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走势刍议

来源 :国际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e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和作为世界工厂雏形的显现,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愈来愈大(在中国许多周边国家已经成为硬通货),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受到更大的关注。最近,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缺乏新增长点的形势下,日本、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纷纷建议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如何应对国际社会的呼吁成为目前中国金融、经济界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从汇率影响因素、汇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关于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个人见解:
  
  一、影响汇率的主要因素
  
  汇率是两个国家之间货币的比较价值,最终取决于国家实力的比较,也受到供求关系和各自货币发行总量的影响,一般判断汇率走势考虑下一些因素:
  1、外汇储备。2002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达成2864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34.96%,随着中国贸易盈余日益增加,外汇储备还将持续上升,而全球经济霸主美国截止2002年3月却只有565亿美元,仅相当于中国的四分之一。中国的外汇储备不仅已接近全年的进口规模(10.5个月)且是短期债务的5.4倍多;
  2、贸易顺差(逆差)。2002年中国贸易总额达6207.9亿美元比上午增长21.8%,全年出口总额较上午增长22.3%至3255.7亿美元,全年进口总额较上年增长21.2%~2952.2亿美元,全年贸易顺差由上年的226亿美元扩大到303.5亿美元;
  3、国际资本流向。随着外商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2002年首次居世界首位。巨大的市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长期较快的经济增长、加入世贸、人民币汇率稳定以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使得2002年外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合同金额为8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达527.43亿美元,增长12.51,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4、产品竞争力。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廉,1998年以制造的名义工资水平衡量,美国是中国的近50倍,日本是中国的30倍,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是中国的4—5倍,由于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中国的劳动力优势相信在未来10年内仍会继续维持下去,中国制造技术水平虽不高,但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且价格便宜,能得到广大消费者接受。甚至国际上开始有种说法:中国开始生产的产品其它国家就不要生产了。此话虽然偏激,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 政治稳定程度。[911事件]后,西方大国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恐怖主义的恐吓,人们的安全感下降,同时由于中东和朝鲜问题的存在,主要经济体的前景均不明朗。中国虽然也面临通缩和就业的压力,但总体上保持了一技独秀的局面,政局稳定,国内外均没有明显的威胁。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明显感到中国汇率具有潜在的升值压力,中国经济若保持持续增长(中国近20年经济增长平均每年达8%),货币升值将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时间和升幅的问题。换一个角度看,如果人民币是自由兑换货币,其汇率早就升值了。
  
