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学生“独抒性灵”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6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因而指导学生作文应注重引导学生“独抒性灵”。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陈述了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的一些设想和做法。
  【关键词】范文 阅读 写作
  
   “言为心声”,好的习作起码的条件是要述说作者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感情,不矫揉,不做作,不瞎编故事,不人云亦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习作中要“独抒性灵”。
  “性灵”就是人的精神、性格、感情。每个人都有“个性”,对各种事物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情感和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这些看法、想法、真实的写进各自的习作,就会是以一篇篇真实可信的好文章。要鼓励学生在习作中“抒心灵”,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传道、授业的方法和风格,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能启发学生开发思维,使学生能“学以致用”,那我们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设想和做法。
  一、讲读范文,认识优秀作品必定是作者“独抒性灵”的杰作。
  中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我认为,听、读是顺收,说、写是反馈。听、读了优秀篇章,吸收了其中精华,化为能力,就会提高说、写的水平。所以,语文教学首要是做好教材的讲读教学。
  讲读教学以教材为本,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古今中外优秀作品,这些篇章抒说着大家们对客观事物的观点、看法和感受,情真意切。学习这些杰作,体会作品的情感,理解作品的主旨,认识到唯有在作品中性灵独抒,才有不同形式的不朽作品,也就是说,我们要以作品为榜样,随着鉴赏力的提高,认识“独抒性灵”是成功作品的根本这一实质。
  比如,讲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诗中所属发的诗人“归园田居”的喜悦,表达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官场中的腐败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正是诗人寄情山水、悠游自在的“性灵”的独抒。也正是因为在一首首诗篇中抒发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情真意切,一位淳朴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受人崇尚的伟大诗人形象才跃然纸上,他的诗作才成为了千年不朽的伟大篇章!
  但是,在学术界中,一些学者对陶渊明“思想性”问题还有一些不同评论。有说陶渊明寄情山水、远离尘嚣是对现实的逃避,是一种消极情绪的流露——这就牵扯到对诗人“性灵”的评价问题。于是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一)怎样评价陶渊明辞官不做“归园田居”的问题。面对官场的现实,陶渊明该怎么办?能怎么办?选择有三:
  一是打击腐败,惩治贪官污吏——这是“位卑言微”的陶渊明无法做到的;
  二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坚持做个好官——但这种“世人皆浊我独清”的环境是很难维持的,陶渊明面临着被改变被污染的可能;
  三是远离尘嚣,用自己的笔抒写自己的好恶,揭示出官场的病痛,以明有志之士的共鸣。陶渊明选择了远离——历史的辩证地看,陶渊明的选择是明智的、正确的。
  (二)“归园田居”后,诗人怎样抒写自己的情怀?我们领悟到什么?
  诗人写了大量的田园诗作,赞美着田园风光,抒者自己的情怀,我们从诗中领悟到诗人丰富的情感。田园的风光美,淳朴诗人的心灵更美。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悠然自得的生活,这不正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乐观的精神面貌吗?而且这美好的“田园”与羁绊人们的官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可不可以说是诗人用他的诗作对曾羁绊他的官场所采取的一种“抗争”呢?
  是的!这抗争是积极地、可敬的!
  (三)联系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进一步认识诗人在作品中所独抒的理想情怀。
  《桃花源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淳朴、和谐与恬静的社会模型。我们悉心领悟、仿佛身临其境。那么,这美好的“世外桃源”不正是诗人在追求理想的社会吗?在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桃花源”式的社会只是一种思想追求,在作品里,我们不只欣赏到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还看到了诗人追求美好社会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综合分析,我们认识到陶渊明在他的大量作品中独抒性灵,说真话、抒真情,情真意切,读来让人肃然起敬。
  二、读写结合,以范文为榜样,学以致用,多向思维,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抒真情,做到有别于他人的“独抒性灵”。而对于学生习作中的“另类”,我从不主观地评判习作的“思想性”,我要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与众人的不同见解,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要“敢说真话,感抒真情”。
  比如,学生在进行2002年全国卷的材料作文的作文训练中,绝大部分学生都写出了毫不犹豫救人的积极行动和评论。学生的理解和立意都不错:救人者得到心灵的慰藉,被救者有了第二次生命,于是两人同行,去完成剩下的里程。乐观、美好,但显得有些千篇一律、众口一词,这样的材料似乎也难于创出新意。
  但是也真有一些立意“独特”习作让我们讨论了许久,虽然大家提出了一些质疑,但也从中分析出了一些新意,没有因“思想”问题而判“消极”。
  这个另类的“作文”是这样写的:
  “我相信登山者与农夫都是凭着一颗善良的心去行动的,至于到底登山者有没有想过要凭借自己所救之人的一臂之力,或更邪恶的要在路上有危险时把其当作替罪羊来保全自己性命,我们无从得知,但结果是两人都平安……
  “我一直认为这两个故事(登山者救人与农夫救蛇)是等价的。因为在万物平等的条件下,蛇与人的生命是等价,而在大环境下亦是等价的——登山之人筋疲力尽,救人可能面对体力不支而冻死山野;农夫身强力壮,但是救蛇可能面对毒死的危险……
  “我们从小接受“农夫与蛇”的故事,都是为了教育我们不去做那种‘貌似愚蠢’的事情;但从“登山者”的故事看,这种冒大危险的事却是值得赞扬的。
  “但是,谁知道这冻僵的人会不会像僵蛇一样‘咬’人呢?这犹豫、矛盾、不愿意立即去救他是可以理解的!”
