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有多长?一块富贵土烧制的紫砂壶,从土成陶不过一日之功。而一块石头,生于天地间,经亿万年的造化,及至由人间的雕刻家探寻出最佳妙的形状,当是幸事。石之幸,亦是人之幸。在这一个长夏,请体验石之清凉与壶之悠长。
偶然间,在收藏家兰涛先生的办公室里,见到数十件石壶,其中精美者,估价已达20万元人民币左右。这不禁让人想起去年的一次拍卖。在朵云轩举办的201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拍卖会上,陶昌鹏和刘恩同的单件石壶作品已经拍到了20万元以上。
搜寻2011年嘉德秋拍,刘恩同的秋月虫鸣仿藤编石刻壶,以2万元起拍,7.2万元落槌。如此推算,近两年间,石壶的涨幅在100%以上。而据调查,此类石壶,在2006年之前,价格不超过千元。
兰涛所藏,大多系出苏州藏书镇蔡金兴作品。从兰涛的收藏之路,或可领略石壶之魅力,与藏壶之乐趣。
逃不脱皇家的范儿
蔡金兴,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有“吴中第一刀”的美称。在苏州,提起藏书镇的蔡家,业界无不知晓。其祖上专门为明清皇家制作砖雕、石雕、木雕。及至民国以后,紫禁城里蛛丝儿结满雕梁,蔡家遂相继失去了两大主顾——朱家和继之而起的爱新觉罗家。
然而,数百年来,蔡家以砚台雕刻闻名海内外,这样的“雕虫小技”总算确保了蔡家人能养家糊口,而苏州灵岩山的澄泥石,给蔡家人以丰富的创作材料。
蔡家似乎与皇家再无联系。然而,在2011年,英国王室找到了蔡家。当时,正逢威廉王子与凯特即将大婚,英国王室希望礼物中有一件中国特色的石雕作品。产于苏州太湖之滨的澄泥石刻被他们相中。高级工艺美术师蔡云娣先生特为捉刀。蔡云娣说,机缘来自之前的澄泥石刻作品《清明上河图》,曾作为外交礼物赠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使得英王室对澄泥石刻印象深刻。2011年2月,英王室通过英国华夏文化协会与蔡云娣取得联系,定制澄泥石刻作品作为威廉王子的大婚礼物。
蔡云娣送给威廉王子的,是一件“早生贵子”澄泥石壶,高12厘米,长18厘米,宽15厘米,造型生动饱满。在创作中还特别设计了中国传统婚礼中最常见的红枣、花生、桂圆三种吉祥物。
作为蔡云娣的前辈,蔡金兴却是始作壶者。且有媒体称,蔡金兴、蔡云娣代表了苏州当代砚雕的最高水平。作为砚雕的非遗传承人,蔡金兴对苏派古砚刀法、造型、意韵有深入研究,擅长仿古砚制作和古砚修复,并在熟练掌握传统砚雕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进行款式创新,创作的砚台既有精美细致的雕工,又流淌着传统砚雕优雅古朴的气息。
而两人都能将紫砂壶俊秀的造型借位到石雕上,将澄泥石雕的魅力别样发挥,灵气顿生。《姑苏晚报》曾介绍说,蔡金兴自1980年代中期率先在藏书进行石壶创作,雕刻精细,取材广泛,壶型优雅,开启了藏书澄泥石壶创作的新局面,创造出大量至今流行的石壶款式。
一见如故偶然的发现
兰涛自1990年代初开始收藏石壶,一入手就是蔡金兴作品。对此,他直呼幸运。
“那时候我在南京工作,已经涉足收藏好些年了。”兰涛说,“有一天,一家文物商店的副总来我家看藏品,偶然聊到了石壶。于是我们就直接去往苏州藏书,见到了蔡金兴。”
兰涛用“一见如故”来形容自己初见蔡金兴时的喜悦。1968年,蔡金兴15岁时进入苏州唯一的砚雕厂——藏书砚台厂工作,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技术指导。改革开放后,他专为苏州文物商店修补古砚,制作仿古砚台,掌握了古砚雕刻技能,能熟练雕刻上千种古砚款式。由于有着为文物商店制砚的特殊经历,蔡金兴是苏州目前唯一的仿古砚台制作者。苏州砚台雕工不同于广东、江西、安徽、山东等地,更注重简朴雅致,对线条和造型极为注重,古意盎然。而将澄泥石用作石壶雕刻,在蔡金兴看来,更能将砚雕艺术发扬光大。
