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亚洲造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家全景披露海尔如何整合三洋白电?
  “近五年,海尔在做什么?”
  在国内传媒上,海尔似乎有意识地低调了很多。但《中外管理》的读者,都知道海尔在心无旁骛地创新和实践“人单合一”商业模式,一个前无古人的管理试验。
  然而,即便是《中外管理》,也不是很清楚海尔在国内埋头将“人单合一”演绎得风生水起时,它在全球正在做什么?
  当年海尔在欧洲市场“先难后易”、美国南卡“高调办厂”、日本银座“竖起广告”的轰动,早已淡去。21世纪人们还记得的海尔国际化动态,大约是2002年与三洋的渠道资源合作,并进入日本市场……那已是10年前的事了。
  然后呢?
  2007年,听说海尔和三洋成立了合资公司。但海尔很低调。
  2011年年底,忽然传出海尔收购老牌家电三洋电机白电业务的重磅消息。但似乎仅限于此。
  2012年1月5日,海尔在大阪正式成立“海尔亚洲国际”,并在日本推出新品牌“AQUA”(亚科雅)。但一年中究竟海尔在亚洲市场做了什么,做得如何?甚至这几年在包括东南亚在内的整个亚洲市场做了什么,做得如何?人们依旧雾里看花。
  直到2013年1-3月,《中外管理》杂志一行三人前往泰国和日本,率先独家探营海尔。
  这一探,方知海尔国际化布局之早、难度之大、进展之快、成果之多,都远远超出国人的想象!
  杜镜国领导下的日本海尔和随后的海尔亚洲国际,如何“顺理成章”地拿下三洋这样的强势品牌?如何在异常封闭、竞争激烈的日本市场,一举杀进白电前四?如何在“渠道为王”的日本,以“不可能”的“三不原则”赢得经销商的认可?如何在信奉年功、排斥考核的日本员工中,植入连中国企业都望而却步的“人单合一”?一年翻五番的销售增长奇迹,又是如何炼成的?如何让三洋团队由衷融入海尔,重焕激情?甚至吸引流失员工重新回归?
  吴勇领导下的泰国海尔工厂和贸易公司,如何在汇集全球品牌、日韩一统天下的泰国市场,让海尔从寒酸窘迫的边缘角落迅速成为主流品牌中的众矢之的?如何在滚滚洪灾当中,率先以自己的正能量冲击泰国消费者的心?如何在征服和激发日籍管理团队的同时,消解更多泰籍员工对海尔、对中国人的疑虑?如何跨越文化信仰、民族性格、企业机制等多重迥异造成的巨大心理鸿沟,让他们发生不可思议的转变?最终如何成功激活一条海外休克鱼?
  关键是,海尔为什么能塑造出,又靠什么来成就,像杜镜国、吴勇这样一批具有独当一面、处变不惊、改天换地的国际化领导人?
