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动生成”中焕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地“生成”,同时要设计弹性方案,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最后要敏锐捕捉和把握各种信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和体悟“问题解决”的过程,在互动生成过程中,使学生投入到知识的建构与“再创造”中去,创造出一种和谐、充满智慧灵气、能焕发生命力的课堂.
  一、充分预设教学设计,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
  生成并非是盲目地生成,它需要教师科学、灵活的引导. 数学课堂根据它所特有的目的,既要有生成的需要,也要有生成的起点. 如何把握这个基点,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 预设是生成的摇篮,教师要为生成而预设. 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 所以,在分析教材进而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 备课要从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 预设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要利于学生主体的发挥和潜能的激发,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生活有怎样的体验,探究会有哪些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怎样肯定、鼓励、引导等等. 教师对整堂课预设出“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主体,致力于主体”的弹性方案. 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才可能做到“心中有数”,才会“左右逢源”,在和学生的互动中生成“亮点”.
  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我在教学中并未遵循课本上的教学流程,先教面积定义,再研究表面积的算法,而是从整体入手,大胆改革教材原有框架,立足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教学过程,即直接让学生根据测量自己所做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这三条信息思考探究:根据这些测量所得的信息你能想到什么?或者能解决什么问题?以此统领全课,不断地互动生成学习目标,并不断地达成学习目标. 学生在独立思考、分组研究之中,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学习问题:长方体上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是多少?长方体12条棱的总长是多少?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总和是多少?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在提问的同时也在思考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样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与探索中增强了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捕捉互动生成的亮点资源,让智慧闪耀光芒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度动态过程. 由于学生的差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回答会出现疑惑,会产生认识的误区,也会出现创新的思想火花……这些火花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 如果教者不会利用,这些资源将会白白流失. 因此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 如有位老师教学生认识钟面上7:45这个时刻时,有学生读成8:45,当然也有学生读对,这时教师并不急,不做任何评价,而是让学生展开辩论,在相互的思维碰撞中,达到知识的建构与互补. 孩子们说得振振有词,听着听着,读8:45的学生自然而然就感到自己的毛病出在哪里了,使新时刻的认读在生生互动中水到渠成. 又如,观察四个钟面,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很开放,也难预料学生会出现什么情况,老师认真听取了孩子们的问题,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迅速、灵活地判断、处理了各种信息,还相应地展开了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
  三、学生的错误资源是不可缺少的生成性因素
  生成的课堂要让学生去获得深刻的感受,而并不只是“知道”. 因此,不能只把浓缩的知识呈现给学生,而要把知识展开,教师在课堂上应千方百计地通过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暴露其反思过程,特别是对这一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要充分发挥好组织者的作用,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观念冲突.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练习得以纠正,而必须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 课堂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有时数学中的一些“旁逸斜出”的不顺反而会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
  如“平均数问题”的教学,有位老师提供了这样一道题:在五年级学生义卖活动中,我班25名女生平均每人义卖0.9元,28名男生平均每人义卖0.36元. 全班平均每人义卖所得的钱是多少?出题后让学生讨论解题方法,列式计算,学生开始动笔计算,我巡视,发现了不同的答案. 于是我把学生出现的两种情况板书在黑板上:
  第一种答案是(0.36 × 28 + 0.9 × 25) ÷ (25 + 28) ≈ 0.61(元),
  第二种答案是(0.9 + 0.36) ÷ 2 = 0.63(元).
  师:你们认为哪个是对的?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
  最后总结出: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每份数就是每个人都一样的,平均数也是每个人都一样的,所以我们可用这个方法求出平均数. 由此看出第一种答案是正确的.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勃勃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 教学应有“放”有“收”. “放”,要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 生成性的教学观将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成为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 如叶澜教授所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深化,部分高中女生数学能力逐渐下降,导致越学越用功,却越学越吃力,甚至部分女生出现了严重偏科的现象.因此,对高中女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应引起重视.本文从高中女生学习数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供了有效的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女生;数学教学;学习方法;有效指导  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高中女生的数学成绩普遍逊于男生,尤其是到了高三阶段,这
研究了秦岭山区野生华中五味子种子内源抑制物存在部位及其抑制活性。以甲醇和蒸馏水分别对华中五味子种皮和种仁进行浸提,分别制备成5个不同质量浓度的粗提物,用白菜种子测定
2011级高一学生是我校历史上招生人数最多、层次较为复杂的一届学生,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也参差不齐.如何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如何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人人有所获,既要让优秀生出类拔萃,又要让后进生学有进步,也成了我们教学探索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
教材,狭义讲就是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课堂教学、师生活动的源泉和标本. 然而有些教师不重视教科书的作用,脱离教科书进行教学,把大量时间用于解题训练,更有甚者认为教科书“太简单”,难以应付考试,因而抛开教科书,备课不去钻研教材,而把教辅资料作为教学依据,投入大量精力去搞题海战术,让学生苦不堪言.   苏科版数学教材中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是比较现实的、
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新课标下的三角函数教学成为一个极有挑战性的课题.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结合三角函数的性质和规律,对
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范畴。个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以及能力、气质和性格等要素。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现在,“发展个性”成了一个时髦的口号,随处可见。一提发展学生个性,许多体育教师很可能就会想到开展各类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培养学生的特长项目等。诚然,兴趣、特长属于个性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口语用得最多的就是课堂评价语言.所谓“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良好的课堂评价语言是教师良好人文素养的充分体现,是不断锻炼的结晶,是滋润学生心灵的一泓清泉.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精神指导下,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不断向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发展.如果我们进行课堂评价时,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就能让评价语成为学生的内驱动力和不断进步的起点.  一、准确得体,
基于2009年全国创业风险投资调查统计数据,本文对我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发展的总体情况、投资和运作特点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同时评述了2009年我国创业风险投资业主要政策与
选择已成功引种到北京地区的北美黑云杉为研究对象,以来自加拿大的9个黑云杉种源的一年生容器苗为试验材料,在温室中测定不同种源云杉幼苗的早期生长、生理等指标,并对其进行
针对太钢集团临汾钢铁有限公司中板厂轧机的实际情况,研发了适用于该轧机的喷水系统和挡水装置,解决了因无挡水装置所带来的问题,为开发新品种钢提供有力的工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