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库斯夫妇谈婚姻与子女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iwu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曼太太的小儿子马库斯和他的妻子萨比娜都是师范学院毕业,马库斯的专业是特殊教育,萨比娜学幼儿教育。萨比娜在社区的一所幼儿园当园长。他们和我专业相近、年龄相仿,也挺聊得来,很快成了朋友。到了周末或节假日,他们经常请我上楼坐坐,吃吃饭,聊聊天。混得熟了,也就随便了,什么都说。我问马库斯:“你是怎么把萨比娜搞到手的?”马库斯一笑说:“是这样: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萨比娜的数学总是跟不上,我就帮她补课。一来二去,她对我萌生感激之情——”萨比娜打断道:“他胡说!那时他自己的婚姻出了问题,天天一副焦虑的样子。我是怕他的坏情绪影响了学习,才去找他谈,让他别犯傻。一来二去他就——”我说:“他不但有了好情绪,也有了新情人!马库斯是傻人自有傻福气!”我们一同大笑起来。
  我问萨比娜,她与马库斯相爱和结婚,有没有想过和丈夫与前妻的女儿安娜相处是否会有困难?萨比娜感慨万千地说,困难比想像的要多。比如,在平日对待安娜和对亲生女儿的方式和在批评的尺度上,都要非常慎重,那不仅关系到安娜的感觉,也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和谐。萨比娜叹了口气说:“说说容易做着难!安娜是个个性很强的孩子,又到了这个逆反心理很强的年龄阶段。我们目前处得不错。可今后问题会很多!我们肯定会有矛盾,只能去面对了。”
  马库斯说,有人估计德国2/3的婚姻破裂,也许有点夸张,但离婚确实很普遍。他兄弟姐妹4个家中,曾出现过离异现象的占百分之百,但他家的情况在德国也许不是很有代表性。我说,中国的离婚率也在上升,对于不成功的婚姻,离婚不是坏事,但对子女也许有很大伤害。马库斯同意此事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负面影响。在他工作时接触到的“问题青少年”中,有不少都有父母离异的家庭背景。但他认为,父母离异并不成为儿童问题的必然因素,关键还在于父母处理自身问题过程中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和教育方式。他谈了三点:第一,如果他和安娜的母亲不离婚,那个不和睦的家庭中只会有吵架声,而没有欢笑声,也许对安娜的成长更不利;第二,如果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完好家庭中的儿童和青少年同样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和道德问题;第三,家庭的破裂不是好事,但家长和子女必须面对现实,尽快使自己重新开始。如果处理得好,孩子的经历会是一次思想和情感的锻炼,对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独立地迎接各种挑战也许会有好处。


  我问,怎么样才算“处理得好”呢?马库斯和萨比娜一致认为,父亲应在孩子能理解的时候,把自己离异的原因、当时真实的情况、自己对孩子的态度都告诉孩子,不欺骗他们,并给他们留出思考、判断和选择的空间,而不是要求孩子接受自己的看法。
  我说,肯定会有一些家长会对孩子说离异另一方的坏话。就说你们两个都是教育专家,你们能保证自己将来告诉安娜的都是客观的、真实的情况吗?马库斯不置可否,哈哈一笑。萨比娜接话说,在她工作的两所幼儿园里,大部分孩子来自单亲家庭,其中一半孩子的父母离异,另一半是分裂的未婚同居家庭。但家长们的不同态度确实对幼儿的成长影响显著。大部分孩子的家长是理智的,孩子身心健康没有问题。而有少数家长心怀仇恨、脾气暴躁,或只顾自己享乐而忽视孩子,他们的孩子更容易表现出心理障碍。
  我问,幼儿园大部分孩子来自单亲家庭,这反映德国的离婚率么?萨比娜告诉我,首先,这两所幼儿园的孩子来自特定社区,一个地区居民有时更多地反映某个社会阶层,不一定有普遍代表性。再有,许多中产阶级家庭中,母亲生孩子后会留在家里,在儿童学前几年专门教养子女。因此,有许多德国孩子不上幼儿园,或仅在特定的短时期内上幼儿园。单亲家庭中,大人要工作,孩子只能放在幼儿园里。我又问,未婚家庭的子女在社会上和伙伴中会受到歧视么?回答是否定的。在德国,同居的家庭是非常普遍的。马库斯说到姐姐莉莎和阿尔泊特,他们的女儿同时使用父姓和母姓,在家里和学校里并不感到和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我不太明白,莉莎他们为什么不结婚?马库斯说,他也不知道,但这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的生活方式。这些人认为,虽然没有那一纸婚约,但他们并不感到和已正式结了婚的夫妻有什么区别。说句玩笑话,就是分手方便,因为没有人能在结婚时保证自己的婚姻一辈子不出问题,这种“保证”只能来自双方在生活中的共同努力,如果有一天要分手,即使结了婚不是也要办离婚么?