兰涛看了蔡金兴的作品后,有一种别开生面之感。“特别是竹子系列的作品,在紫砂壶中很少有。”兰涛说,“当时我就花了500块钱买了一把。”
1990年代初,兰涛的月工资不足千元,为何能在初次接触石壶后,马上掏出“五百大洋”呢?兰涛觉得,和其他品类比起来,石壶收藏的门槛不高。比如说瓷器,朝代、真伪,都不好辨认;即使是紫砂壶,作假手段也很高明;字画的作伪,连不搞收藏的朋友都能说出一二。而就造型来说,由于石壶是新生事物,在造型上就不拘泥于古法,许多壶灵动自然,比如蔡金兴的一款“蒸蒸日上”,虽是石质,却雕划出仿若天然的竹制蒸笼的纹路,那裂纹都做得极为逼真。“石壶雕刻的细节表现力,是紫砂做不出来的。那些裂纹、虫眼、钉铆、裂纹,都做得恰到好处。”兰涛把玩着一件件作品,如此说道。
经过实地探访,兰涛当年还探寻到一把石壶的制作流程——从灵岩山上采下澄泥石料,反复琢磨构思,然后雕琢打磨,一把壶的制作周期绝不少于一个星期。“有时候,蔡金兴对着一块石头冥想上一天两天,也未必马上动笔动刀。它本身喜欢这个东西,所以投入地去做。”兰涛说。
如此算来,即使蔡金兴一个月做四把壶,每把壶卖200到500元,平均下来的月收入,还不如一些打工者。而这,毕竟是依靠濒临失传的澄泥石雕工艺,又发挥了自己的创新得来的纯手工作品。
而当时,一把紫砂壶的价格,假若也是系出工艺美术大师,定价当在万元以上!当时的蔡金兴,正值四十出头的盛年,是创作上的爆发期。
如此估算,兰涛于是决定收购500元左右的“顶级壶”。之后,一年之内去了五趟。由于喜爱之至,兰涛也带朋友前往,以期同乐。一位朋友也采购了几把,然而都是200元左右的货色。
价格飞涨我也不卖
1990年代初,蔡金兴、蔡云娣等仍在砚雕、石壶创作上煞费苦心,可当时他们就面临后继乏人的难题。毕竟,这是份辛苦的活计,又换不回优厚的报酬——一个月千儿八百的收入,在1990年代中期开始,已经不具备很大的吸引力了,何况还需付出千倍的努力学习雕刻技法,通览古今砚台、紫砂壶等作品。而雕工、技法的增进,有时候又必须靠天赋,靠灵感。
进入21世纪以来,兰涛依然关注着蔡金兴的创作,如果遇到好的作品,他就一定要收。当然,他也收藏其他人的作品,也收藏紫砂壶。作为上海某市级行业学会的秘书长,兰涛触类旁通接触了许多收藏杂项,然而若论到专注于某一人的作品,则非蔡金兴莫属!
不仅兰涛,凡结识蔡金兴者,无不认为蔡金兴绝对对得起藏家的赏识。“蔡金兴仿古做旧的砚台,虽然能以假乱真,但他从不以假充真,蒙骗他人,从未把仿品当真正的名砚卖,而是明白告诉买家是仿品,虽然这样赚钱不多,但这是他做人的底线,他的身上丝毫没有商人习气。”这是藏家安健2004年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文章《吴中第一刀》所写到的。
当年兰涛以数百元一把的价格收来的石壶,如今动辄上十万,甚至上二十万,可为升值上百倍。兰涛认为,这是当代石壶作品的价值回归,而且他认为即使如今,石壶仍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原因无它,毕竟蔡金兴已过盛年,即使是蔡云娣也过了知天命之年,石壶雕刻后继乏人。如今又欣逢收藏热,随着艺术品的普遍升值,市场上石壶的需求仍大于供给,优秀作品数量有限,而目下当代紫砂已经有了上千万元一把的拍卖纪录,石壶的升值空间可想而知。”
在兰涛心目中,石壶作品不仅不逊于紫砂作品,且相比紫砂,在制作难度、工艺、造型、审美价值上,石壶都有过人之处。
当年500元收来的壶,翻倍涨幅比例超过200元一把,然而,除了偶有送人以外,兰涛并不愿意出售自己的宝贝。他甚至也不用这些石壶泡茶。“实际上,从实用型上来说,澄泥石壶的透气性不比紫砂差,泡茶也别具一味的。”一边说,兰涛一边拿起他平时喝水用的雕花黄杨木杯子,浅饮一口。
