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一管黄土风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vht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北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唢呐是个红火盆,走到哪里哪里红”、“听不见唢呐吹,愁事一圪堆;听不见锣鼓响,心口口憋得慌。”陕北人如此喜欢唢呐的深层奥秘究竟在哪里?我以为是由于唢呐表现了陕北人喜怒哀乐的无限心事,表现了陕北人的生存哲学和性格气质。
  陕北唢呐经过千百年来的吹奏发展,逐渐形成了属于这块土地的独特风格:浑亮、厚重、豪放、粗犷、激昂、悠扬、辽阔、幽深。这些风格与陕北人朴素、率真、厚道、慷慨、达观、大气、热情、坚韧的性格是有机融为一体的,陕北这块厚实的黄土地因为有了唢呐,山水多了韵味,生命多了灵气,太阳多了亮色,月亮多了妩媚。
  陕北唢呐的独特风格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考察这样的风格能透视出陕北人什么样的生活密码?这确实是一个极具价值与意义的文化学民俗学话题。
  从时间上说,从明代开始,陕北唢呐进入风格初步出苗期。
  这样说有三个理由。一是最先的唢呐从西域传入军队后,是不带芋子哨的唢呐,类似于今天办事时使用的老号或者叫长号那种样式的唢呐。这种唢呐的特点就是音量超浑超重,风格明显单一。二是唢呐在明代开始大面积在内地流行,有明朝王磐的散曲《朝天子·咏喇叭》为证:“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这首散曲虽然反映的是江苏高邮一带官方的唢呐写实场景。但是陕北是唢呐传入内地的较早甚至更早地区,因此,说陕北唢呐风格的初步出苗期在明代并不为过。三是陕北唢呐的铜碗的弧度与大小真正形成现在这样的形状应该是百年左右。原来陕北唢呐是类似新疆的鸡腿唢呐。铜碗比现在小一半左右,尺寸也短,音量自然也低。据有的唢呐艺人回忆,是一位米脂唢呐艺人最先对铜碗改制放大,然后众多陕北唢呐艺人效仿而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出陕北唢呐现代风格的真正形成也不过百年左右的时间。
  陕北唢呐与河北唢呐、东北唢呐,
  河南唢呐、安徽、贵州唢呐风格有什么不一样?
  不一样的原因在哪里?
  从外观与尺寸看。陕北唢呐的唢呐杆子、唢呐碗子明显比南方唢呐大而长。陕北唢呐多用柏木制成,北京的吴氏唢呐多用红木、乌木、紫檀木制成。陕北唢呐芯子要比吴氏唢呐芯子长而细一些。
  从哨子形状看。东北、河北的唢呐哨子是折纸扇形,哨口最上面基本呈直线形,哨座较长。广东潮州的哨子是条状形,哨口与哨面宽窄基本不大。山东、安徽、河南的哨子基本是一种酒杯形状。而陕北唢呐的哨子,尤其是唢呐艺人自制的哨子,哨口呈明显的弧度形,哨面呈口袋型,给人一种鼓出的感觉,哨面与哨座比例均匀。陕北唢呐哨子有软硬之分,选材特别讲究。这种哨子适合陕北唢呐,但是未必适合陕北管子吹奏,陕北管子艺术家马翔用陕北哨子吹奏管子的高难度音乐,发现有明显局限性,但是吹奏唢呐却有表现陕北风格的长处。当然,陕北这种哨子有优势的同时也有不足,在音量的控制方面非常不容易,需要腮帮鼓起来控制。这就是为什么外地的唢呐艺人吹不了陕北大唢呐的关键原因。正是这种哨子的制作与形状上的独特与神奇,辅助了陕北唢呐独特风格的形成。
  陕北唢呐听起来特别悠扬,如回旋于地层深处厚重,如敲响千年铜钟的高亢,如山之陡峭、水之幽深。有人称这种特殊的音为窝音,这种窝音有着陕北人地域文化性格的因子,能把人的灵魂都能吸引住,唯有老艺术家、名艺术家能吹出。也正是这种窝音独特神奇的魅力,让陕北唢呐在国际场合屡屡展示迷人风采。
  陕北唢呐从西域流传过来,最先是为鼓舞、激发士气而用,威武、雄浑是其早期的特色。后来军乐民用化后,变成了陕北人心声的抒发。越是喜的场合,越是悲的场合,越是隆重的场合,越离不开唢呐。唢呐成了人们心绪、情绪的扩展神器。你想哭,它比你哭的還悲哀,你想笑,它比你笑的还灿烂,你想舞,它比你舞的还精彩。唢呐声一响,后生老汉、婆姨娃娃,腿上像长了翅膀似的,只管往唢呐手的跟前凑。他们在这唢呐的声音里寻找到了心灵里的自己。陕北唢呐手利用自己的技艺吹出了自己和众人的心声,使众生的灵魂紧紧拥抱在一起,交融在一起,同化在一起。在这方久历沧桑的土地上,屡遭磨难的民众能生存下来,不正是互相温暖拥抱的结果吗!
  陕北唢呐传统的曲牌有一千个左右。现在,即使最顶级的陕北唢呐艺术家能知道几百个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了。而实际上,能吹奏几十个的已经很不容易了。这让人难免有些忧虑:正宗的本源的全面的陕北唢呐的风格究竟还能传承多远?
