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的“音乐”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图学论者哈拉里说:“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在我们平常教学活动中,老师恰当地运用具体形象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成为一大亮点,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教学中图谱法就是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所谓图谱法即是用自己最明白最简单的图画形式来表现音乐。如:用 表示旋律线的向上走向, 表示旋律线的向下走向,△表示快,○表示弱,●表示强,★表示情绪高昂等等。这些图形的使用决定于孩子的喜好。用图谱法参与音乐教学,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听赏能力,激发孩子的兴趣,在不断练习中锻炼幼儿的乐曲欣赏能力。
  图谱教学能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变不确定性为指定性,能够帮助幼儿,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幼儿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帮助幼儿把握音乐形象、梳理音乐结构、理解音乐知识、记忆音乐内容和表达音乐情感,从而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兴趣,优化音乐活动,提高效率,以达到教学的目标。
  《纲要》提出:“教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方法和过程,而不是以往单纯的模仿习得的结果。”现在的孩子由于接触面较广,学习的机会较多,所以他们的思维也更加活跃,更容易发起主动学习。幼儿大班进行图谱音乐教学是可行的,它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学习音乐。下面,我就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的感受,浅谈图谱在幼儿大班歌唱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一、图谱与歌词有效结合,化难点为易点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发现大多数幼儿对歌曲曲调容易熟悉,但是对歌词却形成不了记忆,更谈不上有表情、有感情的演唱了。虽然教师对其进行了反复纠正、提醒,但孩子们依然如故。可把歌词内容以图谱的形式呈现,让幼儿观察后对其产生正确理解,老师再用讲故事、念儿歌等幼儿喜欢的形式加以表达,循序渐进地在幼儿理解图谱内容的基础上去记忆歌词。在大班歌唱活动《小熊过桥》中,老师就是结合故事和图谱让幼儿了解歌词内容,并按节奏学念,这样幼儿很快就记住了;在《买菜》的歌唱活动中,我采用了象征性符号来代替歌词。例如,第一段:今天的天气真呀真正好,我画了一个大太阳。我和奶奶去呀去买菜,我画了一个小朋友和一个老奶奶。鸡蛋圆溜溜呀,青菜绿油油呀,母鸡咯咯叫呀,鱼儿水中游呀,我分别画了相应的图片,一一让幼儿看,在图片的帮助下幼儿很快就把歌词记住了。
  由此,可以看出图谱为幼儿与音乐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他们会为自己听出了、记住了很多歌词而获得一种满足。听清听懂歌词已经不是孩子们的负担,相反,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会获得一种成功体验。直观图片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幼儿轻松地理解歌词,同时也让幼儿对歌词保持更深刻、持久的印象。在活动后期,幼儿可以达到脱离图谱,自由演唱的效果,因为直观的视觉形象已经存在于幼儿的脑海里。有心理学试验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幼儿在接受信息时,视听结合是获取信息的最可取办法。
  二、图谱与节奏相互渗透,化无形为有形
  节奏被称作音乐的骨骼、支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之所在。可将不同的节奏类型通过图片进行展示,用直观的图片帮助幼儿轻松发现节奏的变化并掌握节奏型。《买菜》这首歌曲歌词虽然简单,但是很多菜名连在一起说,幼儿容易混淆,不易掌握。如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这些菜虽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要每个幼儿清楚地按规定的节奏来唱,却存在困难。于是我把这些菜名按照节奏分别画出,如萝卜就画两个并列的萝卜,西红柿就画3个并列的西红柿,这种图形具体形象地表达了歌曲的节奏,使幼儿容易掌握,不易混淆。视觉的参与帮助幼儿清晰地分解了节奏,而且这张图谱又成功地为创编歌词打下了基础。在大班音乐《拍手舞》中,老师先出示小木偶的形象,很好地解决了节奏活动中的停顿问题,然后再出示拍手的图谱。在老师语言的帮助下,孩子们很快掌握了“拍拍手、停一停”的节奏型。再如,在“快快和慢慢”的活动中,关于“咚嗒”部分的节奏掌握使用图谱组幼儿与没有使用图谱组幼儿所表现出的再现节奏水平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具有很大差别。在无图谱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将“咚嗒”节奏划分为三个乐句如下:
