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着眼于生物课堂评价语缺失的现实问题,通过运用课堂实例论证如何把握课堂评价语的丰富性、生动性、准确性和灵活性的这四个特点,努力提高生物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关键词:生物课堂交流 评价语 交流的有效性
发挥生物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课堂评价语的恰当运用。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确实在很好地探讨、研究促进学生发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但是在多年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课堂现象:教师准备了一份教学环节齐全、重难点突出的教案,既注意了学生活动的设计,也做好了教学目标的把握,更想好了评价语的视角应该面面俱到。然而,到了真正的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却如此的贫乏,有了那么几句,也不过是“蜻蜓点水式”的“真棒,很好,不错!”之类泛泛而评的模糊语言。教学评价缺乏真正的丰富性、生动性、准确性和灵活性。
在注重培养学生生物素养的全新课堂,对于一个真正秉承课堂评价要服务于学生学的教师,教师课堂评价语的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到要如何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质,不断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质,让课堂评价促进课堂交流的深度、广度,使课堂交流更好的发挥实效性,让孩子们的课堂真正“生机盎然”。
一、把握评价语的丰富性,使有效的课堂交流增加深度
教师的评价语言如果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召力,则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生物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有探究意识,带头进行探究性教学,教师的评价语要丰富,要富有深度和启发性,这样才能使课堂探究具有广度和深度。
如在讲授细胞的分裂时,教师的评价语要结合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肯定中要蕴含启发性:
“你提的问题很好,在洋葱根尖中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分裂,看幻灯植物根尖图,你和小组同学合作肯定还能归纳出它不同区域的特点。”
“我为你能绘制这么棒的细胞分裂图感到骄傲,不愧是咱们班画画最好的,但你能推测一下,如果你画的图和甲同学画的图是同一个细胞先后发生的变化,那么哪个图像出现在先,为什么?”
丰富的课堂评价语,是鲜活灵动的语言之水,不断涌入学生心海,汇聚成浩瀚之洋。它点滴入胸,能融洽师生的感情、点燃学生探究的智慧、激发无限的课堂趣味。
二、把握评价语的生动性,使有效的课堂交流富有生机
生物教学中,有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混淆,这时候老师的评价语就更要生动,想方设法和实际生活以及学生的亲身体验结合,找好切入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知识深入浅出,让课堂生机盎然。
在讲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概念时,一些学生对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形成不同的组织理解不透。教师这时候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利用类比、联想,去解决问题。
“你的想法真好,细胞分裂就像种子生长成参天大树。”
“你的类比也不错,用我们人体来比喻。我们每个人最初只是从一个小小的细胞——受精卵开始发育的,经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才能够形成一个拥有1014个细胞的个体?”
“呵呵,你的想法有意思、有道理,一个受精卵如果只分裂,会是怎样的结果?没有细胞分化,细胞大概只能形成一个大肉球。”
教师的评价语应是细雨润无声,应是涓涓细流。掬之品味,经教师的语言润泽后,学生的心中会荡漾起感情的涟漪,他们的心理会得到极大的满足。生动的教学评价语让枯燥的概念讲授富有了趣味性,让呆板的课堂富有了生机。
三、把握评价语的准确性,使有效的课堂交流凸显厚度
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在评价语的把握上一定要求准确、凝练。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评价语言的表达上不仅要准确,还要富有启发性。例如:“你们小组的探究实验完成的非常不错,如果……,会有更加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个探究实验设计的思路不错!如果你还能设计好对照组和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那就更了不起了。”
准确的教学评价语需要生物老师深究课堂目标、重点和难点,能让恰当的点评引领学生学会思考,捕捉问题的关键,以达到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目的。教师的评价语如果能在自如的驾驭教育目标、内容之上,课也就具备了厚度,同时师生交流时情感高度、精神高度也会隐藏在有效课堂逐渐积累的厚度里。
四、把握评价语的灵活性,使有效的课堂交流尽显实效
生物课堂倡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科学探究活动,这时候课堂评价语就充分体现了它的灵活性。评价方式采用灵活的自评、他评、互评、师评。评价语也因不同方面的参与更显灵活多变。在学生自评时,要求自信、实事求是;他评客观、中肯,有帮助性;互评鼓励、共进;师评机智多变,常用常新。在评价的同时能恰到好处地与体态语相结合,爱抚地摸头、由衷地鼓掌、有力地伸大拇指等等,如此声情并茂,传递的不仅是一种情绪,更是交流的一种感情。
一次在做“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失败的时候,同学们的评价语发挥了老师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我们很棒,但有些细节没有注意到,比如唾液和淀粉糊是否充分混合!”“对!水温的控制是否准确!”通过同学们的自评、他评和互评,大家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接着进行实验。就这样在一次次评价中逐渐解决问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一次比一次强,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在如此的“唇枪舌战”、“短兵相接”中充分发挥了它的实效性。
总之,教师教学语言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要达到生动形象、化难为易、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目的,那就需要我们每位教师不断的探索。有限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深究教学目标、吃透教学大纲、合理运用课堂评价语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才能真正发挥出生物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著,《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2] 张鸿亮编著,《有效教学: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生物课堂交流 评价语 交流的有效性