  当我把这类作文中的疑向大家提出来,大家哗然!有人批评文中的想法“没道理”“太自私”“见死不救”,但谁也无法肯定地说“农夫与蛇”的故事不会发生。于是,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农夫与蛇》故事的寓意是不能救像毒蛇一样的坏人,这是古人对后人的忠告,这忠告是值得听取的,但是,今天,我们该如何评价这则寓言,如何评价寓言中的农夫和蛇呢?”
  如何评价二者?经过争论,学生们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按今天“环境保护”意义的说法来做:
  (1)蛇冻僵了,该救;因为蛇也是一条生命。今天的动物保护组织者们就不遗余力地保护救助所有遇险的动物。所以,农夫救蛇,正是他对生命的珍爱,是农夫善良性格的表现,应该赞扬。
  (2)蛇被救活了却咬死了它的恩人。这是蛇凶残的本性表现,而农夫被蛇咬死,是因为农夫只顾救助,却疏于防卫;他不知道这是一条毒蛇,没有想到毒蛇可能造成的危险性。如果他明白这一切,就活后立即放走了蛇,也许他不会被蛇咬死,所以农夫死也死在他的无知!这是要他记取的教训!所以,只有善良而无知无畏是不可取的。
  (3)对于“农夫和蛇”,农夫既该救活蛇,又要提防被蛇咬。这是农夫该做的事。
  (4)回到作文材料:登山者是否该救已冻僵的人?人还未死,这条命该救。不过在这过程中可以观察这冻僵人的身份,要对自己救助他人的能力有个正确清醒的认识,甚至要分析他是否是“坏人”。救活了一个好人,非常好;如果救活的是个逃犯,那也可以帮助公安部门侦破有关案件!当然,登山者要做好防卫的准备!
  综合分析这篇“另类”的、不愿救人的作文,我们可以发现小作者面对现实中应作出的抉择的疑虑,而这种疑虑,不无道理——其实,这也是生活中的一种真实。所以,在评价这类习作时,我肯定了作者有发散思维、敢说真话的写作态度。但绝不随意评判习作的思想价值取向问题。当然,我们也要教会学生认识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帮助他们作出正确的选择。表现在习作中则是要写出自己敢于解决问题,也善于解决问题,敢说真话,敢表真情的有真情实感的好习作来。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附属中学。
其他文献
高校的重组、扩招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学分制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随着外界功利因素的驱使、社会思潮的侵蚀.这些改革也逐渐暴露出隐患.影响着大学教育质量的
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室里老师依然是涛声依旧,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束缚了他们思维的发展,出现了学生厌学逃学、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提高课堂效率,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重任。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 平等 兴趣 自主 合作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出学生敏锐的学习思路和方法,训练出学生较强的利用所学知识分
本文概述了大众传媒在农村的传播状况,分析了在农村建立信息化的必要性,探讨了如何利用大众传媒,尤其是新兴的第五媒体更好更有效地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贡献力量,并且可以
教材中的古诗文,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自然关、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古诗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是一项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类院校肩负着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力量的重大责任,在大学生素质拓展
语文素养是一个人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其内涵非常丰富。它不仅是一个人语言技能的表现,而且是一种高度的文明素养。一个人在生活中,离不开社会,在社会中,不能没有个人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素养是个人融入社会,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基本素养,是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准确、简明、连贯、得体地使用语言,进一步弘扬人文精神,塑造完美人格,培养创
【摘 要】本文以一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发对课堂教学规律的一些思考:如何真正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获得了知识与能力的更新以及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的作用等。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任务 新知 多媒体    姚鼐《登山寨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或曰:此东海也。”读后我有点困惑,在泰山之巅用肉眼怎么可能看到东边的海呢?语文老师可能觉得用口讲说服不了我们,突发奇想,带我们到学
根据历年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调查结果,由于沥青路面透水引发的病害是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最严重的早期破坏原因之一。因此,正确分析沥青混凝土路面透水成因,采取适当的处置
作为美国60年代实验小说的代表和中国80年代文学的先锋,海勒和余华在长篇小说主题上显示了明显的差异性;但是后现代语境下的两位作家有一个共同的创作旨归,即都聚焦于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