  咚 嗒/ 咚 嗒 / 咚咚 咚咚 / 嗒 — /
  咚咚 嗒 / 咚咚 嗒 / 咚咚 嗒 / 咚咚 嗒 /
  咚 嗒 / 咚咚 咚咚 / 嗒 咚咚 / 嗒 — /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用语言加以引导。例如:“刚开始走得很慢,习惯一些后就走得快一点,后来走累了要休息一下”等。但是直至最后,幼儿对于这部分节奏的再现还是比较混乱。幼儿单纯依靠听觉来辨别这些节奏,对于幼儿来说是困难的。在幼儿没有辨别清楚的基础上,再现就更难了。
  在另外一组活动中,“咚、嗒”分别替换成了两只不同颜色的脚丫图片,伴随音乐节奏的出现,教师分别出示脚丫图片在黑板上,同样使用上述的乐句划分和语言引导的策略,幼儿再现的效果非常好。分析原因在于,直观的形象帮助幼儿梳理清楚了节奏的类型,有图谱的辅助,幼儿再现节奏比较容易。从有图到无图,难点就这样轻松解决了。
  三、图谱与兴趣完美融合,化被动为主动
  图谱的运用可以使活动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如果只靠语言来传递信息,则会给幼儿以单调和枯燥的感觉。有了图谱,活动内容的表述会更生动、形象。当你像变魔术一样拿出图片时,孩子们充满了兴奋和期待,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这是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图谱,幼儿的注意力便能被充分吸引,学习兴趣也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促使幼儿自己动脑,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让幼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积极思考,自觉接受新知识。通过老师的教,逐渐过渡到幼儿主动的学,利用图谱的重要意义在于有效的图谱能够帮助幼儿自主学习。例如:“五只鸭子”活动的第二段:“一天,五只小鸭出去玩,翻过小山走远了。鸭子妈妈,嘎嘎叫,可是只有四只鸭子回来了。”完全可以让幼儿自己创编图形来替代歌词。也可以教师直接出示第二段图谱,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的方式自主学习,将剩下几段的歌词掌握并唱出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的孩子已经从单纯的模仿学习逐步转变为在探索中学习,有了较强的求知及创作欲望。喜爱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对动物的特征都比较熟悉。猜谜游戏更是大班孩子们非常乐意参加的活动,在音乐活动《动物猜谜歌》中,通过让幼儿猜谜、对唱猜谜、尝试创编歌词等环节,引起幼儿对歌曲创编新词活动的兴趣,初步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力。在第一段念白中“脑袋圆圆的,眼睛亮亮的……”随着图谱的出现,孩子们很快将歌词记住,并将自己创编的谜语填入,有节奏地说着唱着,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体味着音乐那不可阻止的魅力,喜悦之情洋溢在稚嫩的小脸上。
  幼儿音乐活动不应该仅仅是听觉的感知活动,而应是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感知活动。图谱的正确运用对于幼儿音乐欣赏的感知活动起到了支持和强化的作用。以图谱为手段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帮助幼儿体验和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因此,我们必须合理、有效地运用图谱,从而达到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目的,真正地充分发挥图谱在音乐活动中的作用。
其他文献
活动来源:  纸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对于大人来说是废弃的垃圾,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却是他们的“心肝宝贝”。每个家庭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纸箱,我们与孩子一起把各种废旧纸箱搬进教室,任由孩子摆弄:开火车、做开心屋、跳板、搭城堡……现在,我们又指导孩子开展纸箱创意绘画活动。原是大人眼中的“垃圾”,现在却成为孩子们感兴趣的绘画材料,让孩子们先是在上面涂上银灰色的丙烯颜料作底色,然后再用红色和黑色颜
期刊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叶圣陶教育文集》,印象最深的是老先生的一句话:“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叶圣陶先生一贯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学生,呵护学生……对此我深有体会。  记得在我第一年工作的开学初,我向师傅邱老师要了全班小朋友的照片,将孩子的名字写在照片的背面,回家默默记忆的情景。因为我想:如果我是孩子,当新老师叫得出别的小朋友的名字而叫不出我