  能完美吹奏出陕北唢呐风格的艺术家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不仅通过这样一种乐器动感地鲜活地传递着陕北人的精神、性格、喜好,而且有了这样的功底后,让他们吹奏其他样式、其他地区的唢呐明显要容易得多。他们自然成了唢呐世界的值得尊敬的人。
  陕北唢呐,
  一管神奇黄土风,荡气回肠映灵魂。
  人们期盼着,在吹绿中国梦的今天,
  它能焕发出更蓬勃的生机和更动人的魅力。
其他文献
我的家乡是山东省蒙阴县桃墟镇魏城社区,又高又远的天空一尘不染,几丝白云静静地飘浮成人们悠远的思绪。村口大槐树的叶子绿得正浓,浓得那么厚重而深沉,厚重到颇有力度的清风都无法将其摇动。篱笆外几十株向日葵把黄得耀眼的脸盘努力地朝向太阳的方向,因为籽实渐饱,稍不努力,就只能低下高贵的头。一盘石碾,如盘踞在村口的青龙,护佑着村民平和而富足的日子。  满头银丝的奶奶静静地坐在碾台旁,坐成石碾的模样。碾台上的针
期刊
[摘 要]如何评价小戏、小品的“品”?有“品”的小戏小品不一定是那些获得政府大奖的作品,但必须是内涵丰富、主题超越、充满戏剧性的作品,它洋溢着戏剧的美,巧妙、凝练、隽永,或是诙谐、讽刺、辛辣,感染着观众,让人们从中获得思想的启迪。有“品”的小戏小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作品的魅力所在,除了给你愉悦的审美体验外,还会让心灵得到陶冶净化。反之,那些故事平淡、人物概念化、情感虚假、缺乏生活的小戏小品,则为
期刊
[摘 要]广州市文化馆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过程中,适应新形势对公益性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要求,努力打造文化惠民公共服务平台。笔者结合在《百姓学堂》七年多来的工作实践,对开展公益培训活动做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整合资源;展示成果;提升素质  当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迈向新的时代高度和新的历史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群众在精神生活文化娱乐需求方面呈多样化趋势。广州
期刊
[摘 要]针对传统地方戏曲在深圳的传承发展,深圳市文化馆首创成人粤剧培训班。短短三年多进行了大胆实践和创新,粤剧培训工作创出了一片天,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文化馆;粤剧培训;培训方法  粤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其表现形式丰富,美称为“南国红豆”,是岭南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起源于民间,不但深受广东人喜爱,而且深受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人的喜爱,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
期刊
[摘 要]珠海自然环境优美,山清水秀,海域广阔,极富海滨花园情调和现代气息。本文通过分析珠海城市群众美术特征,找出群众美术创作组织工作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在这一海滨城市开展群众美术创作的工作方法,阐述组织创作工作的一些做法和经验,达到改进完善珠海群众文化工作的目的。  [关键词]美术;创作;组织工作  二十一世纪新时代新要求,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群众对于美术创作的热情愈趋高涨,作为有培养
期刊
[摘 要]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是当下文化馆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顺应“互联网+文化”的发展趋势,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文化馆;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  文化馆面向社会免费提供文化艺术辅导培训、组织开展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培训基层文化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举办公益性展览展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展示、宣传活动
期刊
貔貅(píxiū),是中国古书记载和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曾为古代两种氏族的图腾。《史记·五帝本纪》上说:“(轩辕)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因助战有功,貔貅被赐封为“天禄兽”,专为帝王守护财宝,也是皇室象征,称为“帝宝”。又因其专食猛兽邪灵,故又称“辟邪”。中国古代风水学者认为貔貅是转祸为祥的吉瑞之兽,据说它是龙王的第九个儿子却胜父千倍,有二十六种造型,七七四十九个化身;龙
期刊
端午龙舟通常都在江河湖泊等水道中疾驰,但您看见过在一个大池塘里赛龙舟吗?  江西省龙南县杨村镇是赣南客家人聚居区,  这里就有在大池塘里进行龙舟比赛的传统习俗,别有一番情趣。  这一独居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  自明代弘治年间创办以来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至今久盛不衰。  并已经是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地更有端午举行千人宴的传统,尽显客家菜的精华所在。  杨村镇是龙南最偏远的一个乡镇,位于巍
期刊
[摘 要]小戏小品的创作来源于群众的实践,能迅速便捷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群众的感情和愿望,是活跃城乡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内容体现。推动小戏小品的发展,培养一批生活在基层、扎根在基层的群众创作骨干,不仅是群众文化事业的基础,也是提高小戏小品创作力量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近年东莞市厚街镇成立戏剧曲艺创作基地四个有效途径,在队伍建设、培训辅导、组织活动、保护权益等四个方面下功夫,为推动基层群众文艺创作的繁荣
期刊
喊山接山抬参  在放山的过程中,如果有人发现了人参,立即大喊一声:“棒槌!”这叫“喊山”,按照山规,把头和伙计们就大声问:“什么货?”发现人参者就回答:“四品叶!”或者“五品叶!”、“六品叶!”把头便说“取货!”众人说:“快当!快当!”于是,都把自己的索宝棍插到原来的位置上,来到发现人参的地方。后边问语和祝賀语叫“接山”。喊山和接山的用意,一则为了先把人参“镇住”,二则含有报喜、祝贺的意思。在发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