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抽象理论灌输教学模式,要求我们将课堂教学重心从传统的“知识中心”转移到以生为本的“学生中心”,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认知历程和认知结果等整个学习体验过程的每一个细节。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课堂;问题设置
新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要求我们在还原学生学习地位的基础上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欲望,将课堂打造成积极互动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从而迁移知识生成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将课堂教学重心从传统的“知识中心”转移到以生为本的“学生中心”,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认知历程和认知结果等整个学习体验过程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确定学生是否有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学会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最终掌握知识和技能。
鉴于此,笔者集合这些年对新课改的学习、理解和实践,对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唤起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探索欲望,引导大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生成的探究活动中,亲身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最终完成教学目标进行如下分析与探索。
一、抓住学生心理,激活探究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新课程无论如何改都无法绕过提高学习兴趣这个话题。由于语文知识包罗万象,如果没有兴趣的话,同学们会听不进去,进而如坠雾中昏昏欲睡。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在课堂伊始短时间内就能抓住学生心理,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及时激活大家的学习和探索欲望,保证在学习活动中能在紧密联系学生固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发撒思维,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许多同学对文言文学习觉得深奥难懂,甚至丧失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客观情况,我们就要能从学习内容中先提取学生感兴趣的结合点。比如学习《荆轲刺秦王》时,为了课堂伊始先声夺人,我们可以通过影视片段和故事切入。几分钟的巧妙切入,让学生沉浸其中,心有疑窦之时,我们及时转移到知识脉络的学习中来。这样同学们在疑窦和兴趣的促使下,会积极去探索竞相知道当时是怎样惊心动魄的一幕,最终达到激活自主探索的教学目的。
实际上,语文知识谁都能学会,之所以当前有许多后进生,是因为我们当初没有激活他们的兴趣点,继而没有引导他们深入地进行学习和探索,错失了掌握知识生成的黄金期。由此可见,激活兴趣这一老生常谈,还需要继续重视下去。
二、通过合作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常言道“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是说教学任务不是给学生灌输死答案,而是引导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养成独立自主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进行有计划的自学能力培养和引导,这样的过程突出了同学们对规律的探索和方法的实践,为培养大家成为“会学习的人”奠定基础。笔者认为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数小组合作学习。
1.立足學习实情,搭配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不是前后桌机械的凑群,我们要跟进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优势特长进行统筹搭配,常见的搭配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也就是小组之间是同等能力关系,而组内搭配有中、低、高三个层次的学生。一般来说一个组以5个人左右为宜,太少交流不充分,太多则影响合作交流的质量。这样设置不但利于组内形成以优势带劣势,而且便于组间公平展示、对比和竞争,从而利于促成学生进行相互学习、相互赶超的学习氛围,也容易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学习,最终实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
2.把握教学内容,巧设讨论要点。小组合作学习也不能任马由缰,那样只会制造熙熙攘攘的虚假繁荣。因此,我们要对合作学习设置好对应的任务和方向,让大家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和探索准绳。这就要求我们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要求,分别设置讨论重点,指导同学们自主探寻熟悉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这样才能保障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和探讨,最终生成知识、迁移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文言文《苏武传》时,就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留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①疏通文言知识,将文章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如被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和古今异义的词汇进行归纳总结;②归纳文中出现虚词,并进行分类比较;③总结文章中出现的倒装句,并进行归类。
如此设置问题直指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有计划的交流互动全面掌握文言知识,有层次地完成教学目标,达成教学任务。
3.完善展示交流,教师适时指导。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模式,但是这不等于将教师置之度外,教师依旧是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监督者。如果没有监督,就可能存在合作不力,甚至出现谈天说地的现象;如果没有指导同学们遇到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会迟滞合作进度,也有可能组内思想无法统一,形成认知偏差。
这里还以上例,因为文言文晦涩难懂,且讨论和归纳的知识点繁琐,许多同学表现出消极情绪,讨论过程中笔者就曾发现有同学竞从教学内容偏移到了电视剧《汉武大帝》,这是合作课堂不允许的,需要我们及时拨乱反正。当然更多的是学生遇到问题,一时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比如文中有“天雨雪”一句,许多组都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因为不少同学都认为气象中本身也有“雨雪天气”这里的雨未必就是“下(雪)”的意思吧。笔者发现这种情况,等到大家交流成熟时,趁热打铁进行指导:如果理解成“雨雪天气”那中间就缺少必要的谓语,句子不成立;再者根据后文的“啮雪”可以知道下的是雪。
合作学习中,老师是导演和参与者,能在维持秩序的同时及时给予一些必要的点拨和指点,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圈点课文的重点内容。
上文是笔者实践新课程多年以来的几点教学管窥,新课改以来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出许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但是囿于课堂时间限制,我们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一一罗列,所以笔者谨以此文为例提醒大家在教学实践中不要拘泥他人的理论说教,要能立足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然后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课堂;问题设置