期刊
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而举办家长学校是促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这种形式,可以系统地向幼儿家长普及科学的家教知识,传播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不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可以说家长学校是向家长宣传科学家教的重要窗口。  我园历来重视家长工作的开展,更是把家长学校作为开展家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块阵地来向家长宣传科学的保教知识,传递
期刊
作为一名“成长型”青年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其中“拜师学艺”便是一个重要且有效的成长方式,学校也会每年通过师徒结对的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然而,每位资历深厚的教师几十年下来都会形成自己的一套风格,其中积极的就是教育风格;可人无完人,如果在她们身上表现出来负面的、消极的特点,不但不能称其为风格,而恰恰是走向了风格的反面。作为我们青年教师,必须具备思辨的能力,不能照搬照抄,而要
期刊
活动目标:  1.喜爱参加体育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2.在游戏情境中,初步掌握一定距离内双手滚接皮球的动作技能。  活动准备:  1.皮球若干、活动音乐、"山洞"若干、球筐两个。  2.熊妈妈和小熊哥哥、小熊妹妹胸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做热身运动  1.教师扮演熊妈妈,幼儿扮演小熊,站在圆圈上。  教师:今天天气真好,小熊宝宝们快来和妈妈锻炼身体吧。  2.幼儿随音乐做
期刊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杨丽萍的舞蹈《月光》,了解月夜的特点,知道在月光下的一切东西就像剪影一样是黑色的。  2.学习用黑色来创作表现月光下发生的故事及美丽意境。  3.能用语言描述自己创作的夜晚月光下的故事。  重点:通过想象创作出夜晚的故事。  难点:用语言讲述自己创作的夜晚月光下的故事。  活动准备:  杨丽萍的舞蹈《月光》照片,了解月夜的各种样子,教师范画,黑色水彩笔以及彩色纸。  活动
期刊
设计意图:  美术活动“小鱼的梦”课型是想象画,想象画是幼儿借助想象,对类似的事物进行推断、迁移,注重发散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能力。本次活动注重在想象画的过程中加强幼儿的美术素养,使幼儿能够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组合,帮助他们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幼儿绘画中美术符号的运用。  美丽的海底世界,色彩斑斓的海底生物小鱼,对孩子来说永远是充满了好奇和神秘的。小鱼吐的圆泡泡会变成圆圆的什么东西呢?中
期刊
观察幼儿是学前教育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是教师合理开展教育活动、促进专业成长的基础。只有通过观察,在充分了解幼儿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才能找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特点与需要的教育活动,以确保教育活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那么,教师应如何观察幼儿呢?笔者以对小班幼儿在园愤怒情绪的观察为例,对该观察研究的各环节进行了阐释,希望能为幼儿园教师科学观察幼儿提供可操作性借鉴。  一、确立观察目的 
期刊
一、让操作材料亮起来  操作材料要在色彩、造型等外观因素上为幼儿所喜爱,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这就是废旧材料利用的美观性。  如图1:这列月饼盒做的小火车,我们从很多月饼盒中挑选出颜色鲜艳的,搭配从旧画书上剪下来的小动物,造型很可爱,孩子一下就被吸引,并且有想去操作的愿望。我们可以让中班的小朋友给车厢排队,听指令把小动物送到相应的车厢上;也可以让大班的孩子利用火车学具进行数的分合以及简单加减法的练习
期刊
区角活动是提供给幼儿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及和同伴进行合作游戏的活动形式,它灵活多样,能开发幼儿潜能,满足每个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之一。  在区角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更要体现出是孩子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以观察为基础,了解孩子的兴趣需要、情感态度、认知水平和个别差异,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合理地为孩子提供操作材料。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