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墨脱”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刀尖上的路
  墨脱,藏语里叫“梅朵”,即花朵的意思,所以墨脱是一个根据方言发音而来的地名。相传9世纪莲花生大师曾到达此地,发现这里的地形犹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十分殊胜,于是就在此修行,并取名“白玛岗”。
  墨脱作为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因其山路险阻难以到达,而充满神秘性。墨脱也如开在雅鲁藏布江边的空谷幽兰一般,召唤着人们去探秘。2013年10月31日,在海拔2100米左右的西藏墨脱县达木乡波弄贡村,西藏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宣布:墨脱公路正式通车,标志着这个全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城终于通车了。
  其实墨脱很早就通了公路了,只是因为地质结构复杂,容易塌方,所以常年修路,不能保证道路畅通。1994年2月,曾经修通了进入墨脱的一条土质公路。据说当时有几辆汽车跌跌撞撞开进了墨脱县城,可是因为塌方和泥石流,断了后路,就再也没驶出城。墨脱公路之艰险,是名副其实刀尖上的路,这让开车进入墨脱的外地人又多了几分心悸。
  幽兰一朵人未知
  也正是因为墨脱公路之危险,所以墨脱如一朵兰花养在山中人未知。不少摄影师风闻墨脱公路通车,就已经蠢蠢欲动的进山,去捕捉这朵幽兰的倩影。已经是3月,但是嘎隆拉隧道口前还是茫茫一片雪原,道路上的积雪已经被清扫过,路边的界碑提醒人们,翻过山就是墨脱的地界了。嘎隆拉隧道,隧道北口和南口的海拔高差就有110米,是世界上坡度最陡的高原隧道。抬头仰望,山如一道无法跨越的屏障,难以想象没有开通隧道以前,人们是如何翻越这道天险的。
  隧道口两边都有暗冰,有经验的司机最怕这种情况,容易打滑翻入山下。但眼前的绿色很快洗刷了摄影师的这种担忧,嘎隆拉隧道犹如通往侏罗纪世界的大门,喜马拉雅山南麓温暖而湿润的季风气候,营造了另外一个世界。车一路下山,海拔从3000多米下降到2000多米,植被带垂直变化之快,植被物种之丰富,让人目不暇接。路两边的竹林和野芭蕉林,山涧流下来的瀑布和泉水,还有植物活化石——恐龙时代的娑罗树,眼前的美景全然让人们忘记了脚下的艰险,汽车是在刀尖上奔驰,感官感受超越电影《阿凡达》的影像世界,一部真正的3D大片。
  如此多变的地貌风光,如何更好的表现墨脱,难住了不少摄影师。因为海拔跨度较大,所以驱车墨脱,一天的旅行就可以经历四季。白色,绿色,黄色和红色,这些色彩都不足以形容墨脱的美,幽兰墨脱,也仅仅是不为人所熟悉的一面。
  双脚走进来的新移民
  驱车到达县城,会发现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种闭塞和寂静。但整个县城蜿蜒曲折,完全依地势而建。虽然墨脱有“高原孤岛”之称,但这种局面很早的时候就被打破了,我们在墨脱还看见了出租车,据说墨脱两年之前就通上了出租车。更早走进墨脱的,是背夫,这些异乡人,用自己的双脚走进来,用双手营造生活,成为这里的新移民。
  我们所落脚的措姆客栈家的男主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男主人叫老吴,陕西人。当时家里生活困难,他于是就背井离乡到了墨脱讨生活。最初到了林芝,一穷二白,只能跟大多数的人一样出卖苦力,当背夫,从林芝背东西进墨脱。在20年前,单走这样一趟,就要3天的时间,翻越多雄拉雪山,一个人能背负30公斤到50公斤不等,遇到大雪,还会被围困。当时墨脱的几乎所有东西,日用品到房屋建筑的水泥,都是这样一点一点背进墨脱的,走一趟能收入300元——500元不等。
  墨脱是名副其实的孤岛,不仅人难以进来,进来之后也难以出去,于是老吴就这样在墨脱安了家,并娶了当地的门巴族女子措姆为妻,构建家庭。这就像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来到这里,努力工作生活 ,建立家庭,成为墨脱的一分子,融入当地的文化,老家的事情,似乎就渐渐变得遥远而淡忘了。
  老吴是一名汉族,吃苦耐劳的精神加上见过世面的经历,使得他很快将自己的小家庭经营得有声有色,他先是花了15万元,用了一年的时间,在县城里盖了一栋独立的小木屋。从设计到建造甚至进材料,几乎都是他一手完成的。这是一栋一楼为水泥结构、二楼为木屋结构的小木屋,小木屋冬暖夏凉,既避免了墨脱四季雨水造成的潮湿气候,又有效的利用了自然的热能。小木屋一建好,就成为当地的样板房,左邻右舍甚至县里的干部都组织人们来参观,并很快以此为样板,在县城建设了一批木屋别墅区域,这片木屋区是县城的样板工程,在半山腰看非常壮观。
  老吴将木屋规划为客栈,接待客人,并为客人烹制具有门巴和珞巴特色、但又符合外地游客口味的改良墨脱菜。墨脱通路了,老吴也不用做背夫了,他想扩大自家客栈的经营规模,可以的话,再把他选种培育多年的野生兰花带出去,据说现在珍贵的兰花品种十分走俏。路通了,在墨脱的人们生活也多了各种可能性!
  很多人是在看了摄影作品之后才萌发去西藏的想法的,可是眼前的西藏和他们心中的西藏,是否又对得上号呢?走进墨脱,揭开墨脱的神秘面纱之后,是否又为墨脱的美所打动了呢?
