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之石 人间之壶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na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有多长?一块富贵土烧制的紫砂壶,从土成陶不过一日之功。而一块石头,生于天地间,经亿万年的造化,及至由人间的雕刻家探寻出最佳妙的形状,当是幸事。石之幸,亦是人之幸。在这一个长夏,请体验石之清凉与壶之悠长。
  偶然间,在收藏家兰涛先生的办公室里,见到数十件石壶,其中精美者,估价已达20万元人民币左右。这不禁让人想起去年的一次拍卖。在朵云轩举办的201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拍卖会上,陶昌鹏和刘恩同的单件石壶作品已经拍到了20万元以上。
  搜寻2011年嘉德秋拍,刘恩同的秋月虫鸣仿藤编石刻壶,以2万元起拍,7.2万元落槌。如此推算,近两年间,石壶的涨幅在100%以上。而据调查,此类石壶,在2006年之前,价格不超过千元。
  兰涛所藏,大多系出苏州藏书镇蔡金兴作品。从兰涛的收藏之路,或可领略石壶之魅力,与藏壶之乐趣。
  逃不脱皇家的范儿
  蔡金兴,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有“吴中第一刀”的美称。在苏州,提起藏书镇的蔡家,业界无不知晓。其祖上专门为明清皇家制作砖雕、石雕、木雕。及至民国以后,紫禁城里蛛丝儿结满雕梁,蔡家遂相继失去了两大主顾——朱家和继之而起的爱新觉罗家。
  然而,数百年来,蔡家以砚台雕刻闻名海内外,这样的“雕虫小技”总算确保了蔡家人能养家糊口,而苏州灵岩山的澄泥石,给蔡家人以丰富的创作材料。
  蔡家似乎与皇家再无联系。然而,在2011年,英国王室找到了蔡家。当时,正逢威廉王子与凯特即将大婚,英国王室希望礼物中有一件中国特色的石雕作品。产于苏州太湖之滨的澄泥石刻被他们相中。高级工艺美术师蔡云娣先生特为捉刀。蔡云娣说,机缘来自之前的澄泥石刻作品《清明上河图》,曾作为外交礼物赠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使得英王室对澄泥石刻印象深刻。2011年2月,英王室通过英国华夏文化协会与蔡云娣取得联系,定制澄泥石刻作品作为威廉王子的大婚礼物。
  蔡云娣送给威廉王子的,是一件“早生贵子”澄泥石壶,高12厘米,长18厘米,宽15厘米,造型生动饱满。在创作中还特别设计了中国传统婚礼中最常见的红枣、花生、桂圆三种吉祥物。
  作为蔡云娣的前辈,蔡金兴却是始作壶者。且有媒体称,蔡金兴、蔡云娣代表了苏州当代砚雕的最高水平。作为砚雕的非遗传承人,蔡金兴对苏派古砚刀法、造型、意韵有深入研究,擅长仿古砚制作和古砚修复,并在熟练掌握传统砚雕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进行款式创新,创作的砚台既有精美细致的雕工,又流淌着传统砚雕优雅古朴的气息。
  而两人都能将紫砂壶俊秀的造型借位到石雕上,将澄泥石雕的魅力别样发挥,灵气顿生。《姑苏晚报》曾介绍说,蔡金兴自1980年代中期率先在藏书进行石壶创作,雕刻精细,取材广泛,壶型优雅,开启了藏书澄泥石壶创作的新局面,创造出大量至今流行的石壶款式。
  一见如故偶然的发现
  兰涛自1990年代初开始收藏石壶,一入手就是蔡金兴作品。对此,他直呼幸运。
  “那时候我在南京工作,已经涉足收藏好些年了。”兰涛说,“有一天,一家文物商店的副总来我家看藏品,偶然聊到了石壶。于是我们就直接去往苏州藏书,见到了蔡金兴。”
  兰涛用“一见如故”来形容自己初见蔡金兴时的喜悦。1968年,蔡金兴15岁时进入苏州唯一的砚雕厂——藏书砚台厂工作,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技术指导。改革开放后,他专为苏州文物商店修补古砚,制作仿古砚台,掌握了古砚雕刻技能,能熟练雕刻上千种古砚款式。由于有着为文物商店制砚的特殊经历,蔡金兴是苏州目前唯一的仿古砚台制作者。苏州砚台雕工不同于广东、江西、安徽、山东等地,更注重简朴雅致,对线条和造型极为注重,古意盎然。而将澄泥石用作石壶雕刻,在蔡金兴看来,更能将砚雕艺术发扬光大。
  兰涛看了蔡金兴的作品后,有一种别开生面之感。“特别是竹子系列的作品,在紫砂壶中很少有。”兰涛说,“当时我就花了500块钱买了一把。”
