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强作文基础训练,必须从最基本的做起,初步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说、写一句话
说、写一句话是指导小学生说话和作文的最基本的训练形式和方法。如何指导学生说、写一句话呢?
(一)从一句话的内容上指导。
一句话是人们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的目的。如,小学作文中看图回答问题,第一幅图是两个小学生在马路边踢球,文章提示“两个孩子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就是让我们教学生学会认识事物。先认识是两个孩子在马路边,后认识他们是在踢球,合起来是“两个孩子在马路边踢球”。第二幅图虽然说的还是球,但说明的是一个小学生到马路边拾球,有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过来,拾球的小学生摔倒在车前。说的事虽然没有变,可是说话的目的和意义变化了。通过分析,学生知道,每说、写一句完整的话,都要先认识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物,什么景,然后按照自己的态度和说话目的,去说、写出一句完整的话。如,我们拿出一本书,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就能从各自对这本书认识后的不同态度和说话目的,说出:“这是谁的一本书?”“这是张老师的一本书。”“这本书真好啊。”我们过去只按照认识事物、说话目的去教学生造句、说话、写话,以致造成学生不知道怎样说、写才能算是一句完整的话,所以我们要从一句话的内容上去指导。
(二)从一句话的句型上去指导。
人们为了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认识后的不同思想、不同感情、不同态度,采用了不同的句型。如为了提出要求或发布命令,就用祈使句;如对人、事、物、景表示情感就用感叹句;对某事物不认识、不理解的就用疑问句;对某事物回答或诉说就用陈述句。我们在指导学生说、写一句话时,就可以运用这些句型,指导学生,使学生将来能够根据自己对客观事物认识后的不同情感、态度选用不同的句型去说话、写话。指导方法可以从书上找例句,分析用法,让学生认识、仿说、仿写。如,让学生面对一盆花说、写一句各种句型的话。学生就能说出:“这盆花是谁的?”“这盆花是王老师的。”“这盆花真美啊!”“王老师,把这盆花送给我吧!”如果没有从句型上指导,学生说话作文时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会影响到说话写话的效果。
(三)从一句话的句式上去指导。
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后,不仅用不同句型表达不同思想、情感、态度,而且还根据自己的说话目的采用不同的句式。如,为了说明事物的因果,采用因果句式;语意需要转折,就用转折句式;为了使句子的意思在程度上层层深入,就用递进句式。我们过去在指导学生说话时,没有根据学生说话的目的去说、写,指导不当,学生不会用恰当的句式去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我们要凭教材上有关因果、转折、递进、连续、并列、主从、总分等句式,指导学生,使学生认识各种句式是怎样与自己的说话目的相一致,从而把一句话说、写得准确、具体、生动。
(四)从一句话的中心词上指导。
在课本中可以学到把句子补充完整的本领。如,()是个诚实的孩子,在括号中加上人名就完整了;又如,()和()是学习工具,在括号中加上“笔”和“纸”就可以了。我们可以从这个训练形式上让学生用中心词去说、去写。如,用“高兴”一词,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对该词的理解和说话目的,说出:“小红今天很高兴”、“我今天得了奖,高兴得手舞足蹈”。前一句话说谁高兴,后一句说高兴的原因和样子。经过这样指导,使学生进一步牢记一个句子必须有两部分,缺一不可,为后面进一步理解、掌握围绕段的中心句、篇的中心段和全文的中心思想,去选材、组织和谋篇,为作文从内容上奠定基础。
总之,指导学生说、写一句话,要把句的结构内容、句式、句型等有关知识,采用例子分析的方式逐步渗透,让学生理解、掌握。
二、看图说话
看图说话是对学生观察、思维、说话等能力的综合训练,是进行书面作文的初步训练。图画是教材内容的形象表现,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能使他们借助生动的形象,引起丰富的联想,从而认识事物,形成概念,发展语言。
(一)激发兴趣,引导观察,启发思维。
在看图说话中,看是说的基础,要让学生说好,就得先让学生看好。遵照由易到难的原则,首先应在指导学生看图上下功夫,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低年级学生看图,起初往往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他们被图画上的某个形象一下子吸引住以后,就会只顾一点而不管其余,有时也会因为图上没有引起他们兴趣的形象,就东看一眼,西看一眼,马马虎虎结束了观察。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每次看图前,都要根据图的内容设计一段启发性的“前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去观察图像,看个究竟。
连续性的图画是描绘一件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把所有的图从头到尾观察一遍,弄懂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然后再针对每幅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弄清画面上事物、环境、人物之间的内部联系,由表及里地逐步掌握图画的主题;还要根据图画本身静止的、无声的、片段的特点,启发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通过细致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合理地想象当时人物的内心活动:他们可能在说什么?可能在想什么?以此来充实画面内容,让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变得栩栩如生。
(二)动口动脑,仔细推敲,反复练习。
看图说话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不仅内容要讲得正确,而且语言也应表达正确。只有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言训练,他們的语言表达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在引导学生仔细全面看图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口头语言,有条理地把图意表达出来。在教学中,一般应采用先分述后总述的方法进行,让学生根据每幅图的基本内容,加以想象,比较具体地说清每幅图的内容。然后,抓住图与图之间的过渡,提出承上启下的问题,最后要求学生看图连贯说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来。
在说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一要语言完整;二要条理清楚;三要用词恰当。尽量运用自己已经学过的词语,对说的好的学生及时予以肯定,对说话中的语病,要及时纠正;发现有不连贯的地方,要帮助补充。总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口语训练,这样就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说、写一句话
说、写一句话是指导小学生说话和作文的最基本的训练形式和方法。如何指导学生说、写一句话呢?
