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识教育能够满足学生得到赏识、尊重的渴望和需求。它的推广有利于保护孩子的天赋,激发孩子的潜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在教师正确的赏识下,树立自信心,不断地去探索创新,超越自我呢?
一、赏识学生生活中的点滴优点,帮助其树立自信
成功需要自信。莎士比亚曾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平时教学中,我总会碰到一些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信的学生,他们对语文学习没有积极性。课堂上,从不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课堂上组织的朗诵、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也从不主动参加,不敢去尝试。自信的缺乏,制约着他们的行为,束缚着他们的思维,使语文学习很难有进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通过了解并表扬学生的点滴优点,帮学生树立自信。比如,我教的一名同学,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作业每次都是敷衍了事地完成,自然考试成绩就很不理想,这导致了他语文学习自信心的丧失。但是,他对集邮很感兴趣。大家知道,集邮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种比较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于是,我就利用这一点在班上对该生进行表扬,鼓励他多了解邮票上的背景文化知识,这样,他不仅学到了知识,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实践,该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知识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宽,成绩提高,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在我不断的鼓励、赏识中,该生的语文成绩一直稳步前进。
二、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课堂质量
传统的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就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则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而不是追求发展的生命体。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被推崇。教师从“知识的授予者”转换到“学习热情的激发者、探索创新的引导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过程调节的指导者、结果成绩的评价者”。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激发思维潜能的主要场所。我们从课堂入手,对于学生探索性的回答、创新的思维,给予一个赏识的氛围,让他们在受到赏识的同时,树立成功感,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这样的效果往往比较可观。比如,在作文课上,我让学生以《雪》为题,写一篇文章,学生们分别从雪的颜色赞美雪的洁白无暇、一尘不染;从雪的作用赞美雪温暖大地、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从雪覆盖大地批评雪的虚伪懦弱,即以洁白的外衣掩饰世间的污秽,或者鞭挞雪的冷酷无情,所到之处雪压冰封,千山枯寂,万木萧条。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加以肯定,无所谓标准答案。再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篇命题作文的主题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一种对科学真理执著追求永不妥协的精神的体现。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阐释,有人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作为挡箭牌,固执己见、我行我素,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建议。对于学生探索创新的思维,我作出了肯定的评价。学生在受到表扬后,热情高涨,思考更加积极。这样,教师只是作了引导,学生们就迸发出无穷无尽的点子来,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新兴趣和自信。
三、赏识学生的劳动成果,让成功感浸入细微处
“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动力。”确实,赏识学生的劳动成果——这里主要是指学生的脑力劳动成果,比如作文和作业等,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语文教学中,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注意挖掘学生作业的优点,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表扬,让他们体验被赏识的滋味,往往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如在一次练习课上,我向全班表扬了某后进生写字姿势正确。第二天,我意外地发现那后进生的字写得非常工整,我抓住机会又表扬了他。自此,该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成绩也明显提高了。在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分别寻找合适资料的基础上,共同讨论、研究,然后让其中一人执笔撰写文章,最后我把优秀的文章贴在学习园地的“成果展”中,受到表扬的小组里,每一个成员都为自己出了一份力而感到骄傲,同时,我不失时机地让他们用同样的方法自己亲自撰写文章,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让他们在赏识中不断完善自己。
赏识教育并非几句漂亮的空话,而是能浸入心灵深处的激励。实施赏识教育要求老师能多了解学生,到学生中去,随时捕捉学生的一些闪光点,尤其是后进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同时对学生要进行连续性的观察、了解、帮助,认真发现他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值得赞扬的劳动成果。
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目光,都会使学生感到对他的鼓励和赞赏。在语文教学中,正确的赏识教育会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全面提升其语文素养,使学生成为一个勇于面对困难、面对自己,乐观面对人生的人。■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2.周弘.教你如何赏识孩子——赏识教育操作方法,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
一、赏识学生生活中的点滴优点,帮助其树立自信
成功需要自信。莎士比亚曾说过:“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在平时教学中,我总会碰到一些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信的学生,他们对语文学习没有积极性。课堂上,从不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课堂上组织的朗诵、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也从不主动参加,不敢去尝试。自信的缺乏,制约着他们的行为,束缚着他们的思维,使语文学习很难有进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与学生交流沟通,通过了解并表扬学生的点滴优点,帮学生树立自信。比如,我教的一名同学,语文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作业每次都是敷衍了事地完成,自然考试成绩就很不理想,这导致了他语文学习自信心的丧失。但是,他对集邮很感兴趣。大家知道,集邮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是一种比较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于是,我就利用这一点在班上对该生进行表扬,鼓励他多了解邮票上的背景文化知识,这样,他不仅学到了知识,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实践,该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知识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宽,成绩提高,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在我不断的鼓励、赏识中,该生的语文成绩一直稳步前进。
二、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课堂质量
传统的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就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则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而不是追求发展的生命体。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创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被推崇。教师从“知识的授予者”转换到“学习热情的激发者、探索创新的引导者、合作学习的参与者、过程调节的指导者、结果成绩的评价者”。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激发思维潜能的主要场所。我们从课堂入手,对于学生探索性的回答、创新的思维,给予一个赏识的氛围,让他们在受到赏识的同时,树立成功感,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这样的效果往往比较可观。比如,在作文课上,我让学生以《雪》为题,写一篇文章,学生们分别从雪的颜色赞美雪的洁白无暇、一尘不染;从雪的作用赞美雪温暖大地、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从雪覆盖大地批评雪的虚伪懦弱,即以洁白的外衣掩饰世间的污秽,或者鞭挞雪的冷酷无情,所到之处雪压冰封,千山枯寂,万木萧条。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加以肯定,无所谓标准答案。再如《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篇命题作文的主题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一种对科学真理执著追求永不妥协的精神的体现。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阐释,有人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作为挡箭牌,固执己见、我行我素,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建议。对于学生探索创新的思维,我作出了肯定的评价。学生在受到表扬后,热情高涨,思考更加积极。这样,教师只是作了引导,学生们就迸发出无穷无尽的点子来,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新兴趣和自信。
三、赏识学生的劳动成果,让成功感浸入细微处
“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动力。”确实,赏识学生的劳动成果——这里主要是指学生的脑力劳动成果,比如作文和作业等,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语文教学中,作业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注意挖掘学生作业的优点,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表扬,让他们体验被赏识的滋味,往往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如在一次练习课上,我向全班表扬了某后进生写字姿势正确。第二天,我意外地发现那后进生的字写得非常工整,我抓住机会又表扬了他。自此,该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成绩也明显提高了。在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分别寻找合适资料的基础上,共同讨论、研究,然后让其中一人执笔撰写文章,最后我把优秀的文章贴在学习园地的“成果展”中,受到表扬的小组里,每一个成员都为自己出了一份力而感到骄傲,同时,我不失时机地让他们用同样的方法自己亲自撰写文章,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让他们在赏识中不断完善自己。
赏识教育并非几句漂亮的空话,而是能浸入心灵深处的激励。实施赏识教育要求老师能多了解学生,到学生中去,随时捕捉学生的一些闪光点,尤其是后进生,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同时对学生要进行连续性的观察、了解、帮助,认真发现他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值得赞扬的劳动成果。
一个微笑,一个赞赏的目光,都会使学生感到对他的鼓励和赞赏。在语文教学中,正确的赏识教育会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全面提升其语文素养,使学生成为一个勇于面对困难、面对自己,乐观面对人生的人。■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2.周弘.教你如何赏识孩子——赏识教育操作方法,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