偶然间,在收藏家兰涛先生的办公室里,见到数十件石壶,其中精美者,估价已达20万元人民币左右。这不禁让人想起去年的一次拍卖。在朵云轩举办的201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拍卖会上,陶昌鹏和刘恩同的单件石壶作品已经拍到了20万元以上。
搜寻2011年嘉德秋拍,刘恩同的秋月虫鸣仿藤编石刻壶,以2万元起拍,7.2万元落槌。如此推算,近两年间,石壶的涨幅在100%以上。而据调查,此类石壶,在2006年之前,价格不超过千元。
兰涛所藏,大多系出苏州藏书镇蔡金兴作品。从兰涛的收藏之路,或可领略石壶之魅力,与藏壶之乐趣。
逃不脱皇家的范儿
蔡金兴,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有“吴中第一刀”的美称。在苏州,提起藏书镇的蔡家,业界无不知晓。其祖上专门为明清皇家制作砖雕、石雕、木雕。及至民国以后,紫禁城里蛛丝儿结满雕梁,蔡家遂相继失去了两大主顾——朱家和继之而起的爱新觉罗家。
然而,数百年来,蔡家以砚台雕刻闻名海内外,这样的“雕虫小技”总算确保了蔡家人能养家糊口,而苏州灵岩山的澄泥石,给蔡家人以丰富的创作材料。
蔡家似乎与皇家再无联系。然而,在2011年,英国王室找到了蔡家。当时,正逢威廉王子与凯特即将大婚,英国王室希望礼物中有一件中国特色的石雕作品。产于苏州太湖之滨的澄泥石刻被他们相中。高级工艺美术师蔡云娣先生特为捉刀。蔡云娣说,机缘来自之前的澄泥石刻作品《清明上河图》,曾作为外交礼物赠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使得英王室对澄泥石刻印象深刻。2011年2月,英王室通过英国华夏文化协会与蔡云娣取得联系,定制澄泥石刻作品作为威廉王子的大婚礼物。
蔡云娣送给威廉王子的,是一件“早生贵子”澄泥石壶,高12厘米,长18厘米,宽15厘米,造型生动饱满。在创作中还特别设计了中国传统婚礼中最常见的红枣、花生、桂圆三种吉祥物。
作为蔡云娣的前辈,蔡金兴却是始作壶者。且有媒体称,蔡金兴、蔡云娣代表了苏州当代砚雕的最高水平。作为砚雕的非遗传承人,蔡金兴对苏派古砚刀法、造型、意韵有深入研究,擅长仿古砚制作和古砚修复,并在熟练掌握传统砚雕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进行款式创新,创作的砚台既有精美细致的雕工,又流淌着传统砚雕优雅古朴的气息。
而两人都能将紫砂壶俊秀的造型借位到石雕上,将澄泥石雕的魅力别样发挥,灵气顿生。《姑苏晚报》曾介绍说,蔡金兴自1980年代中期率先在藏书进行石壶创作,雕刻精细,取材广泛,壶型优雅,开启了藏书澄泥石壶创作的新局面,创造出大量至今流行的石壶款式。
一见如故偶然的发现
兰涛自1990年代初开始收藏石壶,一入手就是蔡金兴作品。对此,他直呼幸运。
“那时候我在南京工作,已经涉足收藏好些年了。”兰涛说,“有一天,一家文物商店的副总来我家看藏品,偶然聊到了石壶。于是我们就直接去往苏州藏书,见到了蔡金兴。”
兰涛用“一见如故”来形容自己初见蔡金兴时的喜悦。1968年,蔡金兴15岁时进入苏州唯一的砚雕厂——藏书砚台厂工作,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技术指导。改革开放后,他专为苏州文物商店修补古砚,制作仿古砚台,掌握了古砚雕刻技能,能熟练雕刻上千种古砚款式。由于有着为文物商店制砚的特殊经历,蔡金兴是苏州目前唯一的仿古砚台制作者。苏州砚台雕工不同于广东、江西、安徽、山东等地,更注重简朴雅致,对线条和造型极为注重,古意盎然。而将澄泥石用作石壶雕刻,在蔡金兴看来,更能将砚雕艺术发扬光大。
