“空间”的交叉点确定,为人们寻找自我存在意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因此,用时空坐标来架构回忆性散文的解读框架是
【摘要】《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结合我在教学《一路花香》过程中的感受,浅述了在读的过程中,以读为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词、句用心品读文本,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1.初读课文,整体感悟。2. 抓关键词、句进行感悟、体验。3.精品细读,升华情感。  【关键词】感悟;体验 ;关键词;品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一种常规性的学习活动和教学模式。本文将对合作学习的内涵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当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构建合作学习小组、选择合作学习内容、采用多元合作学习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合作意识的养成。  【关键词】初中语文;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
【摘要】高中语文对于文本的解读要求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创新文本解读的思路更是难能可贵。文章以《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为例,从文本的几组矛盾为入口解读文本,达到了创新课堂教学的思路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本解读;矛盾;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前,文中几处矛盾引起笔者的注意,是否可以不按部就班地通过贾府的设施、地位、人物的出场方式等来鉴赏,而把文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继承我国语文的优良传统文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具有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阅读,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验。  【关键词】阅读;整合;基点;时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学会阅读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课标》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那么,如何在
【摘要】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应该回到生活中,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实践的社会大课堂中,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输快的氛围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促使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因而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案例背景】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
【摘要】“三”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间,与人事物就那么有缘,的确满眼皆是,处处可见,但它只是水浒全传这条巨龙的一鳞半爪,只是这座冰山的一石一角。望古典小说艺术爱好者,不妨也对施耐庵的“三”之艺术好好地琢磨,也更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关键词】施耐庵;“三”之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话说“三”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间,与人事物就那么有缘,的确满眼皆是,处处可见,熠
【摘要】作为一名实验教师,只有蹲下身子欣赏学生,静下心来更新观念,才能与学生一起成长,和新课程一同进步!  【关键词】兴趣;潜能;“信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为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积累和写话的要求,激发低年级学生积累和写话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冀教版语文教材设计了一个独特的栏目——“我的小本本”。“我有一个小本本,在里面写我想说的话,抄我喜欢的词语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