  二、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 正面影响:
  1、 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出口是否具有竞争力,最关键的是产业结构和技术含量,某些产品出口足加快了,但并不代表整个行业都具务了明显的竞争优势,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玩具、纺织品等),2002年加工贸易就占了中国商品出口的55.25%以上,这部分所谓的出口,其实也就是中国人赚取了一点加工费,最终产品定价及利润瓜分和中国无关。目前,中国正处在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型的艰难时期,由于中国的产品缺乏核心技术,转型成本将会是高昂的,可能会花很长时间。若人民币升值,进口价格下跌,会降低设备、技术引进和产业升级的成本,缩短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周期。同时,由于失去汇率降低产生的竞争优势迫使这些产业主动调整结构,加大科研投入,从而促成中国产业结构调整。
  2、有利于中国整体购买力的提高,能够以较少的成本获取中国短缺的资源和技术。人民币汇率上升,相对进口产品的购买力必然增强。以中国石化为例,如果人民币升值百分之五,中国石化计划于2003年进口的石油,以目前价格计算,成本将减少一亿美元。强势人民币必然会减低燃油等资源和技术的进口成本,增强这些行业的竞争力。
  3、有利于国内资源的保护,提高远期竞争力。中国前20年经济转型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大量小作坊的存在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若计算环境和社会成本,很可能足得不偿失的。从国际收支整体状况来看,顺差逆差都属于国际收支的失衡,当顺差来自于大量实际资源的输出时,会制约一国的长期发展。若汇率上升,会减经和缓解对国内资源性产品的过度依赖和开发,有利环境保护和未来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有利于海外公司的投资报酬,远期有利于吸引外资。目前存在一种误解,认为人民币升值会造成海外对华投资的成本增加,从而减少对中国的投资,使国内投资环境恶化。举例来说:外商来华投资1美元,原本他可折换8.2元人民币,升值后只能换8元人民币,所以得出结论外商可能不愿投资。这种观点有一这的误解,首先投资环境的恶化汇率只是次要因素,关键因素要看该国的政治经济是否稳定安全,以及市场规模及优惠政策;其次投资成本虽然增加了,但利润也相应增加了,足以抵消成本的增长幅度。仍以上例为题,汇率1:8,2时,投8.2元人民币的项目需1美元,汇率上升为1:8时,投8.2元人民币的项目就需1.025美元,成本率上升了2,5%,但当8.2元人民币的项目创造了1元人民币利润后,折回美元利润率也上升了,按原1:8.2汇率利润是0.122美元,现1:8汇率利润则是0.125美元,利润率也上升了2.5%,可见汇率的变动对吸引外资影响不大,而且对于目前在中国投资的企业再投资的可能性加大。
  5、有利于外债变相贬值,减轻还债压力。以中国东方航空为例,若汇率上升5%,会令该公司欠日本借贷人的债务减少226亿人民币。中国政府目前也处在债务偿付高峰期,如此时汇率上升,有利于缓解政府的偿债压力。
  6、有利有国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币升值,中国人手中持有的钞票和资产就更值钱了,其购买进口商品的能力提高了,出国旅游时手中的人民币可换更多外汇用于消费。中国家庭的平均收入也将会增加。
  (二) 负面影响
  1、 不利于短期出口,尤其足中国具有优势的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中国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产品上,如玩具、纺织品等,其中加工贸易了占了很大比重,实际上是廉价资源和过剩劳动力的出口。若汇率上升,会造成出口价格上涨,国际竞争力将下降。当然这还要看上调的幅度有多大,若像日本迫于美国压力那样,在不到10年的时间升值近5倍,当然会丧失目前拥有的比较优势。若人民币只是相对升值,扩大汇率的浮动幅度,应不会对出口产生巨大压力。
  2、进口产品冲击国内市场,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人民币汇率上升,事必造成进口产品价格下降,进口产品会冲击部分国内产品市场。从国内总供给总需求来看,假设以总供给总需求的总量不变为前提,当汇率上升,内部需求会压缩外部需求、外部供给会压缩内部供给。其实中国加入WTO后,民族工业就已经面临了同样的问题,汇率的相对升值将加速这种紧迫感和竞争来临的时间。当然,若因汇率上升带动国内总供给总需求在存量上和流量上的同时递增,会相应抵消人民币升值对部分民族工业的冲击。但是,若因汇率上升造成国内总供给总需求在存量上和流量上的同时递减,将势必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进而影响中国整体经济增长。
  3、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成本增加,不利于短期吸外商投资。由于汇率上升,更可能的结果足短期内投机资本大于投资资本的流动。近年来由于人民币的升值的压力一直存在,许多国外投机资金早巳看中人民币升值潜力而借机涌入,造成中国大陆外汇储备不正常的快速上升。
  4、不利于国内就业,短期产生部分结构性失业。中国经济正处在痛苦的转型期。民间估计失业率高达15%,若汇率大幅上升有可能造成国内订单的大幅下降,对国内就业市场产生冲击。据测算到2020年劳动力供给预测值为7.75亿,占总人口预测值14.88亿人的52.13%,未来20年中国社会就业压力的三大来源:
  (1)现有1.1亿国企职工和3600万城镇集体企业职工,随改革深化,至少需剥离富裕人员20%,约3000万人; (2)现有3.3亿农村劳动力,有1‘5亿剩余劳动力千方百计寻求机会向城镇边转移;(3)按每年平均新增劳动力资源12007]人计算,到2020年全国将新增劳动力2.4亿人。仅此三项,平均每年需要创造2100万个就业机会。这些数据说明了一个问题:中国由于人口多,劳动力过剩,供大于求是个存在已久的问题,汇率升值,可能会加速这种冲击。
  5、贫富差距扩大,加深社会矛盾。改革开放后,市场得以解放,社会财富进行了重新分配,贫富悬殊拉大了,汇率升值可能更进一步拉大这种差距,加深社会矛盾。
  
