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房间 私人的叙事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ok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宁静幽闭的“房间”在陈染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中出现频率最高。本文试从房间这个意象的分析来探讨房间在《私人生活》中的意义及所起的作用,即它是私人叙事的载体,孤独的载体。从而利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作品。
  关键词:《私人生活》 房间 私人叙事 孤独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繁盛于20世纪90年代,陈染无疑是女性主义作家的中坚力量。她写于1996年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以一种自叙传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叫倪拗拗的女孩的成长过程。通过对《私人生活》的多次细读,可以发现宁静幽闭的“房间”在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这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房间”这一意象在《私人生活》中所暗含的意义以及所起的作用。本文试从房间这个意象的分析中来解读《私人生活》。
  
  一 房间是私人叙事的载体
  
  陈染的长篇小说《私人生活》背对广阔的社会人生舞台,独向女人心灵的风景,淡化或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题材和主题,执着于揭示人的特别是女人的内心生活。从而形成了有别于公众化、群体化、社会化的私人化写作方式,这是一种新的、中国读者与批评家都十分陌生的写作方式。《私人生活》中的“私人性”在作品中体现在一种被公共道德规范与普通伦理法则抑制、排斥、遮蔽的私人经验。具体体现为同性恋、自恋情结等等。以及—种疏离尘世、独向自我的“幽闭”倾向。这里所谓的“幽闭”,是指心理上的自我封闭。
  在文本中,女主人公倪拗拗是一个生性孤僻的女孩,与群体融为一体并从中感受快乐是她永久的残缺。她喜欢把自己长期幽居于不断变换的房间里。在房间这种封闭小世界中,倪拗拗要么沉浸于漫无边际的白日梦,要么煞有介事地同自己的胳膊(“不小姐”)和腿(“是小姐”)亲密交谈,在喃喃自语中愉快地自我消遣;要么和同性朋友禾寡妇、伊秋紧张而又亲切地纠缠在一起,透过这些,陈染形象地构筑了诞生在房间里的女性私人世界。这些幽闭房间成了主人公倪拗拗逃避群体,逃避现实,逃避伤害的最佳归宿,成了她们阻拒外界空间的庇护所。
  倪拗拗剪掉父亲的裤子,在害怕的心态下来到了禾寡妇的家,在禾寡妇的房间里,倪拗拗和她有了身体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这种同性之爱是为男性世界所不能容忍的。但是在房间里躲避了男性的窥视和批判。这种暖昧的女性情谊成为他们之间的秘密,永远不为人知。主人公还对浴室情有独钟,在浴室这种封闭性房间中,倪拗拗沉浸于对自己身体的欣赏,并沉迷于其中。在此,房间成为私人叙事的载体。房间成了仅向读者开放的私密小屋,拉上了厚厚的帷幕,生动地演绎着属于她们自己的情感故事,私人叙事应运而生。
  “房间”作为一种私人叙事,一方面对善于窥视异性私人生活的男性世界关上了门窗;另一方面,这一房间里的私人世界由于对读者群的敞开,从而又揭开了长期被遮蔽的女性生存本相。因此,这一关于房间题材的叙述极其有利于女性本真自我的深入挖掘,它小心翼翼地避开了男性话语的入侵,以一种边缘化的叙述姿态讲述着长期被遮蔽的女性个人历史。
  
  二 房间是孤独的载体
  
  房间是带有封闭性的空间,这种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的世界也象征着人类的孤独。主人公倪拗拗正是一个患有“幽闭症”的精神病人,她常常自言自语,所有的人都听不懂她所说的话,她的语言自身构成了一个自足的世界,她沉浸于其中,也无人能入侵。倪拗拗的生活是孤独的,但更为孤独的是她的精神,她所有的行为和思想都与世俗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不一致,在现实生活中,她成了个畸形的、异常的人。
  孤独的人是无耻的,而倪拗拗宁愿承认自已是一个“无耻”的人 。而且她有了另一个喜好——关紧房门,蜷缩于浴缸的怀抱,并将被褥、枕头统统搬到里面铺好,她是那么执着地固守着自己狭小的空间,也许是对现实残缺的一种反抗抑或逃避。或许正如陈染所说:“孤独其实是一种需要不断增长的能力,在通常的人群里,人们总是忙着聚拢成群,以便寻求对活着的慰藉,企图从别人身上照见自己,人们正一天天的丧失孤独的能力。”孤独是拗拗的独特个性,她也以自己的“残缺”来拒绝群体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规范。 “当女人作为主体得不到他人的承认时,她就转而寻找使自己成为客体的合法途径……显而易见的防护措施是借助某种方式使自己不被他人看见。”这种不想被他人看见的思想情绪就导致女主人公陷入孤独中,在文中有许多孤独语录。比如:“我从来不喜欢四平八稳的康庄大道,这似乎成了我的一种人生象征。而我发现,只有无人的晨曦的街,或者衰退了的黄昏的玫瑰色光线里,才是我想要走的路。”正是这种孤独感把倪拗拗封闭在房间中。当母亲和禾寡妇,伊楠都离她而去之后,拗拗成了真正的“零女士”,整天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要么沉思默想,要么在纸上写些胡言乱语,房间在作品中成了表现孤独的载体。
  
