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每一个生命的成长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ing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儿童的视角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孩子轻松解读;在学校课程中深化拓展,加深体验;引导孩子观照自己的行为,在反思中成长;树立榜样,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儿童生活全域,构筑孩子的精神家园。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课程;同伴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1-00-03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要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小学校园不能是“记忆背诵、坐着学”的道德宣讲式的冷面教育,而是要走出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模式,带着温度,走进儿童生活全域,构筑孩子的精神家园。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才会走进儿童心灵,润泽每一个生命的成长。
  一、解读,立足儿童视角
  动画是孩子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每一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必须从儿童的视角诠释其内涵,让孩子乐于接纳。为此,学校精选了一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动画作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作品资源库,从儿童的视角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12集《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关键词》,70集《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集中华文化剧《亲心小伙伴》,50集《可可小爱童谣》,211集爱心公益剧《可可小爱》等,从儿童的视角将24字核心价值观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情景故事,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我们把这些动画依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主题进行分类,发布在学校教育资源平台上,与师生、家长共享。每周班会课上,师生根据教育主题点播动画,一周一个主题,逐步推进。孩子们通过看动画,谈感受,将动画场景与自己的生活见闻联系起来,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立体的认知。如孩子们从童谣动画《平凡岗位乐奉献 共享美好新生活》中了解了快递员的敬业乐业,由此联想到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各行各业劳动者,进而萌发了“为他点赞”的想法。他们从自己最熟悉的亲人入手,通过访问、亲历体验等方式感受他们的职业生活,之后通过自编童谣、演小品、讲故事、画漫画、做塑像,表达对劳动者的敬意。
  动画故事的解读与诠释,激活了儿童生活资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走近了儿童。
  二、体验,融入儿童课程
  课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将国家课程为根基,特色活动课程为特色的课程体系视为学生生命成长的沃土,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中体验、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学校鼓励各学科教师挖掘教材与儿童生活的共通点,通过设计话题、创设情境、组织活动、激发思辨,让每个孩子都身心愉悦地参与课堂活动,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切合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认知特点与审美情趣。倡导低年级孩子在趣味游戏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指导中年级孩子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不断内化道德认知,丰富道德体验;组织高年级孩子进行辩论活动,提升道德境界,实现价值引领。
  学校认真研究儿童特点,淡化说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凝结着中华文明的思想精髓。为此我们精心策划传统节日活动,使每个传统节日都成为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有力抓手。如在元宵节开展猜灯谜、做元宵、赏花灯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探究元宵文化,体验元宵习俗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同时,学校整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每月围绕一个价值观主题,开展全校性“主题教育月”活动。例如,三月主题是“生态文明”,学校开展“绿化美化校园”植树护绿活动、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绘画环保地图活动、我为环保献一策活动……让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自觉投入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之中。
  三、反思,观照儿童行为
  儿童的道德发展遵循“他律而后自律”“循序渐进”等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校通过重现儿童生活片段,让儿童直观审视自身行为,触动心弦,进而反思,经过体悟作出改进,成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学校提出“每天进步多一点”的行动目标,根据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阶段性“修炼内容”。如“清桌行动”倡导“人走桌净”的文明行为,德育处在周一“国旗下的讲话”中明确要求,班会课上班主任与孩子共同拟定行动准则,值日行政则每天巡视并通过校讯通及时反馈,表扬先进班级,引领孩子们的行为。红领巾电视台小记者则在课间用镜头记录各班的执行情况,剪辑良好行为片段在周五节目中播放。同学们从屏幕中看到他人的文明行为,联系自身行为,或振奋,或羞愧。深刻的情感体验源于真实的生活重现,孩子们因此历经一次直抵心灵的反思,自觉改正自己的不当言行。“吾日三省吾身”行动则是让孩子们每日反思的班级常态性活动。各班每天专门留出五分钟时间,让孩子们写一写、说一说自己的“一日感言”,内容或是反省自我的超越,或是赏识同伴的优点,或是感恩师长的帮助。在持之以恒的反思活动中,孩子们储蓄了积极的能量,生命得以拔节。
  四、仿效,源于儿童群体
  “从一个人价值观念的最初习得来看,肯定是从重要他人的行为模仿中习得的。”[1]同伴是儿童生命成长的重要他人。对于孩子,最好的榜样源于儿童群体,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信,能模仿,也可超越,发挥着模仿、领跑、心理支持的重要作用。基于此,学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儿童寻找身边最美的“重要他人”。
  “美德少年”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评选活动,评选包括“诚信之星、友善之星、文明之星、环保之星”等类别,并分为班、级、校三个等级。以“引领文明风尚”为标杆,鼓励学生通过自我观照,寻找自身的“最炫点”,积极申报参评。孩子们只要在某方面具有先进性,体现了一定社会道德规范或价值取向,并得到半数同学的认可,就能获得班级授予的荣誉称号。年级与学校则通过班级推荐、直播演讲等环节选出获奖者,并张榜公示,集会表彰。
  “美德少年”评选过程不仅传扬了好人好事,更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文化氛围。作为榜样的孩子在同伴中得到充分认可,不待扬鞭自奋蹄;暂时未能当选的孩子则从“美德少年”这些同伴身上看到自己成长的无限可能性,主动向榜样靠拢,从观察体验、情感认同走向自身的行为塑造。
  五、内化,回归儿童生活
  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任何价值观念的形成,都是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社会生活的实践才能最终固化。”[2]生活是儿童道德修炼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注重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回归儿童的全部生活——学校、家庭与社会生活,把校内体验延伸至校外,帮助孩子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为此,学校推荐家长阅读《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家教经典,倡导家长为孩子讲家史、定家规、树家风,建立良好家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校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走进博物馆、图书馆、少年宫等公共文化场所,给孩子更有意义的业余生活。在家长的支持下,孩子们利用节假日参与校外公益活动,在服务他人、回馈社会的过程中习得符合社会道德准则的行为,在行动中逐渐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走进了儿童的生活全域,孩子们在生活中坚持实践,不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从他律走向自律与自觉。
  参考文献:
  [1]石中英.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方法[J].人民教育,2014(19):30.