兰涛看了蔡金兴的作品后,有一种别开生面之感。“特别是竹子系列的作品,在紫砂壶中很少有。”兰涛说,“当时我就花了500块钱买了一把。”
1990年代初,兰涛的月工资不足千元,为何能在初次接触石壶后,马上掏出“五百大洋”呢?兰涛觉得,和其他品类比起来,石壶收藏的门槛不高。比如说瓷器,朝代、真伪,都不好辨认;即使是紫砂壶,作假手段也很高明;字画的作伪,连不搞收藏的朋友都能说出一二。而就造型来说,由于石壶是新生事物,在造型上就不拘泥于古法,许多壶灵动自然,比如蔡金兴的一款“蒸蒸日上”,虽是石质,却雕划出仿若天然的竹制蒸笼的纹路,那裂纹都做得极为逼真。“石壶雕刻的细节表现力,是紫砂做不出来的。那些裂纹、虫眼、钉铆、裂纹,都做得恰到好处。”兰涛把玩着一件件作品,如此说道。
经过实地探访,兰涛当年还探寻到一把石壶的制作流程——从灵岩山上采下澄泥石料,反复琢磨构思,然后雕琢打磨,一把壶的制作周期绝不少于一个星期。“有时候,蔡金兴对着一块石头冥想上一天两天,也未必马上动笔动刀。它本身喜欢这个东西,所以投入地去做。”兰涛说。
如此算来,即使蔡金兴一个月做四把壶,每把壶卖200到500元,平均下来的月收入,还不如一些打工者。而这,毕竟是依靠濒临失传的澄泥石雕工艺,又发挥了自己的创新得来的纯手工作品。
而当时,一把紫砂壶的价格,假若也是系出工艺美术大师,定价当在万元以上!当时的蔡金兴,正值四十出头的盛年,是创作上的爆发期。
如此估算,兰涛于是决定收购500元左右的“顶级壶”。之后,一年之内去了五趟。由于喜爱之至,兰涛也带朋友前往,以期同乐。一位朋友也采购了几把,然而都是200元左右的货色。
价格飞涨我也不卖
1990年代初,蔡金兴、蔡云娣等仍在砚雕、石壶创作上煞费苦心,可当时他们就面临后继乏人的难题。毕竟,这是份辛苦的活计,又换不回优厚的报酬——一个月千儿八百的收入,在1990年代中期开始,已经不具备很大的吸引力了,何况还需付出千倍的努力学习雕刻技法,通览古今砚台、紫砂壶等作品。而雕工、技法的增进,有时候又必须靠天赋,靠灵感。
进入21世纪以来,兰涛依然关注着蔡金兴的创作,如果遇到好的作品,他就一定要收。当然,他也收藏其他人的作品,也收藏紫砂壶。作为上海某市级行业学会的秘书长,兰涛触类旁通接触了许多收藏杂项,然而若论到专注于某一人的作品,则非蔡金兴莫属!
不仅兰涛,凡结识蔡金兴者,无不认为蔡金兴绝对对得起藏家的赏识。“蔡金兴仿古做旧的砚台,虽然能以假乱真,但他从不以假充真,蒙骗他人,从未把仿品当真正的名砚卖,而是明白告诉买家是仿品,虽然这样赚钱不多,但这是他做人的底线,他的身上丝毫没有商人习气。”这是藏家安健2004年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文章《吴中第一刀》所写到的。
当年兰涛以数百元一把的价格收来的石壶,如今动辄上十万,甚至上二十万,可为升值上百倍。兰涛认为,这是当代石壶作品的价值回归,而且他认为即使如今,石壶仍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原因无它,毕竟蔡金兴已过盛年,即使是蔡云娣也过了知天命之年,石壶雕刻后继乏人。如今又欣逢收藏热,随着艺术品的普遍升值,市场上石壶的需求仍大于供给,优秀作品数量有限,而目下当代紫砂已经有了上千万元一把的拍卖纪录,石壶的升值空间可想而知。”
在兰涛心目中,石壶作品不仅不逊于紫砂作品,且相比紫砂,在制作难度、工艺、造型、审美价值上,石壶都有过人之处。
当年500元收来的壶,翻倍涨幅比例超过200元一把,然而,除了偶有送人以外,兰涛并不愿意出售自己的宝贝。他甚至也不用这些石壶泡茶。“实际上,从实用型上来说,澄泥石壶的透气性不比紫砂差,泡茶也别具一味的。”一边说,兰涛一边拿起他平时喝水用的雕花黄杨木杯子,浅饮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