  三、笔者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看法。
  
  1、人民币升值足中国国力增长的自然体现,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人民币升值趋势是明显的。从经济学的原理看,长时间的不平衡(贸易和资本流动)也是不合理的,大量的贸易顺差味着中国资源被他国长期占用。当年1994年中央果断做出汇率从1:3.8调整到1:8.4的水平就是对当时中国实际经济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的正确决策,是符合当时的人民币实际购买力的,该措施的实施,带动了中国近1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而今天中国应重新评估汇率水平,保持长期的发展能力。最近某些舆论(尤其足网上)认为,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完全出于敌意,志在牵制中国经济,转嫁社会矛盾;而美国更是因担心中国强大,想借此削弱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努力。当然,这些顾虑在某种程度上是存在的,但也决不能因噎废食,而必须从中国的根本经济和政治利益出发,并结合实际的经济规律考虑。
  2、考虑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的感受,争取多赢的局面。博弈论中的一个定理:绑起手,能够让你得到更多。而美日等国家虽然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更是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们的决策必须也应该考虑他们的商业利益。美、日、欧之所以提出促使人民币升值,也是从中国经济长期增长和世界经济整体格局情况下提出的。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是全球一体化,中国能否自己一个国家保持经济增长独强,而任由美、日经济衰落?世界经济是建立在相互依存基础上的,中国的出口总额中,美日所占的比重一想便知。所以,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必然强调美、日经济的带动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应重新思考世界各国的分工形态,以建立更具实质意义上的贸易安排。从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来看,以前可以说是内部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外部得益于靠大量廉价劳动力创造的出口产品比较优势,那末今后必然要靠自身的产业升级和美、日市场的发展对中国在供给需求市场存量上的根本改变。
  3、人民币升值已经足实际情况,目前问题是升值幅度不足。纵观国内的外币公开交易市场、外汇黑市和香港的外币兑换市场,人民币都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足黑市上升幅度更高。中国市场经济改 革的实践证明,价格的双轨制对经济的伤害比较大,尽早使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大势所趋。考虑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要求,一定的升值对于自由兑换后的人民币币值稳定有很大好处,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在监管的同时,逐步使汇率反映它实际的经济价值,这样才能平稳的过渡到自由兑换状态。
  4、升值有利于提高中国对世界资源的控制程度,符合大国发展的必然规律,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资源效益非常重要,一个国家是否能长远发展,就要看它对世界资源的占有程度。如美国采取强美元政策时,发钞票去购买别国资源,从而使本国资源得以保护。中国的初期发展以大量消耗资源和劳动力为代价得到今天的外汇储备,若美元大幅贬值我们岂不是用资源换来废纸。中国今后若采取强势货币政策,参与到国际资源的分配中来,借他国资源、技术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又何乐而不为呢?大国货币越强对世:界资源的支配力会越有力。同时发货币即足以负债换资源,只要大家都认可人民币的信用,人民币越坚挺,中国对全球资源的分享能力也越强,这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持续发展是有很大好处的。
  5、从以上分析可以明确感觉人民币的升值趋势,目前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减轻由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应对升值应考虑的措施:
  