  三 结语
  
  与外界的格格不入和强烈的孤独感使她们只有在隔绝的房间里才感到自由、感到安全,才能找回自我。她们在房间这种私人空间中大胆地表露女性的私密体验。陈染以女性的生存体验所揭示的女性的孤独处境,独特地展现出女性现实存在难以言说的生存之痛。面对男性话语对公共空间的统治地位,女性的生存空间,话语空间似乎只有一间自己的屋子,房间成为私人话语和孤独的载体。女性怎样走出“自己的屋子”,进入更广阔的天地,需要我们沉思。
  
  参考文献:
  [1] 陈染:《陈染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
  [2] 陈染:《私人生活》,作家出版社,1996年3月。
  [3] 萧钢:《另一扇开启的门》,《花城》,1996年第2期。
  [4] 约瑟芬·多诺万:《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
  
  作者简介:王美花,女,1984—,内蒙古呼和浩特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7级现当代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山水画起源很早,早期山水画是勾线平涂的青绿重彩,技法还比较稚拙。五代两宋时期,表现真实自然景色的水墨山水画进入全盛时期。画家尊重自然,取法自然,表达对自然的真实感受。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出醇厚、质朴、从容、温暖的精神品格。  关键词:山水画 水墨 写实 情感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杰出代表,我们平常见到的山水画主要是明清文人画,这些山水画
期刊
世界发展至今,这个时代家家户户的每个房间——育儿室、客厅、餐厅、厨房里都能找到书本,有些人家热衷于收集书籍,竟然也会给书安排一间自己的房间。小说、诗歌、历史、回忆录、皮面的精装书和纸包的平价书……望着这些书,有时候人们不仅要诧异地自问,仅仅是把眼睛扫过卷帙浩繁的油墨文字,我会得到什么样的快乐,能有什么好处?阅读是门复杂的艺术——作为读者根据一时的情感不免得出这个结论。我们作为读者的责任多种多样,但
期刊
摘要19世纪中叶,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了法国画坛,他们研究室外自然光,强调把变幻莫测的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作为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的德加,却很少画风景画,甚至很少用自然光表现物象,这是为什么呢?本文将从德加的思想、绘画方法以及他的独特的个性入手,来分析这位另类的印象派画家。  关键词:德加 风景画 人工光 质疑感 真实  中图分类号:J233 文献标识码:A    埃德加·德
期刊
摘要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女作家。在其仅仅三十一年曲折艰难的生命历程里,如实地见证着一个时代女性在男权社会里可悲的生存境遇。萧红切身的体验导致了她于有意无意中形成了对女性命运的关注,这在其小说及散文中均有表现。本文将对萧红早期代表作《生死场》里表现的女性命运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在男权社会的时代阴霾下女性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男权社会 女性 生存困境 萧红 《生死场》  中图分类号:I206.
期刊
摘要林语堂以英文小说在西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余秋雨用行走到各国发掘和传扬中华历史文明。两人文化定位不同,文化人格特质相同,共同承载了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元素,这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所在。  关键词:英文小说 双脚行走 同质人格 传播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林语堂和余秋雨是两位在现、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的作家,由于文化渊源和生活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志趣等等的不
期刊
摘要“寡母抚孤”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它是“夫死从子”的礼教要求,是“母以子贵”的良好愿望,也是“寡母情结”的内在需要。鲁迅少年失怙,“寡母”伟大而盲目的爱成为了这个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影响的“孤子”无法承受又无法逃避的负担。这种心理负担与焦虑,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言说,无处释放,最终通过变相手段,借助“求同作用”与“投射作用”而获得释放。鲁迅小说中“寡母形象”的塑造,就有这样的一种创作心理的存在。 
期刊
摘要丁玲的“革命加恋爱”小说是其“向左转”过程中的过渡性作品。与蒋光慈等革命作家创作的“革命加恋爱”小说相比较,丁玲的这类小说有其独特之处。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丁玲 “革命加恋爱” 独特性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丁玲创作于二三十年代的三篇“革命加恋爱”小说,即《韦护》和《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之二),是她“向左转”过程中的过渡性作品。这些小说虽然带
期刊
摘要《边城》通过对湘西少数民族生活和风俗的描写,歌颂了边地乡村优美、健康、自然、合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表现了作者对和谐美好人生的向往,寄托了作者的人生愿望和追求,成为作者理想人生的缩影。  关键词:沈从文 《边城》 湘西 理想人生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1934年4月,小说《边城》发表,成为沈从文构筑的世外桃源——“湘西世界”的重要作品。  《边城》以20年代湘西小山城茶
期刊
编者按:毋庸置疑,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视觉媒介极为发达的时代,而“阅读”也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而“快餐化”了。中国古人读书讲求“涵咏沉潜”以及对“味外之旨”的把握、怀想与凝思,尤为追求“神与物游”的自由境界;而今天的读者大多只是“网上点击”,追求“快速浏览”,在迅疾的心灵愉悦和内在满足中,完成了一次次“麦当劳式”的精神快餐之旅。试问:在这个大众传媒流行的时代里,阅读的真正内涵意味着什么?我们该如何很好
期刊
摘要秦牧的散文取材广泛,思想深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中国当代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的散文爱憎分明,寓教育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语言流畅,艺术性强,在中国散文作品中独树一帜,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秦牧 散文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秦牧是我国当代杰出的散文大家,他的文章摇曳多姿,光彩照人,艺术特征鲜明,风格独具。秦牧散文特点之一是言近旨远,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