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浅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obb0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思维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 ,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 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 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1000个零件的任务 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60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 了400个零件。这时把5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二、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平均分入手,把握住平均分与按比例分配的关系,即把一个数量平均分就是按照1:1的比例进行分配,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引入按比例分配,为学生扫清了认知上的障碍。
  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 逻辑化。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例如:甲乙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计划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加工的2/5。实际甲比计划多加工了34个, 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学生在思考这道题时,虽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2/5和7/9这两个分率都是以乙加工的零件个数为标准量的,但是,这两个标准量的数值并不相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出现障碍。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开拓 思路:“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的2/5”,这说明甲、乙计划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几比几?“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又说明甲、乙实际加工零件个数是几比几?这样,就将以乙标准量的分率关系转化为以总个数为标准量的分率关系,直至解答出这道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分数联想到比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思维发生转折的过程。抓住这个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发散思维的培养。
  总之,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注意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点所在。
  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总起来说,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
  例如:一位工人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计划每天加工60个,需30天完成。实际每天加工了90个,照这样计 算,可提前几天完成?采用分析的方法:要求提前几天完成就是求实际比计划少用几天,既先要求出实际需要的天数,而要求实际的天数就必须算出零件总数,从而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恰当地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有利于沟通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建立起清晰的思维脉络。当然,根据具体问题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更会提高思维的效果。
  2.具体与抽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 ”应放在逐步过渡上。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例如 :在教学“圆柱体侧面积”这一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将准备好的圆柱模型侧面剪开,并观察剪开后的长方形 或正方形的各个部分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观察、思考、概括,不仅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操作意识 ,提高了操作能力,更培养了学生变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法。
  3.求同与求异。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1)对同一知识进行变式比较,即求同。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将平行四边形变换不同的位置进行比较。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认识到几种图形尽管摆放的位置不同,但其本质属性是相同的,即“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因为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
  (2)对易混知识不同点的比较,即求异。例如: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经常要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但是,按比例分配和分数乘法这两类应用题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即前者要通过总份数把比转化成各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乘法计算;而后者通常是直接或间接具备所求问题的分率。
  显然,通过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不但使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 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观察玻血清汤对实验性家兔玻璃体积血玻璃体中Fe2+浓度、蛋白质浓度及SOD活性的影响,探讨玻血清汤对玻璃体积血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玻血清汤具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迫切需要高素质人才。培养出人才就成了教师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呢,下面我对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进行简述。  【关键词】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 实践 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是摆在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就几年的思考和探索谈谈几点做法。  一、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小学数学大纲要求我们:“结合数
学位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探索和改革中,基本改变了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象,逐步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但现行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只重基本知识,轻视能力培养;只重解题结果,轻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只重模仿练习和重复练习,轻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等现象。归根结底,这些现象集中反映在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期刊
【摘要】许多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后,认为数学难学,觉得课本内容学习起来易理解,不吃力,但考试考不出好成绩,学生和家长都感到困惑不解,本文就如何学好高中数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数学 学习观念 效率 “五到” 思维逻辑  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因为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空间概念、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高效的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好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模式,就是要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教师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那么如何来打造课堂高效?笔者通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与时俱进的重要的学习方式,已被很多教师应用到课堂教学和辅助教学之中。初中数学的教学也不甘落后地走进这种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中,但随之而来的不足之处也是日益突出,实际课堂教学之中隐藏着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对学生的素质发展不可避免的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数学教学 合作学习  这在我们的课题研究中也曾出现过,或受现代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或受本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取代学生的学,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探索,过分追求“基本技能”的熟练掌握等迎合应试教育的做法将逐步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探究性地学习。也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需要、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素材,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和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新的教学改革对教师教学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学习,从而让每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制约着学生进一步发展,所以必须改变现状,进行自主探究教学,从而开发出每位学生的特质,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新课改的改革背景下,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这种教学模式以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