  看着臧跃军的“山水墨脱”,我们知道摄影师是被打动了,才能留下这样黑白墨色,却情感丰富的“墨脱印象”,走过墨脱,只是走过墨脱的一面,走过墨脱的四季,才是走过鲜为人知的真实墨脱。
其他文献
印度伊莎波尔步枪厂  众所周知,印度的武器装备一直是靠买买买实现的,印度是各武器装备生产大国争夺的重点市场,枪械也是如此。近些年来,不断传出印度从国外购买步枪的消息,既有苏式的,也有美式的,口径在传统的7.62毫米和5.56毫米之间摇摆。但在2020年8月9日,印度国防部长拉贾纳特·辛格发布一则消息引爆了媒体:印度国防部计划对101种武器装备实施进口禁运,以促进国防生产的本土化,该项计划将在202
羌塘,野生动物的天堂,曾经生活着数量可观的自然界的精灵。1903年,西方探险者还曾在这里目睹过“一次至少可以数到15000,甚至20000头藏羚羊”,山坡上,“几百只野牦牛在觅食”。  上世纪80年代末,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名录。中国政府开展了大量工作,卓越的反偷猎行动、严格的处罚以及众多的宣教活动,为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一些地区的动物数量正在逐步回升。  随着环
创造历史的是人,书写和记录历史的也还是人,人类攀登珠峰60周年,记录在历史上的是一个又一个伟大的人的名字,和他们创下纪录的时间。  1乔治·马洛里 安德鲁·欧文  乔治·马洛里  1886年6月18日,出生于Mobberley, Cheshire, England。  1922年首次挑战珠峰。  1924年6月8日或9日,逝世(37岁)于珠穆朗玛峰北面。  安德鲁·欧文  1902年4月8日,出生
“宾顿”是个地名,位于琼结县下水乡东部。  每一年的雪顿节之前,宾顿村会响彻一阵阵高亢激烈的鼓点,  正是村民排练藏戏。雪顿节到来时,他们将远赴拉萨,  在人山人海的、万众瞩目的节日上进行表演。    在琼结县,最具人文情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是古老的“宾顿巴”藏戏。“宾顿巴”有“西藏第一个藏戏班子”之誉,西藏第一部藏戏相传就由其出演的。  宾顿巴藏戏的产生是一个充满普世价值的传奇故事。传说高
2002年9月至11月,西藏社会科学院的苯教研究专家顿珠拉杰曾经对当惹雍错这一区域的象雄遗迹和废墟做了详致的田野调查,写就《西藏西北部地区-象雄文化遗迹考察报告》。  当惹穷宗遗址  位于那曲尼玛县文部村向南15公里处,当惹雍错湖的东沿,海拔4790米,城堡遗址主要在琼宗山南边的琼拉山山顶上。该遗迹主要是残存的房屋建筑,最大的一间面积为10X5平方米,最小的为5X3平方米。最高残墙为1.5米,残墙
缘起  很久,很久前的一天,米拉热巴尊者想家了,那只是个念头,却压得他心慌意乱,师傅玛尔巴说,你走吧!回家去,去看看久别的家人,米拉热巴离开芒域的修行地,回到了家,在支离破碎的家里,他看到,母亲依着灶台,已是枯骨,不知死了多少个日月,米拉热巴的泪早就哭干了,无悲无喜!结束也是开始,生命原本就无尽的轮回,米拉热巴捡了母亲的骨头回到修行地,将母亲的枯骨雕刻成了佛陀,持戒供奉,伟大的米拉日巴尊者想告诉我
城市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属于“说不尽的话题”之一,黄加林与敖超在拉萨的成长,并不因为这座古老的城市而具有多少典型的、被习惯认为有西藏特色的色彩,但同时他们也在这座城市里形成了对各种人生活动、各种自然与人为事物、以及对成长与时间的理解,不同的经验又使拉萨在他们的理解中呈现出不同的兴奋点与全景图。他们可以代表既了解其他生活方式,朋友或远在内地、或出国进入了另一个文化空间,自己却选择停留在拉萨的人们。人们可
西藏人使用吾尔多的历史可追溯到聂赤赞普时代。这是一种用毛线编织而成的长约一米半的绳状物,中腰部位按照力学原理编成不规则的菱形小兜。使用时将吾尔多以小兜为中心对折,再将有小环的一端套在中指上,末端捏在手中。接着在小兜中装上石子,最后挥舞吾尔多绳,待惯性加大后,趁势松开末端,把石子投向目标,以驱赶羊群或打向猎物。   类似“吾尔多”的这种投掷工具亦曾出现在世界多个民族的生活之中,距今至少已经有3200
我来西藏已经22个年头了,我在"甲挡措"自然村也已经过了十个藏历新年。启耕、种地、望果、秋收,这里的老人们陆续离世,那些曾经的孩子陆续长大成人,成家立业 这个以农业为主的高原小山沟在历史的变迁中曾经有过辉煌,也有过衰落  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发生的巨变,我难以用言语表达,但可以在我拍摄的影像中看到。作为摄影人,老百姓称之为照相的,能引以为豪的也就这一点点。  摄影有它的局限性,没有声音,没有流动的画面
跨越地域和家境的“门巴女婿”  《人民画报》刊登的一组白马岗“曼人”少女服饰、收割稻谷和藤网桥的图片,是西藏墨脱县给赵潜德留下的第一印象,当他真正见到大学同系的“曼人”少女罗布央宗时,被她的纯真所打动,开始了一段跨越地域、学历和家境的相恋。  1937年7月,赵潜德出生于山西太原,两年后随父母进入北平。赵潜德的家是山西太原的名门望族,他的爷爷赵戴文毕业于日本东京宏文师范学院,曾官至国民政府内政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