  1、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从经济学的原理看,就是从扩大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角度考虑减少汇率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汇率上升在总需求不变情况下,外部供给会挤压内部供给;在总供给不变情况下,内部需求会挤压外部需求。而如果总需求不断上升,目前的供给不仅不会过剩,而且还可能不足,那么人民币上升带来的出口下降的问题会消除于无形之中。因此,必须坚持发展的原则,不断促进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汇率压力。
  2、加强技术开发,提高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依靠汇率上升带来引进核心技术、资源和设备成本降低的契机,政府和民间组织必须共同协作、加大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增加中国制造产品的竞争力,并逐步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摆脱海外对技术的垄断,从根源上提高产品竞争力。
  3、利用中国市场的内生性抵消出口减少带来的就业压力。从总需求角度讲,完全依赖外部需求足不现实的,必须扩张内生的需求量,才可抵消因汇率上升而造成的外部需求减少。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有扩大内生需求的空间,如通过国家上大项目的投资,来创造就业拉动需求,以缓解汇率上升对就业的影响。中国可以考虑在西部大开发中,增加部分交通设施和能源设施投资,并采用国际招商的办法解决资金瓶颈,从而扩展中国的内需。
  4、调整区域经济安排。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会,实现工业布局的合理调整。以西部的低人力成本继续扩大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将低附加值的产业从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向西部地区转移,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的下降抵消因汇率上升带来的出口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而东部则实现产业升级进入技术密集型产业。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过剩的劳动力分布更合理,让经济发展再次带动人口大迁徙,使资源和经济发展不匹配的现象得以缓解。这一举动不可能再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推进,这需要中西部省份出台更加实用和灵活的招商政策,更需要中西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核心足让国内的民间资本自发的考虑自己产业的升级和原有产业的迁徙。
  5、不断开放公开市场交易的幅度,使汇率逐步与市场接轨。汇率足很复杂的比较结果,让国家任何一个部门管理都非常困难, 逐步的市场化是唯一的选择,但由于中国银行体系相对比较脆弱,应对国际资本冲击的能力不足,现实的选择是放宽目前的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幅度,使汇率逐步贴近市场。更积极的做法可利用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试验一定比例人民币的交易,开放香港部分中资和部分大银行人民币存款和贷款业务,逐步使人民币市场化。
其他文献
一、现行“免、抵、退”税政策复杂、可操作性不足  (—)使进料加工复出口业务复杂化  生产企业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减免税进口料、件加工复出口的,对其进口料件要先根据海关核准《进料加工登记手册》填具“进料加工贸易申请表“,报经主管其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同意盖章后,再将此申请表报送主管其征税的税务机关,并准许其在计征加工成品的增值税时对这部分进口料、件按规定征税税率计算税额予以抵扣。货物出口后,主管退税的
期刊
党的十六大制定了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同实施西部大开发,作为促进国民经济东西互动的两个轮子,以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战略决策。这刘重振辽宁老工业基地雄风,具有划时代的特别意义。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必将给辽宁外经贸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发展辽宁外经贸,首先在于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将老工业基地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并在国际市场上作强作大。 “人才资源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第一资源”,如何快速培养一批外经
期刊
80年代中期以来,信息技术、跨国公司的大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性演进,推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的互相依存进一步强化。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引发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反思金融深化理论,使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在全球化背景下迎接挑战,健康发展。    一、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后金融深化理论面临的挑战    进入90年代,一些实施金融深化的
期刊
辽宁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已形成趋势和潮流,中国企业也不例外。广东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全国起了表率作用,辽宁省也应更快的融入全球经济链条中去。加入WTO后,将在更高的层次上推进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贸合作,在开放本地市场同时,也享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放市场带来的好处,使得资源的流动和配置在超越国界的范围内进
期刊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产权已渗透到国际贸易的每一个环节中,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领域迅速发展,知识产权贸易额大幅度上升。  实际上商品出口、国际投资等商业活动都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产权的拥有、维持、利用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运作模式和途径,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谁拥有了专利或名牌商标,谁
期刊
一、欧盟普惠制的产生与发展 二十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贸发会议要求发达国家在非对等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制成品和半成品实行优惠待遇,此即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 。普通优惠制 (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的基本内容是: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发达国家的商品,尤其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互惠的优惠关税待遇,这是
期刊
信用证支付方式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在银行和金融机构参与国际贸易结算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信用证是银行根据申请人(进口商)的要求,向受益人(出口商)开立的一种有条件的书面付款保证,即开证行保证在收到受益人交付全部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的条件下,向受益人或其指定人履行付款的责任。因此,信用证结算是依据银行信用进的。 一,信用证的特点  (一)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即由开证行出面对出口商承担付款责
期刊
一、经济刺激的涵义及意义分析  1、外部成本内部化问题与经济刺激  按照传统福利经济学的观点,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于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是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包括正、负两方面影响,正面的影响也称外部经济性,负面的影响也称外部不经济性。解决外部不经济性的方法之一是使其内部化。详言之,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费用,进入它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由它们自己承担或“内部消化”
期刊
2001年11月11日我国正式签署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议定书,这标志着我国在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对自身面对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探讨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对于近几年蓬勃发展的中国物流产业来说,成长之路才刚刚起步,在资金、管理、人才、技术等多方面我们仍需要大量的投入,物流相关政策法规需要调整、增补,以适应WTO的有关规则与要求
期刊
Traveler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men have been wandering around-for pleasure,for prom or to satisfy their curiosity.When the only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were horses,cameb,and small boats,travelers w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