发挥生物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教师课堂评价语的恰当运用。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确实在很好地探讨、研究促进学生发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但是在多年的教学和学习活动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课堂现象:教师准备了一份教学环节齐全、重难点突出的教案,既注意了学生活动的设计,也做好了教学目标的把握,更想好了评价语的视角应该面面俱到。然而,到了真正的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的语言却如此的贫乏,有了那么几句,也不过是“蜻蜓点水式”的“真棒,很好,不错!”之类泛泛而评的模糊语言。教学评价缺乏真正的丰富性、生动性、准确性和灵活性。
在注重培养学生生物素养的全新课堂,对于一个真正秉承课堂评价要服务于学生学的教师,教师课堂评价语的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到要如何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质,不断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质,让课堂评价促进课堂交流的深度、广度,使课堂交流更好的发挥实效性,让孩子们的课堂真正“生机盎然”。
一、把握评价语的丰富性,使有效的课堂交流增加深度
教师的评价语言如果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召力,则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生物课堂上,教师首先要有探究意识,带头进行探究性教学,教师的评价语要丰富,要富有深度和启发性,这样才能使课堂探究具有广度和深度。
如在讲授细胞的分裂时,教师的评价语要结合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肯定中要蕴含启发性:
“你提的问题很好,在洋葱根尖中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分裂,看幻灯植物根尖图,你和小组同学合作肯定还能归纳出它不同区域的特点。”
“我为你能绘制这么棒的细胞分裂图感到骄傲,不愧是咱们班画画最好的,但你能推测一下,如果你画的图和甲同学画的图是同一个细胞先后发生的变化,那么哪个图像出现在先,为什么?”
丰富的课堂评价语,是鲜活灵动的语言之水,不断涌入学生心海,汇聚成浩瀚之洋。它点滴入胸,能融洽师生的感情、点燃学生探究的智慧、激发无限的课堂趣味。
二、把握评价语的生动性,使有效的课堂交流富有生机
生物教学中,有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容易混淆,这时候老师的评价语就更要生动,想方设法和实际生活以及学生的亲身体验结合,找好切入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知识深入浅出,让课堂生机盎然。
在讲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概念时,一些学生对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形成不同的组织理解不透。教师这时候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利用类比、联想,去解决问题。
“你的想法真好,细胞分裂就像种子生长成参天大树。”
“你的类比也不错,用我们人体来比喻。我们每个人最初只是从一个小小的细胞——受精卵开始发育的,经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才能够形成一个拥有1014个细胞的个体?”
“呵呵,你的想法有意思、有道理,一个受精卵如果只分裂,会是怎样的结果?没有细胞分化,细胞大概只能形成一个大肉球。”
教师的评价语应是细雨润无声,应是涓涓细流。掬之品味,经教师的语言润泽后,学生的心中会荡漾起感情的涟漪,他们的心理会得到极大的满足。生动的教学评价语让枯燥的概念讲授富有了趣味性,让呆板的课堂富有了生机。
三、把握评价语的准确性,使有效的课堂交流凸显厚度
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在评价语的把握上一定要求准确、凝练。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评价语言的表达上不仅要准确,还要富有启发性。例如:“你们小组的探究实验完成的非常不错,如果……,会有更加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个探究实验设计的思路不错!如果你还能设计好对照组和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那就更了不起了。”
准确的教学评价语需要生物老师深究课堂目标、重点和难点,能让恰当的点评引领学生学会思考,捕捉问题的关键,以达到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目的。教师的评价语如果能在自如的驾驭教育目标、内容之上,课也就具备了厚度,同时师生交流时情感高度、精神高度也会隐藏在有效课堂逐渐积累的厚度里。
四、把握评价语的灵活性,使有效的课堂交流尽显实效
生物课堂倡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科学探究活动,这时候课堂评价语就充分体现了它的灵活性。评价方式采用灵活的自评、他评、互评、师评。评价语也因不同方面的参与更显灵活多变。在学生自评时,要求自信、实事求是;他评客观、中肯,有帮助性;互评鼓励、共进;师评机智多变,常用常新。在评价的同时能恰到好处地与体态语相结合,爱抚地摸头、由衷地鼓掌、有力地伸大拇指等等,如此声情并茂,传递的不仅是一种情绪,更是交流的一种感情。
一次在做“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失败的时候,同学们的评价语发挥了老师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我们很棒,但有些细节没有注意到,比如唾液和淀粉糊是否充分混合!”“对!水温的控制是否准确!”通过同学们的自评、他评和互评,大家分析失败的原因,然后接着进行实验。就这样在一次次评价中逐渐解决问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一次比一次强,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在如此的“唇枪舌战”、“短兵相接”中充分发挥了它的实效性。
总之,教师教学语言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要达到生动形象、化难为易、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目的,那就需要我们每位教师不断的探索。有限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深究教学目标、吃透教学大纲、合理运用课堂评价语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才能真正发挥出生物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著,《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
[2] 张鸿亮编著,《有效教学: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