  1990年代初,兰涛的月工资不足千元,为何能在初次接触石壶后,马上掏出“五百大洋”呢?兰涛觉得,和其他品类比起来,石壶收藏的门槛不高。比如说瓷器,朝代、真伪,都不好辨认;即使是紫砂壶,作假手段也很高明;字画的作伪,连不搞收藏的朋友都能说出一二。而就造型来说,由于石壶是新生事物,在造型上就不拘泥于古法,许多壶灵动自然,比如蔡金兴的一款“蒸蒸日上”,虽是石质,却雕划出仿若天然的竹制蒸笼的纹路,那裂纹都做得极为逼真。“石壶雕刻的细节表现力,是紫砂做不出来的。那些裂纹、虫眼、钉铆、裂纹,都做得恰到好处。”兰涛把玩着一件件作品,如此说道。
  经过实地探访,兰涛当年还探寻到一把石壶的制作流程——从灵岩山上采下澄泥石料,反复琢磨构思,然后雕琢打磨,一把壶的制作周期绝不少于一个星期。“有时候,蔡金兴对着一块石头冥想上一天两天,也未必马上动笔动刀。它本身喜欢这个东西,所以投入地去做。”兰涛说。
  如此算来,即使蔡金兴一个月做四把壶,每把壶卖200到500元,平均下来的月收入,还不如一些打工者。而这,毕竟是依靠濒临失传的澄泥石雕工艺,又发挥了自己的创新得来的纯手工作品。
  而当时,一把紫砂壶的价格,假若也是系出工艺美术大师,定价当在万元以上!当时的蔡金兴,正值四十出头的盛年,是创作上的爆发期。
  如此估算,兰涛于是决定收购500元左右的“顶级壶”。之后,一年之内去了五趟。由于喜爱之至,兰涛也带朋友前往,以期同乐。一位朋友也采购了几把,然而都是200元左右的货色。
  价格飞涨我也不卖
  1990年代初,蔡金兴、蔡云娣等仍在砚雕、石壶创作上煞费苦心,可当时他们就面临后继乏人的难题。毕竟,这是份辛苦的活计,又换不回优厚的报酬——一个月千儿八百的收入,在1990年代中期开始,已经不具备很大的吸引力了,何况还需付出千倍的努力学习雕刻技法,通览古今砚台、紫砂壶等作品。而雕工、技法的增进,有时候又必须靠天赋,靠灵感。
  进入21世纪以来,兰涛依然关注着蔡金兴的创作,如果遇到好的作品,他就一定要收。当然,他也收藏其他人的作品,也收藏紫砂壶。作为上海某市级行业学会的秘书长,兰涛触类旁通接触了许多收藏杂项,然而若论到专注于某一人的作品,则非蔡金兴莫属!
  不仅兰涛,凡结识蔡金兴者,无不认为蔡金兴绝对对得起藏家的赏识。“蔡金兴仿古做旧的砚台,虽然能以假乱真,但他从不以假充真,蒙骗他人,从未把仿品当真正的名砚卖,而是明白告诉买家是仿品,虽然这样赚钱不多,但这是他做人的底线,他的身上丝毫没有商人习气。”这是藏家安健2004年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文章《吴中第一刀》所写到的。
  当年兰涛以数百元一把的价格收来的石壶,如今动辄上十万,甚至上二十万,可为升值上百倍。兰涛认为,这是当代石壶作品的价值回归,而且他认为即使如今,石壶仍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原因无它,毕竟蔡金兴已过盛年,即使是蔡云娣也过了知天命之年,石壶雕刻后继乏人。如今又欣逢收藏热,随着艺术品的普遍升值,市场上石壶的需求仍大于供给,优秀作品数量有限,而目下当代紫砂已经有了上千万元一把的拍卖纪录,石壶的升值空间可想而知。”
  在兰涛心目中,石壶作品不仅不逊于紫砂作品,且相比紫砂,在制作难度、工艺、造型、审美价值上,石壶都有过人之处。
  当年500元收来的壶,翻倍涨幅比例超过200元一把,然而,除了偶有送人以外,兰涛并不愿意出售自己的宝贝。他甚至也不用这些石壶泡茶。“实际上,从实用型上来说,澄泥石壶的透气性不比紫砂差,泡茶也别具一味的。”一边说,兰涛一边拿起他平时喝水用的雕花黄杨木杯子,浅饮一口。
其他文献
古人云:“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身处喧嚣的闹市,还能做到清幽自得,是因为心境离闹市很远,心远地自偏。在上海长宁闹市区,就有一位“隐于市”的画者——范峤青。她家学渊源颇深,从小学画,成名于平面设计,最终于水墨丹青中找到精神归宿。她说:画匠技法娴熟,专事临摹;画师以图画为职业;画家以画扬名得益;而画者则用生命拥抱艺术,已将画画内化为生活方式与内容。  几年前,她生了一场大病。真是病来如山倒,迫使她
期刊
国家馆的设置,是威尼斯双年展区别于其他众多双年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自1895年威尼斯双年展创立以来,个体艺术家似乎就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艺术现状。在威尼斯双年展创办的头50年,参与国家不足20个,而在1950年之后,参与国家的数量开始迅速增长,自2011年场馆休整翻新之后,军械库扩大了容纳空间,能够为国家馆提供更多的空间。  对于各参与国家来说,参加双年展这一盛会无疑是重要的,不仅可获得关注,更是为了获
期刊
前些日子整理办公室书籍时,发现诸多印刷精良的拍卖图录我竟不及扫一眼便已然过期,细数不下百本,若作废品卖掉颇为可惜,留下又没时间看还占地,后来索性捐给了栗宪庭图书馆,才得以图个慰藉。  我自认不是怠惰之人,更何况拍卖于我是挣钱的营生。奈何近年的拍卖行胜于雨后春笋,稍不留意便能冒出数十上百家来,纵使赐我一目十行的火眼金睛,也实难博览群“录”。诸多好友因此打趣说,若把每年收到的图录卖作废品,估计也够个人