新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要求我们在还原学生学习地位的基础上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欲望,将课堂打造成积极互动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从而迁移知识生成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将课堂教学重心从传统的“知识中心”转移到以生为本的“学生中心”,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认知历程和认知结果等整个学习体验过程的每一个细节,这样才能确定学生是否有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学会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最终掌握知识和技能。
鉴于此,笔者集合这些年对新课改的学习、理解和实践,对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唤起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探索欲望,引导大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生成的探究活动中,亲身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最终完成教学目标进行如下分析与探索。
一、抓住学生心理,激活探究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新课程无论如何改都无法绕过提高学习兴趣这个话题。由于语文知识包罗万象,如果没有兴趣的话,同学们会听不进去,进而如坠雾中昏昏欲睡。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在课堂伊始短时间内就能抓住学生心理,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及时激活大家的学习和探索欲望,保证在学习活动中能在紧密联系学生固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发撒思维,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许多同学对文言文学习觉得深奥难懂,甚至丧失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客观情况,我们就要能从学习内容中先提取学生感兴趣的结合点。比如学习《荆轲刺秦王》时,为了课堂伊始先声夺人,我们可以通过影视片段和故事切入。几分钟的巧妙切入,让学生沉浸其中,心有疑窦之时,我们及时转移到知识脉络的学习中来。这样同学们在疑窦和兴趣的促使下,会积极去探索竞相知道当时是怎样惊心动魄的一幕,最终达到激活自主探索的教学目的。
实际上,语文知识谁都能学会,之所以当前有许多后进生,是因为我们当初没有激活他们的兴趣点,继而没有引导他们深入地进行学习和探索,错失了掌握知识生成的黄金期。由此可见,激活兴趣这一老生常谈,还需要继续重视下去。
二、通过合作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常言道“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是说教学任务不是给学生灌输死答案,而是引导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养成独立自主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进行有计划的自学能力培养和引导,这样的过程突出了同学们对规律的探索和方法的实践,为培养大家成为“会学习的人”奠定基础。笔者认为最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数小组合作学习。
1.立足學习实情,搭配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不是前后桌机械的凑群,我们要跟进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优势特长进行统筹搭配,常见的搭配原则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也就是小组之间是同等能力关系,而组内搭配有中、低、高三个层次的学生。一般来说一个组以5个人左右为宜,太少交流不充分,太多则影响合作交流的质量。这样设置不但利于组内形成以优势带劣势,而且便于组间公平展示、对比和竞争,从而利于促成学生进行相互学习、相互赶超的学习氛围,也容易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学习,最终实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
2.把握教学内容,巧设讨论要点。小组合作学习也不能任马由缰,那样只会制造熙熙攘攘的虚假繁荣。因此,我们要对合作学习设置好对应的任务和方向,让大家有共同的学习目标和探索准绳。这就要求我们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要求,分别设置讨论重点,指导同学们自主探寻熟悉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这样才能保障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和探讨,最终生成知识、迁移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文言文《苏武传》时,就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留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①疏通文言知识,将文章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如被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和古今异义的词汇进行归纳总结;②归纳文中出现虚词,并进行分类比较;③总结文章中出现的倒装句,并进行归类。
如此设置问题直指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有计划的交流互动全面掌握文言知识,有层次地完成教学目标,达成教学任务。
3.完善展示交流,教师适时指导。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模式,但是这不等于将教师置之度外,教师依旧是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监督者。如果没有监督,就可能存在合作不力,甚至出现谈天说地的现象;如果没有指导同学们遇到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会迟滞合作进度,也有可能组内思想无法统一,形成认知偏差。
这里还以上例,因为文言文晦涩难懂,且讨论和归纳的知识点繁琐,许多同学表现出消极情绪,讨论过程中笔者就曾发现有同学竞从教学内容偏移到了电视剧《汉武大帝》,这是合作课堂不允许的,需要我们及时拨乱反正。当然更多的是学生遇到问题,一时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比如文中有“天雨雪”一句,许多组都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因为不少同学都认为气象中本身也有“雨雪天气”这里的雨未必就是“下(雪)”的意思吧。笔者发现这种情况,等到大家交流成熟时,趁热打铁进行指导:如果理解成“雨雪天气”那中间就缺少必要的谓语,句子不成立;再者根据后文的“啮雪”可以知道下的是雪。
合作学习中,老师是导演和参与者,能在维持秩序的同时及时给予一些必要的点拨和指点,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圈点课文的重点内容。
上文是笔者实践新课程多年以来的几点教学管窥,新课改以来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出许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但是囿于课堂时间限制,我们不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一一罗列,所以笔者谨以此文为例提醒大家在教学实践中不要拘泥他人的理论说教,要能立足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然后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有效提升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