(一)从一句话的内容上指导。
一句话是人们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的目的。如,小学作文中看图回答问题,第一幅图是两个小学生在马路边踢球,文章提示“两个孩子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就是让我们教学生学会认识事物。先认识是两个孩子在马路边,后认识他们是在踢球,合起来是“两个孩子在马路边踢球”。第二幅图虽然说的还是球,但说明的是一个小学生到马路边拾球,有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过来,拾球的小学生摔倒在车前。说的事虽然没有变,可是说话的目的和意义变化了。通过分析,学生知道,每说、写一句完整的话,都要先认识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物,什么景,然后按照自己的态度和说话目的,去说、写出一句完整的话。如,我们拿出一本书,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就能从各自对这本书认识后的不同态度和说话目的,说出:“这是谁的一本书?”“这是张老师的一本书。”“这本书真好啊。”我们过去只按照认识事物、说话目的去教学生造句、说话、写话,以致造成学生不知道怎样说、写才能算是一句完整的话,所以我们要从一句话的内容上去指导。
(二)从一句话的句型上去指导。
人们为了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认识后的不同思想、不同感情、不同态度,采用了不同的句型。如为了提出要求或发布命令,就用祈使句;如对人、事、物、景表示情感就用感叹句;对某事物不认识、不理解的就用疑问句;对某事物回答或诉说就用陈述句。我们在指导学生说、写一句话时,就可以运用这些句型,指导学生,使学生将来能够根据自己对客观事物认识后的不同情感、态度选用不同的句型去说话、写话。指导方法可以从书上找例句,分析用法,让学生认识、仿说、仿写。如,让学生面对一盆花说、写一句各种句型的话。学生就能说出:“这盆花是谁的?”“这盆花是王老师的。”“这盆花真美啊!”“王老师,把这盆花送给我吧!”如果没有从句型上指导,学生说话作文时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会影响到说话写话的效果。
(三)从一句话的句式上去指导。
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后,不仅用不同句型表达不同思想、情感、态度,而且还根据自己的说话目的采用不同的句式。如,为了说明事物的因果,采用因果句式;语意需要转折,就用转折句式;为了使句子的意思在程度上层层深入,就用递进句式。我们过去在指导学生说话时,没有根据学生说话的目的去说、写,指导不当,学生不会用恰当的句式去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我们要凭教材上有关因果、转折、递进、连续、并列、主从、总分等句式,指导学生,使学生认识各种句式是怎样与自己的说话目的相一致,从而把一句话说、写得准确、具体、生动。
(四)从一句话的中心词上指导。
在课本中可以学到把句子补充完整的本领。如,()是个诚实的孩子,在括号中加上人名就完整了;又如,()和()是学习工具,在括号中加上“笔”和“纸”就可以了。我们可以从这个训练形式上让学生用中心词去说、去写。如,用“高兴”一词,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对该词的理解和说话目的,说出:“小红今天很高兴”、“我今天得了奖,高兴得手舞足蹈”。前一句话说谁高兴,后一句说高兴的原因和样子。经过这样指导,使学生进一步牢记一个句子必须有两部分,缺一不可,为后面进一步理解、掌握围绕段的中心句、篇的中心段和全文的中心思想,去选材、组织和谋篇,为作文从内容上奠定基础。
总之,指导学生说、写一句话,要把句的结构内容、句式、句型等有关知识,采用例子分析的方式逐步渗透,让学生理解、掌握。
二、看图说话
看图说话是对学生观察、思维、说话等能力的综合训练,是进行书面作文的初步训练。图画是教材内容的形象表现,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能使他们借助生动的形象,引起丰富的联想,从而认识事物,形成概念,发展语言。
(一)激发兴趣,引导观察,启发思维。
在看图说话中,看是说的基础,要让学生说好,就得先让学生看好。遵照由易到难的原则,首先应在指导学生看图上下功夫,教给学生看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低年级学生看图,起初往往是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他们被图画上的某个形象一下子吸引住以后,就会只顾一点而不管其余,有时也会因为图上没有引起他们兴趣的形象,就东看一眼,西看一眼,马马虎虎结束了观察。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每次看图前,都要根据图的内容设计一段启发性的“前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去观察图像,看个究竟。
连续性的图画是描绘一件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把所有的图从头到尾观察一遍,弄懂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然后再针对每幅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弄清画面上事物、环境、人物之间的内部联系,由表及里地逐步掌握图画的主题;还要根据图画本身静止的、无声的、片段的特点,启发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通过细致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合理地想象当时人物的内心活动:他们可能在说什么?可能在想什么?以此来充实画面内容,让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变得栩栩如生。
(二)动口动脑,仔细推敲,反复练习。
看图说话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不仅内容要讲得正确,而且语言也应表达正确。只有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言训练,他們的语言表达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在引导学生仔细全面看图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口头语言,有条理地把图意表达出来。在教学中,一般应采用先分述后总述的方法进行,让学生根据每幅图的基本内容,加以想象,比较具体地说清每幅图的内容。然后,抓住图与图之间的过渡,提出承上启下的问题,最后要求学生看图连贯说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来。
在说的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一要语言完整;二要条理清楚;三要用词恰当。尽量运用自己已经学过的词语,对说的好的学生及时予以肯定,对说话中的语病,要及时纠正;发现有不连贯的地方,要帮助补充。总之,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口语训练,这样就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