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美国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耗时两年对俄总统普京的系列采访整理而成的4集纪录片《普京访谈录》于近期在美国Showtime频道播出。涉及诸多敏感问题,爆料满满,让“普京粉”大呼过瘾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争议。
这部纪录片长达4个小时,采访始于2015年7月,直至今年2月,作为电影导演的斯通与普京进行了超过12次面对面、话题丰富的谈话,爆料满满。
谈美俄关系:无人能在冲突中幸存
在曝光的片段中,纪录片导演奥利弗·斯通问普京,一旦发生战争,美国会占优吗?对此,普京表示,“我认为没人能在这样的冲突中幸存。”他还把矛头指向北约。
北约只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没有盟友,只有附庸。一旦一个国家成为北约成员国,很难抵挡美国的压力。普京还说,北约在不断寻找敌人,来证明它的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采取对策,”普京告诉斯通,“我们必须将导弹系统瞄准威胁我们的设施。情况将变得更加紧张。”
在另一个场景中,普京和斯通两人出现在克里姆林宫军情室的核心要地,普京拿着智能手机,让斯通看手机上传来的飞行员驾驶战机执行任务的远程现场画面。
普京对斯通说:“飞行员告诉我,他要再试一次。”俄罗斯媒体称,这段视频展现的是普京对俄军在叙利亚战场行动的有力掌控。
斯通还问道:“特朗普已经赢得了美国总统的大选,是否有希望改善两国关系?”普京回答:“希望?希望总是有的,直到他们准备将我们带到墓地埋葬。”斯通笑言,这样的回答很俄罗斯。
谈斯诺登:他不是叛国者
在另一个片段中,斯通和普京还聊起了对斯诺登的看法。普京表示,斯诺登不是叛国者,他没有背叛国家利益,因为他没有将任何可能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信息交给他国,他只是把这一切公开了。
当斯通追问他是否赞同斯诺登的做法时,普京给出否定的答案。“在我看来,他做错了,”普京说,“如果他不喜欢他被交予的工作,他大可以辞职了事。”
普京说,他此前从未觉得自己与斯诺登有任何相似之处,但斯诺登应像自己当年所做的那样:离职,而不是泄密。普京透露,1991年他离开克格勃,正是由于他无法认同政府的行动,“不想继续留在情报部门工作”。
普京还说,他认为美国的监听行为侵扰民众生活,并批评美国窃听德国等盟友的做法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破坏彼此之间信任,到头来损害本国的国家安全。”
谈总统安保:上帝才知晓的命运
在采访中,普京还谈到了针对他的暗杀行为以及自己的安保机构。
斯通提醒普京说,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生前遭遇了超过50次暗杀,而据他的掌握,针对普京的暗杀行动也超过了5次。
普京说,此前他和卡斯特罗探讨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是要亲自抓安保工作。
不过,普京对此有自己的理解:“我做我的工作,而安保人员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截至目前,他们(安保人员)干得不错。”普京称,他与自己的安保卫队各司其职,充分信赖自己的保镖。
斯通指出,暗杀者总会千方百计打入领导人的安保卫队。“这我知道,”普京表示认同,“不过,您知道,我们民间有句老话,‘命中注定要吊死的人,不会淹死’。”
“那么,您命中注定的结局会是怎样?”
“只有上帝知晓我们的命运,包括您和我的命运,”普京耸耸肩说,“每个人都有大限将至的那天。关键在于我们在世时都做了些什么,是否享受了自己的生活?”
据悉,普京谈及个人安保和生死观的内容,这还是首次对外公开。
谈权利与人生:活在当下
斯通在采访中向普京求证:“您握有很完整的权力。人们说,您想当沙皇。”普京对此给予反驳,称不该追求绝对的权力和当“沙皇”,而应该正确支配现有的职权。
此外,《普京访谈录》还记录了普京打冰球、锻炼,和给马喂胡萝卜的画面。普京告诉斯通,他每天都会游泳和举重。
普京在采访中还透露,自己已经有外孙,但承认没有很多时间和他们一起玩。该采访片段没有透露有关普京家庭情况的更多细节。
美国媒体还报道称,镜头前的普京并非以冷峻严肃的形象示人,他时而面带微笑,时而对着镜头调皮地眨眼睛。他曾经和斯通坐在一起共同观看一部喜剧电影《奇爱博士》,也曾亲自驾车带着斯通郊游,并打趣说:“我发现你是一个滑头。”
认识不一样的普京
能如此近距离地采访普京,这位《普京访谈录》导演奥利弗·斯通又是何人?