  [2]朱东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贯穿始终[J].中小学德育,2014(12):4.
  责任编辑 毛伟娜
其他文献
摘 要 指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须立足单元课题,综合梳理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关要求从而理清核心素养图谱,明确教学目标定位和导向;进而以核心素养为旨归,深度开发儿童生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参与,深度演绎儿童立场,并创设多元自主体验,尝试有效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创新教学策略。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
房永军很忙。他坚持在一线上课,领衔实施着多个课题研究,每天还要处置教育集团两个校区,以及学校互助发展群中多所学校的种种事务;稍有空闲,还得忙于思谋如何与长三角地区多所结盟名校更好地衔接,如何创新教育集团发展新途径,如何更快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等等问题。  尽管忙,但房永军觉得忙得充实、忙得有意义。他觉得,青春有梦,人生才更精采。青年人要圆梦,就应不辞辛苦地、孜孜以求地奔波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这位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各界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逐渐成为中小学校关注的热点。  如何评价学生的行为表现,促进其知行统一?如何突破品德课程传统纸笔测试的窠臼,用开放式考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使评价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希望这一组文章能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今天的教育是为明天培养人才。作为一所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名校,如何挖掘厚重的文化底蕴,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学校面临的重大问题。学校认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应当拥有坚实的专业水平和知识底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为此,学校以课堂、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为载体,努力培养具有底气、灵气、大气的现代小公民。  一、以快乐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底气  底气即坚实的专业和知识底
就像十个指头不是一般齐,每个班里总有一些孩子显得与众不同,就是所谓的“不合群”,而这些孩子往往会给班主任 “一刀切” 的管理造成很多麻烦,于是有的老师就会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他们。  据我观察,班里不合群的孩子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属于“自负型”,骄傲,瞧不上其他人,不屑于和其他人交往,独孤求败,曲高和寡。  第二种属于“自卑型”,不能正确评价自己,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差,怕被别人鄙视,所以不敢和他人交
林崇德:对德育和素质教育的三个希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前理事长林崇德在接受两会记者提问时,提出了对德育和素质教育的三个希望。一是以德育为先,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希望德育改革能深入进行,从生活实践入手,变大道理为小道理,学雷锋是最好的内容,也是最好的一种形式。二个是以能力为重,倡导思维教学。素质教育要以创新精神为核心,以德育为灵魂,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全面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
摘要:知行合一是品德课程的难题。在课后延伸活动中,围绕品德交往类题材,引导学生调查实践,学写小论文,以此展开研究性学习,提升学生的道德感知力和交往品质,促进知行合一。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研究性学习;交往;知行合一行合一一直是品德课程的难题。为此,我们尝试在课后延伸活动中,开展“以交往类的品德题材为研究范围”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调查实践,以学写小论文为载体,提升学生的交往品质和道德感知力,让学
摘 要通过原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与新版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法治教育内容在编排思路、基本框架、主题内容组织、呈现方式的比较分析,明晰法治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定位和实现路径。即以“故事教学法”,引领儿童走进“家庭生活中的法”;借助“角色扮演”,初步建立规则意识;设置“情景模拟”,陶冶法治积极情感。由此,实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关 键 词小学品德课程;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教材分析 
当前,时代已进入细分化阶段,知识较之过去更呈几何级爆炸性增长,一个人即使精力再旺盛,也无法均衡所有的能力,让自己的“木桶”板板一样长。在这种情况下,有一种超拔的能力比面面均衡而面面平庸要好得多也实际得多。  所以,这个时代,人生的高度更取决于个人能力的“长板”。具体到教育而言,就是要尽可能长益孩子擅长的东西。  据说,美国的精英教育是放弃大部分中间层,有初二数学水平就能高中毕业。这像是我们国内的培
何勇,广州市执信中学校长,数学特级教师,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数学学会理事,广东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政协委员。    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先生为纪念革命先烈朱执信,于1921年一手创办的。从创办之日起,它就一直是广州的名校、全国的名校。盛名之下的执信中学,不但曾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率先推进新学制,开创了中国现代教育之先河,而且一直勇立在教育的潮头,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