  15年来,海尔“做”到了走出去,走进去。并在近5年和未来,迅速“走上去”。(杨光)
其他文献
2008年金融危机后,德国的表现令人惊讶!它不但是少数几个保持增长且存在贸易盈余的国家,而且在就业、财政状况和股票市场等方面表现出色。这一切到底源于什么呢?我认为,可以总结为三大原因,即德国的社会政治体系、健全的产业政策以及全球领先的企业。  自由与平等结合的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逐渐形成了社会市场经济制度。这种制度在享受自由市场带来好处的同时,仍要对自由市场加以限制。限制是为了造福整个
期刊
组织提升篇  稻盛和夫:领导人的资质  “领导人的资质”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主题,因为不管公司倡导了多么高尚的经营哲学,不管它构建了多么精致的管理系统,但能不能正确运用,可以说完全取决于企业的领导人。理想的领导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第一,具备使命感。在创办企业之初,企业领导人哪怕只有强烈的愿望也无妨,但是为了企业进一步发展,领导人就必须提出团队能够共同拥有的、符合大义名分的、崇高的企业目的,并将它作
期刊
写在前面  LinkedIn,对多数中国人来说可能并不熟悉。但是随着中国企业的出口形势越来越严峻,亟需通过营销创新在西方国家开拓新市场时,人们会发现,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要商务平台。2012年,在社交网络发展速度放缓的欧美国家,LinkedIn的用户增速超过Facebook和Twitter。截至2013年年初,其用户量超过2亿。对于一个只做“商务社交”的网站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奇迹,而对中国企业来说
期刊
2013年11月,曾经的智能手机王者黑莓,很有可能迎来被出售的命运。  近期,《华尔街日报》称,有几家潜在竞标者的黑莓,希望在11月月底前完成对公司的出售交易。而在当前这个特殊时刻,黑莓也正在发生着让人眼花缭乱的变化——通过重大的营销战略动作调整,让自己更值钱。例如:将其短信息服务剥离为一家独立的公司。一位黑莓公司的董事解释说:黑莓要生存就必须变成“业内的小众公司”,黑莓董事会也觉得黑莓“有不少东
期刊
如果你还不知道尿布与啤酒组合的故事,那么你已经被这个时代抛弃了——大数据实在是太火了。但仅拥有尿布与啤酒、婴儿奶粉与雨伞等谈资就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透过这些被嚼烂的大数据应用案例,人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呢?或许是人的决策模式、偏好关系和管理模式,甚至是这些要素背后的东西。这些问题虽为最基础的问题,但仍值得今天的商界思考。要知道,成功的商界领袖,从来都不会对最基础的东西置若罔闻。  维克
期刊
怎样才能保证股东们在合作中,不会因为利益纠纷导致公司无法经营?  2010年3月,邵阳世纪旅行社成立之际,徐玉鑫等四名股东带着这类问题向一位大学经济学院的教授请教。教授回答:股东之间之所以产生纠纷,是因为在公司成立时,大家顾及面子,很多权利、义务缺少明确的约定。而避免纠纷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先小人,后君子”式的约定,对股东的权利、义务进行详细规定。  于是,徐玉鑫等四位股东坐在一起,把今后运营中
期刊
在全国财经媒体中,《中外管理》与海尔集团的渊源可以说是最深的。  这份渊源,已超出了一般的报道者与被报道者之间的关系,而是还带有相知、相信、相敬、相惜、相助的缘分和友谊。  22年的惺惺相惜  《中外管理》对海尔的报道,最早可一直追溯到1991年本刊创刊号!当时张瑞敏还是“厂长”,介绍的还是“琴岛海尔”。随后几年里,他又多次为本刊撰稿。  而1997年本刊“第六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则是一个分水
期刊
“为什么所有人都知道,只有我一个人蒙在鼓里。”这常常是影视剧中,主角们歇斯底里的呐喊。在职场中,管理者也一定发出过这样的感叹。  谁在上司面前没有或多或少的伪装、恭维、卖好?谁没有在权威之下,自作主张,甚至编造出谎言?研究表明,人平均每天会说出25次谎言。那么,对于管理者,如何敏锐洞察有损团队绩效的谎言,该去揭露和拆穿吗?  不一定。有句话说,好的制度会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会让好人变坏。同理,员工
期刊
读者评刊  唤醒员工的学习兴趣  《“解决”培训杀手》2013年3期  企业培训是一个系统性工作,从需求诊断、计划制订,到效果评估、行动改善等,每个方面都涉及公司各个部门的管理与绩效。对培训工作者本身来讲,也需要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操经验。此外,企业文化的熏陶和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对企业中每个员工的个人学习与成长也同样关键。在这个信息化和快节奏的时代,唤醒每位员工的学习兴趣,才是培训工作者的真正课题
期刊
“两会”:企业家代表的中国梦  “两会”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就此,“中外管理官方网站”在“两会”期间对诸多参会企业家的“中国梦”进行了采访。其中,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的中国梦是:“国富民强,山青水绿。”唯美陶瓷董事长黄建平的中国梦是:“既能够在这里赚钱,也能够在这里花钱。不要在这里赚了钱,再换个地方去花钱。”  “中国梦”的最大价值,是在
期刊