作为一名拍摄尖锐政治题材的电影导演,斯通现年70岁,曾三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他执导的作品包括反越战影片《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政治题材影片《刺杀肯尼迪》等。他还曾采访已故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委内瑞拉已故总统查韦斯,并执导相关纪录片。去年9月,他的新作、传记影片《斯诺登》在美国上映,得到普京点赞。
拍摄这部《普京访谈录》,斯通表示,他对普京的采访超越爱恶、是非和真善,只为“刻画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普京”。目的是要增进美国对俄罗斯、特别是普京本人的了解,以此来防止俄美间关系进一步恶化。
斯通说,之所以触及这个题材有些偶然。当时去莫斯科,为了拍摄斯诺登的电影。“我跟普京谈及斯诺登,他的看法非常清楚。他认为他知道我的工作,很尊重我。我认为他知道我会倾听他。不是他需要我,而是他可以借用一些相对诚实而不是一味讥笑他的西方媒体。”
而對于普京的评价,斯通说:“我想说,如果你透过西方对他恶人、坏人的描画,继续往前,就会得到关于一个人现实化的描绘,他主掌一个国家,复杂并且心中装着俄罗斯的利益……他很善于保护他们(俄罗斯利益),善于阐明观点。而对于他的观点,我的职责只是引出话题,但不是选取一个立场。我努力推着他解释自己的立场……我有我的观点,但不做太多编辑。”
一次成功的公关?
普京接受西方导演的访谈,并在西方主流媒体播放,这种情况并不常见。莫斯科大学外籍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欧洲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晓伟认为,这既表明普京善于借用媒体的一贯特点,也显示他有意同西方主流舆论沟通、对话。
普京执政至今,国内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经济发展方面,但他有很高的民意支持率;在外交上,他在俄罗斯遭受西方制裁的情况下逆势突围,有很多亮眼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普京在访谈中的心态是放松的、自信的,反而不像一些西方舆论那样咄咄逼人,势不两立,而且普京从来都对缓和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持开放态度,立场也很清晰不退让。
影片播出后,舆论评价褒贬不一。播放这部纪录片的娱乐时间电视台纪录片节目负责人文尼·马尔霍特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觉得观众会对这样的片子起疑心,这是很正常的。普京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而片中斯通详细彻底的提问将会带给观众惊喜。”
美国娱乐业内两大报刊之一《综艺》杂志在评论中表示,《普京访谈录》挑战美国观众的自我认知,要求观众去探讨一个棘手的话题。《纽约时报》则评论道,“这部作品有些过于体贴(普京)了,但依然有启迪性。”
批评的声音则主要集中在质疑这部纪录片的取向过于“亲俄”,有为俄罗斯和普京本人“打广告”的嫌疑。但无论如何,《普京访谈录》进入美国,是普京的一次成功的舆论公关。
(综合摘编自《环球》、国际在线、读报网)
这部纪录片长达4个小时,采访始于2015年7月,直至今年2月,作为电影导演的斯通与普京进行了超过12次面对面、话题丰富的谈话,爆料满满。
谈美俄关系:无人能在冲突中幸存
在曝光的片段中,纪录片导演奥利弗·斯通问普京,一旦发生战争,美国会占优吗?对此,普京表示,“我认为没人能在这样的冲突中幸存。”他还把矛头指向北约。
北约只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工具,没有盟友,只有附庸。一旦一个国家成为北约成员国,很难抵挡美国的压力。普京还说,北约在不断寻找敌人,来证明它的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采取对策,”普京告诉斯通,“我们必须将导弹系统瞄准威胁我们的设施。情况将变得更加紧张。”
在另一个场景中,普京和斯通两人出现在克里姆林宫军情室的核心要地,普京拿着智能手机,让斯通看手机上传来的飞行员驾驶战机执行任务的远程现场画面。
普京对斯通说:“飞行员告诉我,他要再试一次。”俄罗斯媒体称,这段视频展现的是普京对俄军在叙利亚战场行动的有力掌控。
斯通还问道:“特朗普已经赢得了美国总统的大选,是否有希望改善两国关系?”普京回答:“希望?希望总是有的,直到他们准备将我们带到墓地埋葬。”斯通笑言,这样的回答很俄罗斯。
谈斯诺登:他不是叛国者
在另一个片段中,斯通和普京还聊起了对斯诺登的看法。普京表示,斯诺登不是叛国者,他没有背叛国家利益,因为他没有将任何可能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信息交给他国,他只是把这一切公开了。
当斯通追问他是否赞同斯诺登的做法时,普京给出否定的答案。“在我看来,他做错了,”普京说,“如果他不喜欢他被交予的工作,他大可以辞职了事。”
普京说,他此前从未觉得自己与斯诺登有任何相似之处,但斯诺登应像自己当年所做的那样:离职,而不是泄密。普京透露,1991年他离开克格勃,正是由于他无法认同政府的行动,“不想继续留在情报部门工作”。
普京还说,他认为美国的监听行为侵扰民众生活,并批评美国窃听德国等盟友的做法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破坏彼此之间信任,到头来损害本国的国家安全。”
谈总统安保:上帝才知晓的命运
在采访中,普京还谈到了针对他的暗杀行为以及自己的安保机构。
斯通提醒普京说,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生前遭遇了超过50次暗杀,而据他的掌握,针对普京的暗杀行动也超过了5次。
普京说,此前他和卡斯特罗探讨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是要亲自抓安保工作。
不过,普京对此有自己的理解:“我做我的工作,而安保人员做好自己的份内工作。截至目前,他们(安保人员)干得不错。”普京称,他与自己的安保卫队各司其职,充分信赖自己的保镖。
斯通指出,暗杀者总会千方百计打入领导人的安保卫队。“这我知道,”普京表示认同,“不过,您知道,我们民间有句老话,‘命中注定要吊死的人,不会淹死’。”
“那么,您命中注定的结局会是怎样?”