  话题又转回萨比娜当继母。萨比娜说,最重要的是理解孩子,充分认可孩子的生母在其心中的位置,自己作为朋友去关心和帮助孩子。作为幼儿教师和母亲,她的体会是,不论是对自己亲生的女儿、非亲生的女儿,还是在幼儿园的孩子,只要真心去爱和关心他们,做你该做的事,问心无愧就是了。
  无论在德国还是在中国,为人父母都讲要做得“问心无愧”,这不是同样的道理么?■
其他文献
作为朱智贤先生的弟子,林崇德教授依旧记得当年朱智贤先生的教诲:在儿童心理学领域,我们国家的东西基本是抄国外的,从方法到结论,基本上没有自己的东西。何年何月才能有我们自己的东西,用我们自己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儿童教育工作?老先生们的忧虑促使着他们带领着他们的学生们为这一目标而努力。  林崇德教授首先介绍了我国的心理学界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展的一场理论讨论。他说,那次讨论了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问题:是
期刊
推理游戏是一种益智游戏,它能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两项能力是从事学习活动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我儿子3岁半的时候,我和他一起玩了几个推理游戏,孩子果然很感兴趣。于是,我就想把这些游戏题目介绍给有兴趣的家长朋友。  做题以前,家长可先告诉孩子,仔细观察每一序列的规律,然后根据规律看空缺处应填上什么图形(或数字、文字)。刚开始做游戏时,家长可稍加提示,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
期刊
孩子入学后,大概家长比较关心的是孩子的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经常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喝水了吗?”“学校的饭好吃吗?”“老师留的什么作业?”而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状况,很少有人会问孩子:今天在学校高不高兴?和老师和同伴在一起愉快吗?他们喜欢你吗?其实这些都是孩子适应新环境的关键问题。  孩子的行为往往会受到情绪、心境的影响,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心境不佳,则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和交往能力的发展。这是因为每个孩
期刊
我们在不断地探讨如何使家庭生活更美满,如何使我们的孩子健康地成长和更加全面的发展。为此,我们需要首先分析我们的家庭生活现况如何,有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那些问题。我们在这里介绍一种评价爱情的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夫妻关系无疑是决定家庭生活是否美满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如何评价我们每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呢?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伯特·斯坦伯格提出了一个爱情三因素理论。根据这一假说,夫妻或爱人之间
期刊
丢了就没有了  记得小时候我只丢过一件东西,那是母亲给我做的花手帕。为这事,我着实伤心了好一阵子。但打那以后我再也没有丢过任何东西。  那时,我们家中姐妹四个,母亲没有钱给我们买玩具,只有逢年过节时,才偶尔为我们每人做一件玩具或饰物。在我刚上学那年春节,母亲买了一块花布,从中间分成四份,为我们四姐妹每人做了一个花手帕。那是我拥有的第一块手帕,我拿着它爱不释手。白天和姐姐们一起叠老鼠,晚上放在被窝里
期刊
有一天,我和一位同事在聊女儿小时候的一件事。正专心看动画片的女儿突然静下来,呆呆地看着我,还没有听完,就跑过去用脚狠狠地踢了几下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父亲。爸爸莫名其妙,坐在一旁的同事也不知所措,旋即,女儿就一头趴在床上哭了起来。  我慢慢地明白过来。刚才我犯了一个错误,不该当着女儿的面讲一些过去发生过的事。原来,女儿出生时,我由于大出血,不得不在医院多住几天。由于打消炎药,就没敢让女儿吃自己的奶。没
期刊
做一个自信的爸爸    在五六十年代,父亲们总是远远地关注着自己的孩子。他们努力工作,支撑家庭,但感到不如妻子会照顾孩子。于是他们通常与孩子比较疏远,甚至不知如何亲近自己的孩子。虽然现在陪产、照顾孩子、给孩子喂奶等等,已经成为做父亲的时尚,但这仍然是一种次要的角色,并不是为人父的全部内涵。  父亲是把健康的活力和阳刚之气带给家庭的人。母亲在照顾孩子时非常需要有帮手,但她既不需要凶神,也不需要懦夫,
期刊
文中的这位母亲在开始读高中的时候,成绩不尽如人意,被“远远地抛在了20名之后”,于是因为被隔离在学校的“主流圈”之外而油然生出“挫败感和失落感”。但这时,在她的学习生活里,却意外地发生了一个错误:本该是75分的物理成绩被老师写成了95分!  这个错误生出了美丽的结局,主人公不想让这个错误伤害到自己的“虚荣心”。为了守住这个秘密,她“戒掉了散漫的坏习气”,让自己的学习成绩“稳稳地坐上了班级第一名的交
期刊
工作繁忙,久没亲近儿子,趁星期天携儿外出,让妻轻松一下,也补偿一下对儿子的父爱。  早8点,公园门已开,游客寥寥无几。放下儿子擦把汗,儿子却已摆动小腿,跑向游戏场的儿童玩具火车。火车上有六七个五颜六色的小座,无乘客,绕着圈空跑,且发出呜呜的叫声。儿子迈腿就要往上爬,见状我忙把儿子扶上司机座。老板启动机关,火车鸣叫着驶动,儿子反而有些怕了,紧拉我的衣袖不放。我一再鼓励儿子大胆往前走,见儿子在拐弯处由
期刊
1995年3月8日(17个月整)    同在梦中笑  晚上临睡前,小通通一个人在床上玩。他用手作枪的手势,对着自己“叭”地一枪,然后闭上眼睛向前扑倒,装作被枪打中倒下的样子。以前爸爸常和他这样玩,没想到这会儿爸爸虽然没有和他玩,他的记忆和想像竟然这么好,全套动作都模仿出来了,当然还有自己的创新——他在自己对着自己打。  现在通通和他爸爸都睡着了,不知通通是在做什么梦,梦中他笑得很开心。巧得是没过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