期刊
李山实在很不像一个著名当代艺术家。  他没有正儿八经的大型工作室,也很少出现在画展、艺博会等大腕云集的开幕现场;他不太和收藏家、批评家搭讪,也不会品评红酒或摆弄茶具;他不懂运用媒体推广自己,更和时尚扯不上关系。  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他参与和见证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在创作和思潮上高歌猛进的十多年,也成为近十年当代艺术市场大起大落中一面稳定的旗帜。  他一辈子都在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在语言上的发展,尤其是在80年代中期,主要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与后现代艺术的影响。那个时候曾流行这么一句话,大意是说“我们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将西方一百年的现代主义风格统统过了一遍”。然而,中国的艺术家什么时候才能用自己的语言而不是西方的语汇进行表述呢?当时的艺术家很少考虑这个问题。  事实上,回顾80年代的发展,当代艺术主要形成了三个特点:一个是我们在接纳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艺
期刊
王雁南,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董事总裁,一位高贵典雅的成功女性,一位最懂嘉德甚至最能体现嘉德品质的代表人物。20年前的1993年,作为创始人之一,担任了嘉德拍卖的副总经理;三年后的1996年,王雁南开始担任总经理并继续带领中国嘉德走到今天,创下了中国嘉德的卓越品质和无数辉煌,但她却始终呈现出低调、亲和甚至略带神秘的气质。  王雁南其人  每每参加中国嘉德的预展和拍卖现场,都能从这位董事总裁身上
期刊
女人的情感世界特别丰富,触角敏锐,细腻柔美,具有诗性。女性的感觉往往大为超过男性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她们的思维也常可能在男性停止的地方开始延伸。正因为如此,所以女性艺术家有很多创作是男性艺术家不能企及的。  艺术与科学技术不同,在科学与技术领域,男人的思维比女性要有优越性,而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我一直认为女性不比男人差。至少是各有所长。  周国平说过在人类一切事业中,情感都是原动力,而理智则有时是
期刊
毫无疑问,全球艺术圈的关注眼光,在今年5月底,曾重重地投向了亚洲金融重镇香港。  香港艺博会(Art HK)被瑞士巴塞尔艺博会收购之后,今年首度以“香港巴塞尔艺博会”(Art Basel Hong Kong)的全新形象亮相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本次香港巴塞尔共有来自全球35个国家及地区的245家画廊参与,其中48家画廊为首次参展。在为期5天的展出时间里,艺博会迎来了6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  一个
期刊
京都真是个迷人的地方,令人百看不厌。  6月初,在明明杰夫的周围画廊,意外邂逅京都艺术家谷内薰的陶瓷作品展出,顿感眼睛一亮,于是给了我再去一次京都的理由。  这是我第三次京都之旅。第一次跟团旅行,雨中匆匆参观了京都的金阁寺、岚山和平安神宫,没有停歇就离开了。 第二次算是半自由行,特意借宿京都古色古香的民居,清水寺、银阁寺等处转了一圈,还走了附近有名的哲学小道。意外发现了白沙村庄,一处典型的日式美学
期刊
胡适手札拍出百万  匡时拍卖公司老总董国强有一种很强烈的民国文人情结,2010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出现一幅胡适手札,书写着胡适名句:“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因为太合董国强当时的心境,他便不顾一切地想要这件东西。结果,短短二十几个字,不到两平方尺,5万港元起拍,被董国强一路追杀,终于以122万港元举到手。  当时,所有的人都说买贵了,连董国强自己都说太贵,但得意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