“只有上帝知晓我们的命运,包括您和我的命运,”普京耸耸肩说,“每个人都有大限将至的那天。关键在于我们在世时都做了些什么,是否享受了自己的生活?”
据悉,普京谈及个人安保和生死观的内容,这还是首次对外公开。
谈权利与人生:活在当下
斯通在采访中向普京求证:“您握有很完整的权力。人们说,您想当沙皇。”普京对此给予反驳,称不该追求绝对的权力和当“沙皇”,而应该正确支配现有的职权。
此外,《普京访谈录》还记录了普京打冰球、锻炼,和给马喂胡萝卜的画面。普京告诉斯通,他每天都会游泳和举重。
普京在采访中还透露,自己已经有外孙,但承认没有很多时间和他们一起玩。该采访片段没有透露有关普京家庭情况的更多细节。
美国媒体还报道称,镜头前的普京并非以冷峻严肃的形象示人,他时而面带微笑,时而对着镜头调皮地眨眼睛。他曾经和斯通坐在一起共同观看一部喜剧电影《奇爱博士》,也曾亲自驾车带着斯通郊游,并打趣说:“我发现你是一个滑头。”
认识不一样的普京
能如此近距离地采访普京,这位《普京访谈录》导演奥利弗·斯通又是何人?
作为一名拍摄尖锐政治题材的电影导演,斯通现年70岁,曾三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他执导的作品包括反越战影片《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政治题材影片《刺杀肯尼迪》等。他还曾采访已故古巴革命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委内瑞拉已故总统查韦斯,并执导相关纪录片。去年9月,他的新作、传记影片《斯诺登》在美国上映,得到普京点赞。
拍摄这部《普京访谈录》,斯通表示,他对普京的采访超越爱恶、是非和真善,只为“刻画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普京”。目的是要增进美国对俄罗斯、特别是普京本人的了解,以此来防止俄美间关系进一步恶化。
斯通说,之所以触及这个题材有些偶然。当时去莫斯科,为了拍摄斯诺登的电影。“我跟普京谈及斯诺登,他的看法非常清楚。他认为他知道我的工作,很尊重我。我认为他知道我会倾听他。不是他需要我,而是他可以借用一些相对诚实而不是一味讥笑他的西方媒体。”
而對于普京的评价,斯通说:“我想说,如果你透过西方对他恶人、坏人的描画,继续往前,就会得到关于一个人现实化的描绘,他主掌一个国家,复杂并且心中装着俄罗斯的利益……他很善于保护他们(俄罗斯利益),善于阐明观点。而对于他的观点,我的职责只是引出话题,但不是选取一个立场。我努力推着他解释自己的立场……我有我的观点,但不做太多编辑。”
一次成功的公关?
普京接受西方导演的访谈,并在西方主流媒体播放,这种情况并不常见。莫斯科大学外籍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欧洲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晓伟认为,这既表明普京善于借用媒体的一贯特点,也显示他有意同西方主流舆论沟通、对话。
普京执政至今,国内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经济发展方面,但他有很高的民意支持率;在外交上,他在俄罗斯遭受西方制裁的情况下逆势突围,有很多亮眼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普京在访谈中的心态是放松的、自信的,反而不像一些西方舆论那样咄咄逼人,势不两立,而且普京从来都对缓和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持开放态度,立场也很清晰不退让。
影片播出后,舆论评价褒贬不一。播放这部纪录片的娱乐时间电视台纪录片节目负责人文尼·马尔霍特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觉得观众会对这样的片子起疑心,这是很正常的。普京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而片中斯通详细彻底的提问将会带给观众惊喜。”
美国娱乐业内两大报刊之一《综艺》杂志在评论中表示,《普京访谈录》挑战美国观众的自我认知,要求观众去探讨一个棘手的话题。《纽约时报》则评论道,“这部作品有些过于体贴(普京)了,但依然有启迪性。”
批评的声音则主要集中在质疑这部纪录片的取向过于“亲俄”,有为俄罗斯和普京本人“打广告”的嫌疑。但无论如何,《普京访谈录》进入美国,是普京的一次成功的舆论公关。
(综合摘编自《环球》、国际在线、读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